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諸大。乘經可看。而以顧正念爲主。
答大鏡
以上教意。宗意。不必妄求。但自精勤念佛。念到一心不亂。自當悟人。
答姜居士
轉身後更有轉身。未得不受後有。故求生淨土爲貴。
答爲廣鐈爲母墮胎求忏
古雲。甯可九蓮居下品。不來人世受胞胎。厭患胞胎但勤念佛。一心念佛。蓮花化生。
問。一心稱名時。又著求生。不幾二念乎。
答。求生須于早晚發願時。若稱名時。一心一念不可夾雜。譬如舉業家。讀書作文。其行也。其所以讀書作文者爲何。要中舉中進士。其願也。
以上未詳問人。
端坐念佛。恐心難攝。不若經行。
參念佛是誰。須是有真疑起。真疑未起。且默念去。
禅定人雖願力不深。亦能往生。然修淨業者信願行。如鼎叁足。缺一不可。
法滅之際。凡舉一莖草。便成鎗刃。可以殺人。此時諸法已滅。止留彌陀一句救人。人有念得一句全者。便爲世間師。
以上並未詳問語。
△附
勸修作福念佛圖說
人天路上作福爲先 生死海中念佛第一
人間天上。快樂逍遙。皆因廣作諸福。最緊最要。故曰爲先。若欲高出人天。速超生死。者登不退。則有念佛往生一門。最尊最勝。故曰第一。偈曰。作福不念佛。
福盡還沈淪。念佛不作福。入道多苦辛。無福不念佛。地獄鬼畜群。念佛兼作福。後證兩足尊。
作福 但作一福。福下一點。不論大小多寡
孝順父母 忠報君王 裝塑佛像 印造經典
齋供僧伽 敬事師長 營修寺宇 流通善法
禁絕宰殺 買放生命 飯食饑民 衣濟寒凍
開掘義井 修理橋梁 平砌街道 普施茶湯
看療病人 給散藥餌 伸雪冤枉 出滅刑罪
安養衰老 撫育孤孩 埋藏屍骨 給與棺木
饒免債負 義讓財産 還他遺失 救濟患苦
祈禱災難 薦拔亡魂 勸和爭訟 生全人命
念佛 千聲填一圈。白黃紅青黑。可填五次
無事身間者。時時勤念。有事纏身者。早晚課念。至心發願。求生淨土。平日遇福便作。作訖還念。即以所作之福。回向淨土。求願往生。善人(某甲)受持。
歸戒圖說
歸依佛。不墮地獄。我今歸依佛。
歸依法。不墮餓鬼。我今歸依法。
歸依僧。不墮旁生。我今歸依僧。
一不殺生 凡有命者不得殺害。
二不偷盜 一針一草不問不取。
叁不邪淫 禮法持身不犯外色。
四不妄語 妄言。绮語。惡口。兩舌。悉禁。不說。
五不飲酒 酒名狂藥。亂性迷魂。禁不入口。
既受歸戒。諸惡莫作。衆善奉行。一心念佛。求生淨土。諸惡。謂不忠不孝。不仁。不義。如是諸惡不能盡舉。但瞞天昧心等事。便不應作。衆善。謂忠。孝。仁。義。如是衆善。不能盡舉。但上順天理。下合人心等事。便應力行。念佛。謂一心持念阿彌陀佛。萬德洪名。每日。或念一千。二千。叁五七千。或至于萬。隨意多少。凡一千念。則點一圈。先白。次黃。次紅。次青。四徧點過。滿四十八萬。持。此佛前證明。乃議微細用心。參入元境。
弟子(某甲)受持。
六齋月齋圖說
六齋 每月六日。初八。十四。十五。二十叁。二十九。叁十。如遇月小。二十八。二十九。當持日齋。
月齋 每年正。五。九。叁個月。當持月齋。不能叁月持齋。必須叁月戒殺。
經雲。四天王每月六日。巡行南贍部洲。初八。二十叁。使者巡。十四。二十九。太子巡。十五。叁十。天王親巡。考察人間。何人孝順父母。何人忠報君王。何人正直公平。何人慈悲方便。何人歸依叁寶。戒殺持齋。廣修衆善。如是等人。加福增壽。何人忤逆父母。何人。背叛君王。何人欺詐奸巧。何人剛狠暴虐。何人不信叁寶。宰殺生命。廣造諸惡。如是等人。削福滅壽。又正。五。九月。天王分鎮南州。考察罪福。又玉皇天帝。正。五。九月。以大寶鏡正照南州。考察罪福。可不懼哉。可不慎哉。此六日此叁月。應當齋戒念佛。忏悔修省。其日念佛。或六百或六千記點一圈。每月六圈。可用二載。若不能月齋。必守六齋。倘更日日持齋。日日念佛。日日修德。大善大善。
念佛追薦亡靈往生圖說
首七念佛(幾)
萬(幾)
千(幾)
百
二七念佛(幾)
萬(幾)
千(幾)
百
叁七念佛(幾)
萬(幾)
千(幾)
百
四七念佛(幾)
萬(幾)
千(幾)
百
五七念佛(幾)
萬(幾)
千(幾)
百
六七念佛(幾)
萬(幾)
千(幾)
百
七七念佛(幾)
萬(幾)
千(幾)
百
通共念佛(幾)十萬(幾)千(幾)百。
