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说:但莫憎爱,就洞然明白。
【毫厘有差 天地悬隔】【欲得现前 莫存顺逆】师父先解释一下,贯串起来:这种见性的大法,如果体悟错误,只要有一丝一毫的差错,就会如同天地悬隔,譬如说空,他体悟错误,就糟糕了,变成断灭见了!有,体悟了错误,不晓得有就是空,以为还真实的有,体悟错误了!所以,见性大法,如果有毫厘的差,就是弄错了,就会如同天地悬隔,欲得现前,欲得佛性三昧、涅槃妙心、大般若智慧、见性大法现前,莫存顺逆,顺跟逆,又是二元对立的知见,一个是顺心、一个是逆心,顺了就贪,逆了就嗔。莫存,你的心千万不可以存在二种观念:顺的观念、逆的观念。因此可以把这个执着的、痛苦的观念消化掉,就是修行!什么是专?不起妄就是专修的人,专门修的人,不起妄见就是真修行人,令心无所增减,是真正修行的人。莫存顺逆,顺、逆也是二元对立的观念。这个见性大法,如果有丝毫的差别、错误,就会如同天、一个在地的悬隔。欲得佛性三昧、涅槃妙心现前,得大般若涅槃妙心、见性大法,心性里面,不可以存在顺的观念、逆的观念,要彻底放下。前面说过,我们对空,有人把它解释作虚无,或者是断灭,实际上这个空是无尽藏,它是存在的共相,或者是实相,所以,空是无量、是无边、是具有大作用的,具有大作用的。我们因为有空,所以,才得成一切的佛道;我们的忍辱,如果没有空性的思想,我们就每天忍,忍。。。。。。。忍到最后就会爆炸!我们有空性的思想,就会告诉自己:没有东西可以忍,忍什么?参,三藏十二部经典,你要开悟见性,只有一个字,参参看:无!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所以,禅不是四谛,不离四谛;禅不是十二因缘,不离十二因缘,禅不是六度,不离六度;禅不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禅就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为什么?以有空义故。所以,四谛非四谛,即是四谛;十二因缘非十二因缘,就是十二因缘;六度非六度,就是六度;禅非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就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因此你对这个实相无相的心性的体悟,一点都不能出差错!
所以,有的人人到师父面前就说:师父!我差一点点一点点就开悟!我说:这个跟废话一样,就等于没有开悟啊!这一点点都不行啊!「师父!我只差一点,一点也不行?」一点都不行!对不对?诸位!你有现金卡吗?你有现金卡吗?你有到银行。。。。。。诸位!银行前面的号码统统按对了,最后一个号码按错了,有没有现金?当然不能兑现啊;开悟见性,差一点都不行!所以,我告诉诸位:这个就是真功夫,这个就是一点都不是混混,或者是玩玩、耍耍嘴皮行的,没办法的!所以,你现在想要见性大法,现前就不能有一点点错。欲得现前,莫存顺逆,「现前」是什么意思?你想要佛的这个真理展现在你的面前,你就不能有所选择、有所顺逆。【违顺相争 是为心病】内心存在着违的观念,违就会起嗔恨心。违顺相争,是为心病,内心存在着违的观念、顺的观念,顺就会贪,违就会嗔,简单讲:一个是嗔,一个是贪,就是愚痴,内心存在着违的观念,夹杂着顺跟违的二种观念,相争,诸位!这个相争是内在自己不平衡,所以,很多人一想起事情来,哇!就痛哭流涕,也没有人动他啊!有的人坐在那边,就一直起嗔恨心,杯子摔破啦,或者是盘子摔破啦。对不对?每一个众生都是这样子。说到这个摔盘子,你就知道这里面有大学问,为什么?一切众生,都是会责备别人比较多,责备自己的少,因为他的观念,对不对?违就是:不顺我,我就打你!可是,顺着自己的话就。。。。要是自己犯错,就不会这么严重了!
