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日經疏講解
南無大悲毗盧遮那佛
主講者:釋成觀阿阇梨
日本高野山真言宗[東密]
第五十叁世叁國傳燈灌頂阿阇梨
賢首宗兼慈恩宗第四十二世法脈傳人
大毘盧寺
2011年3月4日
第21集
合掌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3稱)
南無大悲毗盧遮那佛(3稱)
開經偈
無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萬劫難遭遇
我今見聞得受持 願解如來真實義
好,今天我們繼續講大日經疏的前言,還沒講之前,我還是先講十月九號我要在高雄做華嚴四十二字觀門的學法灌頂法會,希望沒有學的人盡速報名來參加。再講一次華嚴四十二字觀門不是一般的字母的唱頌,不是華嚴字母唱頌,這個法是唐朝不空叁藏所傳的正法,密教最高的觀想法門,所以不是唱頌法門,是密教的觀想法門,也是華嚴宗的最高法門,因此它是顯密圓通至高大法,中土已經絕傳了一千多年,我今有幸從東密真言宗再請回來,與大家共享。雖然是圓通至高的法門,應該是很深很困難,沒錯,但是經我親傳的話,保證你易學易解易行,讓你于菩提道福德資糧獲得最大的益處,速趣無上菩提。還有呢,這個無上甚深微妙法門我在教你的時候會教你純正的梵音,這四十二字都是純正的梵音,而且還有裏面的西昙梵字,因爲你要觀想要觀想那個梵字,我還教你怎麼書寫,你看,所以非常非常利多,而且當然也教你怎麼觀想。所以這個無上甚深微妙法堅固顯密二大宗的最高精華,也是我本人一生修學,然後求學所得到的最高的結晶,所以是這一千多年來很難得的機會,臺灣話說:這個便宜又大碗。可是這個不是便宜又大碗,是免費又大碗,是非常難遇的,所以經中講正法難遇,這個難遇到什麼程度?難遇到佛在大般涅槃經中比喻說,就好象有一只幾千年的海龜,然後它一百年在大海裏面才出來呼吸一次,浮到水面上來,這個大海裏面有一塊浮木,飄浮的木頭,木頭的中間有一個洞,那個海龜一百年才浮上來一次,它有多大的機緣?當它有一年浮上來呼吸的時候,正好頭就穿到那個洞裏面去,那個機率就象你會碰到正法一樣的機率!所以你能碰到正法就好象那只海龜正好從海上飄浮的那塊木頭的洞裏面穿出來,所以正法難遇。正法難遇現已遇,而且不但這樣,我好象還是送上門來的,對不對?而且免費又大碗,所以這無上法食,趕快來吃,吃完還可以再添。
接著講大日經疏的前言,我們上次要講這個顯密二宗,或禅密二宗的比較。一般顯教就是以最達就能達到即心是佛這樣的解悟之境,向上一步的修證就通常缺乏了、就沒有了,所以悟了以後也都不再講什麼法,然後就住山,你若問禅師住山,請問大師你怎麼修?他就說:穿衣吃飯,大概就是這麼說。然後這個是什麼?穿衣吃飯就是在生活中慢慢薰修薰轉這個業識,住山裏面就離塵離染,這樣就可以以防退失。因爲你悟了以後如果還是在塵世中的話容易退,也容易失,退跟失是兩回事,所以就要這樣子慢慢的修煉,慢慢的薰修,其實就是慢慢的磨,要叁大阿僧祇劫成佛。但是佛在經中也開示,如果你要悟了以後起修,要無 上的叁密來修的話,叁密加持,有這樣的因緣福報那就不需要叁大阿僧祇劫,最快最快乃至可以即身成佛。這個經上都有講,所以禅宗之人他悟了以後,這已經很了不起了,他悟了以後就住山,然後說所謂的保任,保就保持,任就任運,我上次講以原來的動力慣性,你所修習善業業力的慣性繼續任它這樣往前推,因爲到那個地步,譬如在高速公路你已經加速到一百或一百一十公裏,你不能再加了,再加就太快了,也危險;佛法修行也是一樣,你可以快,上根人,根器高的人他可以很快加速,加到最高速,但是也不能超過那個,超過那個太快了,容易出問題,翻車等等。所以以禅宗來講就再也沒有勇猛精進的方便,你就只能開始吃飯穿衣,在行住坐臥中整天在山裏薰修,所以現在就缺了向上一步的方便,因此這個時候就是密教進來的時候,密教這個時候正好接上,所以由顯而密就是這樣。
順便講,我還會再講,強調這個讓大家有正確的觀念,不是說你修顯教就可以,修顯教當然可以,如果你只修顯教的話你可以達到某一個層次,它有個極限,如果不需要密教的話那佛何必講密教,佛的全體大法就是顯教、密教,二大教,所以是一定要有的,那我們在簡單的講你就應該會理解,而且贊成。即使是華嚴經經典講菩薩最後成佛的時候是什麼時候?是第十地菩薩最後心入金剛喻定,諸佛灌頂,滅最後一分無明而成佛。所以諸佛灌頂加持,所以即使是十地大菩薩也是要諸佛加持灌頂的,事實上不是到十地才諸佛加持,其實地地都有佛加持。乃至于我再講一個,第八地菩薩已經到了,大家都知道第八地是不動地,什麼叫不動地?不爲一切煩惱所動,不爲一切外道所動,乃至于不爲生死等等所動,所以叫不動地,心已經不動了,所以他也真的不想動了。