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大圓滿前行廣釋 第一百零一節課▪P3

  ..續本文上一頁在一個多星期前的巴基斯坦,事後美國通過各方面觀察,以及DNA檢驗,證實死者正是本·拉登本人。美國對此感到非常歡喜。

  其實,本·拉登也很可憐,生前殺害了那麼多衆生,死後不知會墮到哪裏去。而且就眼前來說,按照穆斯林的傳統,屍體在24小時之內必須處理,但任何一個國家都不敢接受,後來只好葬入大海——大海實際上範圍更廣,遍及了全球所有國家。

  美國爲什麼那麼生氣呢?因爲這幾百年來,除了“二戰”的珍珠港事件,就是9·11事件讓美國感到奇恥大辱,而且隨時面臨著威脅,內心忐忑不安。美國一直重金懸賞捉拿本·拉登,結果十年過去了,現在才找到他。

  世間上人與人之間的仇恨,跟大乘佛教的理念還是差別很大。有些人說得很好聽:“爲了全世界的安全、和平、民主,我們願意自我犧牲!”但歸根結底,所做的事情不一定是爲了他衆,而是爲了自己。

  從因果的角度來看,受果報的人固然可憐,但造業的人也很可憐。在世間的“遊戲”中,衆生扮演的角色都不相同,但作爲發了大乘菩提心的我們,不管在什麼情況下,都要以衆生利益爲主,永遠不能退失這顆心。正如《大集經》所言:“雖受叁惡無量苦,亦不退失菩提心。”《經莊嚴論》也說:“極勤利衆生,大悲爲性故。”

  ◎ 自他相換菩提心可迅速積資淨障

  這種自他相換菩提心,是大乘行人必修的無倒精要,不說要長期,哪怕僅僅生起一次這樣的心,也能清淨多生累劫的罪障,圓滿廣大的福慧資糧,從惡趣、邪見中獲得解脫。

  佛經記載:從前,我等大師釋迦牟尼佛在因地時,轉生于拉馬車的地獄裏。當時,他與同伴嘎瑪熱巴,一同拉地獄的馬車。他們因身單力薄拉不動,遭到獄卒們[2]用熾燃的兵器錘打、猛擊,極其痛苦。

  這時他想:“我倆拉馬車也無法拉動,與其共同感受痛苦,還不如我獨自承擔,讓同伴獲得安樂。”于是便告訴獄卒:“請將同伴的繩子拴在我脖子上,讓我單獨來拉馬車。”

  獄卒憤怒地說:“衆生感受各自的業力,誰有辦法改變?”說完用鐵錘擊打他的頭。結果他以自己的善心力,頓時從地獄死去,生到天界。這就是佛陀利他的開端。

  《大方便佛報恩經》中也有這個公案。當時喜王菩薩問佛:“您最初因爲何事而發心?”佛陀就講了這段經曆,說他在火車地獄拉馬車時,對同伴生起這樣的善心,當下消盡了火車地獄要感受的百劫罪業,轉生于天界。記得這在《賢愚經》裏也有,當時阿難問佛陀:“您剛開始發心是什麼樣的?”佛陀就講了這個故事,情節與此基本上相同。

  

  關于釋迦牟尼佛的最初發心,各大經典的說法均有不同。比如《毗奈耶·藥事》中說,勝光王曾問佛陀:“您初發心是怎樣的情況?”佛陀回答:久遠劫前有一位光明王,他特別喜歡一頭大象,就命令馴象師好好調教。經過很長時間以後,馴象師說大象已經馴服了,就把它交給國王。

  有一天,國王騎著大象,到森林裏打獵。大象尋到了母象氣味,一路開始狂奔。國王坐在大象身上特別害怕,馴象師讓國王攀住一個樹枝,然後慢慢下來,這才化險爲夷。

  國王責罵馴象師:“你怎能將沒有馴服的大象交給我?”馴象師說:“我確實已將其馴服了,但它聞到母象氣息就無法自製,我也無可奈何。不過,因它已被馴養過,不久即會自行返回。”

  七天之後,大象果然回來了。馴象師把它帶到國王面前,給它一個燃燒的大鐵球,讓它卷起來,大象被燒得嗤嗤作響,但也依言行之。這時馴象師問國王:“您是否還要繼續?如果讓它把鐵球吞下去,它也會吞的,但它肯定活不成了。”國王有點舍不得,就叫他停止。

  國王問:“既然它被馴服得這麼好,當時爲什麼會發狂?”馴象師說:“我只能調伏其身,不能調伏其心。”

  國王問:“誰能調伏其心?”馴象師言:“佛陀才有這個能力。”然後描述了佛陀的威德和智慧。

  國王聽了很起信心,自己也開始發菩提心,並以偈頌說:“修無量福求佛果,得成善逝自在尊,若未能度彼岸者,我當誓度令至岸。聞佛離欲發菩提,複行惠施正法化,願我當來得成佛,利益有情貪欲滅。”意思是,我也要修無量福德,成就自在的佛果,以前未得度的衆生,我發願都把他們度盡,令其到達解脫彼岸。我今天聽了佛陀的離欲功德,也發起希求成佛的菩提心,並要把這麼殊勝的法廣布世間,發願將來獲得佛果,利益無邊衆生,令自他都滅除貪欲。當時的光明王,就是釋迦牟尼佛的前世。《釋尊廣傳》中也有這個公案,以前文殊小學的學生在講考時也講過。

  總的來講,生起利益衆生的這顆心,是我們真正發心的開始。對每個佛教徒來說,皈依雖然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什麼?就是發心。你們聽了大乘佛法以後,若能默默地想:“我要有一個成佛的開端,從現在開始,我發誓要利益衆生!”心裏這樣發願,在日記本上也這樣寫。那最終的話,你定可漸漸成就無上菩提!

  

  

文殊師利勇猛智 普賢慧行亦複然

  

我今回向諸善根 隨彼一切常修學

  

叁世諸佛所稱歎 如是最勝諸大願

  

我今回向諸善根 爲得普賢殊勝行

  


  [1] 《論語》中,子貢問曰:“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2] 《大方便佛報恩經》中說是牛頭阿傍。

  

《大圓滿前行廣釋 第一百零一節課》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