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佛教寺院巡禮▪P5

  ..續本文上一頁

   據宋高僧傳卷二十等載,地藏菩薩降誕爲新羅國王族,姓金,名喬覺,出家後于唐玄宗時來華,入九華山修道,居數十年示寂,肉身不壞,以全身入塔。九華山之肉身殿,相傳即爲地藏菩薩成道處。

   地藏菩薩以悲願力救度一切衆生,尤其對地獄中之罪苦衆生特別悲愍,而示現閻羅王身、地獄身等廣爲罪苦衆生說法,以教化救度之,故一般又以閻羅王爲地藏菩薩之化身。如地藏菩薩發心因緣十王經中,即舉出閻羅王之本地爲地藏菩薩之說。

   據地藏十輪經卷一載,地藏菩薩具有無量數不可思議之殊勝功德,爲一切世間聲聞、獨覺所不能測。地藏菩薩本願經卷上謂,地藏菩薩本已證入十地之果位,然爲教化衆生,故仍在聲聞、辟支佛地,而不願成佛。同經並舉出,至心稱念地藏菩薩之名號,或禮拜供養地藏菩薩之畫像、雕像等,必能離諸憂苦,不墮惡道,並能獲得十種或二十八種利益。

   【地藏菩薩道場九華山】

   九華山在安徽的青陽縣,本名九子山,唐·李白至九子山時,見九峰如華,後來因之又名九華山。唐代的中國佛教,正如日麗中天,東傳至日本、韓國,日、韓國有不少僧人來中國求法,或學儒學、政治等。那時韓國分爲叁個國家,即新羅、高句麗、百濟。有新羅王子發心出家,名地藏比丘,于唐太宗貞觀四年,來中國參學。最初隨處參訪,遊化數年,後至南中國的安徽省九華山,見深山中有盆地,即于此山結廬苦修。不知過了若幹年,爲地方士紳諸葛節遊山時所發現。見此一和尚,住的是石洞茅蓬,破鍋殘粒中摻有一些白土,生活異常清苦。詢知是新羅王子,遠來中國求法,諸葛長者深感未盡地主之誼,于是發心提倡,爲地藏比丘修建寺院。九華山主姓闵,家財甚富。建寺必得請闵公布施山地,闵公對地藏比丘也非常敬仰,問他要多少地,地藏答道:“一袈裟所覆蓋地足矣。”時地藏以神通力,袈裟一披,蓋盡九華,于是闵公將整個九華山地,全部布施供養。闵公爲地藏護法,其子也隨地藏比丘出家,法名道明,爲地藏的侍者。現在所見的地藏菩薩像,兩旁有一老者及少年比丘,即闵公父子。寺院建成後,各方來參學者甚衆,新羅國也有不少人來親近供養。九華山高且深,寺衆增多,生活即發生問題,煮飯還要摻拌白土(此土色白而細膩,俗稱觀音土),其清苦可想而知,故當時稱之爲“枯槁衆”。寺中大衆只是一心爲求佛法,而完全放棄了物質享受的要求。地藏比丘及大衆在九華山的影響甚大,後來新羅國王得悉,即派人送糧食供養。地藏比丘一直領導此精進苦行的道場,至唐·開元二十六年七月叁十日涅槃,世壽九十九歲。大家都直覺到:地藏比丘實爲地藏菩薩的化身,是地藏菩薩來中國的應化,所以大家稱之爲地藏菩薩,而九華山即成爲地藏菩薩應化的道場,成爲中國四大佛教聖地之一了。特別是每年七月叁十日,九華山香火尤其鼎盛。地藏菩薩自有他特殊的因緣感應,才能得到民間一致的信仰。

   第3節 其他殿堂

  一、客堂

  客堂是接待外來僧衆和信徒,管理寺廟日常事務的職能部門,主要負責人是知客。知客是禅林中司掌迎送與應接賓客的職稱。又作典客、典賓。系西序六頭首之一。其居處稱爲客司或知客寮;于僧堂中,其座位設于外堂後門之南邊,稱爲知客床、知客板頭;隸屬于知客之下而受其使令者,則稱知客行者。凡官員、檀越、尊宿或諸方名德之士來訪,知客皆以香茶迎待,隨即令行者通報方丈,然後引見;若爲高官、大施主,當鳴鍾集衆于門迎候。知客的職責以接待賓客爲主,故凡來客之食宿、聽法、拜謝等禮法,皆由知客引領。

   此外,知客的職務尚有:(一)有新到僧(新近挂搭之僧)時,知客須特加關照。(二)維那若告假不在寺中,則由知客代其行事。(叁)于僧堂前,管照檢視客僧之粥飯。(四)寺中有僧人入寂,知客須會同侍者點算其遺物、帳務等。(五)若遇暫到新僧(因事暫留于寺中,未久即將離去之僧)忽爾去世,知客須主其喪事。(六)若有亡僧遷化,于其喪儀中,知客與都寺、維那、聖僧侍者等諸人分別擔任各種重要事宜。(七)于後世禅林中,知客亦常兼任副寺一職。

   勿論在家出家,進入寺廟之後,如果有什麼事情,都可以去客堂咨詢。

  二、齋堂

  齋堂就是寺院的食堂。

   梵語沙門,華言勤息。謂勤行善法,息滅惡事。凡受食時,先作五觀,然後方食,故名沙門受食五觀也。

   1、[計功多少,量彼來處],計功多少者,智度論雲:此食墾植收獲,舂磨淘汰,炊煮及成,工用甚多。量彼來處者,僧祇律雲:施主減其妻、子之分,求福故施。凡受食時,當作此觀。

   2、[忖己德行,全缺應供],忖己德行,全缺應供者,毗尼母律雲:若不坐禅誦經,營叁寶事,及不持戒,受人信施,爲施所墮,則不宜受食。德行若全,則可應供受食。凡受食時,當作此觀。(叁寶者,佛寶、法寶、僧寶也。)

   3、[防心離過,貪等爲宗],防心離過,貪等爲宗者,明了論疏雲:出家先須防心叁過,謂于上味食起貪,下味食起嗔,中味食起癡。以此不知慚愧,墮叁惡道,凡受食時,當作此觀。(叁惡道者,餓鬼道、畜生道、地獄道也。)

   4、[正事良藥,爲療形枯],正事良藥,爲療形枯者,謂饑渴爲主病,四百四病爲客病,故須以食而爲醫藥,用資其身。凡受食時,當作此觀。(四百四病者,人身假地、水、火、風、四大所成,一大不調,則生百一種病,四大共成四百四病也。)

   5、[爲成道業,應受此食],爲成道業,應受此食者,謂不食則饑渴病生,道業何成?增壹阿含經雲:多食致苦患,少食氣力衰,處中而食者,如秤無高下。凡受食時,當作此觀。

   叁、僚房

  出家師父居住的臥室俗稱僚房。僚房爲師父們自修和休息的場所,信衆不可以隨便出入,以免影響師父們的休息和自修。女衆一般不單獨進入師父的僚房,如有事,最好有人陪同,爲避嫌故。

   四、庫房

   庫房是放置寺院常住一切物品的倉庫,如衣服、被褥、法物等等。掌管庫房的人稱爲庫頭。

  

  

《佛教寺院巡禮》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