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不要做感性的奴隸,學佛是理性的、是回歸科學的、是回歸智慧的。世間人講說:Knowledge is power. 知識就是力量;可是,我們佛法是:Wisdom is power. 智慧就是力量,有智慧的人是最有力量!是不是?(衆鼓掌!)
世間人,知識可以産生力量,Knowledge is power. 對不對?可是,我們出家、在家,智慧就是力量。因此要客觀、要公正、要比較,你千萬不要說,你今天聽慧律法師後說:只有准聽我的,其他法師不可以看、其他道場不可以親近。諸位!那你不是在追求真理,真理不怕比較,真理愈辯愈明,對不對?怕什麼?(衆鼓掌!)對自己沒有信心的人,才不敢聽別的法師。是不是?你要對你的本性要有信心,你有能力分辨正邪,你有能力,因爲你現在如果是見性,你就有根本。爲什麼?不怕比較,絕對不怕比較。底下:
【一切不留,無可記憶。】
爲什麼一切不留呢?因爲無有少法,你留什麼?若有一法,不名般若,經典不是講了嗎?所以,一切不留,無可記憶,還講得真是好,這個叁祖真不得了,這一句就搞定了!一切不可以留戀,因爲無有少法,沒有東西可以留戀,也無可記憶,因爲沒有過去、沒有現在、沒有未來,唯是一心,叁心不可得。所以說: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這一句話什麼意思?過去的妄想顛倒、意識、分別執著,當體就是空,不可得;現在所有的執著、分別顛倒見不可得,因爲當體即空,唯是清淨心存在;未來的心是臆測、是推測,也是不可得,空無自性。所以,過去、現在不可得,唯是一心,一心叁際斷,十方本空,十方叁際就不可得,就是如如不動的本來面目。所以,你要找到永恒的本性,無有少法,一點都不可以留!爲什麼?徹底鏟除知見,不留一法,若有少法可得,不名佛法。所以,《金剛經》裏面講:我無法可得;若有少法可得,那麼,燃燈佛就不會跟釋迦牟尼佛摩頂授記,說:你將來成佛叫做釋迦牟尼佛。所以,若悟一切法無生,就是傳佛的心法,其實不必衣缽,衣缽只是表信而已,誰悟,誰就是如來的大使。
今天如果你言下大悟,你就可以體會到全世界最美的瞬間,就是言下大悟!(衆鼓掌!)
所以,你就不必去看什麼煙火秀啦,就看,哎呀!很漂亮,咻~~~砰!咻~~~砰!每年看,每年都差不多,只是多跟少而已,就是這樣子。
【虛明自照,不勞心力。】
這個「虛」就是透視,用智慧。這個虛跟明非常重要,一切法本自空性,虛;同時具足智慧,當你體悟到一切法虛無,空性的智慧的時候,自照,你的覺照心就出現了,這就是自觀自在,自觀自在。
觀自在其實就是自己的本性,你自觀,你就自在,你慈悲,你就是大菩薩,生命的屬性,它就是覺嘛!
所以,虛明自照,不勞心力。記得!修行是靠智慧力的,不是靠勞力、體力,硬幹不是辦法,硬幹不是辦法。
諸位!我左邊這個人,如果我左邊這個人,每天拜佛、念佛,可是他那個固執己見,跟人群合不來,念佛的人在旁邊,他都是搖頭,可是,他很精進;而這個人放下一切分別、執著,每天只念少許的佛,如如不動,不取于相。我告訴你:右邊的這個人念一句佛就是一切佛;這邊的人念的佛就是數目字而已。爲什麼?沒辦法降伏其心,所以,佛法之念佛要能降伏其心,能斷分別見、能斷貪嗔癡,這一句佛號叫做金剛佛號,否則這一句佛號是什麼?(衆鼓掌!)念佛的人,這一層道理不懂得,他就會數數目。
有一個居士拿著念珠,剛好坐電梯:阿彌陀佛、阿彌陀佛……。我說:菩薩呀!老婆婆!你今年幾歲啊?她說:我六、七十了!我說:你這念珠念這麼快做什麼?她說:我念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我說:你一天念佛怎麼個念?她說:師父!我一天念叁萬,從早上就念,有空就念!我說:你在跟佛陀算帳嗎?(衆笑。)說:師父!那您一天念幾句佛?我說:我一天只有念一句。她說:才一句?我說:我這一句,二十四個小時從早念到晚,只有念一句,你看誰的力量大呢?
所以,能夠念佛,我們都很贊歎,(衆鼓掌!)能夠進入念佛、能結善緣,很贊歎;但把佛的大般若智慧、見性大法擺在一邊,不能融入這個念佛,你的修行就會很吃力!
諸位!你今天你來聽了見性大法,你回去的時候,你看到一切景象,你的心笑一笑。爲什麼?如如不動,不取于相;離一切相,即名諸佛;法無來去相,法無生滅相,一切法不可得,你見性了。好!你回去,到哪一個地方,你都是這樣子。
反觀回來,這個人念佛用功拜佛、誦經,這個人一起來,就是某某人不對啦、哪裏很可惡啊,這個人是怎麼壞,我是怎麼樣……講一講,拜佛的時候,誦經是誦給佛聽的:佛啊!我這麼認真,您有沒有看到啊?開始一邊念就一邊哭,他那個心境擺不平,因爲沒有本性的功夫,他就會在知見裏面一直妄動、一直分別。所以,沒有見性、沒有開大智慧,這個念佛倍感吃力!爲什麼?因爲他的心中有壓力、煩惱、無明,用阿彌陀佛硬壓起來、硬壓起來……阿彌陀佛……白天也念、晚上也念,因爲沒有空慧的思想,就念……念到最後的時候,阿彌陀佛……後來很累了!我們那個信徒也有人這樣子,念到很累了,阿彌陀佛……沒有力量。我說:那你怎麼不去休息啊?我要精進啊、念佛啊!我說:念佛很好,那你煩惱斷了沒有?他說:沒有啊,就是沒有啊!叫他來聽經,不要!所以,他不曉得佛法是不二的,你念佛、誦經,你能離開這一顆心性嗎?哪有一個人離開心性可以修行的?你又不是植物!所以,任何的法,回歸到心性,全修即性,全性即修,性修不二,所有的萬法回歸自性,叫做正法嘛!(衆鼓掌!)對不對?
