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大日經疏講解 第7集

  大日經疏講解

  南無大悲毘盧遮那佛

  主講者:釋成觀阿阇梨

  日本高野山真言宗[東密]

  第五十叁世叁國傳燈灌頂阿阇梨

  賢首宗兼慈恩宗第四十二世法脈傳人

  大毘盧寺

  第7集

  我們繼續講,20頁,隨後門口有光,金山師來的,金山師對他說,不是白蓮成就了止了,還要努力修持,成就快了光明快了,雖然在修但理多事少,最近疏忽了,煩惱正在鑽空子呢。誰是金山師也不曉得?這篇小說寫的很失敗,我這裏說:這是小說語。大師從入定中回神以後,想想住處已經沒有設佛壇,光在心裏面默誦佛語,你看這個很慘吧,一個密教大師,沒有佛壇。你不要說大師,我們現在每個在家居士都有一個課案佛壇,慘了。金山師說理多事少不就是說儀式的事情少了嘛,雖然這一段是小說語,可是這個倒是有點意思。可是他想不出怎麼樣再建一個密壇出來,想了又想,手邊空空,用什麼來做密壇?沒有東西可以做。你要曉得,一切佛法要有理有事,我們一般顯教都重理不重事,可是事是很重要,什麼是事?譬如我們以禅來講,講天臺小止觀的時候,講很多習禅的道理那是理,但是智者大師講了具五緣、乃至于盤腿、入定、修止觀都是事,修止觀不是理,修止觀是事情,你要去做的,所以進一步給大家澄清一個概念。成佛是什麼?成佛是事上成佛,真正成就一尊佛,不是理上佛,理上佛你我都是佛,不用再更成,我們缺的就是事上不是佛,所以我們在事上碰來碰去都不通,因爲事上沒有成佛。還有四大、五蘊都是事,不是理,色受想行識、地水火風這些都是事,染汙、清淨、迷跟悟都是事,你如何轉迷爲悟是事情,你如何轉染爲淨是事,你如何轉識爲智是事,所以一切都是事,你修的時候是什麼?理上解悟,事上修證!不要只是認爲文字知解夠了,那恐怕一半還沒到。什麼叫理上?換句話講理上就是理論上、道理上,事就是實際,理論與實際,事是把理論化爲實際,也就是所謂的體現或是實踐,所以事情要實踐,實踐以後可以體現。事情不是更低的,事實上以修行的次第來講是更高,這初機的人、乃至中下根的人,可以知一知佛理、解一解佛理,稍微一點小悟,但是真正要起修證是事上,是具體、實在的、是硬功夫、是必須要做的,不是講一講就可以、想一想就可以,事情是要作的!

  乃至于般若也是要做的,叫做行深般若,般若要行所以把這個理化爲一個事,順便講,譬如淨土宗念佛是什麼?不是理是事,對不對?他在講理上多事上少,事上是什麼?他也沒有佛壇、佛堂、法器、法本,整個修證的事情就沒辦法進行,只能在心裏面想一想,嘴巴上面稍微自己自言自語一番,等于是理多事少,甚至有理無事,因爲他根本沒有密壇。從這個你就可以得到一個啓示,以及我所講的這個,你不要只知道道理就好,要做的,而且還要知道這個道理怎麼樣去做,可惜,經典也多半沒有講這個道理怎麼做,那怎麼辦?現在聽我講,我有種種的體會告訴你怎麼樣把這些道理付之實行!轉理爲事。不止是密教,顯教的也是一樣,譬如般若波羅蜜多你如何去做它,那個是理,我就知道怎麼做,我就能夠告訴你怎麼做,但你要好好的聽話,依教奉事,不能稍有所爲,這樣才堪受我的法。

  4月16日大師在滿月光定中跟業谛,誰是業谛也不曉得,忽然就冒出來,這簡直是在寫武俠小說,武俠小說忽然會蹦出一個高人,或是演布袋戲一樣。然後一起就感悟,前面地層忽然裂開,大師就說快跨過去,他過去了,可是業谛過不去,他急忙拼命祈請,都請到了什麼,也不曉得;又祈請,地仍然裂著,講說分開好多呢,什麼分開好多?然後魔又來試探,扮成金山師的模樣,大師看了看不像,心中更急,繼續祈請,地層忽然開始慢慢靠近一點,伸手能夠拉住,但仍然合不擾,大家就繼續懇切祈請,心中焦急,遠處忽然光明來了,木招師,誰是木招師不曉得,另外一個世外高人!坐在蓮臺上,右手接業谛,左手接持師,遂歡喜而行。小說中語,持師醒來後就走到頂樓,再請祈請並頂禮,金山師說要繼續精進,可是他這時候已經醒來,爲什麼還有金山師呢?金山師應該是夢中才有,這個好象迷離幻境一下,好象是在意識流一樣。說繼續精進,汝身不知經過多少劫才遇到此法,遇到後恐怕又要錯失,誰是金山師我現在還是不知道!當然這是世外高人。持師頂禮送金山師時又聽到佛說艱難還有,什麼佛?不曉得,反正就是空中有一尊佛講的。

  4月18日大師又祈請,這次木招師來的較快,坐在蓮臺上,飄在大海中,開示說:此乃汝無始以來之九竅水溢,有如此之多。這是不是PTT裏面的文章,有時候似通非通;後又示現在高低不平的峻嶺上開示說:此爲汝自無始屍骨所積,信否?言畢便去,持師頂禮而送。哎~這小說寫的~拙劣極了,那裏面人物好象布袋戲。

