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八關齋戒的意義與功德

  八關齋戒的意義與功德

  (一)

  八關齋戒,「八」是數目;「關」者,禁也;「齋」者,齋法也。八關齋戒,以八支戒法關閉八種惡業,通達解脫成佛之道,又稱八關戒齋、八支齋戒、八分齋戒、八關齋、八戒齋、八戒、八禁、八所應離,是佛陀製定在家二衆于六齋日受持一日一夜的出家戒律。六齋日即農曆每月八日、十四日、十五日、二十叁日,以及月底二日。

  由于學佛目的在于出離生死,故在家二衆于此六齋日中的任何一日,至僧團中與出家人一起過出家生活,受持不殺生、不偷盜、不淫欲、不妄語、不飲酒、不著香花鬘不香油塗身及不歌舞倡伎不往觀聽、不坐臥高廣大床、不非時食等八戒,以長養出世善根。八戒中,前七條爲「戒」,後一條正午之後不再進食爲「齋」,合稱「八關齋戒」。用這八種管道,關閉八種罪過,得到清淨的戒體,此即八關齋戒的意義。

  受八關齋戒期間爲一日一夜,今天受,到明天爲止,就是一日一夜,就算戒期圓滿,過此以後,若要再受,須再舉行儀式。八關齋戒的用意,乃是佛陀爲在家弟子所製定,使在家二衆趣向出離,而種解脫之善根,暫時出家之學處,受者須一日一夜離開家庭,赴僧團居住,以學習出家人的生活。

  八關齋戒又名「近住律儀」。受了八關齋戒,與「律儀」非常地接近,所以稱之爲「近住」。「近住」有叁種意義:受五戒稱之爲近事,如優婆塞爲近事男,優婆夷爲近事女。「近事」,「事」就是事奉叁寶。受八關齋戒稱爲「近住」,就是與叁寶愈來愈接近。意義有叁:第一,近阿羅漢住,阿羅漢是解脫生死的聖者,受此八戒,即是隨順修學阿羅漢法,此人不久即將證得阿羅漢果,所以稱爲「近阿羅漢住」。第二,近盡壽戒住,與清淨戒、解脫戒近住。解脫戒即沙彌戒、沙彌尼戒、比丘戒、比丘尼戒,皆是出家所秉之戒,盡形壽受持。今受行八戒雖是一日一夜戒,然此是在家二衆暫時出家之法,可謂出家受戒之聖因,近住于盡形壽的清淨叁業,故雲「近盡壽戒住」。第叁,近時而住,時,指時間,近時,就是靠在這個時間而住;八戒是爲日夜戒,就是一日一夜,近住一天一晚,以助戒行之日,故雲「近時而住」。所以,八關齋戒有這叁種意義。

  八關齋戒亦名「長養律戒」、「長養律儀」。所謂「長養」,就是我們的戒行、資糧慢慢成長、慢慢養成。人的根機有上根、中根、下根,中、下根的戒根薄少,受了八關齋戒令其增長善根,或令在家學佛者熏習、長養出家之善根,故又名「長養律儀」。

  (二)

  佛法當中任何一件事情都有法的根據,有其法源,並非隨意製定的。爲什麼八關齋戒要在六齋日受持,而不是選擇其他的時間?《大智度論‧卷十叁》記載了六齋日受持八戒的由來,因爲這六天當中「惡鬼逐人,欲奪人命,疾病、凶衰,令人不吉。是故劫初聖人教人持齋,修善、作福,以避凶衰,是時齋法不受八戒,直以一日不食爲齋。」那個時候沒有八戒,只是一日過午不食就是善法。以後佛出世時,說得更爲詳細,「後佛出世,教語之言:汝當一日一夜,如諸佛持八戒,過中不食,是功德將人至涅槃。」諸佛未成佛之前,也是持守八關齋戒,所以八關齋戒的功德,可以到最高的境界──涅槃。

