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信心銘》慧律法師主講(2010年香港弘法大會)▪P9

  ..續本文上一頁說:但莫憎愛,就洞然明白。

  【毫厘有差 天地懸隔】【欲得現前 莫存順逆】師父先解釋一下,貫串起來:這種見性的大法,如果體悟錯誤,只要有一絲一毫的差錯,就會如同天地懸隔,譬如說空,他體悟錯誤,就糟糕了,變成斷滅見了!有,體悟了錯誤,不曉得有就是空,以爲還真實的有,體悟錯誤了!所以,見性大法,如果有毫厘的差,就是弄錯了,就會如同天地懸隔,欲得現前,欲得佛性叁昧、涅槃妙心、大般若智慧、見性大法現前,莫存順逆,順跟逆,又是二元對立的知見,一個是順心、一個是逆心,順了就貪,逆了就嗔。莫存,你的心千萬不可以存在二種觀念:順的觀念、逆的觀念。因此可以把這個執著的、痛苦的觀念消化掉,就是修行!什麼是專?不起妄就是專修的人,專門修的人,不起妄見就是真修行人,令心無所增減,是真正修行的人。莫存順逆,順、逆也是二元對立的觀念。這個見性大法,如果有絲毫的差別、錯誤,就會如同天、一個在地的懸隔。欲得佛性叁昧、涅槃妙心現前,得大般若涅槃妙心、見性大法,心性裏面,不可以存在順的觀念、逆的觀念,要徹底放下。前面說過,我們對空,有人把它解釋作虛無,或者是斷滅,實際上這個空是無盡藏,它是存在的共相,或者是實相,所以,空是無量、是無邊、是具有大作用的,具有大作用的。我們因爲有空,所以,才得成一切的佛道;我們的忍辱,如果沒有空性的思想,我們就每天忍,忍。。。。。。。忍到最後就會爆炸!我們有空性的思想,就會告訴自己:沒有東西可以忍,忍什麼?參,叁藏十二部經典,你要開悟見性,只有一個字,參參看:無!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所以,禅不是四谛,不離四谛;禅不是十二因緣,不離十二因緣,禅不是六度,不離六度;禅不是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禅就是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爲什麼?以有空義故。所以,四谛非四谛,即是四谛;十二因緣非十二因緣,就是十二因緣;六度非六度,就是六度;禅非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就是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因此你對這個實相無相的心性的體悟,一點都不能出差錯!

  所以,有的人人到師父面前就說:師父!我差一點點一點點就開悟!我說:這個跟廢話一樣,就等于沒有開悟啊!這一點點都不行啊!「師父!我只差一點,一點也不行?」一點都不行!對不對?諸位!你有現金卡嗎?你有現金卡嗎?你有到銀行。。。。。。諸位!銀行前面的號碼統統按對了,最後一個號碼按錯了,有沒有現金?當然不能兌現啊;開悟見性,差一點都不行!所以,我告訴諸位:這個就是真功夫,這個就是一點都不是混混,或者是玩玩、耍耍嘴皮行的,沒辦法的!所以,你現在想要見性大法,現前就不能有一點點錯。欲得現前,莫存順逆,「現前」是什麼意思?你想要佛的這個真理展現在你的面前,你就不能有所選擇、有所順逆。【違順相爭 是爲心病】內心存在著違的觀念,違就會起嗔恨心。違順相爭,是爲心病,內心存在著違的觀念、順的觀念,順就會貪,違就會嗔,簡單講:一個是嗔,一個是貪,就是愚癡,內心存在著違的觀念,夾雜著順跟違的二種觀念,相爭,諸位!這個相爭是內在自己不平衡,所以,很多人一想起事情來,哇!就痛哭流涕,也沒有人動他啊!有的人坐在那邊,就一直起嗔恨心,杯子摔破啦,或者是盤子摔破啦。對不對?每一個衆生都是這樣子。說到這個摔盤子,你就知道這裏面有大學問,爲什麼?一切衆生,都是會責備別人比較多,責備自己的少,因爲他的觀念,對不對?違就是:不順我,我就打你!可是,順著自己的話就。。。。要是自己犯錯,就不會這麼嚴重了!

  有一個媽媽,在廚房切菜煮飯,准備要做晚餐。做晚餐的時候,她的女兒、小女兒才五、六歲,進來廚房跟她媽媽說;媽咪,媽咪!我要喝冰箱的東西,我很口渴!就弄一弄,她媽媽剛好端一個盤子,一下子撞到她媽媽,這個所有的盤子砰~~~那些盤子又是她媽媽從景德鎮買回來的,是最高檔的,哇!把那個碗盤摔破了,就開始「閃電打雷」,她媽媽就「閃電打雷」,你就知道了。是不是?接著就是「下大雨」,她女兒就開始哭,嗚~~~就開始哭了。所以,已經看到閃電跟打雷,很快你就會看到雨聲了,她的女兒就哭得很可憐了!她那個老公跟她的兒子,在這個客廳只聽到這個廚房聲,那個媽媽打這個女兒,那個女兒哇哇大叫,就罵:哎呀!這個野丫頭啊,告訴你等一下再拿,你就不要,害媽媽的盤子。。。。。。一直罵,一直罵。。。。。。她的老公、愛人就這樣!她的老公沒有禅的功夫,要是我,我們就沒什麼影響,大聲、小聲都是空。她的老公受不了:唉!她的這個弟弟就說:這個是妹妹打破的,妹妹打破的盤子。那個小朋友,經過一個禮拜以後,經過一個禮拜以後,她媽媽又在煮飯,這個小女兒又跑去廚房,這個妹妹的哥哥跟爸爸坐在客廳裏面,突然聽到砰~~~哇!那個碗盤全部都又不小心摔破了!結果沒有聲音,他的兒子就告訴他爸爸:這個是媽媽自己摔破的。他爸爸說:你怎麼知道?爸爸!你沒有聽到一點聲音都沒有?你看!一點聲音都沒有,到現在十秒鍾了,還沒有出聲,媽媽怎麼可能等到十秒鍾還沒出聲?就表示是媽媽自己打破的。

