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信心銘》慧律法師主講(2010年香港弘法大會)▪P10

  ..續本文上一頁點沒關系。我們念,如果念到五點四十五,吃飯的時間稍微還不到二個鍾頭,速度稍微快一點,我們念個十分鍾的佛也行!好!等一下念的藥師佛,這是拜忏的調,分東單、西單,所以,要接下去的時候,要接:藥師佛~~~東、西單接單拜忏,諸位!東單、西單要接好,藥師佛~~南無~~(東單)然後,消災延壽藥師~~佛(東單),要接:藥師佛~~南無~~(西單),拜忏的這個調滿不錯的!

  諸位請合掌,好!剛開始不熟,慢慢的大聲,跟著調。消災延壽藥師~~佛,藥師佛~~南無~~,消災延壽藥師~~佛,藥師佛~~南無~~,消災延壽藥師~~佛,藥師佛~~南無~~,消災延壽藥師~~佛,藥師佛~~南無~~,消災延壽藥師~~佛,藥師佛~~南無~~,消災延壽藥師~~佛,藥師佛~~南無~~,消災延壽藥師~~佛,藥師佛~~南無~~,消災延壽藥師~~佛,藥師佛~~南無~~消災延壽藥師~~佛,藥師佛~~南無~~,消災延壽藥師~~佛,藥師佛~~南無~~,消災延壽藥師~~佛,藥師佛~~南無~~,消災延壽藥師~~佛,藥師佛~~南無~~。。。。。。(本集完•佛弟子:蘭草整理2010年8月14日)

  

  2010. 5. 15(晚上)

  好!請翻開你們的《信心銘》,我們接下去下午的課程。下午我們講到:不識元旨,徒勞念靜,就是如果你不認識根本的如來藏性,就是你沒明心見性,不了解不生不滅的這個宗旨,你只是一意的想要把心靜下來,這一念就錯!愈想把心靜下來,他就愈不能靜,因爲動趣向于靜的念頭,這個靜就是動。今天下午就講到這裏。底下,

  【圓同太虛 無欠無余】【良由取舍 所以不如】這一段的意思是說:每一個人,人人本具的這個佛性,其實它的圓滿就如同太虛空,太虛空無相、無止境、無量無邊,我們的心性,就是具足了體大、相大、用大。所以,人人本具的佛性,其實圓滿如同太虛空,是本來具足,無欠無余,沒有欠缺什麼,它是至善、是至真、是至美的。那麼,問題出在哪裏呢?「良由」就是問題出在這裏,正因爲問題所在是:取舍,所以不如。取舍就是取舍心,這個取舍心觀念非常的強,可以說一切衆生,好的就執著、就取;厭惡的就背離、抛棄,說:好之欲其生,惡之欲其死。這個取舍心是這樣子。所以,八大宗派,其實是共一顆佛心,因爲根器的不同,所以依據的經典、發展的過程不同;但是,究竟義,大家的本體都是一樣的。正因爲取舍心太強,我們常常說:個性決定命運;學佛的人是智慧決定命運,這一句話很重要的!世間人是個性決定命運,爲什麼個性決定命運呢?這個個性,江山易移,本性難改,怎麼樣都改不了,也沒有一顆智慧的心,就發展自己的無明、無知,自己不知道,有時候講話太沖、傷人,自己沒有什麼覺察。所以,世間人個性決定命運,那麼,我們修學佛道的人,是智慧決定命運。所以,我們要知道,心量有多大,人生的舞臺就有多大。所以,如果你現在得到一些委屈;或者是不滿;或者是覺得說:唉!這個世間對我不公平!注意!這個就是觀念,不要這樣想法,凡事都有因果,冥冥當中都有一個定數。如果你今天不如意,檢討一下、冷靜一下,我們的心健康,生命就會光明;心靈如果有病,我們的前途就會坎坷,甚至連過日子都不知道怎麼活下來。所以,有很多人碰到一點挫折就跑去自殺!

  所以不如,這個「如」就是相應,整句話直接貫串起來的意思就是:人人本具的佛性,其實圓滿如同太虛空,無欠也無余,不增也不減、不垢也不淨,正因爲我們的取舍心太強了,所以,刹那生刹那滅,執著、分別不斷,所以,與本性不相應,所以不如,「如」就是相應。前面講的說:什麼東西圓同太虛呢?這就是我們原本的那一顆心,我們原本的那一顆心,就是我們的本性是圓滿無缺的、是真善美的,我們常常講:不垢不淨、不增不減,不生不滅,不來不去,不一不異,問題出在哪裏?問題叫做橫生分別,就是在團體裏面,沒他的事,意見很多,意見很多!一個團體裏面,有的衆生很難搞定他,一點小事情就搞不定,這個整個團體就很累,爲了他一個人!他很少隨喜,他的心處處橫生分別跟取舍,這個團體裏面,當領導就會很辛苦!所以,我們要了解,知見立知,是無明本,知見無見,斯即涅槃。這一句話道理是什麼?知見立知,是無明本,我們本來圓滿的清淨自性無所不知;但是,加上一個觀念,所知變成有限了,這個觀念就是立知。知見立知,就是清淨自性本來無一物;可是,卻死在那個觀念裏面。譬如說貪著金錢,那個錢看起來,他就建立了觀念,腦筋裏面就是錢,錢,錢。。。。。。這個現實的世間真的很殘酷,沒錢,還是什麼事情都沒辦法做!我們如果講佛法的話,那就變成要隨緣了,至少要解開。緣起性所建立的這個觀念,加上一層執著,而且牢不可破,這個叫做立知,清淨心本來就有正知見,就是無見;可是,頭上安頭,再加一個觀念,同時去執著它,叫做頭上安頭。譬如說你對那個人不滿,這個就是知見立知;或者是你貪著五欲六塵,這個就是知見立知,沒有我們的事,我們的意見那麼多!所以,我們要了解,如果你能夠記取修行的根本:我對生滅無常的世間,徹底沒有意見。你所過的日子就不一樣,該做的工作要做,不是叫你自私自利的,不是的!因爲我們的煩惱,就是因爲看法太多了,先生有先生的看法、哥哥有哥哥的看法、妹妹有妹妹的看法,一個團體裏面,如果大家不稍微忍辱一下,這個沒有一天是安甯的,日子沒有一天是安甯的。正因爲我們的看法、觀念太強大,而且一定要執著這樣子我的觀念,這個就前面講的「違」,違背我的 ,我就起嗔恨心;順從我的,我就起歡喜心,這個違順相爭,是爲心病,這是見性大病啊,會變成統一的本性變成分裂,因此圓滿的清淨自性就沒辦法開采出來,破壞了這個原本圓滿的心態。

