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信心銘》慧律法師主講(2010年香港弘法大會)▪P8

  ..續本文上一頁出不來!第叁個叫做文字禅,這個文字寫得很好,流暢、感動、很生動、很美;但是,他對禅的品嘗沒有那個味道,禅宗裏面講的:似即似,只是未到在。未:還沒有那個未;到:到家的到;在:在哪裏的在。似即似,相似的似,似即似,只是未到在,就是很像是禅;但是,沒到家,那個味道感受不出來。所以,把禅當作文字來研究,他的見解再好,不是正受;正受的意思叫做正確的感受,就是這個法的實證就是經過實驗室,經過實驗室。我們像物理、化學,都要經過實驗室,經過實驗室,禅就是經過實證,就是正受。所以,如果對禅沒有真正的悟的,那就沒有真正的受用;就像脫水的香蕉一樣,那個味道跟原來的香蕉不一樣。諸位!剛剛已經講了:禅它不是一種知識、不是常識、也不是一門學問,當作這些理論來研究,寫得長篇大論,完全不相應!如果你把禅當作是知識、學問,去搞這個理論,寫了很多的文章,其實大謬不然,還誤人誤己,到臨命終,臘月叁十號來的時候,完全不管用!所以,師父已經講了:修行是真槍實彈的東西,絕對不是鬧著玩的!或者是搞了名、搞了利,到臨命終的時候,完全不受用,手忙腳亂!所以,平常的文字禅一點派不上用場!再來就是口頭禅,口頭禅就像鹦鹉,你嘴巴:唵嘛呢叭彌吽!它就:唵嘛呢叭彌吽!你好嗎?你好!跟著這樣,鹦鹉。並不能真正的解行相應,而且不知道說保任是保任個什麼東西?禅要保任,叫做守本真心;我們知道相妄,性是真,相是妄,就是要放下;真心是真,就要守,守本真心,守本真心。修行的要道在守本真心,那什麼是真心?就是涅槃的妙心,令心無所增減,是真修行人。所以,我們修行人,不要說只管嘴巴講得很溜,說來好像有那麼一點點功夫,其實沒有!叫口頭禅。第五、叫做狂禅,「狂」就是曲解佛義,《證道歌》裏面講說:豁達空,撥因果,莽莽蕩蕩招殃禍。就是有些人對禅的這個體悟錯了,他認爲,空,什麼都沒有,錯了!空不但不是沒有,還是大有,無盡的虛空,容納無盡的星球在運作。所以,這個空不是沒有,反而是大有。所以,空是有無量,或者是無邊、無止境,沒有界限。所以說:我們不能誤會。

  所以,空是無量、是無邊、是無止境、是絕對,如果你把空認爲沒有,那就完全錯誤!剛剛講的:第六、叫做枯木禅,枯木禅就是:人家在參,不懂得參話頭,也不知道什麼叫做觀心?如何來守本真心?每天就是打坐。所以,禅不一定是坐,坐並不一定是禅。爲什麼?悟道在心,悟道在心。

  有一個人來講堂,我說:法師!你修什麼行?他說:我們上人說盡管打坐,盡管打坐,就會有成就。這是我們上人開示的,不知道慧律法師您有什麼看法?我就跟他講:那如果一個人斷腿了,沒有腿不能盤坐,那就表示一輩子都不能成就喽?「說得也是!」所以,這個不懂佛法的,講得煞有其事,實在是不懂!所以,坐在那邊叫做枯木,只要打坐,活像一根枯木,毫無生氣,這個就是我們所講的枯木禅。最後一個叫做邪禅,臺灣很多,跟禅扯不上關系的,知見也錯誤的,叫做邪禅,什麼頭頂有光啦、什麼接心啦,還有是自己泡茶,就叫做:我是茶的禅師!這跟禅有什麼關系呢?又不是開悟,開悟的人,泡茶是茶的禅師;你不開悟,泡茶是茶!現在都亂命名了,隨便都說自己是師,抓藥的就說:我是藥禅師!泡茶的:我是茶的禅師!每天去遊玩,那就變成玩禅師喽?那聽起來就很奇怪了!所以,什麼都要加一個「禅」。。。。。。其實不懂!對不對?有一個人來到我這裏,他就說:我問他,我說;你修什麼?他說:我修禅!我說:什麼是禅?他說:禅無所在,無所不在。我說:那在哪裏?「因爲我師父常常這樣講。」這個就是說牙牙學語,拾人牙慧,老是這樣裝弄一點,有一點賣弄江湖;可是,又沒有實力。所以,修學佛道,千萬不要搞這種東西,牛鬼蛇神、稀奇古怪、光怪陸離的,「平常心就是禅。」這個可要有一點功夫,要真參實學。

  這個《信心銘》它的特色,就是叁祖僧璨大師的悟境撮要敘述,它的特色是掃蕩邊見,獨標不二,因爲佛法是不二法門,所以,一切邊見統統要放下,只要有邊見,都違背了中道,中道也不可得!所以,達磨祖師來,以心印心,就是什麼?就是傳佛的心。諸位!前面我們講了:要做一個世間的孝子,要體悟父母的心;今天你要做一個佛子,真正的佛子,你一定要體悟佛的心。體悟佛的心有什麼好處?你就會閑人非等閑人,就沒事!每天都沒事。世間人擁有「有」,聖人擁有「無」,凡夫是:我有房地産、有財産、有汽車、有洋房大樓;我有兒女、我是什麼樣、我有。。。。。。他什麼都有;聖人剛好擁有「無」,無來無去,無生無滅,無有增、無有減,無是無非,什麼都放得下。那個到底誰。。。。。。他(凡夫)卡在、死在觀念裏面;而聖人解脫,從觀念裏面徹底解脫。什麼叫做知見立知,是無明本?就是看到了這個外境,識心分別,加一層觀念,觀念再加上強烈的執著,就是知見立知。所以,一切衆生都會死在觀念裏面,先生想改變老婆,老婆想改變她的老公,就開始吵!爲什麼?大家都不認輸!對不對?一定會有某一種觀念,這個都是叫做識心分別,識心分別,就是所謂的同分妄見;不是同分妄見,要不然就是別業妄見。

