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大圓滿前行廣釋 第九十五節課

  

第九十五節課

  

思考題

  368、觀修悲心時,怎樣親身體驗一下衆生的痛苦?請舉例說明。這樣做對修行有何幫助?

  369、有些人不在乎衆生死活,口頭上講的境界卻很高,對于這種人你怎麼看待?請說明理由。

  370、假如你遇到鬼魔作祟,身體不好或修行出違緣,此時你對鬼魔應持何種態度?什麼行爲是錯誤的?若有人這樣做,你會怎麼勸他?

  頂禮本師釋迦牟尼佛!

  頂禮文殊智慧勇識!

  頂禮傳承大恩上師!

  

無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萬劫難遭遇

  

我今見聞得受持 願解如來真實義

  

爲度化一切衆生,請大家發無上殊勝的菩提心!

  講這部《大圓滿前行》,算時間呢也不長,現在還不到一百節課;說不長呢,跟以前有些課兩叁個月就講完比起來,時間好像也不短。但不管怎麼樣,佛法難聞,大家應該有一種渴求心。對我本人而言,完成《大圓滿前行》是一生中最大的工程;對你們每個人來講,聽受這部法希望也能善始善終。

  《前行》正在講四無量心中的悲無量心。這些法我們一定要修,很多人都會說“菩提心”,但實際上,菩提心需要理論的了解、實際的修持,這兩條必須要具足。爲什麼呢?因爲你如果不懂大乘的基本理論,修行就可能成爲盲修瞎煉;如果你光懂理論而不去實修,只會說而不會做,就會變成“法油子”。

  現在有些佛教徒,經常口裏念誦大乘經典,學的也是大乘經論,甚至是無上密法,但相續中沒有無僞的菩提心,這些法反而淪爲小乘法或世間法,與究竟解脫毫無瓜葛。所以,我們學習大乘佛教,不能爲了功名利祿,也不能爲了世間八法,而應該是通過學習,想方設法先生起舍無量心、慈無量心、悲無量心、喜無量心,然後不斷以菩提心來調化自心。看到可憐的衆生、聽到他們的聲音,首先盡量生起一種造作的菩提心,這樣久而久之,真正的菩提心才會油然而生。

  繼續講對衆生觀悲心的道理:

  前面也講了,羊牛在被殺或遭受痛苦時,我們應該想這就是自己。或者你平時在飯店裏看到殺雞,用菜刀割它的脖子,用開水燙它的身體;或者菜市場上的黃鳝和泥鳅,被刀剖開肚子,內髒全部掏出來,這個時候你就想:“如果我是這個衆生,感覺會怎麼樣?”

  其實,旁生跟人沒什麼差別,我們求樂避苦,它們也是如此。有些人看到發生地震後,很多人在廢墟中痛哭,就覺得他們很可憐,很容易生起憐憫之心,但旁生在被宰殺時,爲什麼生不起這種悲心呢?當然,這也跟我們的教育和環境有一定關系。作爲佛教徒,對旁生要跟對人一模一樣,甚至要把它當作親生父母,若能如此,才可以說你是大乘根基。

  ◎ 親身體驗旁生的痛苦

  昨天說牛羊等被殺時都是閉氣而死,我們不妨試一試,用手捂住口鼻,中斷呼吸片刻,看看會有怎樣的痛苦、恐懼?

  我小時候就經常這樣做。誰也沒有教,可能是天生的吧,每次見別人殺牦牛,就用手捂住自己的嘴,最後難受得不行,就想:“我實在忍不住,還可以把手拿開,但它都沒有自由,還要繼續這樣受苦……”在閉氣的過程中,我完全體會得到,一個衆生這樣死的話,是多麼多麼痛苦。

  同樣,我們看到其他的殺豬、殺雞,也應該觀想那種疼痛換到自己身上,用刀割或開水燙的話,該是怎樣的感受?經過這樣一番觀察,我們就會想:“不斷感受這般劇烈痛苦的衆生,實在可憐。如果我有能力將它從痛苦中解救出來,那該有多好!”

  如今的菜市場、飯店,每天都有無數衆生因人類的口腹之欲,失去了自己最寶貴的生命。尤其是現代科技日益發達,大量衆生的生命受到了種種威脅,有時候就像地獄在人間上演。但因爲衆生的業力現前,不要說是我們,連佛陀的妙手也無力回天,寂天菩薩、阿底峽尊者他們也無法救護。但即便如此,我們也要在心裏默默發願:“如果我有能力,就算不能救所有的衆生,哪怕從屠刀下救一個生命,我也願意全力而爲!”對此要反反複複觀修。

  觀悲心,我們隨時隨地都可以。無論住在寂靜的地方,還是城市裏,坐車也好、走路也好,平時行住坐臥都可以觀。真正的修行人,一切威儀都會與修行相應,不一定非要金剛跏趺坐,或一直閉著眼睛。這些只是修行的一部分,對修行比較成熟的人來講,其實無處不是道場。不像有些初學者,修行必須要關上門,選擇一個寂靜的環境。如果你有正知正念,到哪裏去,都不會影響自己的修行。我們觀修衆生的痛苦,有時候也要接觸一下社會各個層次的人。否則,你整天在山洞或淨室裏閉關,環境就像天堂一樣,根本不會知道外面有多少苦受。

  ◎ 個別出家人對衆生無有悲心的表現

  作爲僧人,身披袈裟、剃除須發,看破紅塵而前往靜處追求妙道,這種行爲是非常高尚的。他們本該像佛陀那樣,對衆生具足大悲心,身先士卒作爲慈悲的表率。然而遺憾的是,如今[1]有些上師、僧人,沒有一點一滴的大悲心,對衆生造成的痛苦甚至比在家人還嚴重,這真是到了佛法末期——將食肉羅刹作爲供養處的時代了。