你任何一種佛教的活動,離開清淨的自性,那叫做外道啊!所以,八大宗派爭個什麼勁兒?(衆鼓掌!)諸位!八大宗派互相排斥是沒有道理的。
好!你修哪一宗,講講看。講:我修天臺宗!天臺宗的教祖智者大師,智者大師再推上去,聽誰的法?釋迦牟尼佛!淨土宗,淨土宗是誰宣說的?釋迦牟尼佛,釋迦牟尼佛!《華嚴經》,《華嚴經》是誰講的?釋迦牟尼佛!你講啊,你講講看!密宗,密宗的教祖宗喀巴大師,再來,再繼續啊,再往上推,也是釋迦牟尼佛!小乘的《俱舍論》、《阿含》,研究《阿含經》的俱舍、成實,你的教主是誰?釋迦牟尼佛!還爭個什麼勁兒?(衆笑、鼓掌)沒有……只是時空不同、根器不同。對不對?所以,不要互相傷害。佛的十大宗派,大乘八大宗派,小乘兩大宗派:成實、俱舍,加起來十大宗派,如果把十大宗派比喻佛陀的十個指頭,諸位!你咬傷哪一根指頭都會痛的。(衆鼓掌!)讓它自然,滿山遍野,對不對?爭奇鬥豔,沒有什麼不好啊!爲什麼你這一宗就叫做最了不起的宗,其他統統不是啊?爲什麼?你這什麼宗啊?你這個宗可以離開佛的心性嗎?禅宗講的:當下明心見性;密宗講叁密相應;淨土宗講帶業往生,是不是?天臺宗講叁止叁觀;華嚴宗講的一真法界;淨土宗講人帶業往生,哪一法都很殊勝,哪一法都很殊勝!
因此只有無知的衆生,分彼分此,互不容忍,互有高下,在佛的角度來看,這個都是人爲的因素,人爲的因素影響了真理的傳遞,都是自我鬥爭的,這是很可怕的!佛教沒有正知正見,佛教就亂成一團,不懂得互相尊重。對不對?不懂得互相尊重。懂得尊重的,就是佛法。所以,我們念我們的佛就好,其他,你不聽我的,不聽我的,沒有緣,沒有緣,合掌令歡喜;有緣,有緣就好好地冷靜地,互相勉勵一下。
一個人要客觀、要理性、要冷靜、要智慧,才能夠契入佛的心。所以,用佛的心在講經,讓一切衆生都體會佛的那一顆偉大的心。如果說講經說法講到最後,所有的人只崇拜那個人,你不是在說法,你是在謗法啊!爲什麼?依法不依人。依佛陀的正法,當然會歸到最後,所有的榮耀屬于佛陀嘛,這樣才對嘛!(衆鼓掌!)對不對?哪有所有的榮耀都屬于你?這什麼東東嘛!(衆笑、鼓掌)
所以,我告訴諸位:我慧律法師很平凡,所有的榮耀,我們回歸到我們偉大的佛陀,(衆鼓掌!)是佛陀的恩加被我們的。
看一下,虛明自照,不勞心力,意思就是:解脫完全不費吹灰之力,你只要了解諸法本空,好好地運用智慧。這個「虛」就是空性,「明」就是智慧,用空性的智慧自觀自照,就不勞心力了,一點都不費勁兒,說:得來全不費功夫。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功夫。啊!言下大悟!(衆鼓掌!)放下就是,還要搞個什麼勁?搞個十年、二十,摸不著門兒!所以,有一個居士來到講堂說:師父啊!我修行念佛很精進,搞了二十幾年!還有一個老婆婆說:非常感謝您,自從聽了見性大法以後,哇!我真的很感恩!師父!要怎麼表達感恩?我真的太感恩!我說:那你就磕個頭吧!老婆婆就拜一個了。那我如何感恩佛呢?我說:那就再磕一個頭啰!說:師父!您有什麼交代啊?我回去……「有好茶拿一點來。」(衆笑、鼓掌)她說:這個簡單!
所以說:你看!有福報的人、大善根的人、大根器的人,就是這麼容易入道;沒有因緣就是沒辦法。送給你聽。我不要!送給你聽。不要!爲什麼不要?我就是不要看啊!不看,沒辦法了。是不是?改變別人,不如改變自己嘛,唉!(衆笑、鼓掌)
(我就:不看就算了!什麼東東啊?)(衆笑、鼓掌)這一句是不可以加進去啦!底下:
【非思量處,識情難測。】
非思量處,不是一般常識可以讓你思量的,意思就是:要超越一切表相的。說:識情難測,衆生的妄情是很難測出來的,因此我們要了解,不是一般常識可以讓你有思量處的,你用分別心是達不到,用分別心的識心分別,衆生的妄情,是很難測出如來的境界的,叫做非思量處,非一般常識可以讓你思量的;也不可以用分別的識心、衆生…
《《信心銘》慧律法師主講(2010年香港弘法大會)》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