凡人于至親亡殁悲傷不已。然亡者無益。生者有損。不若停悲。思爲薦濟。經言。人死皆于七七日內托生。當即此時。作諸功德。今勸七七請僧誦經之外。更加自己念佛。每日持念一千五百。有余力。或至二叁四千。七日總計若千。填注七下。七七日滿。回向焚化。能令亡者。罪障消滅。冤愆解釋。早生善趣。不滯冥途。孝子思親。慈親憶子。兄弟姉妹。夫婦眷屬。師生明友。念恩欲報。皆可行之。倘其初喪。未及見此圖說。亦可補念十萬八千。或更多隨意。福資亡者。功德不可思議。
信(某人某人)爲薦亡親某人持念。
普勸爲人必修淨土
天如淨土或問雲。今禅者見修淨土。鄙之爲愚夫愚婦。此非鄙愚夫愚婦也。乃鄙文殊。普賢。馬鳴。龍樹也。其言痛切如此。猶有未信者。因爲考據。以證不妄○觀佛叁昧經。文殊菩薩偈雲。願我命終時。滅除諸障礙。面見彌陀佛。往生安樂剎。
△華嚴行願品。普賢菩薩偈雲。願我臨欲命終時。盡除一切諸障礙。面見彼佛阿彌陀。即得往生安樂剎△起信論。馬鳴菩薩示最勝方便。謂專意念佛。即得往生。終無有退△楞伽經。佛告大慧。大名德比邱。厥號爲龍樹。得初歡喜地。往生安樂國。以上略舉四大菩薩。其余菩薩修淨土者。不可勝紀○廬山遠法師。悟摩诃般若深旨。號東方護法菩薩。而六時念佛。叁睹聖像。往生淨土△天臺智者大師。妙悟法華。一家教觀。萬代宗祖。而生即面西。辯十種疑。疏十六觀。極談淨土△百丈大師。馬祖傳道嫡子。天下叢林共宗。而祈禱病僧。化送亡僧。悉歸淨土△清涼國師。紹華嚴祖位。稱文殊後身。而指示彌陀。即盧舍那。亦疏。觀經。宏揚淨土△永明壽禅師。得無礙辯才。柱石宗門。而作四料簡。徧贊西方。上上品生。敬及冥府△死心新禅師。繼席黃龍。宗風大振。而切意淨業。著勸念佛文令人發哀起信△真歇了禅師。嗣丹霞淳公洞下一宗。至師大顯。而卓庵補陀專意西方。有淨土集行世△慈受深禅師。大邦倩女因緣。一偈融通五教。而謂修行捷徑。無越淨邦。建西方道場。苦口勸衆△圓照本禅師。道續天衣。宗宏雪窦。法雷振地。師表兩朝。而淨業兼修。標名上品△中峰本禅師。得法高峯老人。學者仰如山鬥。而雲禅者。淨土之禅。淨土者禅之淨土。有懷淨土詩百首。勸人念佛。以上略舉十大尊宿。其余尊宿。及法師。律師。修淨土者。不可勝紀○阿彌陀經△大無量壽經△十六親經△鼓音王經△天親往生論。以上略舉專說淨土經論。其余經論帶說淨土者。不可勝紀○道安往生論△懷感群疑論△慈恩通贊△海東彌陀疏△四明妙宗鈔△慈恩忏願儀△草堂寶王論△孤山刊正記。西資鈔△大智觀經疏△優昙蓮宗寶鑒△石資樂邦文類△天如淨土或問△大佑淨土指歸△鏡道二師念佛鏡△道衍善人詠△西齋淨土詩。以上略舉最顯數家。其余贊揚淨土者。不可勝紀。願一一考其人。閱其言。思其義。斷疑決志。幸甚幸甚。
勸修淨土代言
袾宏下劣凡夫。安分守愚。平生所務。惟是南無阿彌陀佛。六字。今老矣。倘有問者。必以此答。猶恐無征。涉于臆見。況複衰病。艱于語言。謹將佛菩薩所說經論。及古今諸大知識。大居士等。種種著述。題名開後幸隨所見詳閱而深玩焉。可信與否。惟高明裁之。
佛菩薩所說經論
佛說阿彌陀經(一卷)
佛說無量壽經(一卷)
佛說觀無量壽經(一卷)
佛說鼓音王經(一卷)
天親菩薩往生論(一卷)
馬鳴菩薩起信論(一卷)
諸大知識諸大居士著述
智者大師觀經疏(一卷)
四明妙宗鈔(叁卷)
智者大師十疑論(一卷)
元曉法師彌陀經疏(一卷)
大佑法師彌陀略解(一卷)
永明萬善同歸集(叁卷)
慈雲忏主淨土忏願儀(一卷)
決疑行願門(一卷)
天如則禅師淨土或問(一卷)
大佑淨土指歸(十卷)
智徹淨土元門據要(一卷)
優昙法師蓮宗寶鑒(一卷)
鏡道二師念佛鏡(一卷)
道衍淨土善人詠(一卷)
四明石芝沙門宗曉樂邦文類(六卷)
龍舒淨土文(一卷)
以上經論著述見存流通。
名存書不存
道安法師往生論(六卷)
懷感法師群疑集(七卷)
道綽禅師安樂論(叁卷)
慈愍叁藏慈悲集(叁卷)
慈恩法師彌陀經通贊(一卷)
清涼國師觀經疏(一卷)
草堂飛錫法師寶王論(一卷)
彌陀經疏(一卷)
孤山觀經疏刊正記(四卷)
靈芝律師經疏(一卷)
宗坦法師觀經甘露疏(四卷)
無功居士淨土自信錄
王侍郎淨土決疑集(叁卷)
以上雖不存。倘偶得之。故開。
鄙見請益四種附
彌陀經疏鈔(四卷)
淨土疑辯(一篇)
淨土發願文
往生集(一卷)
佛示念佛十種功德
若人受持一佛名號者。見世當獲十種功德利益。
一。晝夜常得諸天大力神。將。並諸眷屬。隱形守護。
二。常得二十五大菩薩。如觀世音等。及一切菩薩常隨守…
《雲棲淨土彙語》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