  上師最主要的法相,就是看有沒有大悲心。有了大悲心的話,其他法相沒有也可以依止;但若大悲心不具足,就算具足百般功德,也不算是大乘的善知識。

  現在不管漢地還是藏地,有些大德的行爲令人極爲隨喜,他們單以一人之力,就利益了國內外很多佛教徒、非佛教徒,給他們留下了非常好的印象,弘法利生事業不可思議。但也有極個別“上師”,利用佛教的名義,毀壞佛教的形象,破壞清淨的道風。這種人連絲毫慈悲和菩提心都沒有,跟羅刹沒有什麼差別。他們爲了斂財、得虛名,什麼不良行爲都做得出來,有時候甚至比在家人還差。

  有些在家人,尤其是一些佛教徒,既不喝酒,也不抽煙,包括看電影等很多散亂事都不做,平時的時間除了用于工作和家庭,其他全部用在佛教方面。可極個別的“上師”,行爲真的特別糟糕,給衆生帶來了許許多多痛苦,這樣的人如今確實不少。

  但這些人並不代表佛教,他們只是形象佛教徒,不是真正的佛教徒,這一點我們必須要搞明白。否則,有些人看到極個別上師或僧人行爲不如法,就認爲:“藏傳佛教穿著紅色僧衣的都是這樣!”“漢傳佛教披著袈裟的人都是這樣!”卻不知這只是他個人的問題,而不是整個佛教的問題。

  

  在佛教中,我等本師釋迦牟尼佛諄諄教導弟子,對衆生一定要心懷慈悲。包括佛陀自己,將轉輪王位棄如唾液般出家,通過修道證得了圓滿正等覺果位,之後與眷屬阿羅漢全部是手托缽盂、持執錫杖,徒步前去化緣。非但佛的眷屬沒有乘馬騎騾,就是佛陀也從沒乘過一匹坐騎。之所以如此,正是因爲想到令衆生痛苦不是佛教宗旨,否則,佛陀又豈會想盡辦法而得不到一匹馬呢?

  (那天我在北京一所大學,有個學生問:“北大某某學生出家了,此事引起了很大轟動,您對此怎麼看待?”我當時回答:“這沒有什麼吧。釋迦牟尼佛是王子,寂天菩薩、阿底峽尊者、蓮花生大士等大德也都是王子出身,他們都放棄王位出家了,那現在一個聰明點的孩子出家,沒有什麼了不起的。如果是美國總統或中國最高領導人出家,你們目瞪口呆也情有可原,但一個學生出家,用不著如此興師動衆。”)

  佛陀這樣做,一方面是對我們後人警示:生活越簡單越好,不管是衣服、食物,夠用就可以了,沒必要太多。現在地球上的人類不懂這個道理,所以痛苦才不斷增長。

  另一方面,印度當年沒有轎車、摩托車,只能以駱駝、牛、馬代步。倘若騎著這些坐騎到處化緣,就會給它們帶來痛苦。《入行論》中講過:“衆樂佛歡喜,衆苦佛傷悲,悅衆佛愉悅,犯衆亦傷佛。”衆生快樂的話,佛陀就歡喜;衆生痛苦的話,佛陀會悲傷。所以,取悅衆生,能令佛歡喜;傷害衆生,則是傷害了佛陀。

  從佛陀的所有行爲來看,從發菩提心到成佛之間,唯一目的就是讓衆生得到快樂,不要感受痛苦。《佛本行集經》中記載:佛陀身爲悉達多太子時,一次跟釋迦族五百童子在花園裏射擊嬉戲。此時一群大雁飛過,提婆達多馬上張弓射中了一只,大雁負傷帶箭掉到悉達多太子的花園裏。太子心生憐憫,拔掉了雁身上的箭,並爲它的傷口敷藥。

  提婆達多派人來索要大雁,太子說:“大雁如果死了就會還你,如果還活著,就不可能給你。”

  提婆達多又派人說:“不管是死是活,都必須還我,因爲這大雁是我打中的。”太子回答:“這大雁早已爲我所攝受。從我發菩提心以來,慈悲利他之心已攝受一切衆生,這只大雁也不例外。”

  從這點點滴滴的行爲來看,佛陀對每個衆生有特別強烈的悲心。我們作爲佛弟子,有時候確實非常慚愧,佛陀對衆生是怎麼樣的,而我們又是如何呢?或者看看傳承上師們的論典、教言、行爲、事業,一生都在無條件地對衆生作饒益,可我們又做了些什麼呢?

  

  如今有些僧人去俗家做經忏等佛事,先透過牦牛的鼻孔,穿一根粗糙的尾毛繩子。然後騎在牛背上,兩手用力拽著繩子。牦牛本來是往前走,但他每拽一下,牦牛就因鼻子痛而轉過頭來,不再前進。僧人爲了繼續走,又拿鞭子使出全身力氣,狠狠抽打它的屁股,牦牛因疼痛而疾馳。擔心從牛背上摔下來,僧人又拽住穿鼻的繩子,牦牛又因爲鼻子痛而停下來,僧人依然如故用鞭子抽打……就這樣輪番不斷。

  (他可能是不太會騎牦牛。就像有人剛剛學開車,油門踩得太大,“呼”一聲就沖過去了,然後趕緊刹車,猛然又停了下來。

  你們大城市裏的人,聽這些不一定有感覺,但我小時候當過牧童,自己經常騎牦牛,也見過騎牦牛的出家人,所以,這些文字對我來講很形象。不過,…

《大圓滿前行廣釋 第九十五節課》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