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孩子和年輕人,對什麼都沒有感恩心,即使是對自己有恩的人,也不懂得說一聲“謝謝”,這是一個大問題。同時,最關鍵的是什麼呢?就是要培養他們的善心。心善的話,一切都會善;心不善的話,一切都會不善。倘若我心裏沒有善念,即使形象上是個出家人,今天在這裏講得天花亂墜,也只是一種虛僞的表演,對別人不會有多大利益。所以,心善真的特別重要,希望很多孩子從小就能有一種良好的教育環境。
(九) 問:我是香港城市大學會計系的,現在已經畢業了。我是個佛教徒,剛才聽您說基督徒對自己的宗教很負責任,他們勢力也很大,我身邊的同事、老板很多都是基督教的。請問,我們怎麼樣才能把佛教徒聯合起來,將如此殊勝的佛教智慧弘揚出去呢?
答:對這個問題,我也思考過。在漢地,現在很多因緣和機會都不錯,要想弘揚佛教的話,首先我們佛教內部要團結起來。剛才我跟淨雄大和尚也商量了,以後我們在香港可以開一些圓桌會議,將漢傳佛教、南傳佛教、藏傳佛教的各大教派聯合起來,大家和睦相處,都不爲宣傳自己,也不圖任何利益,只是純粹想無偏地弘揚佛教。在這個過程中,我們不但要爲佛教的未來考慮,荷擔如來家業,同時對社會現存的問題,比如環保、生態、教育、衛生等,也應該想辦法略盡一份綿力。
同時,我們還可以邀請知識界、文藝界、學術界的人士參與,大家可從不同的角度提出建議,群策群力。以後如果有因緣的話,我們有這樣一種發心,但不知道能否成功。
當今社會的整體結構,是官、商、學叁足鼎立。官界的話,一些領導若是佛教徒,則應利用自己的權勢,正確引導很多人。但現在很多領導可能不太敢,害怕砸了自己的金飯碗。其實你如果真正弘揚佛教,始終爲衆生著想,飯碗肯定越來越牢固,不會打爛的。至于商界,現在也有不少企業家,用自己的財力、實力,一直在宣揚佛教的精神。還有學術界,可以利用自己的影響力,淨化大衆人心。
當然,官員參與的話,可能有一定的難度。但至少我們佛教徒,尤其是一些高僧大德之間,可以共同商量,看以後怎麼把佛教的智慧融入這個社會。若能如此,對全人類、乃至所有衆生,定會帶來無比的利益。
所以,我們每個人在有生之年,不能只想自我發展。其實,你一個人就算擁有再多的財富、再好的智慧,卻沒有用來利益衆生的話,這也沒有多大意義。我們應該站得高一點、看得遠一點,這樣佛教才會有利他的空間,才會有廣泛弘揚的機會。
(十) 問:前幾天聽說阿秋喇嘛圓寂了,告訴我這個消息的師兄痛哭流涕,我當時就勸他:“我們也應該發願像這些高僧大德一樣來利益衆生。”我發現我嘴巴挺會說的,但我可能還沒有這樣發願。請上師開示,如果我也想成爲這樣的高僧大德來度化衆生,應該怎麼做呢?
答:今天有媒體采訪我時,問我一生中最大的痛苦是什麼?我想了半天,也沒有想起什麼大痛苦。但後來我想起來了:根本上師法王如意寶的圓寂,是我一生中最大的痛苦!平時我失去一些親人,在記憶中倒沒有把它當作痛苦。但對我們佛教徒來講,最有恩德的上師如果離世了,肯定非常非常痛苦,因爲佛法方面的恩德,跟世間的恩德完全不能相比。這方面,每個修行人應該都深有體會。
當然,你的發願非常好。我們每個人不能把自己想得特別渺小,一定要發大願。願大,力就大,這樣才能利益更多的衆生。但具體應該怎麼做?這跟你前世的發願、今生的因緣,以及衆生的善緣都有關,需要具足各方面的條件。因此,你最好是先聞思修行,再慢慢來行持善法、利益衆生。
(十一) 一位法師問:上師您好!很慚愧,我想問一個問題,但又不知道該不該問。我們佛家講萬法緣起、緣起攝諸法,緣起是個什麼法?
答:我們佛教講緣起,這也是跟其他宗教不同的地方。釋迦牟尼佛當年說“諸法因緣生,諸法因緣滅”,並將此傳給了弟子馬勝、舍利子、目犍連等,其實這就是緣起法的精髓。
當然,緣起法是特別深奧的。爲此,宗喀巴大師專門造過一部《緣起贊》。以前我把它翻譯出來了,前不久在學院給漢僧們講過一遍。在講的過程中,我深深感到,釋迦牟尼佛真的特別偉大,緣起觀真的特別殊勝。但可惜的是,現在很多人並沒有完全認識它的真正涵義。
要知道,在這個世界上,釋迦牟尼佛是最偉大、最了不起的,爲什麼呢?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他宣說了四谛法門、緣起法門。這二者實際上是萬物的真理,誰能揭示出來,誰就可以稱爲佛陀。
所以,我非常希望在座的佛教徒,首先應該系統地聞思佛法,尤其是大乘的空性和大悲。不然,你只看了一兩本經書,甚至連一兩本經書都不看,反而去看世間人亂寫的書,看完以後就自以爲通達佛教了,這是根本行不通的。
佛教特別博大精深,如果沒有長期、有次第地學習,是很難一窺其門徑的。只有真正學習了,並對此産生了穩固的定解,你才有能力弘法利生。所以,我們作爲佛教徒,系統學習特別特別重要!
問:我們跟異教徒交往的過程中,應當怎麼樣去跟他們相處呢?
