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釋迦佛修法儀軌講記▪P2

  ..續本文上一頁上,斷諸煩惱輪回苦,此善中間不窮盡。”

  聽到佛號、咒語,或者見到佛像佛塔並對其供養,所獲福德無量無邊,依此可遣除煩惱與痛苦,乃至輪回未空之間,此善根也不會耗盡。于佛前起信心的功德不可思議,《賢劫經》中說:“虛空邊可量,大海深可測,于佛起信心,功德實難诠。”這是一種假設句,就算無邊無際的虛空可以衡量,深不可測的大海可以測盡,以佛陀作爲對境而起信心、作祈禱,其功德無法用語言來诠表。

  我經常都這樣想,雖然自己修行不好,煩惱深重,很慚愧,也很難過。然而誠如麥彭仁波切所言,假如未值遇釋迦牟尼佛的教法,可能一聲佛號也聽不到,始終處于黑暗當中,但今生依靠善知識的引導和自己的福分,修行雖然不好,可是遇到了佛法,每天可以見到佛像,多多少少念一些佛號,有很多積累功德的機會,得一個人身並不是沒有意義,所以還是會生起歡喜心。

  于佛前如何發願也會如是實現。《宣說文殊刹土功德經》中雲:“諸法依緣生,住于意樂上,何者發何願,將獲如是果。”

  《宣說文殊刹土功德經》講得非常清楚,一切諸法本來不存在,是空性的,空性中依因緣生萬法,因緣又住于我們的心(意樂)上,心善則一切善,心惡則一切惡,因此,在佛像等殊勝對境前發什麼願,結果也會實現什麼果。比如,你發了生生世世度化無量衆生的願,將來就會實現這個願;假如發願來世要害衆生,這種惡願也會成真。因此,我們遇到僧衆、佛法時,一定要發廣大的善願。對此中所說之理生起穩固定解。

  以上將觀想的對境及功德簡單講了一下。如果想獲得大乘功德,需要通過七支供來積資淨障,下面開始講七支供。首先是頂禮支:

  再念誦

  

大悲攝受具诤濁世刹,

  

爾後發下五百廣大願,

  

贊如白蓮聞名不退轉,

  

恭敬頂禮本師大悲尊。

  釋迦牟尼佛因地發了五百大願,以大悲心攝受末法濁世的衆生,這在《釋尊廣傳》中也闡述過。這種誓願宛如白蓮花般純潔無垢,諸佛紛紛贊歎,並宣說聽聞釋迦佛名號後不退轉的功德。《大寶積經》中講過,娑婆世界釋迦牟尼佛的名號,若有衆生聽到,將于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中不退轉。記得有一個故事說,以前有一女仆,曾聽聞過佛名。她後來被牦牛頂死,以聽過佛號的功德,死後投生爲一名叫珍珠之美女,並且一生就獲得了聖果。

  所以,大家有機會的話,在臨死的衆生面前或者菜市場中待宰旁生的耳邊,應該多念釋迦牟尼佛的名號。我們雖然無法令其當下解脫,但只要聽到佛名,此衆生將來定會獲得不退轉果位。同時,如果你家裏有人不信佛教、反對佛教,在他們面前,不妨故意或無意念一些佛號,也讓他們結上善緣。從某種角度講,能聞到佛號,也算是大菩薩。《央掘摩羅經》雲:“若聞釋迦牟尼如來名號,雖未發心,已是菩薩。”有些衆生表面上剛強難化,但他若有機緣聽到釋迦牟尼佛名號,也可以稱爲發心菩薩。

  大家一定要明白這些道理,明白之後肯定會珍惜,就如同認識到如意寶的價值後,你才不會隨隨便便抛棄。所以,有智慧的人務必要懂得佛號的功德和加持。

  第二是供養支:

  

自他叁門善根及受用,

  

觀爲普賢供雲而奉獻。

  自己與他人身口意叁門所造的過去、現在、未來之善根,以及一切受用、身體等等,以《華嚴經》中普賢雲供的方式,供養釋迦牟尼佛爲主的叁世諸佛。

  供養釋迦牟尼佛的功德非常非常大,《妙法蓮華經》、《大悲經》等經典中有諸多教證。甚至我們在短暫的時間中供佛,功德也不可思議。《增一阿含經》雲:“四事供養閻浮提一切衆生,若有稱佛名號,如構牛乳傾,功德過上,不可思議。”四事是指衣服、飲食、臥具、醫藥,將這四種生活必需品供養南贍部洲的一切衆生,此功德尚不如有人在擠牛奶的時間裏念釋迦牟尼佛名號的功德大。爲什麼呢?《金光明經》中說:“釋迦牟尼佛是一切諸佛的總體,倘若供養釋迦牟尼佛,實則爲供養過去、現在、未來無量佛陀。[5]”因此,觀想佛陀之後要頂禮,頂禮之後應進行供養。

  第叁是忏悔支:

  

無始以來所積一切罪,

  

則以猛烈悔心分別忏。

  我們無始以來漂泊于輪回的漫長歲月中,身口意所造的知道、不知道的各種罪業,如今以極其強烈的後悔心,發自內心地在諸佛菩薩面前一一忏悔。

  第四是隨喜支:

  