  什麼是涅槃?涅槃不是死亡,「涅者不生,盤者不滅,不生不滅謂之涅槃」,「涅者不生」,不生指煩惱不生,心當中的煩惱漏盡了。「盤者不滅」,因爲不生,所以就沒有滅亡的現象。因此,要如何了生死?人生下來,這種生死的果報已經現前,這個生死是沒辦法了的。真正要了生死,就是在我們這一念心當中。這念心念念遷流,有生有滅。從早上一直到晚上,念頭不斷地生生滅滅,白天有生滅,晚上睡著了也有生滅。有生有滅,就有生死;沒有生滅,就沒有生死。我們一天有八億四千萬個念頭在心當中生生滅滅,在心當中流轉不息,所以就有煩惱、憂愁、悲哀,就會造業。由于心當中有很多念頭,到了晚上還會作夢,作夢就是因爲念頭還在生、還在滅。

  受了八關齋戒,一直達到聖者──佛的境界,心當中完全得到解脫、完全得到清涼,就稱爲涅槃境界。「十方諸佛入大涅槃」,想要入涅槃,必須從現在開始慢慢觀照,才能證到涅槃,不是死了以後才有涅槃。所以,從持守八關齋戒開始,慢慢用功,在日常生活中檢討反省、誦經、打坐,以種種方便降伏我們心當中的煩惱,增長善根,到最後,心完全清淨、解脫,就像一潭止水一樣,沒有一點波浪;就像一片明鏡,不落一點灰塵,就稱之爲大涅槃,寂而常照,照而常寂,寂照一如。寂,就是寂滅不動,這念心完全不動了。這個覺性清清淨淨,就像一片鏡子一樣,相來則現,相去則無。

  一般人不了解,聽到「涅槃」兩個字,就心生恐懼,以爲涅槃就是等于死了。事實上,涅槃是指修行的境界,這念心達到完全清涼、得到解脫,一切煩惱統統漏盡。透過修行,我們現在就能夠得到這一個境界;現在不修,死了以後也沒有。所以,修就是開始,八關齋戒就是一個入處。

  (叁)

  《優婆夷墮舍迦經》記載:「佛告墮舍迦,佛正齋法有八戒,使人得度世道,不複墮叁惡處,所生常有福佑,亦從八戒本因緣致成佛。」經中所指「正齋法」,就是八關齋戒,就是每個月六齋日中,持此八戒。「若人受持滿一日一夜,其福勝于以十六大國珍寶施與比丘僧。」供養叁寶的功德不可思議,但是,受持八關齋戒的功德超越一切供養,因爲是法供養。「諸供養中,法供養最」,法供養是最殊勝的。

  釋迦牟尼佛過去生曾爲一條毒龍,非常凶猛,力大不可思議。毒龍身上的光有毒,身力衰弱的人看到這個光,就中毒而死。身體強壯的人雖然看到光不會死,但是龍一張口,嘴巴裏所吐出的毒氣,也會致人于死。一日,毒龍心想:「無論人畜,看到、碰到我都會死亡,我實在是個大害!我想離開畜生道,不再做毒龍了。」

  離開畜生道的方法,就是一日一夜受八關齋戒。毒龍受一日戒,就到樹林間慢慢思惟戒法的道理:「我從今以後絕對不殺生,不吃衆生肉,即使饑渴而死、被人打死、痛苦而死,我都能安心忍受,希望以此功德離開惡道、離開毒龍之身。一切法、一切罪,從心念所生,心起善念就是功德、就是福報;起惡念就是墮落。」毒龍專注思惟,心慢慢定下來了,時間久了,因過于疲倦而睡著。

  毒龍睡覺時,就像一條大蛇一樣,身上有七彩紋路、七寶雜色。這時,有一個獵人在山上打獵,看到這條蛇的皮呈現七寶雜色,又有光明,甚爲稀有。獵人很高興,想要把它獻給國王,以取得功名利祿。于是,就用木杖按住它的頭,用刀把皮剝下來。

