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解惑錄二

  

解惑錄二

  

耕雲先生講述

  

目錄

  

法的本質永恒不變方法隨著時代在改變

  

無念並非沒有正念

  

六道輪回即是因果法則

  

智商可遺傳物以類聚故

  

去掉我執才會有真正的謙虛

  

正信可以提升性靈

  

不執有爲便是無爲

  

以誠待人可以化阻力爲助力

  

面對至親去世的正確態度

  

善用思惟有益健康

  

放輕松執著越少安祥越深

  

認真反省識心達本

  

如法念金剛經成就金剛心

  

常持正念導正心態

  

有了安祥就不會生氣

  

時間即是生命不要虛度此生

  

先改變自己家人隨同改變

  

唯求心安不計得失

  

堅持自覺提升意志力

  

保持安祥主宰自我

  

事上磨練現量現成

  

安祥無生安祥無住

  

人心不死道(安祥)心不生

  

徹底反省、忏悔突破障道因緣

  

用心如鏡過化存神

  

安祥心和分別心要搞清楚

  

從體起用用即是體

  

真誠與愛心可以感化一切

  

學習安祥,注意以下幾點

  

爲了製心一處

  

一落言诠即名邊見

  

狐狸、黃鼠狼、老鼠、刺猬、長蟲(蛇)

  

有緣佛出世無緣佛入滅

  

自修爲上弘法隨緣

  

瞌睡是因爲陰氣太重

  

咒──叫你不起分別經──破除人的邪見

  

用大家聽得懂的發音

  

心經隨時都可以念

  

精誠所至便能一心

  

除安祥以外,沒有更好的方法

  

爲自己而活不要太在意別人

  

觀,是有爲法,不如時時自覺

  

動機要誠要正

  

學習“用心如鏡”

  

佛只是“覺”沒有內涵測個什麼

  

不具條件的打坐不好

  

心安祥後有緣的人會直接受惠

  

禮多“神”不怪

  

誠敬信的有無是進退的關鍵

  

說法在契機

  

緣分未到

  

明知故犯

  

劫難當頭修行珍重

  

常常反省、杜漏

  

斷命根即遠離我執

  

人類高理性的思想本質相同在學習過程的深度上不同

  

性海靈光歌詞的意境

  

心如牆壁可以入道

  

安祥的覺受從“體”起用,應是不變隨緣

  

廬山組曲的意境

  

佛無定法可說

  

弘法須要熱誠

  

夫妻要相互尊重

  

任何事都要相互協調

  

無撈摸處就是無明

  

生命由來的現象

  

學法要知道疼癢

  

安祥會受到影響是火侯不夠

  

明師難遇難求

  

如何去我執

  

先生有外遇怎麼辦

  

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

  

無明垢重誠意不夠

  

對念頭要批判

  

修行的前提放松

  

以自己爲敵戰勝自己

  

父母不和自己用安祥去對待

  

輕松愉快秒秒安祥

  

反省發露要由衷

  

把分別心都投入安祥中即是法的人格化

  

對兒女不要過分溺愛

  

倒立可治腦神經衰弱

  

要有使命感

  法的本質永恒不變方法隨著時代在改變

  問:佛教過去的理論或方法有錯誤的地方嗎?

  答:法的本質永恒不變,因爲真理是原本如此、畢竟如此的。理論的本質不變,但是方法會隨著時代而改變。安祥禅並不需要改變你現在的生活方式,只要求改變你的心態。如吃素,做不到也不勉強。又如參話頭,也不適合現代工業社會一般在家人的修學方式。只要時時保持心裏清楚明白,沒有妄想雜念就行。正如古德所說:“十方同聚會,個個學無爲,此是選佛場,心空及第歸”。問題在于你日常生活中是否能保持得住。保持你目前的心態──有念即無念。不到一個禮拜,你會容光煥發,親和力提升,人緣越來越好。學禅的人以“求心安”爲起點,做生意不會逃漏稅,影響所及,作奸犯科的人減少了,社會安定,國家才會富強。

  無念並非沒有正念

  問:我從事科學研究工作,須用腦力思惟,如何與無念不相矛盾?

  答:不矛盾。無念是要求無妄想,並不排除正念。平時無念──無妄念,有事時把感情投入理智的思惟,把它集中成爲焦點,産生意志力,在那一焦點上,就會爆發出智慧的火花。

  知、情、意的融合,就是誠。如此不僅不會影響學禅,而且還可以提高研究或工作的效率。

  六道輪回即是因果法則

  問:因果關系及六道輪回如何理解?

  答:佛在菩提樹下悟的是因緣果。起因加上所要的條件便産生結果。大宇宙的存在現象無一不是條件的組合,這包括有形或無形的,宇宙中沒有任何單一存在的事物,一切都是組織現象。組織是萬有的唯一原因,是創造的唯一手段。音樂家將簡單的音符譜出了美妙的樂章;美術家用簡單的線條勾劃出絢麗的畫面。改變了組織條件,就改變了功能、作用與型態。離開組織就沒有存在的事物。所以說,萬法原本皆空。空不是沒有,空是無限發展的可能,是創造的勢能,萬有的本質與歸宿。天空任鳥飛、海闊憑魚躍。房子不空不能住人,空是體、空是用。心空,靈性才能擡頭;原本的自我才能呈現。行所知,言所行,這是可以實驗的。

  何以見得有六道輪回?這是因果法則。我講不二法門:一多不二、苦樂不二、得失不二、自他不二……都是事實,不是理論。你的問題可以從一多不二來探討:譬如大海的水分子,從一滴水以至全部海水,其水分子都是全同,所謂“一即一切,一切即一。”同理,人的本心在未吸收客觀的差別因素以前都是全同,所以“自他不二”。由于“存在決定意識”,人的接觸環境不同,性格和行爲的差異,就影響到對將來的結果。例如好吃懶做,突出本能,死後只好…

《解惑錄二》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