所以那時候很危險,因爲他很可能就會舍本願,所以他就會住于叁昧,不動叁昧這種快樂,然後就不想,不會再去思維,也不會再去想度衆生,這個時候佛世尊,佛如來就會提醒他,會示現提醒他的本願,他才會從定中出,再去做度生的事業。否則沒有佛世尊提醒的話,他就永遠住在第八地不動了,有點類似阿羅漢,雖然沒有正式的涅槃,但他就不出定,所以佛世尊于加持、教敕以後他就出定,所以就入于第九法雲地,法雲就是大作佛事,廣度衆生,那時候他的威神就跟佛是沒有差很遠。所以就讓你曉得第八地需要佛的加持,十地菩薩也需要佛的加持,地地菩薩都需要佛的加持,乃至于初發心也是要蒙佛加持,否則沒有辦法修行,這是楞伽經裏面講:任何人、任何衆生,他之所以能夠修行,乃至于自利,乃至于可以說一法,可以利益衆生都是佛力加持的緣故;所以你能修行,你修的好,乃至你能利益很多衆生,你都不要神氣,不要傲慢,因爲這是佛力加持的關系,所以不是你行,是佛行,是佛世尊慈悲加持你令你行,講的粗俗一點佛世尊在後面給你撐腰、加持你。所以你才能夠,否則沒有人能夠修行,乃至利益衆生。
所以密教絕對必要,密教的加持不是到後來,從初發心菩薩乃至成佛都是承佛接引,所以密教前面這部分,你沒有正式學密教,那個佛就是冥加,一種是顯加,冥加就是佛加持你不讓你知道,你也不會知道,但他就加持你;顯加就是佛現身到你面前加持你,那個都是非常非常有福報跟智慧的人才可以,他才會這樣做,否則怎麼樣?否則怕你著相,反而起傲慢,然後就壞了。密教不只是說到後來,從頭開始真的是方便有多門,尤其是到後來悟了以後的修就有很多門,但是禅門就是所謂的以無門爲門。但有一部書就《禅宗無門關》,關是關卡的意思,所以以無門爲門,所以禅宗就是度上上根人,最上根人;中根人跟下根人實在沒有辦法真正得到益處,只變成口頭禅、禅和子,巴上一點禅宗尾巴,然後就覺得很光榮,盤盤腿,講講跟禅宗有關系的故事、公案就好象是禅門的親戚一樣。禅和子就是玩口頭禅的人,怎麼叫口頭禅?因爲禅本來是要做的,在心上、在身上做,但是如果不這樣子而只是在嘴巴喊的就叫口頭禅,口頭上行禅。
現在來比較顯教跟密教,尤其是以禅宗跟密宗來比,1、第一步禅宗以思議破執,你看楞嚴經就是這樣,七處徽心開始破妄,也就是破惑、破執,但是是用思議法,乃至思辨法,種種的思辯。2、你破妄、破執以後就能夠離妄、離執;離妄離執就是離染,因爲離染的關系,3、第叁個就入清淨地,入清淨了,因爲離染離執了。4、入了清淨地以後就無所住著入無所得,無所得所以就不求不得,不著一法,這就變成禅師所說的一絲不挂,不著一法,清清淨淨的。清清淨淨以後,接下來就澈本心源,本自清淨嘛,5、自心就回到清淨的心的本源,蕩蕩心無著,所以到了第6個漸漸就離一切言說思議就入不思議。入不思議那就是一切顯教乃至于禅宗的最高、頂點,到了頂點就是不思議境界,不思議就是離一切言說,思就是思想,議就是議論,所以離一切議論,離一切言說,入于不思議,這個是所有顯教裏面最高的,因爲不思議所以就不二,所以入不二法門,因爲不二就是一,所以是一相門。這一相門也是無相門,爲什麼?因爲沒有任何相,如果有任何相就變成兩個相,爲什麼?因爲有任何相,另外一個是無相,那不是兩個相嗎?所以就不是不二門,也不是一相門,所以一相門就是無相門,一相就等于無相,無相就等于一相。這一相就是攝一切相,無相生一切相,講的又開始迷糊了。這無相可以比喻象虛空,虛空是沒有任何一相,可是楞嚴經講:不拒諸相發揮,虛空本身沒有相,但它沒有排斥有相,它自己沒有相但它不排除異已;也就是不排除有相,而且還認你任何都可以在我虛空中發揮,乃至于你要建空中樓閣可以,你要設人造衛星可以,發射火箭也可以,飛波音747也可以,它都沒有拒絕,不拒絕不反對,也不會打你,不會說你進到我的領空裏面,你進到我的領土裏面,所以我要把你打下來,不會。乃至一切法,它容受一切,從人造衛星到空中飛的鳥,乃至人也可以飛,人就以前坐飛船、汽球就上去了,它也不反對,也不用申請過境執照,一切對它來講都可以。乃至于大到一切所有的星球它也都容納,大到所有的星球、太陽系,諸佛世界都在虛空中,對不對?這個禅宗的話叫總在虛空中,虛空都沒有反對,也沒講話,沒有說不,而你可以做就等于是。這個虛空是一相含一切相,你悟到這個不思議本性,本性是一相,能夠生一切相,所以何其自性能生萬法,對不對?這個就不思議的本性,它是一相不二相,不二法門,而生一切法門。
現在進一步講密教了,雖然這麼說但是禅宗因爲它是從思議到不思議,然後到不思議的時候就只是到了頂了這樣,所以再不會往上了,那個時候真正開始叁大阿僧祇劫的開始。所以就要慢…
《大日經疏講解 第21集》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