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知與行的對話

  知與行的對話

  文/中臺禅寺女衆部執行長 見肯法師

  【第一話】 看不見系縛1

  究竟是眼系色呢?

  還是色系眼?

  不是眼系色,也不是色系眼。而是當中的欲貪,牢牢地系縛著,堅持不肯松手。

  一只白牛、一只黑牛綁在一起,究竟是白牛系縛著黑牛呢?還是黑牛系縛著白牛呢?我們多麼清楚地知道:綁著牛的是──繩子。

  但是,對于欲貪──這條繩子,我們是否也能有如此清楚的覺知?還是只是“聰明地”睜著眼、看不見系縛,然後“清楚地”流轉下去?

  【第二話】 善善惡惡2

  春秋時代齊桓公一日到了郭國故地,詢問當地父老,“郭公爲什麼會亡國?”父老說,因爲我們的主公“善善惡惡”。齊桓公覺得很奇怪,“喜好美好,厭惡邪惡”應該是賢君啊!爲什麼會滅亡呢?當地父老說,我們主公“善善而不能用,惡惡而不能去”──喜好美好的人事,卻不能任善行善;厭惡邪惡的人事,卻不能去惡除惡,因此,滅亡是必然之途。

  然而,這個滅亡來得何其冤枉!

  知道了“善善惡惡”,卻做不到“善善惡惡”。可憐又可惜的滅亡,徒增傷悲。

  王陽明說:“行之明覺精察處便是知,知之真切笃實處便是行。若行而不能精察明覺,便是冥行,便是學而不思則罔,所以必須說個知;知而不能真切笃實,便是妄想,便是思而不學則殆,所以必須說個行3。”

  《尚書》亦言:“不矜細行,終累大德。”所有德行的實現皆取決于行爲,唯如《十住毗婆沙論》雲:“斷已生惡法,猶如除毒蛇;斷未生惡法,如預斷流水;增長于善法,如溉甘果栽;未生善爲生,如攢木出火。”善善能用,惡惡能去,知行合一,四正勤,才是吾人修行遠離墮落滅亡之正道。

  注:

  1. 《雜阿含經·卷二十一·五七一》有感

  2. 《貞觀政要·論納谏第五》珪對曰:“臣聞于《管子》曰:齊桓公之郭國,問其父老曰:“郭何故亡?”父老曰:“以其善善而惡惡也。”桓公曰:“若子之言,乃賢君也,何至于亡?”父老曰:“不然。郭君善善而不能用,惡惡而不能去,所以亡也。””

  3. 《王文成公全書·卷六·答友人問》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