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叁德弘法中心問答
(一) 問:我來自香港大學,是一位佛法的初學者。最近發生的溫州動車事故非常轟動,如果以佛法的觀點來解釋,那些在事故中遇難的人,可能是前世的業力現前。那麼,我們佛教徒在這樣的事件中,應該扮演什麼樣的社會角色?
答:這次溫州發生的事故,死了接近40個人,在我們的眼中,這也體現了一切都是無常的。
作爲佛教徒,這時候一定要表現出利他的精神。如果你有能力,則應從各方面施以援手;沒有能力的話,至少各個佛教團體也要組織起來,祈求叁寶加持一切生者、亡者,這樣的話,存亡都會獲得非常大的利益。
以後,人類肯定還會發生各種天災人禍。我們作爲佛教徒,每次遇到這樣的災難時,應該有一種幫助社會的意識。當然,近幾年來,許多佛教團體在這方面,確實也做得越來越好了。
(二) 問:我是香港大學的博士生,原來在內地是兒科醫生。這些年不知道爲什麼,自閉症的孩子越來越多,我這幾年也一直在從事這方面的工作。特別多的家長面對這樣的孩子時,壓力非常大,有些人認爲是自己造了什麼孽,所以報應到了孩子身上。我也是一個佛弟子,那麼在遇到這種情況時,應該從哪方面正確引導他們呢?
答:怎麼樣面對自閉症、憂郁症的問題,前段時間我在佛學院專門講過一堂課,引用了佛教和現代醫學的一些觀點,方便時你可以上網看一下[1]。
現在自閉症的孩子越來越多,外在的原因,主要是父母對孩子的關心不夠,只是把孩子交給學校,從來也不重視良好的家庭教育。這樣的話,許多孩子就沒有安全感,只好經常去一些網吧,沈浸在虛幻的世界裏。到了一定的時候,他們找不到真實的感覺,與現實的距離越來越遠,最後就把自己完全封閉起來了。當然,最根本的原因,還是孩子自己前世的業障。同時,父母如果往昔造了一些惡業,今生中也會感召這樣的後代。
你能從事這樣的工作,我個人還是非常隨喜。如今這個社會,大多數人從學校畢業之後,只想著自己找工作、自己發財,一旦成了企業家或有能力的人,又總盤算著盡可能多地霸占資源,對社會關心的可謂寥寥無幾。要知道,現今人們的生活壓力越來越大,身邊的老弱病殘也越來越多,假如人人都只顧自己,那社會遲早會陷入癱瘓的。因此,關心這個社會,對我們每個人來講都義不容辭!
(叁) 問:現在信基督教的,遠比信佛教的多。國內基督徒的增長速度,也比佛教快得多,尤其在大學生等知識分子中。請問,這是否因爲佛教的因果比較嚴厲,叁惡道比較可怕,而令他人甯願選其他的宗教?
答:因果是一個客觀規律,不管你信不信佛教,只要造了惡業,就肯定要感受惡果,如同你種下毒藥的種子,就會長出毒藥的果樹一樣。這是必然的一種規律,並不是佛教獨有的,只不過佛教如實揭示了它的真相而已。
至于基督教的增長快速,也是有一定原因的。一方面它在以美國爲主的西方國家非常普遍,包括總統在內都信仰基督教,因此,它的力量十分強大。再者,基督徒有一種共同的責任感。我去過內地的很多大學,看到好多佛教徒只修自己的,有些念阿彌陀佛,有些修禅宗,有些修大圓滿,從來也不關心佛教的發展。而基督教的學生和老師,在各個學校裏,每天都想辦法弘揚他們的教義。
再加上現在的漢地,很多人內心是“空的”,沒有宗教信仰,但人要想生存的話,又需要一種信仰,所以,大多數人就選擇了基督教。漢地曾有一份報告說:基督教打算利用50年的時間,將漢地城市80%[2]的人都變成基督徒。相比之下,我們佛教徒大多只想著自己解脫,從來也沒有考慮過佛教的未來。
當然,我們並不是要跟基督教爭什麼。但佛教的教義如此殊勝,我們作爲佛教徒,在大學裏、其他群體中,盡量讓更多的人接觸佛教、了解佛教,以此給他們種下善根,也是很有必要的。大家若能將大乘佛教的慈悲與智慧弘揚人間,這對每個衆生的今生來世,必定會有不可估量的利益。
(四) 問:我正在學習您講的《般若攝頌》。請問,證悟空性和利益衆生這兩者之間,有怎樣一種關聯呢?
答:很多上師在教言裏都講了:如果你證悟了空性,自然而然會想去利益衆生;而若想真正地利益衆生,也只有證悟了空性才能實現。
任何一位高僧大德,一旦證悟了空性,就不可能獨自享用這種境界,而會想把它傳給無數人。所以,利益衆生與證悟空性是一種相輔相成的關系。
(五) 問:我來自深圳,在網上看到您來香港開示,就特意帶全家人過來了。今晚聽了您的開示,非常非常開心,也非常激動。我有一個問題是:從2006年開始,我就在網上聽您的法,不知道通過光碟聽法,能不能得到您的傳承呢?