于諸聖者以及凡夫衆,

  

叁時所積善根作隨喜。

  對于佛陀爲主的聖者和凡夫在叁時中所造的一切善根,我們都要隨喜功德。這樣之後,可獲得不可思議的功德。

  第五是請轉*輪支:

  

祈請十方一切佛菩薩,

  

恒轉甚深廣大之*輪。

  我們誠心誠意地祈請十方諸佛菩薩及上師善知識,永遠住在衆生界中恒轉妙*輪。

  有些上師因衆生的行爲不如法,顯現上生起厭煩之心,我們應在上師面前請轉*輪;十方佛陀因事業圓滿,將示現轉移所化刹土時,也要在他們面前請轉*輪。這樣做的功德非常大。

  第六是請佛不入涅槃支:

  

汝如虛空般之智慧身,

  

雖住叁世無有遷變中,

  

然于所化前示生滅相,

  

恒時顯現幻化之色身。

  我們應該這樣想:吾等本師釋迦牟尼佛,您如虛空般的智慧身,雖然叁世無遷變,沒有真實的生住滅,但爲了破除衆生的常有執著,從而示現降生、涅槃等相。我們在此祈請十方諸佛菩薩,千萬不要入涅槃。同時,住于十方的善知識要入涅槃時,在他們面前也要這樣祈請。

  第七是回向支:

  

我以叁世所積之善根,

  

願利遍布虛空界有情,

  

令釋尊您恒時生歡喜,

  

獲得法王如來之果位。

  我們叁世所積累的一切善根,回向給盡法界虛空際的所有衆生,使釋迦牟尼佛爲主的諸佛菩薩、上師善知識等聖者,生起極大歡喜心(因爲衆生歡喜,諸佛菩薩就會歡喜),時時垂念加持,以此功德和緣起,令叁界衆生無勤中獲得正等覺佛陀的殊勝果位。

  回向時就應該這樣想:我所積的叁世善根回向衆生,讓他們暫時遠離惡趣和世間的痛苦而得到人天福報,究竟斷除一切煩惱障、所知障,現證圓滿菩提果位。

  下面是感恩偈:

  

無有怙主我等濁世衆,

  

蒙以悲心攝受之恩德,

  

此刹此時一切叁寶相,

  

均是佛陀您之事業也。

  我等沒有依怙的濁世衆生,蒙受釋迦牟尼佛的大悲攝持,此恩此德昊天罔及。麥彭仁波切在《釋尊廣傳》中說,若沒有佛陀的攝持,我們仍將不斷漂泊在輪回中,沒有解脫的機會。因爲濁世衆生的煩惱特別熾盛,難以調化,賢劫其他佛都不敢攝受,只有釋迦佛心力極強,當年發下五百大願,至今一直攝受我們,我們一定要有感恩之心。

  過一段時間,這裏個別班要開講《釋迦牟尼佛廣傳》,我很高興,希望你們能得到佛陀的加持。我本人雖不敢說有密宗的大成就,但對釋迦牟尼佛的信心,可以說非常堅定、不會退轉。尤其是上師講過《釋迦牟尼佛廣傳·白蓮花論》,2002年我又把它翻譯出來,大概有38萬多字,在這個過程中,我對佛陀有了進一步的認識,生起了非常強烈的信心。這種信心是建立在理性基礎上,並非人雲亦雲,我想它生生世世都不會退轉。也希望在座的道友通過學習《釋尊廣傳》,真正了解到佛陀的功德,一定要生起非常穩固的信心,始終對佛陀存有感恩之心,若能如此,你的善根永遠不會退轉。

  在我們這個刹土中,阿彌陀佛、地藏菩薩等佛菩薩、經典與論典等法寶、大乘小乘等僧衆,這一切叁寶相均是釋迦牟尼佛的事業,均是依釋迦牟尼佛的功德而顯現。法王和麥彭仁波切也講過,我們祈禱任何一尊佛,其加持都不如釋迦牟尼佛,因爲他曾發願攝持我們,所以對其祈禱的話,加持力尤爲快速、強大。平時大家若遇到快樂,也應該想到是佛的加持;一旦遭受痛苦,也要想到是佛的加持,以此遣除自己的業障。在這個刹土中,一切叁寶相都是釋迦牟尼佛的事業,若沒有他的發願攝持,我們如今的聽經聞法根本談不上。

  

故于無等唯一勝依怙,

  

虔誠信仰誠心而祈禱,

  

莫忘昔日所發大誓願,

  

乃至菩提前以大悲攝。

  我們滿懷虔誠、一心一意祈禱無與倫比的怙主釋迦牟尼佛。祈禱還是起很大作用,有些人認爲祈禱和不祈禱都一樣,心中有佛就可以。實際上這是不相同的。打個比方說,你跟人接觸時,對方若比較和藹,你就願意跟他交流;如果他蠻橫無理,那不願意再聊下去。雖然佛陀沒有這種貪嗔煩惱,但祈禱也是一種緣起,假如你對佛陀有恭敬心、信心,佛陀的加持會很快融入你相續,所以態度還是很重要。

  我們祈禱時告訴佛陀:“您往昔…

《釋迦佛修法儀軌講記》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釋迦佛修法儀軌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