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統統放下!就到這個時間、空間,就統統放下,這不能再繼續討論的,佛當時在世,也有沒有辦法解決的問題,也就是告訴你:一直诤論不是辦法,到此爲止,停!臺語的停就是ok了,沒辦法再繼續講了,不是每一件事情都可以講道理的,世間有很多無奈、世間有很多非理性的、世間有很多你沒有辦法料想到的,來到這個世間,你就必須要有心理准備,這個世間要發生什麼事情,它會突如其來的,你會措手不及!
在這個世間,佛陀告訴我們:無常的世間,背叛是很正常的,你的親朋好友,一下突然他會背叛你的,你財産一夕之間沒有了;你的房地産拿去抵押,你都不知道;跟你最好的,在前面對你非常推崇的,在背後拼了老命說你壞話,這個佛當時在世,他就是這樣開示弟子的。所以,諸位!你一定要了解,偉大至聖,我們的世尊,都沒有辦法避開批評,沒辦法的!有時候不是聖人的問題。所以,你必須只有做一種工作,我們只要對得起良心、道德、或者是因果,對得起國家的法令,出家人對得起戒律,很多的事情,沒辦法繼續討論的,就是要放下,佛就是要這樣教你的。你今天如果人家批評你,你心情很難過,或者是你所得到的都是負面的,你要這樣告訴自己:連佛都沒辦法了,不要說你了!這樣你就給自己一個解脫的時間、因緣,給自己一個更強大的智慧,就是說:喔!原來如此!是的!來到這個世間,這個世間的真相就是如此。所以,耶稣基督十二個門徒,就有人背叛他;佛陀的弟子當中,就有提婆達多背叛他,世尊呢!這提婆達多想盡辦法要讓他死呢!
套一句現代的話:你算什麼東東啊?人家會饒得過你嗎?不可能!但是,我們要自我檢點,也不能因爲這一句話,養成臉皮很厚,厚到子彈打不進去,你不能這樣子啊!這一句話的意思就是:不要難過,不要傷心,如果你正好跟你的朋友、親戚好友,這樣一直爭論,爭吵不休、或者是政治理念也好、或者是某一些觀念,兄弟姊妹卡住了,記得像世尊這種方法,不要再談,到此結束,英文講:It”s over.很好聽,結束了!
智慧很重要的,有一個女衆,她花了八百塊,跑去那個all you can eat,就是吃到飽,你吃多少算多少的。她想到說:喔!這八百很貴啊!她進去的時候,就牛肉啊、豬肉啊、雞肉啊,她一想到這八百塊臺幣,喔!這個實在受不了,就拼了老命去,這個菜啊、肉啊、魚啊一直吃,到最後[嘴飽目毋飽],師媽常常講的:嘴巴已經飽了,可是,眼睛就不會飽啊!一看,那麼多菜,就怎麼樣?就繼續拼了,拼命叁郎就拼!這個小姐喔!結果再去吃什麼?叁一冰淇淋吃了八顆,她一直想到八百塊已經回本了,是真的回本了!吃了以後,開始上吐下瀉,虛脫,因爲吃太多了、太飽了,虛脫,怎麼樣?那個服務人員,看到她在廁所裏面全部臉都發白,上吐下瀉,打去送急診,進去醫院打針,花了一萬二。你看腦袋有沒有壞掉?拼了老命也要把八百塊吃夠本,真的吃到撈本了,把腸胃都搞壞了,難道非得要這種吃法嗎?對啊!你想想看,人的那種妄動,跟無明的力量有多強!飽了就好了;可是,嘴飽目毋飽。所以,我絕對不去那一種all you can eat,賣到我,不要說八百了,六百塊,我去都會虧損的。看了以後,吃了二口飯我就飽了,六百?瘋了!我們這個比丘啊,要去吃到飽的那一種,法師要一餐能夠吃二大缽的那一種,那一種去的話,就一定夠本的!所以,你想想看,我們人類的妄動是很可怕的,她內心裏面就一直覺得說:這樣我會損失,這樣更糟糕!就是虛妄分別假的這個境界,一直沒辦法掙脫。
經文:[如是世尊,我真文殊,無是文殊。何以故?若有是者,則二文殊;然我今日非無文殊,于中實無是非二相。]
注釋:[無是文殊]:除了我這文殊真體外,更無另外一個文殊稱爲[是文殊]的。[若有是者,則二文殊]:若有另外一個稱爲[是文殊]的,那就變成有二個文殊了。所以,[文殊就是文殊],不用再說什麼[是文殊]了,那是多此一舉,猶如頭上安頭,床上架床。[然我今日非無文殊]:但我現前確實是有個文殊之真體在,並非沒有文殊真體(比喻真如本性是有真體的,不是什麼都沒有。)[于中實無是非二相]:在一文殊體中,實在沒有[是文殊]、或[非文殊]二相可說;于一真體中,論[是]論[非],皆是戲論,唯有當下體取本真,即無[是、非]可得。所以,凡夫見相,聖人見性,就是這個道理。
義貫:文殊答言:[如是,世尊,]除了[我]此[真文殊]之一體外,更[無]另一個文殊稱爲[是文殊]者;[何以故?若有]另外一個文殊稱爲[是]文殊]者,[則]成爲有[二文殊;然我今日] 現前,亦[非無文殊]之真體;故[于]此一文殊真體[中,實無]從說有[是]文殊與[非]文殊 [二相]可得。故言是文殊,乃虛妄之說;而言非文殊(無文殊),則更是虛妄。