  我們內心,你們就知道,每一個衆生對這個執是很強的。所以,一般人會寬恕自己,會責備別人,這個也是違、順的心病。這個爭(沒有言字旁)與道相違,意思就是:內心夾雜著違跟順二種概念的時候,會在內心裏面産生矛盾,它會破壞我們和諧的心、統一的心、安詳的心,幸福感統統被破壞!所以,你要幸福、要快樂、要解脫,一定要學佛,那麼,你常常動不動內心裏面就違、順,常常內心裏面矛盾,常常內心裏面矛盾。。。。。。將來就會得一種叫做精神分裂症,精神分裂症,然後這個分裂症,就開始吃藥,一直吃藥,到最後就是吃什麼類固醇啦、吃安靜鎮靜劑,一直吃。。。。。。一直吃西藥,到最後就會全身被破壞掉,到最後失控!鎮定劑吃久了,他就開始會亂叫,看到月亮,晚上就嘻~~~那種表情真是恐怖啊!也沒有人理他,初一、十五就是有很奇怪的動作,藥服太多了!是爲心病,這個是內心裏面夾在二種概念,很可怕的病。所以,內心夾雜著違順相爭,與道相違的二種概念,這種對和諧統一的本性沒有幫忙,而且有破壞。因此內心違順相爭,這個和諧統一的本性就會變成分裂,這是一種嚴重的心病!

  【不識元旨 徒勞念靜】如果你不認識根本如來藏性不生不滅的宗旨;徒勞念靜,靜是對動講的,我要去找一個靜的地方來修行。譬如說:我在深圳賺了很多錢,賺了很多錢,內心裏面就開始計劃了:我離深圳遠一點的地方,去買幾畝地,買大一點的!然後就想:反正我有錢嘛,將來怎麼樣?年歲大一點的話,頤養天年,有空,星期六、星期天去靜一靜!深圳太吵了,想遠離這個深圳吵鬧的地方,去靜一靜,就買了一塊地。買了一塊地以後,偶爾去那邊坐下來,因爲沒開悟,就坐在那邊發呆,要不然就開始念佛,因爲總要有一種動作啊,要不然你在那邊發呆,買這一塊土地做什麼?就開始敲木魚,自己敲了,念那個龍天護法都不敢來的調調,聽起來很不和諧;可是,因爲買一塊土地那麼大,花了那麼多錢,就開始計劃他的後半輩子。可是,因爲他沒有心性的功夫,什麼叫修行也不知道,去那邊念佛也不是,煩惱也在;拜佛,煩惱也在。希望去靜的地方,不知道說這一念想要去靜的地方,就是跟動對立的地方。所以,你真正悟道,動當體即空,它就是靜,不需要追求靜的東西,動、靜是二元對立的東西,徒勞念靜就是很想去安靜的地方;可是,徒自疲勞。所以,這一段的意思是:不識,如果你不認識根本的如來藏性不生不滅的宗旨;「元旨 」就是這個原來的宗旨。如果你不開悟見性的話,你就會很疲憊的想要去找一個靜的地方,去好好的修身養性,不知道這個觀念是不能讓你靜的,因爲你是離開動要去找一個靜,這個靜是二元——對動講的,一樣是煩惱的存在。所以,當你在很動態的時候,了解緣起無自性,一切法不可得,無有少許法,動,當下就是空、就是靜,心就放下了。喔!當他有一天開悟的時候,就會講說:我也不需要去買什麼很靜的地方,我這些錢要來轉供養!他就會來做功德。要不然他每天也是在找啊,在找真理:可是,找不到,他不曉得,放下那一念,就是真正的靜,不知道!所以,這個元旨就是:「元 」就是原來最初的宗旨,原來最初的宗旨就是我們的本性。

  這個法則:最初的真理,就是原來的法爾如是,本來如此,如果不了解開悟見性遠離動、靜這個真理的話,他就一直一股腦勁兒坐在那邊,要找那一顆靜的心,錯了!不曉得說,動當體即空就是靜,動、靜是二元對立的,你就會很想坐在那邊去找靜的;愈坐愈不靜,因爲你這個找靜就是動,你想找到靜,這個念頭就是動,不曉得動當體即空,放下就是靜,不知道當下的道理。所以,你一直想坐在那邊去找到靜,這不是破除煩惱的根本問題,沒有開悟、沒有了悟;破除煩惱的根本問題,在于當下它就是空、不可得!那麼,爲什麼是這樣子呢?因爲如果你不了解開悟見性的根本原因,你就找不到根本;你找不到根本,就沒辦法斷煩惱、了生死。

  所以,有一個人來告訴我說:慧律法師!我很感謝您,我在門外轉。。。。。。轉了二十年,一直聽到您見性大法,哇!才走進門,不知道怎麼感恩您?師父!我怎麼感謝您啊?我說:不然看看你們那邊有什麼好的茶葉,寄過來吧!我的要求就這麼簡單,就這麼簡單,讓師父喝喝好茶,講好的法、上等的法給你聽。這麼簡單!五點二十九分了,我們晚上七點半再開始。現在我們來念念藥師佛;諸位收起來,因爲剛剛有耽擱了一點時間,我們念個十分、十五分,吃飯的時間縮短一…

《《信心銘》慧律法師主講(2010年香港弘法大會)》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道就在你心中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