  因此我們這一部《信心銘》,在破除好惡、是非、美醜、有無、斷常、一異、利害、明暗、人我等等,這個統統是分別心。所以,經典裏面講,禅宗裏面:才一起見,便入魔窟。你只要一起見;見就是清淨的自性他不用,他一定要加上一個觀念,加上一個觀念,這個觀念就卡死了!譬如說你愛一個人,愛得死去活來,朝想暮想,然後晚上作夢也想;佛陀告訴我們:沒有那個人!這一下子:喔!沒有那個人!或者我們恨一個人,恨到白天也恨、晚上也恨,對不對?人家來賠罪也恨,晚上睡夢的時候,還是恨;晚上睡夢的時候,手舉起來。。。。。。然後再睡覺,恨到連夢境都在恨!而佛陀告訴我們:你所恨的對象不存在,你所恨的那個人,那個人是因緣法、是生滅法,他是會壞的!死了以後,譬如說你一直恨,恨他十年了,恨他十年了,你一直放不下,然後明天他車禍死了,死了以後,化作一堆骨灰了,你這十年的恨,多余的!錢都沒有儲存到,只有儲存內心充滿著恨!對不對?這個叫做愚癡,沒有把生命看到究竟。所以,你修學佛道,沒有辦法是非恩怨明天早上睡醒一筆勾銷,沒有辦法入佛的境界的!諸位!要有這種功夫,是非恩怨,明天睡醒一筆勾銷,就入佛的正見,這個就是佛!沒有任何的選擇,要對得起自己的靈性。對不對?布施是爲了升華自己,不是希望別人的回饋,要懂得真理是什麼。

  所以,這一本《信心銘》,全部在掃蕩邊見,令人遠離二邊的分別取舍。所謂邊見就是落在二邊;但是,禅是中也不可以立,究竟的禅,不可以立一個空、立一個假、立一個中,空是知見、假是知見、中是知見;「如」就是絕對,佛法裏面,它是絕對的,離一切相,即名諸佛,那個還是佛方便說。爲什麼?衆生。佛才叫你離相,成佛,離什麼相呢?連相都空,怎麼個離啊?所以,真正究竟義,沒有即,也沒有離;也沒有住,也沒有所謂無所住,沒有東西,哪有住跟無住?沒有東西,哪裏有常跟無常?這個都是對立的東西,不懂佛性涅槃的妙心的人。因此我們要了解《信心銘》,這些概念先建立了,再來,哇!看這個《信心銘》就得心應手了。《信心銘》不是很長;但是,它很重要!

  好!翻開課本,說:【至道無難 唯嫌揀擇】【但莫憎愛 洞然明白】先解釋一下:這個憎跟愛,「憎」就是恨,世間人不是恨就是愛,不是恨見就是愛見,起這二種的觀念。師父先解釋一下,說:至道無難,唯嫌揀擇,但莫憎愛, 洞然明白。要究竟佛道、圓滿佛道,體悟了涅槃妙心,見性大法,其實並不是你想象得這麼困難。你要好好的體悟,圓滿的清淨自性,沒有來去、生滅、增減,怕的是什麼?唯嫌揀擇,揀擇就是取此舍彼,取彼舍此,就怕你心中妄起知見;這個好、這個不好;這個美、這個醜;這個來、這個去;這個有、這個無,就怕你這樣。所以,唯嫌揀擇,就是心中妄起知見,然後自我選擇,其實選擇是選擇自心啊。說:至道無難,唯嫌揀擇,你想要究竟圓滿成就菩提之道,不是你想象得這麼困難,只要方法對了;方法對,怎麼樣呢?就很快了!方法錯呢?方法錯就是選擇這個、選擇那個。但莫憎愛 ,不要有憎(就是恨見);不要有愛、不要有愛見。注意!憎跟愛是二元對立法,你就洞然明白。簡單講:放下愛、恨的人,了悟世間諸法本空,就沒有東西可以愛、可以恨,那麼,很快你就明白諸佛菩薩的絕對心性;洞然明白,意思就是:很快你就開悟見性了!這話怎麼說呢?什麼叫至道?至道當然分理跟事了,我們說水有源、木有本,要達到究竟修行這個道;「道」就是讓你實踐的軌則,就是法的極致、理的極則。簡單講:究竟佛道的真理是普遍的,它不是很困難。爲什麼?真理在一切,一切相本身就是空、就是緣起、就是性空。所以,禅宗裏面講:道在屎尿中,拉屎、拉尿都是道,強調道是無所不在的;既然無所不在,就不需要去取舍,不需要去尋尋覓覓的去追求。簡單講:道就是一切現成,若論佛法,一切現成;當相即道,見處即真;不離本處,即得菩提,菩提沒有來、沒有去;沒有增、沒有減;沒有一、沒有異;沒有能、沒有所,究竟平等,放下就是!所以,我們妄加揀擇,簡單的說:就是妄想、分別太多,妄起分別,假設我們能夠隨順不二法門,遠離分別的話,就是《大乘起信論》講的:心體離念,是法界一總相,心體離執著的念、心體離分別的念、心體離顛倒的種種念,心體離念,就是遠離分別,當下都是現成的本性。所以說:若論佛法,一切現成。所以,說實在話:見性也不是很困難。所以…

《《信心銘》慧律法師主講(2010年香港弘法大會)》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道就在你心中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