經文:[佛言:此見妙明與諸空、塵亦複如是,本是妙明無上菩提,淨圓真心;妄爲色、空,及與聞、見。如第二月,誰爲是月?又誰非月?文殊,但一月真,中間自無是月、非月。是以汝今觀見與塵,種種發明,名爲妄想,不能于中出“是、非是”。由是真精妙覺明性,故能令汝出“指、非指”。]
注釋:[此見妙明]:此能見之見精其妙明之性。[與諸空、塵]:以及所見的無相的空與無相的塵。[空、塵]即一切物象,也就是上面所說的萬象。[亦複如是]:這是與[真文殊、是文殊、非文殊]的比喻作法合:同樣的,能見的妙明與所見的物象,與文殊一樣,只有一真之體,此外,並無是與非可得。[無上菩提]:[菩提],覺義。菩提有叁種:一、二乘菩提(證一切智),證一切智就是空,方便說。二、菩薩菩提(證道種智)。道種就是一切,那麼,證道種智就是有、就是假。叁、佛菩提(證一切種、智),這個[種]是指道種智;[智]就是一切智。證一切種、智,就是包括菩薩菩提的道種智,還有二乘菩提的一切智。所以,佛菩提就是證一切種、智,就是二種包括,前面都具足,合上二種智,叫做一切種智。
此中,佛菩提至高無上,所以稱爲無上菩提。然此無上菩提之心,一切衆生與佛並皆有之,只是衆生自迷,此覺心無始劫來,爲妄想塵勞之所覆蓋。諸位!妄想塵勞是什麼意思?就是擺脫不了緣起的假相,所有的相就拿來一直想,所有的想就産生推論,再繼續推論,再繼續想,再繼續貪、再繼續執,就沒有停止過,因此把那個如來藏性,蓋上厚厚一層的無明。因而本有智光不能顯現,猶如雲霧本身之重量雖輕,但濃雲厚霧卻可令光明威力無比的豔日之光,隱蔽不現。[妄爲色、空,及與聞、見]:[妄],虛妄,以非有而幻化似有,故是虛妄。爲什麼佛講:凡所有相,皆是虛妄?因爲它是生滅、是無常,它是緣起的,所以是虛妄的。[色、空],所見之相分。[聞、見],能聞與能見,即第八識之能見分,或見精。
[如第二月]:如捏目後所見之第二個月亮。[捏目],比喻一念無明妄動——沒事好端端的,卻來把眼睛捏一捏,因此眼花;眼睛本來不花(本覺、本明),一捏之後眼睛就花了(轉本明爲無明);眼睛一花,看月亮時,就看到有第二個月亮(從真起妄)。這一句就是重點了,我們現在,真不會用,統統是用妄心,而且停不下來了。然而[第二個月]實在是沒有的(妄實無體);妄月雖無實體,但眼花的人說他明明看到是有(執妄爲真)。所以,我們衆生注定要疲勞一輩子的!那爲什麼要疲勞?那就沒有佛法了!衆生想要追求快樂,他就不知道真正的快樂是什麼?拼了老命要快樂,結果拼了老命就愈束縛;不像在座諸位這麼有善根,還來坐在這個地方。
師父告訴你:你那個財産幾億、幾十億、幾百億,比不上師父講一句話,比不上我一句話,我這裏講一句話,可以讓你究竟解脫。你那個身上一百億,一點用都沒有!因爲你已經很多錢了,房子、汽車、洋房、大樓,什麼統統有,房地産什麼那麼多、股票一堆,再來要做什麼?不知道!所以,生命誠可貴,佛法價更高,沒有佛法,我告訴你:這輩子活著,就是完全喪失意義。他就會訓練像日本人那個機器一樣,(日語)整天都在喊那一句,好像是機器壞掉一樣,真的喔!你去看那個日本人,沒有人,也是這樣一直喊喔,就很奇怪喔,好像訓練一部那個機器壞掉了一樣,那個電腦好像秀逗一樣的,就這樣重複一直喊,沒有人也是這樣一直喊的。他回到家,會不會這樣一直喊呢?沒有,一個客人都沒有喔,我就站在旁邊一直觀察,不曉得會不會叫給我聽的?
所以,生命他就是:我爲了生活!就疲于奔命,孩子生一個,就開始要賺錢;生二個了,就花更多的錢,教育費、營養午餐、注冊費。房地産稅、什麼稅,這個稅、那個稅!
[誰爲是月?]:對捏了眼睛而見到第二月的人來說,他就會徒自發生疑問:[呃,怎麼會有兩個月亮?到底哪一個是真的月?][又誰非月]:承上,[又哪一個不是真月?]——其實月只有一個,哪有什麼真假?那第一個月本來就是真月,就不用再指著它說:[這是真月]了,多此一舉。至于第二個月,本來就沒有,還論什麼真假?諸位!這個什麼意思?至于第二月,就是無明本空,本來就沒有,還論什麼真假?至于無明,本來就空,還怎麼能夠討論存在跟不存在?就沒有這種東西啊,還論什麼真假?無明能論存在跟不存在嗎?它本空啊![月]在此比喻一真法界:法界一切,唯是一真如體,更無是非、真假。
[是以汝今觀見與塵]:[汝],在此爲指文殊。[觀],觀察。[見與塵],能見之[見精]與所見之[塵],也就是見分與相分,此二者爲依他起性。[種種發明]:種種開發闡明、研究、揣測;即是再依[依他起]的種種相,而更作種種的[遍計]妄想。依他起就是借著種…
《大佛頂首楞嚴經講義 十番顯見 第二十六》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