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皈依開示(2010年7月)

  皈依開示

  2010年7月25日

  各位從一點到現在已經很久了,法師晚上還要誦經,還要誦經。我們爲什麼要見個面呢?因爲如果不見面的話,這個路頭路尾碰到,自己師父不認識!說:你去皈依啊,有沒有看過師父?沒有!師父爲什麼沒看到?不曉得是不是往生了還是怎麼樣?都沒看到自己的上人。所以,他一定要上來看看。喔!師父長這樣子的。

  我們俗話說:人再硬,拼不過命。人再硬,都拼不過這個命。命,就是佛教所講的叫做定業。我們生生世世在這個因果的連鎖性的範圍裏面,我們人,一般人沒有辦法掙脫這個命的安排,命,在分教來講叫做定業,定業就是你一出生就差不多固定了一個模式,根據這個流程,必需過你的十歲、二十歲、叁十歲,或者是四十歲、五十歲,一起到你臨命終,這個是一般世間人。但是學佛就不一樣,學佛,這個業他就可以轉,我們可以轉識成智,可以轉凡成聖,可以轉煩惱成菩提,所以,這個學佛是非常重要的!

  學佛,因爲它非常重要,這個一入門,你不好好教的時候,他這個規矩他也不會,他連這個頂禮也不會、這個翻掌也不會,跪下來的時候,翻掌他不會,他的手翻過來像在煎魚一樣,翻過來翻過去的,他都不懂這個,最基本上的規矩都不會,看起來就是不是佛弟子。

  有一次我到中部去的時候,有一個老和尚,他年紀很大了,年紀很大的時候,他沒有辦法,人家說:師父!我要皈依。就給他一個方便皈依,方便皈依,就跪在旁邊就: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皈依佛兩足尊……就念一念,念不到兩分鍾,說:好了!這樣皈依結束了。皈依完的時候,那個居士回去,連皈依的意義他也不知道。

  所以後來師父建立這個道場的時候,就發願:只要來皈依的,一定要好好地跟他解釋。因爲這個是轉凡成聖很重要的地方,轉識成智很重要的地方。因此我們要了解,進入佛教就一定要進入真理,進入佛教就一定要進入佛教的真理,真理可以讓我們活出生命的奇迹;真理可以讓我們有活下來的理由,智慧是讓我們活下來的理由,要不然我們這一輩子活下來的理由是什麼?就吃、喝、玩、樂,差不多一切衆生都是這樣,一直到死,仍然是沒有辦法覺悟!

  所以這個皈依,今天你們能夠來到這裏坐在這個地方,因緣是很不容易的!

  新加坡,今天我們收到了一通電話,緊急電話,今天剛剛發生的。我們有一個居士,新加坡的居士,他的哥哥今天突然往生,叁十幾歲,非常年輕,才助念叁個半鍾頭,他不是死在臺灣,他死在新加坡,現在新加坡的政府單位一定要解剖,因爲太年輕了,會不會有他殺的嫌疑?哇!糟糕了!助念才叁個半鍾頭就要解剖了,看過師父的《臨終備覽》,要二十四個小時不能動,這下麻煩大了!爲什麼?出生的國度——出生在新加坡,新加坡政府很硬的,很清廉、很硬的;今天有好多新加坡的來皈依。它就是這樣子!所以他打電話來,那怎麼辦?往生被不能蓋,咒輪不能放,因爲要去解剖,從這裏要開刀啊,也不能放咒輪,也不能放金光明沙,跟放這個咒輪,那怎麼樣呢?後來就告訴他:要把這個金光明沙撒在他的頭頂上,頭頂上,他開刀不會說連頭頂都開,要解剖,要解剖。所以生長在臺灣的信徒,他就比較有福報,臺灣的政府、相關單位,不會動不動就給你開刀的,除非你有他殺的嫌疑,有凶殺案,要不然如果你是自然死亡。而且這個居士,這個男居士,他結婚了,生了一個小baby,才一點點而已。哇!就碰到這樣子的命運。他在世的時候特別交代,說:不要給我解剖,我不要解剖,好好地助念,送我往生!這個醫生,醫生也跟他講,醫生說:他是真正生病死亡的,沒有任何他殺的嫌疑。可是新加坡政府不吃這一套,那是你講的,我要處理,政府有政府的原則,會不會有他殺的嫌疑,就是要解剖。哇!家屬非常緊張,從新加坡打電話來:怎麼辦?慧律法師!怎麼辦?我就教她;最後沒辦法了,就把這個金光明沙撒在他的頭頂上。沒辦法的辦法,往生被不能蓋,咒輪也不能放,叁張咒輪也沒辦法,全部要開刀,開膛剖肚。

  所以這個學佛,目前來講,臺灣這個學佛的風氣非常強盛,師父在叁十年、四十年前,大家都不認識出家人,看到出家人就說:這個和尚!看到比丘尼就說:這個尼姑!這個尼姑。那種名詞都用得不對,現在比較好了,媒體會用“比丘”、“比丘尼”,就很尊重,很尊重。所以這叁十年來,師父在臺灣就一直弘法……然後就改變大家對這個佛教誤會的觀念,誤會的觀念。

  我們現在回歸,言歸正傳說:人再硬,拼不過命。就是一般世間人,你沒有學佛,你這一輩子,你都沒有解脫的機會,你不可能,你根本不可能!哪一個大學生,像我們念大學的時候,哪一個大學生說:“今天佛學講座,我要去了解一下佛法?”沒有!我們要去踏青,又要去把馬子(找女朋友),我們要去看電影,我們就是……要玩,就是一直玩!人還是有一點善根,我從大一的時候就對這個沒有興趣,大一就聽到了佛法,第一堂課那個老師就說:人生是苦,萬法都是因緣生的東西。我立刻就覺悟!事實上就是這樣子,立刻馬上就知道要修行是重要,非常地重要,一直到今天。

