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心系衆生 肩挑佛法▪P2

  ..續本文上一頁我在信中說,從現在開始,各個城市應該有一些道場,就像基督教建立很多活動場所一樣。當然,道場可以各種方式建立,如:文化研究所、瑜伽館、禅修中心、慈善基金會、公益基金會等。但要合法,否則很難辦得圓滿。在這方面,希望大家把智慧、能力、資源等方面的順緣利用起來,否則機會擦肩而過。特別是管理人員,在這方面要經常思考。其實,這也是有些地方的佛教團體做得有頭有尾,而有些地方並不那麼理想的原因。

  當然,作爲在家人,首先要考慮家庭、單位、父母、妻兒,其次再考慮在弘揚佛法方面作一些貢獻。但我希望擁有地位、財富、智慧的人能多發心。有些人雖然沒有這方面的能力,但也可以發心,就像世間人說的,跑跑腿、幹幹活,這也是需要的。但大家一定要想到弘揚佛法、利益衆生。如果有這樣的心,就不會有煩惱,互相不和、互相爭論也不會存在,因爲很多痛苦都來源于我執。所以,爲了減少我執煩惱,一定要勵力生起利他心。

  同時希望各個部門的管理人員經常合作,在有必要時還要開會商量。因爲,一個20多人的小型企業,一年當中也要開很多次會。以前,大家各自念阿彌陀佛就可以了,但現在要集體學習,人與人之間不融洽等許多事情,都需要通過共同協商、交流來解決,對佛教的管理來講,這是特別需要的。但管理人員通過共同商量,得出好的結論後,所有會員都要接受,否則也很難達到目標。當然,我們的目標不會觸犯法律,也不會違背因果法則。

  對現在社會來講,這種做善事的組織非常需要。比如,如果我們沒有這樣一個共同學習的組織,今晚大家學習和見面的機會就很難得到。雖然今天晚上很多人都想參加,但因他們平時沒有參加有組織的學習,那就沒有這個機會。以後往生極樂世界也是一樣,有組織的人可以一批一批地往生,而沒有組織的人,造惡業的機會卻相當多。所以,從長遠來看,集體學習是非常重要的。

  有些人認爲,自己自學也可以。但從我的經驗來看,自學很容易掉隊。五六年前很多人都報名自學,現在基本上都找不到了,就像一根針落到大海裏一樣。所以我希望大家,學習不要中間退失,否則誰也沒辦法救度。現在這個社會,讓善法增長的因緣極其稀少,因此大家一定要有組織、有管理地共同學習。

  四、聞思修行 利益衆生

  ⒈ 以聞思修行讓自己獲得解脫的把握

  至于所學內容,《前行》、《入行論》、《般若攝頌》等都需要學習。雖然學起來不是很快樂,就像讀小學、中學的孩子,老師、家長天天讓他做作業,他覺得這是一種壓力,而不做作業,天天玩就很舒服。但不管怎麼樣,從長遠來看,一定要精進修學,不要天天做一些亂七八糟的事情,把自己的時間全部耽誤。

  很多人都說我太忙了,其實你並不忙,從我們安排的時間來看,你肯定有時間修學,只不過是借口而已。拿修加行和淨土法門來講,我們並不是按照住在寂靜寺院裏面的出家人的時間安排的,而是根據大城市裏面的現代人的生活安排的。一個禮拜當中,如果學習一節課都太忙的話,那你的工作不知有多麼繁忙!

  大家好不容易才踏上這條路,無論遇到再大的困難,也要遵循次第聞思修行。沒有必要今天跟著這個人跑,明天跟著那個人跑。當然,你們依止多少位上師,我都會隨喜。阿底峽尊者依止了一百多位上師,對他來講也成爲順緣。但最關鍵的就是聞思修行,這是佛法的精髓、核心。若沒有聞思修行,就不可能遣除疑惑、産生正見、獲得解脫。

  對知識分子來講,非常需要學習佛教最甚深的思想,如因明、唯識、中觀等。這裏大家學習般若法門很精進,對年輕人來講,只要有時間,就應多思維、多辯論、多分析。雖然凡夫人達不到佛教最深的境界,但也要有興趣。否則,像其他宗教一樣,做一個好事就可以了,也是不行的。一定要通過聞思修行,在心坎深處體現佛教最甚深的境界。當然,若能遵照密宗傳承上師開示的甚深竅訣和教言,先修加行、再接受灌頂、再實修正行,每個人都可以體現。

  但現在社會,無論是在藏地還是漢地,都跟以前不相同。以前人說話時,聞思修行方面都講得比較多;而現在,包括佛教徒在內,在聞思修行方面基本上沒有共同的語言,這是平時沒有在這方面下功夫的原因。

