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五节课
思考题
368、观修悲心时,怎样亲身体验一下众生的痛苦?请举例说明。这样做对修行有何帮助?
369、有些人不在乎众生死活,口头上讲的境界却很高,对于这种人你怎么看待?请说明理由。
370、假如你遇到鬼魔作祟,身体不好或修行出违缘,此时你对鬼魔应持何种态度?什么行为是错误的?若有人这样做,你会怎么劝他?
顶礼本师释迦牟尼佛!
顶礼文殊智慧勇识!
顶礼传承大恩上师!
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义
为度化一切众生,请大家发无上殊胜的菩提心!
讲这部《大圆满前行》,算时间呢也不长,现在还不到一百节课;说不长呢,跟以前有些课两三个月就讲完比起来,时间好像也不短。但不管怎么样,佛法难闻,大家应该有一种渴求心。对我本人而言,完成《大圆满前行》是一生中最大的工程;对你们每个人来讲,听受这部法希望也能善始善终。
《前行》正在讲四无量心中的悲无量心。这些法我们一定要修,很多人都会说“菩提心”,但实际上,菩提心需要理论的了解、实际的修持,这两条必须要具足。为什么呢?因为你如果不懂大乘的基本理论,修行就可能成为盲修瞎炼;如果你光懂理论而不去实修,只会说而不会做,就会变成“法油子”。
现在有些佛教徒,经常口里念诵大乘经典,学的也是大乘经论,甚至是无上密法,但相续中没有无伪的菩提心,这些法反而沦为小乘法或世间法,与究竟解脱毫无瓜葛。所以,我们学习大乘佛教,不能为了功名利禄,也不能为了世间八法,而应该是通过学习,想方设法先生起舍无量心、慈无量心、悲无量心、喜无量心,然后不断以菩提心来调化自心。看到可怜的众生、听到他们的声音,首先尽量生起一种造作的菩提心,这样久而久之,真正的菩提心才会油然而生。
继续讲对众生观悲心的道理:
前面也讲了,羊牛在被杀或遭受痛苦时,我们应该想这就是自己。或者你平时在饭店里看到杀鸡,用菜刀割它的脖子,用开水烫它的身体;或者菜市场上的黄鳝和泥鳅,被刀剖开肚子,内脏全部掏出来,这个时候你就想:“如果我是这个众生,感觉会怎么样?”
其实,旁生跟人没什么差别,我们求乐避苦,它们也是如此。有些人看到发生地震后,很多人在废墟中痛哭,就觉得他们很可怜,很容易生起怜悯之心,但旁生在被宰杀时,为什么生不起这种悲心呢?当然,这也跟我们的教育和环境有一定关系。作为佛教徒,对旁生要跟对人一模一样,甚至要把它当作亲生父母,若能如此,才可以说你是大乘根基。
◎ 亲身体验旁生的痛苦
昨天说牛羊等被杀时都是闭气而死,我们不妨试一试,用手捂住口鼻,中断呼吸片刻,看看会有怎样的痛苦、恐惧?
我小时候就经常这样做。谁也没有教,可能是天生的吧,每次见别人杀牦牛,就用手捂住自己的嘴,最后难受得不行,就想:“我实在忍不住,还可以把手拿开,但它都没有自由,还要继续这样受苦……”在闭气的过程中,我完全体会得到,一个众生这样死的话,是多么多么痛苦。
同样,我们看到其他的杀猪、杀鸡,也应该观想那种疼痛换到自己身上,用刀割或开水烫的话,该是怎样的感受?经过这样一番观察,我们就会想:“不断感受这般剧烈痛苦的众生,实在可怜。如果我有能力将它从痛苦中解救出来,那该有多好!”
如今的菜市场、饭店,每天都有无数众生因人类的口腹之欲,失去了自己最宝贵的生命。尤其是现代科技日益发达,大量众生的生命受到了种种威胁,有时候就像地狱在人间上演。但因为众生的业力现前,不要说是我们,连佛陀的妙手也无力回天,寂天菩萨、阿底峡尊者他们也无法救护。但即便如此,我们也要在心里默默发愿:“如果我有能力,就算不能救所有的众生,哪怕从屠刀下救一个生命,我也愿意全力而为!”对此要反反复复观修。
观悲心,我们随时随地都可以。无论住在寂静的地方,还是城市里,坐车也好、走路也好,平时行住坐卧都可以观。真正的修行人,一切威仪都会与修行相应,不一定非要金刚跏趺坐,或一直闭着眼睛。这些只是修行的一部分,对修行比较成熟的人来讲,其实无处不是道场。不像有些初学者,修行必须要关上门,选择一个寂静的环境。如果你有正知正念,到哪里去,都不会影响自己的修行。我们观修众生的痛苦,有时候也要接触一下社会各个层次的人。否则,你整天在山洞或净室里闭关,环境就像天堂一样,根本不会知道外面有多少苦受。
◎ 个别出家人对众生无有悲心的表现
