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解惑錄一▪P4

  ..續本文上一頁是“隨緣不變、不變隨緣。”如何能做到這一點?雖然不容易,但並非不可能。壇經的叁無──無念、無住、無相,皆歸于一(安祥),能夠生活于不二法門之中,做到自他不二、得失不二、生死不二、定慧不二……一切都是不二的,果能如此,才契合于平常心,能夠平常心了,還有什麼問題呢?

  至于修行中的障礙,人人都有,而且不同,人最大的缺點是不敢面對問題,知難而退,這不是男子漢、大丈夫的氣概,要知道那些障礙是誰造的?是自己造的,既是自己造的,解鈴還須系鈴人;殺人償命,欠債還錢,造業受報,理所當然!沒有人能夠破壞因果律,因果律在形式邏輯裏便是“自然齊一律”,是大自然界統一的法則。如果換一種口吻便是天律、天條。我們過去欠的債,必須要償還,不可以耍賴,不可以想躲,躲不掉的。“假使百千劫,所作業不亡。”那麼修行人如何通過這個障礙呢?反省、忏悔。比如說:你過去曾經偷人家兩塊錢,那個人如果還在,你就寄還他二十元,並且說明經過,爲求心安,請他原諒……諸如此類,面對問題,一一解決,不要怕,坦然處之,用一種忏悔的心、補償的心、求對方寬恕的心……能夠這樣,便可消業去障,重報輕受。如能由衷地下這個反省忏悔的工夫,不但可以去障,而且修行成功有望,若不透過這種自己懲罰自己的行爲,業障是不會消的。

  知道佛理,但如何做到?

  問:我接觸佛法兩年多了,自覺不是很放逸,此生最大的願望是“開悟”。曾經看了一些書,上了一年多的佛學課程,基本的佛理概略的知道了,目前狀況:一、空閑時數息;二、念頭出來時,我知道,但是一下子又跑了。我的問題是:我希望能夠開悟,可否開始打坐?在日常生活中,如何與禅打成一片?我在建設公司上班,公司內充滿了貪嗔癡,看不到禅,我也知道不該想的不去想,偏偏它(想念)又不請自來,我發覺自己是個念頭的傀儡,我沒有智慧,沒有定力去對付它,懇祈老師給我開導,萬分感激!

  答:希望開悟,動機雖然是好,但是對一個修行人來說,這不是一個很好的開頭,因爲耕耘就是收獲,不要離開耕耘求收獲。開悟的“悟”字,只是悟了自心。真正的開悟,絕對不是悟出了什麼可以說明的真理。誰要是悟出了一篇大道理,那表示他並未開悟,如果逢人就滔滔不絕地大談道理,那是著魔。魔是什麼?拿自己的錯誤折磨自己就是魔。魔有個共同的標志──傲慢,如果看到有人洋洋自得地說“我悟了”,見人即口沫橫飛,目空一切,趕快離開他,如果你和他交情不錯,應該不客氣地打他兩耳光,然後潑他一頭冷水,叫他清醒一下。

  “悟”,是怎麼回事,古人都不講,而今既然拈出了個“安祥”,實際上已經把禅的內涵都告訴了你,一切都說明白了,再親切一點說,你也品嘗、體會到了!

  古人參禅,參到山窮水盡,才見到自己的本來面目,本來面目是什麼?你們各位體會一下現在的心態和以往有什麼不同?現在的心,即是如如不動的心、定慧圓明的心、非常安祥的心……你去找妄想,找得出來嗎?你去找煩惱,煩惱在那裏?你如果從現在開始,就珍惜你這個心態,不必去求開悟了!不用去求成佛了!你把此刻的心態保持住,從生到死都不要丟掉它,就是開始邁向生命圓滿之路,我敢打保單,你一定會成功。否則就是當面錯過。

  所以,悟,不可能悟到任何道理,山窮水盡了,到達一切理、一切事、一切衆生的源頭,全身融入大圓覺海了,這是一勞永逸的事。以後的日子,就活在本地風光裏,人雖然活在地球上,但是心卻是活在常寂光的世界裏,以常寂光的心,活在這個五濁世界,雖然活在五濁惡世,但卻是活得灑脫、自在。所以,禅是既淑世又出世,既存在又超越的。

  至于打坐,我勸你不必,因爲打坐、禅定,是不能離開師父的,你到了什麼程度,出現什麼境界,是對?是錯?師父可以隨時提醒你,如果你一個人去打坐,那很危險!而你以求健康的心態去打坐,沒有必要,你已經很健康了,你又不參加奧林匹克,勿須再提升體力了。如果要提升心力,用不著去打坐,隨時隨地,勿忘勿助,即是恒心、毅力、意志力,加起來即等于心力。你自己念頭來了能夠很清楚地知道,但是進一步要馬上批判,錯了馬上改。你已經上路了,我看你的境界不錯,再下去一定會愈來愈好。

  至于說工作場所充滿貪嗔癡,一般衆生就是那種樣子,這與你自己無關,只要對外不認同、不著相,他好他壞,根本不相幹。這樣你才能“行也禅、坐也禅、語默動靜體安然”,否則你老是心隨境轉,還怎麼修行?