  ⒉ 以利益衆生讓佛教的精神廣爲傳播

  在有一定的聞思修行基礎後,還要幫助他人,因爲我們身邊有很多人都需要幫助;即使不能成辦大的事情,也要有這樣一顆心。如果每個人都從身邊的小事做起,很多人、動物的命運就可以改變。

  (1) 一則耐人品味的真實故事

  在首屆“世界關愛論壇”上,我認識了一位女士,她講了一個自己的故事:我小時生活非常快樂。後來受經濟條件限製,母親不得不到外面去打工,在我四歲那一年,就因車禍離開人間。不久父親又娶了一位妻子,之後繼母就一直折磨我。當時看見與我同年的女孩,有母親無微不至的照顧,如梳頭發、洗衣服等,自己心裏就極其羨慕。雖然我整天都爲繼母和家人幹一些粗活,但始終得不到贊歎,唯有挨打受罵,隔壁鄰居來勸時,繼母往往打得更加厲害,經常被打得頭破血流。

  後來我經常不敢回家,到晚上時,就到母親的墳墓前一直哭,還經常埋怨母親:“您爲什麼不把我帶走,您真的沒有良心,讓我在這個世間這麼痛苦;如果您有良心,當時您離開,爲什麼不把我帶走?”有時甚至都在那兒哭睡著了。早上醒來時,又哭著走回來。

  後來父親也離開了,我的生活變得更加痛苦。就像一只沒有雙翅的小鳥,飛也飛不了,走也走不動,落在無邊的曠野當中,非常可憐!從此,無家可歸的我,就變成了一位肮髒、無知的乞丐,到處漂泊。

  不久,一位好心的老太太收留了我,讓我學習知識,生活過得非常快樂。隨著不斷學習,再加上自己的人生經曆,我深深認識到了幫助他人的重要性。所以我發願:在一年當中收留一百個孩子,五年當中收留五百個。

  爲什麼她會有這樣的信念和利他心呢?因爲,在她的生命曆程中,幫助她的人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她也想變成這樣。

  (2) 以忘我的精神積極開展愛心活動

  在座各位的命運可能沒有這麼坎坷,但從小在溫馨的生活環境當中成長,也感受不到外面的風風雨雨,和各種痛苦的遭遇,也就很難生起真正的利他心。因此,我經常會去最貧窮、最偏僻、最沒有能力,甚至有邪知邪見的人群當中,那時的感覺也完全不一樣。其實,學習大乘佛法的目的,就是爲了更好、更徹底地幫助衆生,因此在利他心方面,大乘佛教徒一定要超越其他人。

  爲什麼現在世界有這麼多宗教都被社會認可,就是因爲他們的宗教徒都在思考如何隨順社會。而大乘佛教徒,雖然口頭上說發菩提心,但每個人都好像自私自利一樣,要麼想著自己的生活有提高,要麼想著自己的修行有進步。當然,做大事有些人能力有限,但有些小事,大家共同努力並不是很困難的。哪怕一月、一年當中做幾件事情,也能幫助很多衆生。因此,希望每個人都要把自己做的好事記錄下來,等到一年一度總結時,就會知道自己到底是大乘佛教徒還是小乘佛教徒,甚至非佛教徒;即或是非佛教徒,也有非常多的人關心社會。

  因此,在這個社會當中,要提高佛教的威望,要弘揚佛教的崇高思想,忘我的精神非常值得提倡。不僅是口頭或意識形態上,在實際行動中,也應該體現出來。我不知道大家愛心活動搞得怎麼樣,在前面幾封信中,我都要求大家在社會上做一些事情,因爲菩提心體現出來,不能等到成佛之後。若現在一直自私自利,成佛後才饒益衆生,這是根本不行的。因此,大家以後一定要將利他心充分體現在社會當中,這是非常重要的!

  總之,作爲大乘佛教徒,既應通過聞思修行獲得解脫的把握,還應以幫助衆生的方式,將佛教的精髓在生活中體現出來,即要精進地聞思修行、利益衆生。

  好,今天的開示已經圓滿了!

  

  附:現場問答

  下面大家若有問題可以提出來。

  一、問:我天天關注您的微博,了解了很多佛教的精神和道理,但我們很想看到您的近照,所以請在微博上多粘貼一些。

  觀修分觀察修和安住修,現在我工作很忙,沒有很多時間安住修,請問在觀察修的時候,觀察什麼能增加智慧、減少煩惱?

  答:本來我最不願意看到的是自己的照片,但剛開始開微博時,很多人都說一定要放照片,我就同意了。至于放近照,以後再看情況,如果我的臉皮比較厚,可能會放一些。

  至于觀察修和安住修,出離心和菩提心等法門,都可以運用。前一段時間我在微博上說:“在行動中思考,在生活中修行。”前一句話是觀察修,後一句話是安住修。那在生活當中,怎麼觀察諸法無常、輪回痛苦等修法呢?比如,等一會兒下課時想:哎呀,真是無常,剛才這麼多人集聚在一起,現在一下子都散開了,以後可能有些人永遠也見不到了,這就是不可避免的自然規律——無常。若在自己起心動念時,觀照它的本體,就是安住修。

  二、問:我們從《入行論》開始,跟著上師學到今天的《藏傳淨土法》,請問上師:《藏傳淨土法》到底應該怎麼觀修?