  10月6日大師修法,一念至誠,十代上師來了,誰是十代上師?當然又是一個武林高手,開示說:欲界觀時魔並重,色界幽靜性幽清,好象我們以前碟仙講的話一樣,汝色已入不動地,廣沐海仙十萬城,碟仙講的。持師請示說:色觀方圓,魔並來襲,今後無色觀中欲示如何?這好象大師變成一個乩童的壇,然後信徒在問乩童一樣,亂七八糟,小說。以下略,全是格林童話、武俠小說、碟仙講話,阿阇梨已經是絕頂的人,誰還囑咐他?學佛要求佛智慧,要有點世間智才能夠把事情弄清楚,要不然容易被騙。

  23頁,大師在《密教通關》中寫過,如果在家人受灌頂的話,他除了穿著世俗的衣服以外,其他他持戒就必須要持出家戒,也就是包括不淫,這是最重要的一點,否則一印一明都不傳授。又教真言未灌頂者不說一字,故一印一明必須灌頂,看到沒有,傳給你一個手印,或傳給你一個咒,明就是咒;如果沒有灌頂的話不能跟他講任何,對于密法部分講一句話都不可以。若受部、別尊灌頂,就是一部的尊或是個別的尊,一部的尊譬如不是五部嗎?你受一部的尊,或是受個別個別的尊。譬如受如意觀音法,如意觀音是一尊;受彌勒菩薩法,彌勒菩薩是一尊,每一尊都必須要灌頂。這就稱爲受明灌頂或是持明灌頂,空海大師到了青龍寺受慧國阿阇梨灌頂,完了以後說:受我以發菩薩心戒,許我以入灌頂道場。就是慧國阿阇梨對空海大師傳給他發菩提心戒,許可他入灌頂的道場,再授受明灌頂叁次,最後傳他阿阇梨位,受阿阇梨位一度焉,只是一次而已。走行西部,學未學之法;起手接足,聞難聞之教;蓋古時學道未圓者,不宜于傳法灌頂,故持明學法、受法、受學等種種灌頂名稱,皆隨部隨行明法所作的各別的灌頂。此種灌頂一生不限其遍數,也就是我現在傳給你們的各種法都有灌頂,這一生你可以學很多很多個,很多灌頂。若傳法受之則一次足矣,但你如果受四度加行,兩部大法那時候要得阿阇梨位灌頂只是一次而已,譬如封侯拜相,封官,其職位可近,封侯拜相可以一步一步升很多階,從九品、八品最後到二品、一品,很多次的進級。則人主之尊則無再進矣,人主之尊因爲得到阿阇梨位就繼法王職,所以就再沒有再更進一步,所以灌頂只有一次。在這裏一是講傳法必須灌頂,二是講傳法授職一次就夠了,所以付法傳職是極爲慎重的事,非器之徒甯缺毋濫,我們密林阿阇梨真的做到了,這個很難你知道嗎?這有種種的誘惑,什麼誘惑你知道嗎?名、利、還有威勢,你徒衆多了就威勢大了,所以他就甯可一個人,持他的正法,不是法器他就不傳,這很難。你只要看看臺灣就知道,等一下我還會講。

  10月15日是重陽佳節,大師淋浴剪頭發修指甲,午後在醫院的園林中登高遊步,精神良好,這天跟弟子談笑如常,定于第二天早上出院,這時候文革已經過去,手續也已經辦妥。但下面一句話,但出院後出何處?何處事事?你看,一代大師落到這樣的下場是不是令人潸然落淚,有心肝的人都應該會這樣!這個是整個國家、整個民族的共業,共業難逃。10月16日早晨醫務人員查房時發現大師已于夢寐中謝世了。雖然他最終未能找到法師能夠傳承他的衣缽,真言宗在他的手裏又一次失傳,唐密的光輝得而複失。下面一段不是很正確,但是他覺得在他所有的著述中已經留下了他的衣缽,任何有慧根的學者都有希望從他的著述中承接千年的命脈,這是不可能的,密法一定要親傳。他已經將密宗顯化,不可能,沒有辦法顯化,即使是正法眼藏,禅宗裏面也有單方面傳承的,上來的密語密義,更何況是密宗。真言宗不再神秘,唐密也不再神秘,講這個話是無聊。可是他也不能預料到即使是他的著述也會在文革期間遭到毀劫,只留下一小部分。我所知道只有兩本書,一本《密教通關》、還有一本華嚴宗傳承,研究華嚴宗的,只有這兩本。真言宗還可以在日本繼續下去,而唐密的命運卻不是他能夠主宰的呀!還有令人更加傷心一點點的,因爲已經傷心夠了,26頁,大師寂滅的時候因爲遭到造反運動人員的監視,所以無法揀取火化中的遺骨舍利,奈何!大師的火化儀式也僅有少數弟子參加,你看,慘了!你要曉得這個時候文革早就過去了。

  好,這一本雜的、好的、壞的、可信的、不可信的、一大堆武俠小說、神怪小說,像寫封神榜一樣,但是對我卻影響很大,現在我講我的,話說密林阿阇梨,他的外號叫持松,內號叫密林。依照這本記事所說的他是活到1972年,世壽79歲,這樣一推他是1893年出生的,佛光大字典說生卒年不詳,生年不詳,卒年可能就是因爲兩岸隔絕的關系就不了解他什麼時候過世的,因爲一個佛教法師過世在大陸絕對不會登什麼啓示的,所以也沒有人知道,即使他火化的時候也只有兩叁個人參加,會有什麼人知道。他是清末民初湖北人,民國四年入上海華嚴大學,從月霞法師學華嚴宗的教義;民國八年就主持常熟福興寺,並主講于法界學院專弘五教,弘華嚴五教義;所以他那時候已經接法了。民…

《大日經疏講解 第7集》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