作为僧人,身披袈裟、剃除须发,看破红尘而前往静处追求妙道,这种行为是非常高尚的。他们本该像佛陀那样,对众生具足大悲心,身先士卒作为慈悲的表率。然而遗憾的是,如今[1]有些上师、僧人,没有一点一滴的大悲心,对众生造成的痛苦甚至比在家人还严重,这真是到了佛法末期——将食肉罗刹作为供养处的时代了。
上师最主要的法相,就是看有没有大悲心。有了大悲心的话,其他法相没有也可以依止;但若大悲心不具足,就算具足百般功德,也不算是大乘的善知识。
现在不管汉地还是藏地,有些大德的行为令人极为随喜,他们单以一人之力,就利益了国内外很多佛教徒、非佛教徒,给他们留下了非常好的印象,弘法利生事业不可思议。但也有极个别“上师”,利用佛教的名义,毁坏佛教的形象,破坏清净的道风。这种人连丝毫慈悲和菩提心都没有,跟罗刹没有什么差别。他们为了敛财、得虚名,什么不良行为都做得出来,有时候甚至比在家人还差。
有些在家人,尤其是一些佛教徒,既不喝酒,也不抽烟,包括看电影等很多散乱事都不做,平时的时间除了用于工作和家庭,其他全部用在佛教方面。可极个别的“上师”,行为真的特别糟糕,给众生带来了许许多多痛苦,这样的人如今确实不少。
但这些人并不代表佛教,他们只是形象佛教徒,不是真正的佛教徒,这一点我们必须要搞明白。否则,有些人看到极个别上师或僧人行为不如法,就认为:“藏传佛教穿着红色僧衣的都是这样!”“汉传佛教披着袈裟的人都是这样!”却不知这只是他个人的问题,而不是整个佛教的问题。
在佛教中,我等本师释迦牟尼佛谆谆教导弟子,对众生一定要心怀慈悲。包括佛陀自己,将转轮王位弃如唾液般出家,通过修道证得了圆满正等觉果位,之后与眷属阿罗汉全部是手托钵盂、持执锡杖,徒步前去化缘。非但佛的眷属没有乘马骑骡,就是佛陀也从没乘过一匹坐骑。之所以如此,正是因为想到令众生痛苦不是佛教宗旨,否则,佛陀又岂会想尽办法而得不到一匹马呢?
(那天我在北京一所大学,有个学生问:“北大某某学生出家了,此事引起了很大轰动,您对此怎么看待?”我当时回答:“这没有什么吧。释迦牟尼佛是王子,寂天菩萨、阿底峡尊者、莲花生大士等大德也都是王子出身,他们都放弃王位出家了,那现在一个聪明点的孩子出家,没有什么了不起的。如果是美国总统或中国最高领导人出家,你们目瞪口呆也情有可原,但一个学生出家,用不着如此兴师动众。”)
佛陀这样做,一方面是对我们后人警示:生活越简单越好,不管是衣服、食物,够用就可以了,没必要太多。现在地球上的人类不懂这个道理,所以痛苦才不断增长。
另一方面,印度当年没有轿车、摩托车,只能以骆驼、牛、马代步。倘若骑着这些坐骑到处化缘,就会给它们带来痛苦。《入行论》中讲过:“众乐佛欢喜,众苦佛伤悲,悦众佛愉悦,犯众亦伤佛。”众生快乐的话,佛陀就欢喜;众生痛苦的话,佛陀会悲伤。所以,取悦众生,能令佛欢喜;伤害众生,则是伤害了佛陀。
从佛陀的所有行为来看,从发菩提心到成佛之间,唯一目的就是让众生得到快乐,不要感受痛苦。《佛本行集经》中记载:佛陀身为悉达多太子时,一次跟释迦族五百童子在花园里射击嬉戏。此时一群大雁飞过,提婆达多马上张弓射中了一只,大雁负伤带箭掉到悉达多太子的花园里。太子心生怜悯,拔掉了雁身上的箭,并为它的伤口敷药。
提婆达多派人来索要大雁,太子说:“大雁如果死了就会还你,如果还活着,就不可能给你。”
提婆达多又派人说:“不管是死是活,都必须还我,因为这大雁是我打中的。”太子回答:“这大雁早已为我所摄受。从我发菩提心以来,慈悲利他之心已摄受一切众生,这只大雁也不例外。”
从这点点滴滴的行为来看,佛陀对每个众生有特别强烈的悲心。我们作为佛弟子,有时候确实非常惭愧,佛陀对众生是怎么样的,而我们又是如何呢?或者看看传承上师们的论典、教言、行为、事业,一生都在无条件地对众生作饶益,可我们又做了些什么呢?
如今有些僧人去俗家做经忏等佛事,先透过牦牛的鼻孔,穿一根粗糙的尾毛绳子。然后骑在牛背上,两手用力拽着绳子。牦牛本来是往前走,但他每拽一下,牦牛就因鼻子痛而转过头来,不再前进。僧人为了继续走,又拿鞭子使出全身力气,狠狠抽打它的屁股,牦牛因疼痛而疾驰。担心从牛背上摔下来,僧人又拽住穿鼻的绳子,牦牛又因为鼻子痛而停下来,僧人依然如故用鞭子抽打……就这样轮番不断。
(他可能是不太会骑牦牛。就像有人刚刚学开车,油门踩得太大,“呼”一声就冲过去了,然后赶紧刹车,猛然又停了下来。
你们大城市里的人,听这些不一定有感觉,但我小时候当过牧童,自己经常骑牦牛,也见过骑牦牛的出家人,所以,这些文字对我来讲很形象。不过,…
《大圆满前行广释 第九十五节课》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