  答:《藏傳淨土法》主要講了往生極樂世界的四個因,這是藏傳佛教特有的竅訣。雖然在《阿彌陀經》等相關淨土經典中說法不一,但藏地的高僧大德以不同竅訣歸納爲四種因,這是需要著重觀修的。

  叁、問:堪布,我是您的“粉絲”。在2007年,我開了一家素餐廳,在四年當中曆盡了千辛萬苦,幾次都想關掉,因爲實在太難了。雖然我的發心是想打造一個弘揚佛法的平臺,讓來到餐廳的人在享受美味的同時不殺生,但生命是無常的,我很想把剩下的時光用來好好修行,不知能否這樣抉擇,請上師開示?

  答:現在這個社會,開素餐廳的人確實比較難,因爲很多人都喜歡吃肉,不願意吃素。但我覺得,如果經濟能支撐得住,開素餐廳的人越多越好,因爲哪怕一頓飯讓人不吃肉食,也會帶來和諧的氣氛。當然,也希望廣大佛教徒有意無意進行幫助。我在成都和別的城市當中,也經常提倡開素餐廳,雖然壓力很大,但對整個佛教界來講,這是很好的一件事情。

  四、問:弟子每天早晨都修法王如意寶的上師瑜伽,祈請上師開示一下修上師瑜伽的竅訣。

  答:修上師瑜伽非常重要,依此能遣除修行當中的一切違緣、障礙。傳承上師的教言當中都講,在所有修法的前面都要修一個上師瑜伽,我個人也覺得這是特別重要的。至于竅訣,我以前講過上師瑜伽,自己所有經驗都在裏面。

  五、問:我剛學佛,《親友書》才聽了兩節課,現在特別迷茫,不知道應該怎麼學佛,早課、晚課也不知道怎麼做好?

  答:剛聽了兩節課的小學生會有這樣的情況,到你聽了二十年課的時候,一切都會明白。我現在講課已經二十多年,雖然剛開始學的時候也跟你一樣,但現在還是有恍然大悟的感覺。

  六、問:我想在這裏作一個廣告:天津有一個“菩提講堂”,周日開班,跟學院同步,可以問答的形式直接進行交流,有很多人參加了學習。但其他時間還沒有利用上,期望每一天、每個時候都有人在那裏聞思修行。所有菩提道場的人都共同發心,讓更多的人知道這個道場,以讓不能在家裏學習的人能到這個道場來修學。

  有人還問:爲什麼上師沒有到這個道場來?

  答:因爲是我取的名字,所以不用來。

  這裏有個別道場很好,希望相關人員共同商量、共同安排,參加學習的人也要珍惜機會。其他城市裏面的菩提道場,除了晚上以外,一直在不斷地聽法、念佛、學習、研討。我認爲,在家裏學習違緣很大的人,應該到那邊去學習,而且集體學習的氣氛完全不相同。

  七、問:我從2009年學《入行論》起,就開始吃素。這兩年,家人、朋友、同事一直勸我不要吃素,說對身體不好。我在您的微博上看到濟公說:“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世人若學我,如同進魔道。”以後我想這樣回答他們,不知可不可以?

  答:可以。在七八十年代的時候,“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這句話,被斷章取義地用在電影當中。後來很多年輕人,包括一些領導,雖然稍微信一點佛教,但都以此爲借口,而隨便喝酒吃肉。實際上佛祖根本沒有留在心間,只是天天造業。但這並非濟公活佛的本意。

  因此,佛教徒需要懂得理論,否則就沒辦法說服不理解乃至排斥佛教的人。現在學會有很多人,能在知識分子等面前,勇敢地站起來說話,這是很好的。

  現在其他宗教都想在知識分子當中發展,若我們佛教徒只是自己聞思修行,其他都不管,那佛教的未來就非常堪憂。知識分子是社會的棟梁,如果他們的思想有所轉變,哪怕不誹謗佛教,也是弘揚佛法。因此,希望大家在學《前行》、《入行論》、《般若攝頌》等法門的同時,還是要關心一下學會和佛教的未來。

  很多道友從《入行論》開始,不管遇到再大的困難,一直堅持學習到現在,這是你們對我的最大回報,也是我對你們信任的憑證。

  今天大家歡聚一堂,在佛法方面進行交流,因緣很殊勝!謝謝大家!

  下面大家共同念誦《普賢行願品》來作回向。

  

《心系衆生 肩挑佛法》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