  毒龍心裏想:「我力大無窮,只要擺動龍尾,國土都會動搖、粉碎,何況只是一個人,豈能困得住我?但是我不願意這麼做,因爲我已經受持不殺生戒,如果我稍微一動,這個獵人一定會死亡。我一定要信從佛的教誨,忍耐這種痛苦,把色身布施給大衆。」毒龍爲了持戒,閉起雙眼、屏住氣息,一心受剝,不生後悔。

  獵人把毒龍的皮剝掉後歡喜離開,這時毒龍還沒有死,痛不可言。陽光熾盛,使毒龍全身就像在鍋裏燙一樣,毒龍便想到水裏解除痛苦。然而,地上有很多蟲子,都爬到毒龍身上吃它的血肉。毒龍知道假使自己一轉身、一滾動,這些蟲子都會死亡,所以不敢亂動。

  毒龍心想:「我現在把身上的血肉布施給這些蟲子,我發願未來成佛時,要用法度脫他們,使他們也能得到佛法的利益。」發了誓願之後,毒龍身幹命絕,命終後生忉利天上。持戒不是專爲得到解脫,而是要發「上求佛道,下化衆生」的大願。

  《大智度論》中記載,獵人就是後來的提婆達多六師外道,因此,佛成道之後,度化提婆達多等六師外道。吃毒龍肉的這些蟲子,即是釋迦牟尼佛成道後轉*輪時得道的八萬諸天。所以,佛法強調「未成佛道,先結人緣」,要結人緣、結佛緣、結法緣、結歡喜緣,不能結惡緣。從毒龍得到解脫升到天上,最後天福享盡出家修行圓成佛道,度脫無量無邊的衆生,一開始的勝因就是受持八關齋戒。

  (四)

  受持八關齋戒還有五種清淨功德:第一,行十善道;第二,斷前後諸苦;第叁,不爲惡心所惱;第四,受佛正念。我們的心當中要有正念,正念才能得到解脫。什麼是正念?定慧等持即是正念,不是惡念、邪念、雜念。所以,我們修行心念要正、要明。佛經裏經常提到「發菩提心」,菩提心就是正念,心要正、要善、要明,這樣就能得到解脫。第五,回向涅槃。一切功德、一切戒法、一切慈善,無論是事或理,大大小小的善法都要回向涅槃。涅槃是出家修行的最高聖果。「能如是齋則四大寶藏不及其一分,天王福報亦所不及」,不但是世間上的金銀財寶所不能及,就是天王的福報也比不上。因爲福報享完就沒有了,但是持戒的清淨功德能達到涅槃,涅槃是無窮盡的壽命、無窮盡的光明、無窮盡的智慧。

  《受十善戒經》也說八關齋戒有無量功德:第一,不墮地獄;第二,不墮餓鬼;第叁,不墮畜生;第四,不墮阿修羅;第五,常生人中,正見出家,得涅槃道;第六,若生天上,恒生梵天;第七,值佛出世,請轉*輪,得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受八關齋戒有這麼多好處,有這麼殊勝的功德,大衆應該清淨自心,一日一夜全力奉持,念念都在這八條戒上,身口意叁業都要清淨。

  《大方便佛報恩經》雲:「凡得波羅提木叉戒者,以五道而言,唯人道得戒,余四道不得。」波羅提木叉,就是戒。戒,有八關齋戒,有比丘戒、比丘尼戒、沙彌戒、沙彌尼戒。五道衆生當中,唯人道能得戒,地獄道、畜生道、餓鬼道、修羅道,以及其他沒有佛法的地方,都不能得戒。「以四天下而言,唯叁天下:閻浮提、拘耶尼、弗婆提,及叁天下中間海洲上人,一切得戒。……唯有單越無有佛法,亦不得戒,以福報障故,並愚癡故…

《八關齋戒的意義與功德》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