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大日經疏講解 第7集▪P2

  ..續本文上一頁國十年與大勇法師聯袂東渡日本高野山學密,得阿阇梨位,傳密法于武漢,明照一時。先後執教于常熟法界學院,安慶佛教學校等處,後因藏密興起,東密日衰,民國二十年後,大師就息隱于上海,很少跟外界接觸,這是依據佛光大辭典所說的。

  誰是大勇呢?跟阿阇梨一起到日本求法的,是太虛法師的弟子,民國十年跟密林阿阇梨到日本高野山去求法,也得了阿阇梨位,後來受太虛法師之命就改學藏密,並且率大剛、法尊等二十多個人成立了留藏學法團,留學,想要到西藏去學法。西藏人因爲懷疑他有政治作用因此就把他阻止在西康,沒有辦法入藏,因此大勇法師他們就依止大格西劫尊者,專修藏文經典,沒有辦法實修就學它的經教,並翻譯宗喀巴藏師的《菩提道次第略論》。民國十六年又想要到拉薩去,又被藏軍所阻,西藏的守軍所阻,所以都沒有辦法去,因此就停在幹之加紮斯,依止紮加喇嘛學密,民國十八年就往生了,這就大勇。

  我給密林阿阇梨——中國佛教的屈原,民國以來我所知道的,到日本高野山求學密法而得到阿阇梨位的,唯一從頭到尾都是維持漢僧本色的就是我們這位阿阇梨,沒有改宗,像大勇法師,改修藏密;沒有日化、和化,聽得懂嗎?不阿俗,阿就是谄媚,我跟你講,這話講的容易,很難做到你知道嗎?出家人不阿俗太難了,阿是什麼?討好,出家人能夠有骨氣,不討好在家人、不討好俗人、不討好居士、不討好信徒太難太難,爲什麼?居士、信徒是他的衣食父母,他認爲是這樣,我不認爲是這樣,我認爲是吃佛的飯,沒有佛我沒飯吃。所以,我的老板不是我的信徒,我的老板是後面,所謂的佛祖,所以我不聽居士的話,居士應該聽我的話,所以我不能也不用不如法的討好居士,爲了令他一時歡喜,那麼我們密林阿阇梨就是有這樣的骨骼,鐵峥峥的男子,大丈夫!他不俗化、不政治化、不商業化,是大丈夫,就好象屈原一定堅定、潔白、忠實,但是可憐也是他跟屈原一樣生不逢辰,遭逢亂世,空有滿腹傲天的才華,他很會寫字,各種字體上面都有寫;無量的悲願跟理解,也跟屈原一樣,你看屈原寫的離騷,中國文學的千古絕唱,但是就抑郁、憂悲而終!

  我們假設屈原在離騷裏面,普居也跟他講說:你何必那麼死心眼,你不一定要楚國,那個時候世間大亂,沒有一個人是有所謂的國家意識的,你是宋國人不一定住在宋,你是楚國人也不一定爲楚國做事,都是跑來跑去的,連我們的孔子周遊列國,周遊七十二國就是爲了要找工作,儒家把他稱爲聖之時者,就是看時間而定,與時推移,會變通的。跟商朝的臣子他們就稱爲聖之清者,因爲他很清,他們不願吃周朝的飯,可是孔子就不一定了,哪裏有飯就到哪裏去。我們的密林阿阇梨也跟屈原一樣很看不開,我們假設如果密林大師能夠阿從世俗,傳法給白衣,他就一定可以廣收徒衆,財源廣進,勢和浩大,跟臺灣有一些阿阇梨也是這樣。但他就是不這樣做,一個也不傳,在各方面如果他阿從當局一點也會比較好過,甚至會得到一些特權等等,至少可以減少一些迫害跟苦處,顯然他都沒有這樣做,他很苦。但他就是這樣堅持原則,堅持法的清淨,而不汙法,不汙傳承而壞法,因此加速法的墮落跟滅亡,所以他就因此堅持到底,甯缺毋濫。有點文學濫情的筆調,密林阿阇梨是一個悲劇的英雄,是一個偉大高潔漂亮的靈魂——不愧爲一代祖師!這是我的結語。