有一个妈妈,在厨房切菜煮饭,准备要做晚餐。做晚餐的时候,她的女儿、小女儿才五、六岁,进来厨房跟她妈妈说;妈咪,妈咪!我要喝冰箱的东西,我很口渴!就弄一弄,她妈妈刚好端一个盘子,一下子撞到她妈妈,这个所有的盘子砰~~~那些盘子又是她妈妈从景德镇买回来的,是最高档的,哇!把那个碗盘摔破了,就开始「闪电打雷」,她妈妈就「闪电打雷」,你就知道了。是不是?接着就是「下大雨」,她女儿就开始哭,呜~~~就开始哭了。所以,已经看到闪电跟打雷,很快你就会看到雨声了,她的女儿就哭得很可怜了!她那个老公跟她的儿子,在这个客厅只听到这个厨房声,那个妈妈打这个女儿,那个女儿哇哇大叫,就骂:哎呀!这个野丫头啊,告诉你等一下再拿,你就不要,害妈妈的盘子。。。。。。一直骂,一直骂。。。。。。她的老公、爱人就这样!她的老公没有禅的功夫,要是我,我们就没什么影响,大声、小声都是空。她的老公受不了:唉!她的这个弟弟就说:这个是妹妹打破的,妹妹打破的盘子。那个小朋友,经过一个礼拜以后,经过一个礼拜以后,她妈妈又在煮饭,这个小女儿又跑去厨房,这个妹妹的哥哥跟爸爸坐在客厅里面,突然听到砰~~~哇!那个碗盘全部都又不小心摔破了!结果没有声音,他的儿子就告诉他爸爸:这个是妈妈自己摔破的。他爸爸说:你怎么知道?爸爸!你没有听到一点声音都没有?你看!一点声音都没有,到现在十秒钟了,还没有出声,妈妈怎么可能等到十秒钟还没出声?就表示是妈妈自己打破的。
我们内心,你们就知道,每一个众生对这个执是很强的。所以,一般人会宽恕自己,会责备别人,这个也是违、顺的心病。这个争(没有言字旁)与道相违,意思就是:内心夹杂着违跟顺二种概念的时候,会在内心里面产生矛盾,它会破坏我们和谐的心、统一的心、安详的心,幸福感统统被破坏!所以,你要幸福、要快乐、要解脱,一定要学佛,那么,你常常动不动内心里面就违、顺,常常内心里面矛盾,常常内心里面矛盾。。。。。。将来就会得一种叫做精神分裂症,精神分裂症,然后这个分裂症,就开始吃药,一直吃药,到最后就是吃什么类固醇啦、吃安静镇静剂,一直吃。。。。。。一直吃西药,到最后就会全身被破坏掉,到最后失控!镇定剂吃久了,他就开始会乱叫,看到月亮,晚上就嘻~~~那种表情真是恐怖啊!也没有人理他,初一、十五就是有很奇怪的动作,药服太多了!是为心病,这个是内心里面夹在二种概念,很可怕的病。所以,内心夹杂着违顺相争,与道相违的二种概念,这种对和谐统一的本性没有帮忙,而且有破坏。因此内心违顺相争,这个和谐统一的本性就会变成分裂,这是一种严重的心病!
【不识元旨 徒劳念静】如果你不认识根本如来藏性不生不灭的宗旨;徒劳念静,静是对动讲的,我要去找一个静的地方来修行。譬如说:我在深圳赚了很多钱,赚了很多钱,内心里面就开始计划了:我离深圳远一点的地方,去买几亩地,买大一点的!然后就想:反正我有钱嘛,将来怎么样?年岁大一点的话,颐养天年,有空,星期六、星期天去静一静!深圳太吵了,想远离这个深圳吵闹的地方,去静一静,就买了一块地。买了一块地以后,偶尔去那边坐下来,因为没开悟,就坐在那边发呆,要不然就开始念佛,因为总要有一种动作啊,要不然你在那边发呆,买这一块土地做什么?就开始敲木鱼,自己敲了,念那个龙天护法都不敢来的调调,听起来很不和谐;可是,因为买一块土地那么大,花了那么多钱,就开始计划他的后半辈子。可是,因为他没有心性的功夫,什么叫修行也不知道,去那边念佛也不是,烦恼也在;拜佛,烦恼也在。希望去静的地方,不知道说这一念想要去静的地方,就是跟动对立的地方。所以,你真正悟道,动当体即空,它就是静,不需要追求静的东西,动、静是二元对立的东西,徒劳念静就是很想去安静的地方;可是,徒自疲劳。所以,这一段的意思是:不识,如果你不认识根本的如来藏性不生不灭的宗旨;「元旨 」就是这个原来的宗旨。如果你不开悟见性的话,你就会很疲惫的想要去找一个静的地方,去好好的修身养性,不知道这个观念是不能让你静的,因为你是离开动要去找一个静,这个静是二元——对动讲的,一样是烦恼的存在。所以,当你在很动态的时候,了解缘起无自性,一切法不可得,无有少许法,动,当下就是空、就是静,心就放下了。喔!当他有一天开悟的时候,就会讲说:我也不需要去买什么很静的地方,我这些钱要来转供养!他就会来做功德。要不然他每天也是在找啊,在找真理:可是,找不到,他不晓得,放下那一念,就是真正的静,不知道!所以,这个元旨就是:「元 」就是原来最初的宗旨,原来最初的宗旨就是我们的本性。
这个法则:最初的真理,就是原来的法尔如是,本来如此,如果不了解开悟见性远离动、静这个真理的话,他就一直一股脑劲儿坐在那边,要找那一颗静的心,错了!不晓得说,动当体即空就是静,动、静是二元对立的,你就会很想坐在那边去找静的;愈坐愈不静,因为你这个找静就是动,你想找到静,这个念头就是动,不晓得动当体即空,放下就是静,不知道当下的道理。所以,你一直想坐在那边去找到静,这不是破除烦恼的根本问题,没有开悟、没有了悟;破除烦恼的根本问题,在于当下它就是空、不可得!那么,为什么是这样子呢?因为如果你不了解开悟见性的根本原因,你就找不到根本;你找不到根本,就没办法断烦恼、了生死。
所以,有一个人来告诉我说:慧律法师!我很感谢您,我在门外转。。。。。。转了二十年,一直听到您见性大法,哇!才走进门,不知道怎么感恩您?师父!我怎么感谢您啊?我说:不然看看你们那边有什么好的茶叶,寄过来吧!我的要求就这么简单,就这么简单,让师父喝喝好茶,讲好的法、上等的法给你听。这么简单!五点二十九分了,我们晚上七点半再开始。现在我们来念念药师佛;诸位收起来,因为刚刚有耽搁了一点时间,我们念个十分、十五分,吃饭的时间缩短一…
《《信心铭》慧律法师主讲(2010年香港弘法大会)》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