答:我們對異教徒並不排斥,以後有機會的話,還可以邀請基督教、道教等其他宗教開圓桌會議。大家在各自不同的生活領域裏,弘揚各自的法,彼此應該有一種包容心。我們不能因爲自己是佛教徒,就非要跟他們搶位置,這是沒有必要的。我們的原則是互相尊重、互相了解、互相學習,同時發揚自己的優越性。各宗教之間敵對排斥的時代,早在20世紀就已經結束了,我們現在,應該是一種互利共存的時代。
在這個時候,我們作爲佛教徒,若想弘揚自己的法,就一定要先了解自己的教義。說實話,你們這邊的有些人,在學習方面還有進步的空間和余地。我看到北京、成都、廣州的有些知識分子,他們學得相當好,我跟他們交流的過程中,有時候都特別贊歎。他們也學得非常認真,不是聽一兩堂課、受一個灌頂就滿足了。
因此,佛教徒的整體水平一定要提高。只有當你真正感受到佛陀的大慈大悲,以及不可思議的境界,你才會有弘法利生的勇氣。也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想出一些更好的主意,爲整個世界的和平、爲全體人類的幸福,做出更大的貢獻。
(十二) 問:我是香港大學的學生,也是一名佛弟子,現就職于香港大學。近年來,我們一直從事幫助內地殘障兒童及其家庭的相關工作。內地的殘障兒童約有817萬人,他們的家庭承受著巨大的經濟壓力和心理壓力,非常需要支援。請問,我們應該如何運用佛法去更好地幫助這個群體呢?
答:香港大學有許多信仰佛教的教授,我也認識一些;還有相當一部分學佛的學生,非常隨喜你們對社會的關心!
現在內地確實有很多殘障兒童,若想完全解決他們的問題,可能有一定的困難。但我們可以通過各種平臺,盡己所能地爲他們做些有意義的事情。
作爲一個學生,在大學就有想幫助別人的心,這是相當難得的。如今漢地、藏地的好多大學裏,也有特別多的大學生,利他心非常強烈。不過,我擔心的是,你們到了社會上,成家立業以後,這種純潔的心會不會慢慢就淡化了?
我這並不是杞人憂天,其實這種現象也不在少數。有些人剛從大學畢業時,豪情萬丈、壯志滿懷,一心想要幫助這個社會,可是用不了多久,自己結婚生子以後,原來的利他心就轉移了,全部被系在家庭這個圈子裏了。
所以,我希望很多大學生,且不說今後能做多少,至少應先保護好這顆利他心。你們的未來,就是這個社會的未來,哪怕一個人有這種利他心,對社會也會起到很大的作用。大家可以看看周圍,如果一個企業家有利他心,對社會能起到怎樣的推動?如果一個大德有社會責任感,他一生中又能幫助多少人?
當然,讓我來指定怎樣幫助那些殘障兒童,才能完全解除他們的痛苦,我也很難說出一個“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具體方法。雖然我建立了一個基金會,通過各種途徑想幫助別人,但能力也是有限的。不過,只要大家有了這一顆心,就能衍生出大乘的利他行爲,它可以在社會各個角落放出光芒,爲整個人類帶來溫暖和安樂。
主持人:讓我們再次以熱烈的掌聲,感謝索達吉堪布!
現在有請我們的淨雄法師上臺,爲這次傳法圓滿作一個總結——
淨雄法師結語:
大家晚上好!首先我代表叁德弘法中心,感恩索達吉堪布這次從百忙中抽出寶貴時間,在今晚的兩個小時中,給我們作了這麼好的開示。
在半個月前,堪布還沒有來香港時,他們拿了兩個題目讓我挑,一個是“顯密圓融”,一個就是今晚講的“無常觀”。我想了一下,在香港這個社會,無常觀對我們來說,是最有現實意義的。因爲香港是一個美食天堂、是一個購物天堂,很多衆生都迷失在各種物欲之中,不知方向。所以,今晚大家聽了索達吉堪布的開示,應該上了一節很現實的社會課。你們都法喜充滿吧?(熱烈鼓掌)
還有令我想不到的是,今天晚上我非常激動。因爲在香港,大家都是非常忙的,能有這麼多信徒發心來聽法,是相當罕見的。我曾經也組織過多次講經法會,來的都是寥寥無幾,上不了100人,所以我都失去信心了。這次看到我們堪布的法緣這麼殊勝,最後的問答環節中,大部分都是大學的年輕學子,我從中也看到了佛法的希望。
剛才在提問的過程中,很多信衆都提到了,佛教現在爲什麼沒有發展好?這跟我們每個人的發心大不大有關。如果我們都能學堪布這種爲法忘軀的精神,我想用不了10年,佛教就非常有希望了。當然,這也要靠大家的努力,你們有沒有信心啊?(大家回答:有!)
下午4點多堪布來的時候,我們在隔壁的會議室,用了一個多鍾頭的時間,一直在探討佛教的未來何去何從。所幸的是,今天聽到在座這麼多學子如此發心,我想香港的佛教確實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如果大家能夠團結起來,不分彼此,不要有我見、山頭主義、長者情結,大家都看在佛陀的教義上努力的話,佛教必定會後後勝于前前。
因爲明天還有法會,今天堪布也這麼辛苦,我就不多說了。希望大家把堪布今天晚上所講的,好好記住。這個記住的話,你們就能發大心了!
----------------------------
[1] 詳見智悲佛網《心靈從沈睡中蘇醒》一文。
[2] 也有說是70%。
[3] 《無常道歌》雲:“若能觀想一切內外法,乃爲指示壽命無常書。”
《香港叁德弘法中心問答》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