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面對痛苦——香港理工大學演講
主持人致辭:
下面簡單給大家介紹一下今天的演講嘉賓索達吉堪布:
索達吉堪布,依止根本上師法王如意寶修學多年,不但承擔著佛學院漢僧的教學與管理工作,同時,也努力將藏傳佛教的智慧寶藏,傳播到漢地、乃至全世界的華語地區。
堪布現已出版的著作與翻譯作品,多達一百多本,目前仍舊筆耕不辍。近年來,堪布還通過網絡、視頻、微博等現代科技手段,廣泛地傳播佛法、接引善信,同時身體力行地投入辦學、助老、護生等慈善活動。堪布常說:“我不知道自己能活多長時間,但只要有一口氣,哪怕只有一個人聽法,我也會盡心盡力用佛法饒益他。”
這位慈悲的堪布,現在就在我們場內。請全體起立,以熱烈的掌聲歡迎堪布——
請大家就座。首先有請我們理工大學佛學會的甘耀權會長致歡迎辭——
甘耀權會長(粵語):用什麼話講?他們喜歡聽廣東話。首先歡迎索達吉堪布來到香港理工大學講座,更加感謝各位嘉賓,不論是我們學校的朋友,或是外面的朋友,如果沒有你們,堪布也沒辦法講法,所以你們很重要,要感謝大家。
其實堪布的著作很多很紅,多年前我在國內就有機緣接觸,並請了不少法本。堪布的著作、演講,我們都看了很多、聽了很多。今天我很高興,終于可以見到堪布本人,大家也有這種感覺是不是?
(甘會長爲了便于有些人聽懂,又用國語表達了一遍。)
不行,長話要短說,不希望把時間耽誤在我這邊。不然的話,我叫他們錄影了,拿回去放給國內朋友看的話,他們不曉得這個佛學會長在幹嘛。
我再次謝謝各位來聽演講,也謝謝堪布來給我們演講,我的講話完了。好,下面請堪布爲我們正式演講——
大家好!很高興來到香港理工大學。剛才進了你們校門,在甘會長和幾位老師的帶領下,我參觀了一下這裏的建築。看完之後,覺得非常親切,爲什麼呢?因爲這裏建築的風格、顔色跟我們寺院十分相似。聽說它拷貝于英國劍橋、牛津的建築模式,帶有工業革命時代的氣息,給人一種開放包容的感覺,也喻示著這所大學的人文精神。
佛教中常講“諸法因緣生,諸法因緣滅”,世人也喜歡說“有緣千裏來相會,無緣對面不相識”,因此,我們能在這裏聚會,並不是無因無緣的。這種因緣,應該是源于在座師生對佛教的信心與敬仰,所以才衍生了今天的交流主題——“怎樣面對痛苦”。
痛苦,是我們每個人都不陌生的字眼。在這個世間上,痛苦可謂多之又多。我本人雖然也沒有出離痛苦,給你們誇誇其談不一定合適,但畢竟自己從小對佛法就有興趣,多年來依止善知識,在學習、研究、修行上下過一番功夫,所以從某個層面來講,也可以簡單彙報一下自己的心得。
一、人類痛苦的分類
叁界六道中,痛苦的分類比較多。拿我們人類而言,就有苦苦、壞苦、行苦這叁大根本苦,以及生、老、病、死、求不得、愛別離、怨憎會、五陰熾盛等八大支分苦。
印度偉大學者聖天論師,還將人類的痛苦歸攝爲兩種:身苦與意苦。如頌雲:“勝者爲意苦,劣者從身生,即由此二苦,日日壞世間。”意思是說,上等人的痛苦,是心理上的苦受,比如工作壓力、競爭憂慮、“高處不勝寒”的辛酸等;小人物的痛苦,則是身體上的苦受,比如缺衣少食、超強度勞動等。由此兩種痛苦,恒時不斷地損惱著芸芸衆生。所以,世間上有錢的也痛苦,沒錢的也痛苦。
過去,不少人以爲有錢就會帶來快樂,但後來有了錢以後才發現,快樂並沒有如期而至,痛苦卻反而層出不窮。對此,美國蓋洛普民意調查所就用數據作了證明:按100分爲滿分的話,中國消費者在1994年的幸福指數是69分;1997年最高,達到71分;十年後2004年卻降到了67分。這說明了什麼?說明在過去的十年裏,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人們剛開始覺得很幸福,但過不了多久,幸福指數就日漸下挫,最後還不如沒錢的時候幸福。
不說全世界,僅僅是中國的話,據統計每年就有28.7萬人死于自殺,200萬人自殺未遂,相當于每兩分鍾就有一人自殺身亡。可見,現在許多人雖然穿得漂漂亮亮,看起來也開開心心,但實際上,他們內心中一直被許多痛苦所迫,壓得喘不過氣來。
二、認識叁界皆爲痛苦的本性
不過,人生在世,苦多樂少也是難免。假如你不相信,可以看一下《中觀四百論》的前八品,裏面就專門講了世俗谛中的各種痛苦。看完之後你就會明白,人生的苦可謂無處不在,誠如佛陀在《法華經》中所雲:“叁界無安,猶如火宅。”
當然,有些人可能不太贊同:“誰說人生皆苦?我就過得很快樂。”以前有個特別愛喝酒的人,就跟我說:“你們講輪回痛苦,其實不苦,我天天喝酒特別舒服。”但你酒醉後産生的快樂,是一種瘋狂失常的顛倒意識,根本不算是真正的快樂。
美國史學教授達林(Darrin M.McMahon),曾寫了一本書叫《幸福的曆史》。他花了六年的時間,引用大量曆史資料,去研究人類的幸福到底是什麼?到底什麼能給我們帶來幸福?最終他得出來什麼結論呢?“如同神話裏盛過基督寶血的神杯一樣,極致幸福也可能只存在于我們的想象當中。”換句話說,真正的幸福是得不到的。這種觀點,可以說與佛教中講的“叁界無安”不謀而合。
所以,人生本來就充滿痛苦,這一點大家必須要認識到。否則,很多人、甚至是一些佛教徒,遇到一點挫折就怨天尤人,抱怨老天不公平,“爲什麼我這麼倒黴,所有的不幸全落到了我的頭上”,卻不知輪回的本性即是如此。
也有人認爲:“輪回中並非全是痛苦,應該也有一些快樂。”話雖不錯,但實際上,這些快樂都是暫時的、無常的,隨時可以變成痛苦。所以,我們的快樂,就像一塊藍布上的小白點,只是偶爾的點綴,卻不是人生的底色。
此外,還有人認爲,快樂存在于感官之上,比如身體的接觸、悅耳的聲音、漂亮的東西,這些都可以帶來快樂。但這種快樂特別膚淺,有時候通過藥物也可以獲得。真正的快樂,其實來源于內心,要想離苦得樂,就必須從內心下手,用大乘佛教的良藥,徹底拔除痛苦的根本。
叁、人們解除痛苦的不同方法
那麼,具體怎樣拔除痛苦呢?