  過去,我有個朋友向我訴苦:說他有一個同事,壞得很!人壞、心壞、處處叫人討厭,躲又躲不了他。後來,我調換了一個單位,不久,他也調來了,還坐在我的對面,天天看著他受他折磨,真是要命……。

  我說:這用不著去擔心嘛!他好他壞與你無關啊!他又不是你太太,也不跟你過一輩子,他不喜歡你,你也用不著跟他辦離婚手續,管他幹什麼?他說他經常否定我、看不起我、把我批判得一文不值……。我說:你的生命意義和價值,難道是建立在少數主觀、偏見者的好惡之上嗎?如果你是這樣附屬于他人而活,那多沒有意義啊!他聽了終于醒悟了,以後他只管活自己的,再也不介意別人的扭曲了。

  修行,就是要觑破、放下,行深般若、照見五蘊皆空。安祥就是般若,只要常常保持安祥心態,什麼都難不倒你,也打不倒你,因爲你有了安祥金剛不壞之心的緣故。

  觀心的要領和方法

  問:請問老師如何觀心?觀心時,是否不隨念頭繼續想下去?

  答:“觀心”有很多方式,你先要認清一件事,在修行任何法門以前,都要先做一次徹底的反省,徹底的忏悔,然後才能消除障礙,與法相應,不然心垢太重,猶如電阻太大,電流是通不過的。

  佛教各宗派都重視反省忏悔,若不反省,你就不能認識自己是誰?自己究竟是怎麼樣的一個人?如果我真正反省了以後,而且反省得很由衷、很徹底,就會清楚地認知自己究竟是怎樣的一個人;是好人,好到什麼程度?是壞人,壞在甚麼地方?壞到什麼程度?人究竟比一般動物高明多少?經過反省你就清楚了。認真忏悔以後,你那些我慢、執著、自以爲是的偏去個性就會降低。

  六祖壇經有無相忏悔,修行就是要修正自己的想念行爲;修正自己偏頗、割裂了的表層意識,而本心原本是完美不須要修的,要修的只是我們這七零八碎、欲振乏力、多元的、分裂的、不統一的表層意識。我們在修正它以前,當然先要知道那些地方需要修正。反省就是對自己的想念行爲作一次檢查。經過反省忏悔以後再去觀心,心就不會太亂了。沒有事的時候靜坐觀心,有事的時候隨時觀心,方法很簡單,扼要地說,不管想什麼,自己都要清楚地知道就行了。古人說:“識得不爲冤。”

  我在臺南的時候,有位朋友每天早晨都在體育公園散步兩小時,我問他:“你在散步的時候,都想些什麼?”他說:“我散步時只是在散步,並沒有想什麼。”這種人很可悲,爲什麼?無明垢重,自己想什麼,自己都不知道,顯然失去了主宰,完全失去控製了。人可能不想什麼嗎?兩個小時什麼都不想,這是不可能的,而想了許多自己卻不知道,這就是生命力衰退的現象。這位仁兄果然不到半年,在散步中摔了一跤就“奉主召”了。

  我們若想提升心力,就必須秒秒知道自己在想什麼,並且要養成習慣,發覺這個念頭不好,立刻把它丟掉,經過反省出來的壞念頭,應該不再浮現。我所講的話是可以求證的,是通得過實驗的,只要你反省得很由衷、很虔誠,該反省的事情它就會映現出來,不須要你去苦苦思索,你只要把自然憶起的過錯寫下來。爲什麼要寫呢?寫下來見光,光能除暗。如果你反省很徹底、很由衷,那麼反省忏悔過以後,這些念頭就不會再浮現。如果你由反省而觀心,從生到死打成一片,不是說一天只觀一個小時或兩個小時,這樣是沒有用的,要不斷地觀心,工作時管帶,就好像買菜時帶著孩子,牽緊他,不要讓他走失一樣。孩子上學了,當你做完家事,沒有事的時候,可以坐著觀心,看看本來的心態是什麼覺受,向自己的內心找答案。

  總之平常不管是工作、休息或娛樂,都不要忽略自己任何一個念頭,不要讓它在你不自覺中溜過,當然也不要壓抑讓它停止。

  六祖說“念絕即死。”人不能沒有念,但應該是正念,也就是光明的想念,以及與工作、學習、修行有關的正思惟,和由責任義務出發的正念。

  修行只須以正念取代妄想就可以了,如果把所有的念頭不分正邪、明暗一律停止,就偏離了中道,突出法執了。扼要地說,人應該主動地去思惟、想念,不要被動地、不自覺地跟著妄想走,不要讓妄想牽著你的鼻子走,讓你陷入“想陰”。

  我們的頭腦是個工具,用它去思索,並不影響修行。中國佛教的大師們,都有深邃的思想、有崇高的成就。思惟、想念會妨礙他們嗎?不會的,只有邪思妄想才會影響修行。八正道中的正念和正思惟,都是修行的工具,善用工具就是正行──真正的修行。

  扼要的說,修行必先反省忏悔。主動正思惟以主宰心國。當我們思索任何一個問題,沒有得出結論、答案之前,不要半途放棄去思考另外一個問題。假如每個問題都想一點就放棄,而且習慣于這樣想,以妄想、空想、幻想爲享受,久而久之,當你想一件事情時,就會同時湧現許多不相關的問題,當別人問你這個問題時,你就會答那個問題,結果就會形成精神分裂症。

  我們用腦,對腦力的開發,不到十分之一,如果主動用腦去思惟、發掘生命的實相,只會增進健康,絕不會妨礙修行。大家不要以爲無思無爲就是修行,無思無爲只是無私而思,無我而爲,則思即無思,爲同無爲。所謂“繁興永處那伽定”,何曾動著那原本無…

《解惑錄一》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解惑錄二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