  所以這個:所以不如,這個「如」就是相應,因爲你有了取舍,而生起種種的邊見,于是就情生智隔,動到這個執著的念、分別的念,頭上安頭,禅宗講的:動念即乖,動念即乖,與法不相應。所以,你想要開采這個清淨的自性,明本心、見本性,你第一個功夫要學:我對生滅無常徹底沒有意見。第二,我絕對不去看衆生的過失。第叁,告訴自己:所有的問題,都是自己內心性的問題。是因爲你對境界建立了觀念,那個觀念不順從你,日子就不好過,所以,逼得到沒有辦法的,有的要去自殺;那個還是觀念,有的日子不是過不去,只是一念想不開,就自殺了!對不對?他如果有機會冷靜一下,再讓他活十年,十年後再看十年前,他會哈哈大笑的;十年前我爲什麼這麼笨?還笨給一個人!對不對?心裏面。所以,十年前的思想跟十年後,看法又差距很大!因此當你碰到困境、逆境的時候,你很想去尋短路,你要踩煞車,踩煞車,與其你去自殺,不如把你的生命供養給佛祖,你統統要死嘛,爲什麼不死在佛祖前面?還有得救!對不對?所以,不要輕生,千萬不要用自殺來解決你內心的郁悶,千萬不要這樣做,一定要有勇氣活下來,退一步,冷靜一下,世間還有更美好的事在等著你,就是佛法!底下,

  【莫逐有緣 勿住空忍】這個有跟空也是相對的,千萬不要去追逐這個有,就是因緣生所産生的所謂的色聲香味觸法,種種的名利、得失、情欲,尤其男女的感情特別的執著!說:莫逐有緣,勿住空忍,這個有緣跟空忍也是相對的,意思是說: 千萬不要去追逐那一些因緣生、因緣滅的假相;有緣就是有緣可攀,有東西可以攀緣叫做有緣,表示拼了命要去追逐。這個世間人,要聽到佛法,還要再深入、還産生興趣,是很難的!你今天如果說辦一個歌星演講,就會好幾萬人,歌星演講。或者是好說香港有在賣名牌,或者LV包包,或者是香奈兒,打一折,一萬剩下一千,哇!就會排了好幾公裏,一直排,一直排,一直排。。。。。。說:哎呀!明天哪一個super star 要來, 那個追星族的可以徹夜守在機場,可以不要睡覺,就是爲了見明星一眼,明星一眼。見了以後,So what?又如何呢?曾經報導說:有一個人,女孩子,爲了看劉德華一面,哇!爸爸幫忙,什麼東西都賣,籌足這個旅費,來到香港看這個天王巨星。看了以後有她的看法,她一直希望說跟人家合影啦、怎麼樣子。所以,當一個人去崇拜一個緣起的假相的時候,她的心就很不容易平靜。譬如說這些超級偶像,對不對?人家結婚了,自己關在房間裏面哭,你哭個什麼勁兒啊?人家結婚,跟你有什麼關系?你還哭個什麼勁兒?哎呀!這不懂得佛法啦;懂得佛法:天王巨星結婚,跟我有什麼關系呢?哈哈大笑,因緣生的總是會散嘛!對不對?追那一顆星,你不如追我這一顆星,還會解脫!對不對?開開玩笑。

  所以說:這個有緣可攀的,衆生要:這個佛法要空性的東西,大家摸不著門兒。這個勿住空忍不容易理解的,勿住空忍就是強迫自己去壓抑著,使心念不生,向著空處用功,愈用功就愈糟糕!空是解脫的證量境界,它不是說我用觀念境界。譬如說一個人在痛苦悲傷的時候,懂得一點點佛法,他就會說:萬法皆空啊!萬法皆空,反正沒有什麼東西可以得。這個是用安慰的方式來安慰自己,因爲他沒有證量,他對空,一直想要朝著空的目標下手前進,錯了!空是當下,空是不二,空就是現成的。什麼是有?就是空。什麼是空?它就是有,它是當體即空,它不二的東西。所以,我們強迫自己趣向于空,就錯!空不可趣向,趣向聖道亦是凡,趣向聖道,你也是一個凡夫,聖道不可趣。佛道不可求,本性具足,取舍之間全部都是空,佛只是爲這些衆生,善巧方便舉種種的例子,讓你比較好懂,要不然,真正的佛法一句都不能說,最高峰的境界,哪容許你開口的?所以,這個空忍,勿住空忍就…

《《信心銘》慧律法師主講(2010年香港弘法大會)》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道就在你心中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