答:一般來講,傳承分爲兩種:有一種傳承必須要口耳相傳,依靠光碟得的話,有一定困難;還有一種是,如果你有信心的話,通過光碟也可以獲得傳承的加持。
以前上師如意寶去美國時,第二世敦珠法王已經圓寂了。當時,上師看到敦珠法王“觀音菩薩灌頂”的錄像,說:“我對敦珠法王有很大的信心,這輩子雖然沒機會親自依止他,但我想通過錄像也可以獲得灌頂。”于是我們在場的人全部跪著合掌,接受了這個灌頂,最後一起作了回向。要知道,上師對傳承的要求非常嚴格,假如這種方式沒有一點緣起和加持,他老人家是不會這樣做的。
所以在某種程度上,通過現在的網絡也好、光碟也好,只要你真正有信心,在虛擬世界中也可以獲得相應的加持。
昨天,香港中文大學有一個英國人,他就講了虛擬世界的作用。他說:“如果有機會,能面對面是最好的,所以,我這次專程從英國飛過來,參加這個學術研討會。但沒有這種機會的話,大家在網絡中也可以營造一個虛擬世界。現在全世界的人都可以進入這個世界,有些人幹壞事,有些人做善事,每個人借此都能達到自己的目標……”
我覺得他講得特別好!我們作爲佛教徒,如果有機會的話,可以親自依止法師聽法;但若沒有機會,也可以在一個共同願望的攝持下,利用現在的網絡科技,盡量行持善法、不造惡業。這也相當于釋迦牟尼佛傳法時,人、天不同的衆生都可以接受一樣。這也是叁寶的加持,所以,從自身的加持來講,應該可以獲得一定的傳承。
問:因爲帶了家人來,他們沒有現場皈依過,我能不能求一個皈依?
答:皈依的話也可以。如果在座的人已經皈依過,就用不著重新皈依,也不必擔心自己會變成其他上師的皈依弟子。因爲我從來都勸大家皈依叁寶,而不是皈依我自己。
皈依叁寶的時候,我給大家念叁遍皈依偈,你心中可以發願:“從今天起,我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以前你皈依若只爲了自己解脫,那從現在開始,應該改成爲了利益一切衆生而皈依,這也可以增上皈依的功德。
下面我念皈依偈,你們可以自己觀想——
【堪布用藏語念皈依偈與佛號等……】
(六) 問:我剛從香港中文大學的新聞系畢業,現在在做記者。我每天會看《普賢上師言教》,第一次看時,覺得無常真是這個樣子,內心很震撼。第二次看,還是震撼。後來看得越來越多了,自己卻好像越來越麻木了。請上師開示,是因爲弟子善根不足、煩惱深重,還是無常需要一些修法呢?
此外,我前段時間去溫州參見一位上師,上師說了一句話:“無常就是這個世界的客觀規律。”那爲什麼還要去修呢?
答:雖然它是一個客觀規律,但很多人都不懂,整天把“無常”執著爲“常有”。如果沒有修的話,不管是出家人、在家人,修什麼法都不會成功的,這一點我有特別深的感受。
那天聽說這個弘法中心讓我來講無常,盡管我在各個地方講過很多次了,但還是十分歡喜。我想:“講一點無常,還是很有必要的。哪怕能讓一個人生起無常的感覺,從此之後對他修法有點利益,我來到這裏也是有意義的。”
當然,只明白了無常的道理還不夠,假如從來都不去串習的話,道理是道理,你是你,很多道理對你還是用處不大。所以,我非常希望大家能觀修一些無常法,具體竅訣在《大圓滿前行》、《心性休息叁處叁善引導文》中都有。其實,藏漢兩地的很多大德都會觀修無常,所以這方面的修法相當多。如果沒有生起無常觀,無著菩薩也說了,修行就會産生懈怠,始終都明日複明日,覺得以後再修也可以。
你作爲一名新聞工作者,實際上隨時隨地都可以發現無常的蹤迹。我經常會看一些新聞,目的不是了解國家大事,而是對自己觀修無常很有幫助,自然而然就會鞭策自己不能散亂。記得法王如意寶以前寫過一個《無常道歌》,裏面就講了,假如我們真有智慧,那麼世間上發生的一切,都可以看成是诠釋無常的書籍[3]。有了這種無常觀的話,不論你遇到什麼事,都可以成爲自己修行的動力。
(七) 問:我有位不信佛的親友,忽然之間得了癌症,如何以佛教去利益他呢?
答:看他能不能接受佛教的一些理念。如果能的話,最好給他念些阿彌陀佛的名號、釋迦牟尼佛的名號,或者讓他自己誦一些咒語,與佛教結上善緣。除此之外,可能也沒有別的辦法了。
如果他實在不能接受,不願意信仰佛教,那我們可以默默地給他回向,甚至臨終時在他耳邊念些佛號,這也能起到一定的作用。
(八) 問:我是香港大學教育心理學的學生。我希望以後能利益很多小朋友和年輕人,現在也一直在學習您傳講的佛法,除此之外,最重要的還需要學些什麼呢?
答:你想利益他們的話,一方面可以教些佛教中慈悲觀、菩提心的理念,從小就培養他們的利他心,以及對佛教的正確認識。
同時,現在漢地很多人不重視傳統文化。其實《弟子規》、《千字文》等中,講了許多爲人處世的道理。你可以教給孩子們,這對他們的今後肯定會有利益。
如今很多…
《香港叁德弘法中心問答》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