  所以說:世間人講的那一句話,在佛法裏面就不一定能夠成立了;但是,這世間人就是這樣子,你人一直想辦法要跳脫,可是你沒有佛法,你如何來解脫自己?你如何來使這個心靈更加地自在?如何來使這個生命更加地沒有煩惱?這個不是讀博士或者是教授有辦法的,沒有辦法!所有的教授、所有的學者,全部在假相裏面引入一種觀念,産生一種符號,這個符號變成一種觀念,加上強大的執著,這個佛教講叫做意識心。沒有一個學者,包括科學家、哲學家,包括音樂學家,全部都是腦子的符號,腦子這個符號,變成一種觀念,而這個觀念誤認爲它是真實性的。以音樂來講的話,像貝多芬、布拉姆斯、海頓、肖邦,或者是柴可夫斯基,這些音樂的符號,它所謂天才,是說他對這個符號非常地敏感,所以變成一個曲子;曲子就是由觀念、由符號來的,而符號就是意識心。哲學家也是一樣,再辯論都沒有任何的意義:白馬是不是馬?白馬是馬。白馬是不是黑馬?白馬不是黑馬,黑馬不是白馬,白馬就是黑馬,黑馬不是白馬,這個辯來辯去……這個叫做形而上的學問,叫做philosophy,叫做意識心,叫做意識心。

  講這些也許比較高深,如果我用最簡單的例子:什麼是世間的觀念?什麼叫做佛法?譬如說一加一等于……one plus one equal two,一加一等于二,這個是數學,數學就是觀念。現在要進入佛法的領域,如果我問你說:一從哪裏來?一從哪裏來?你會講嗎?從來沒想過這個問題啊,沒有人想過這個一從哪裏來?喔!一從假設來,在數學裏面叫做in case,一從假設來,一從觀念來,一從符號來,一從執著來,一,無中生有來,一從全世界認同來,不可改變的觀念叫做一,這個就是佛法。那你今天,我們活著的時候吃喝玩樂,我問你說:生從何來?你不知道!死往哪裏去?你不知道。你一點都沒辦法回答,生從哪裏來?你不知道。死往哪裏去?不知道。你今天爲什麼活得這麼苦惱,沒有辦法解脫,爲什麼?不知道!我不知道啊,我也不想煩惱,可是煩惱卻自己一直跑出來,很奇怪!就是這樣才叫做奇怪,要不然你學佛要做什麼?學佛不是fashion,不是趕時尚的東西,它是真實受用的東西,真受用的東西。對不對?要不然這個世間,要有錢,你不比郭臺銘有錢;王永慶他那麼有錢,他活得快樂嗎?沒有啊,也沒有比較快樂,哪有?對不對?快樂是不是一定從金錢衡量?那不一定,沒有錢的人也會活得很快樂。所以這個就是世間。

  佛法它就是要探討世間的永恒的真相:它到底是什麼?怎麼樣來過日子?但是佛教會給人家很大的誤會,誤會就是說:譬如說你哪一個人往生了,死亡的時候,就派出家人去念一念;然後哪一個人死亡以後,就派什麼和尚去念一念。所以一般的世間人,都是把死亡、死人跟出家人畫等號,認爲有死人的地方就看得到和尚,所以這個觀念就……沒辦法啊,大家對佛教的認知度不夠、真正的透視度不夠,弘法的也不多,聽經聞法的善根也不強。

  像我們讀大學的時候,我們班上隔壁那個是成功中學的,劉同學,我跟他講:劉※※!我們去聽開示,今天有佛學講座。他說:六道輪回誰看到了?極樂世界阿彌陀佛是誰看到了?對不對?我不去,你要做聖人,你自己去就好,我不要!我要在家裏自己泡茶!不聽就是不聽,不聽就是不聽!我說:你下輩子做豬!做豬就做豬啊,不然怎麼辦?反正做豬的也不知道自己做豬,最痛苦的頂多是挨一刀而已。那麼根器、宿世的因緣,他就是不一樣。

  所以師父聽到佛法,就急速地契入這個真理,就開始用功。因爲這個腦筋非常好,所以,在什麼其中考、期末考,師父都不用讀太多的時間,我們都不用讀太多的時間,所有的時間全部放在佛法,所有的時間,每天到這個……日語叫tosyokan,library叫做圖書館,統統在看佛法!人家說:奇怪!其中考到了,林同學!你怎麼拿佛經?我說:我這一科是必修的,這和科叫做生死學。學生之道易,學死之道難,學習如何生存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只要你滿足、只要你知足。對不對?但是,學習如何面對死亡,這是一門很深的學問!佛法就是叫你如何過日子,如何面對恐懼的死亡,而超越這個死亡,佛法的偉大之處就是這個,不然我們今天在搞什麼?對不對?你說賺錢,我們的頭腦也是很好啊!對不對?可是,這不能讓我們快樂,不能讓我們快樂。

  今天很難得大家見見面,四點四十五分,現在給你們十五分的時間,你們最遠從哪裏來?從新加坡,新加坡舉手,(臺上有人舉手。)123456,臺北,有沒有臺北來的?臺北,(臺…

《皈依開示(2010年7月)》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