1、低劣的世間方法
首先講一下世間人除苦的錯誤方法。有些人在特別痛苦時,拼命地酗酒、抽煙、吸毒。我就認識一個佛教徒,他說自己的煙酒戒不了,爲什麼呢?因爲他心裏很煩躁時,就會躲到咖啡廳裏吞雲吐霧,再去舞廳借酒消愁。他覺得一醉可以解千愁,但真的能這樣嗎?並非如此。這只會讓自己越來越愁,一旦清醒過來,事情仍然要面對,想躲也躲不掉。
還有些人,心情不好了就去邪淫,或到卡拉OK亂吼,或者打麻將、花天酒地,這些無疑都是一種逃避。
還有些人,把痛苦的事都寫在紙上,然後點火燒掉,看著紙上的字一點點灰飛煙滅,感覺痛苦也隨之消失。但這相當于迷信,也沒有多大意義。
還有些人,到山谷裏大喊大叫,或者用頭使勁撞牆,甚至把家裏的鍋碗瓢盆全部砸爛,這樣發泄一通才覺得輕松。
更有甚者,還會以殺人取樂。前不久在美國,一個17歲的孩子就把父母殺了。在雙親遺體仍在房內的情況下,通過facebook邀請40到60名青少年來到家中,通宵喝酒進行狂歡。
或者,有些人失戀以後,要麼自殺,要麼把愛人殺了,如果實在找不到愛人,就找些樣子相似的人代替。聽說某地就有個大學生,因爲自己失戀了,就專門殺一些穿紅衣服、長發披肩的女學生,以此來報複前女友對他的無情抛棄。
2、中等的世間方法
稍微好一點的人,在遇到痛苦時,則會遊山玩水,或者找有智慧的人聊聊天,或者作一些心理咨詢,或者看看《心靈雞湯》等勵志的書。
《心靈雞湯》是個美國人寫的,前幾年比較轟動,裏面講了很多哲理小故事,看的時候比較舒服,但看完以後,不像佛教那樣有特別深的竅訣,可以根除自己的煩惱。不過,這也是一種方法吧。
通過這些方法,就像吃了止痛片一樣,可以暫時壓製痛苦,讓它不再折磨自己。但這終究治標不治本,要想從根本上解決問題,最好的方法莫過于學佛。
3、最殊勝的佛教方法
所以,我今天想將自己所了解的佛法,與你們分享,大家通過這些方法,很容易消除內心的痛苦。即使有些習氣根深蒂固,無法一下子完全斷除,但只要持之以恒經常串習,痛苦也遲早會離你而去。
什麼方法呢?下面就介紹幾種:
1)利益衆生,斷除自利
當你特別痛苦時,首先要認識到痛苦的來源是我執,也就是自私自利的這顆心。相信各位都很清楚,一旦你遇到困境而痛不欲生時,爲衆生痛苦的應該寥寥無幾,爲自己痛苦的可謂比比皆是。所以,要想斷除一切痛苦,就先要斬斷它的來源;而要想斬斷它的來源,大家理應學習一些佛教經論,以大乘的無我精神改變自私自利的心態。
以前就有不少這樣的人,剛開始因爲各種事情特別苦惱,但後來學了大乘佛法以後,經常做些有利于衆生的事情,比如搞慈善、做義工,原來的痛苦不知不覺就消失了。所以,第一個斷除痛苦的方法,就是要利益衆生。假如你有大乘的慈悲心、菩提心,那是再好不過了,但即使沒有,至少也應具有仁愛的傳統道德,它也是挽救人類的妙藥之一。
1988年,曾有75位諾貝爾獎獲得者,在法國巴黎召開了一次曆史性的會議,探討了21世紀科學的發展與人類面臨的問題。最後,他們共同發表了一個宣言:“如果人類要在21世紀生存下去,必須回到2500年前去吸取孔子的智慧!”
然而遺憾的是,國外對中國文化抱有很大希望,但這個時候的中國,孔孟思想卻遭到了史無前例的破壞。記得在我小時候,大概是1974年,全國就開展了“批林批孔”運動。爲了防…
《怎樣面對痛苦》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