  這一段我在日記上寫的,讀了密林阿阇梨的記事以後,令人覺得一代大師這樣的下場實在太悲慘了,令人心裏面激動不已,一位祖師阿阇梨不准他修法,不准他寫作,不准他與人來往,將他趕出他的寺廟,毀他的寺廟,毀他的佛殿,毀他的法壇、經書,還不斷汙蔑、汙辱他,這對他而言生不如死,令人痛心,令人哀傷。所以從這個偉大高潔漂亮的靈魂,我們從他的身上看到中華民族不斷努力上進的精神跟才華,也看到曆代的才俊之士不斷的重複演出,由于政治環境的迫害,而都淪爲壯志未酬身先死,這樣子的悲劇境地。不是有一句話說壯志未酬身先死,常使英雄淚滿襟!下面一句話我講大家參考一下,中華民族本來是世界上第一等有創意優秀的民族,但是大都是由于私心太重,而且缺乏正義感、勇氣、魄力與法製共議的觀念與精神,這個是英吉利民族很強,因此幾千年來我們這個民族都是勇于私鬥,怯于公益,而不斷的爲了私利或小圈圈的私利不斷內耗,乃至于不斷的互相摧殘、互相毀滅、循環不已。佛法一千多年來也大都在這種氛圍中起起落落,一步一步的消磨殆盡,乃至于到了現在幾乎是欲振乏力,爲什麼?元氣大傷,起不來,很難!

  看了密林阿阇梨記事對我沖擊跟影響,這是今天所要講的最重要的地方,我本來認爲我這一輩子,我出家以後除了自修,利益衆生的部分我就用注經、譯經來作,因爲我看到譬如六祖大師他人已經故去,可是他的法能傳下來是因爲有六祖壇經,對不對?乃至于佛已經涅槃了,祇樹給孤獨園于今已經沒有了,但是釋迦牟尼佛的法就在叁藏五千部裏面,就這樣傳下來了。我們中國之所以曆代有佛法,就是因爲祖師翻譯、注解,所以把法存下來,所以我就要繼續這一塊的努力,讓大家解得佛法,乃至讓全世界的人都能知道佛法、解得佛法;知道佛法的好處,然後好好去修行。這本來是我的用意,也是我的最初發心,我的初發心我的本願,我想要做的等于是說想要做最上遊的工作,注經、譯經,至于出版發行廣傳等等,我一向都交給佛菩薩和護法去作,所以我從來也不憂慮這方面,而這方面也從來沒有造成我的憂慮,都是很順利就出版了,我都不缺出版的錢,這是講實在的。因爲很多法師要出書就很困難,而且募集了半天還不夠,還要自己掏腰包去出,但我從來不用這樣。我這一輩子即使是光要做注經、譯經的工作就已經做不完了,你不要光看什麼,你就看玄奘大師他譯了那麼多經,他只是譯經而已,他都已經做不完,更何況是我,他還有皇帝和一兩千人譯場支持,我是一個人。因爲一輩子我光是譯經、注經就已經作不完了,所以實在是沒有時間作別的事情,我覺得我要弘法利生應該是這樣就可以,我這樣覺得,而且我一直這樣奉行。而實在的這二十幾年來,我雖然只是管注經、譯經,而且也沒有憂慮我注出來的書印刷費用、乃至于流通、編輯排版的問題,都迎刃而解,而且我們編輯排版我覺得很棒,我都從來沒有憂慮過。我至今已經出了二十幾本書,中英文都有,這方面都沒有問題。有的人講說師父光是注經、譯經就已經夠忙,不應該再去煩惱別的事情,我覺得也是滿對的,可是,看來我沒那麼好命。

  但是在叁月十叁號華嚴四十二字觀門灌頂法會之後忽然我有一個想法,這個想法我覺得是不動明王加持讓我産生,這個就是所謂加持的意思,因爲你不乞求,他就加持你你就産生了,什麼呢?我心中生起佛菩薩不能替我弘法,本來是想我注經、譯經出來弘的事情是佛菩薩跟護法的事情,我不管了,我忽然就180度說佛菩薩不能替我弘法,如果要弘法還是要我自己去做,佛菩薩只能幫助我而已,不能替我做,但我以前覺得這是他們的事不是我的事,法是你們家的,弘法還是你們的事情,所以這種改變很大,但我就是改變了。因爲我在灌頂法會上面,應該說那次灌頂法會相當成功,大家也都很歡喜,我的想法就改變了。

  

《大日經疏講解 第7集》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