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一確定之體性,且各不相濫。所以佛說:如果見性也是自然體,那麼它也應該有個一定的體性。因爲[見性]所對的[相],無非明暗、通塞等相,而這些相,也都是自然界之相,所以如來就用來假設作爲見性的體相。
經文:[阿難言:必此妙見性非自然,我今發明是因緣生;心猶未明,咨詢如來,是義雲何合因緣性?]
阿難發現外道的自然不對,現在又借重于佛以前講的因緣,所以說:必此妙見性非自然,不是外道的自然,我今發明是因緣生,這是依據佛所講的;但是,心猶未明,再一次的咨詢如來,這個義理到底是什麼,才合于因緣性呢?
注釋:[是義雲何合因緣性]:[是義],指前面佛都一直在發揮的見性常住不滅不動之理。[合],符合。既是常住不生不滅,此理如何符合我今所悟之因緣性?
義貫:[阿難言:必此妙] 明之[見]性,其[性]如佛方才所說既[非自然]性,因此[我今]于此顯[發明]了,一定[是]從[因緣]而[生]的;這阿難還轉得很快,可惜也轉錯了,自然被破了,轉因緣,後面佛就有講到了,也不是這樣。我雖有此悟,但[心猶未]完全[明]了,因此[咨詢如來,是]見性真常不生不滅之[義]理[雲何] 而得符[合] 我現在依佛所教而自悟了的[因緣性]?
诠論:阿難聞佛開示說見性非同外道之自然性,于是他便推斷:既然是非[自然性],那就一定是[因緣性]了。在此,阿難又是犯了凡夫二分法(dichotomy)邏輯思惟之病。其實普天下都是這樣,不是東就是西;不是善就是惡;不是因緣就是自然;不是自然就是因緣,衆生沒有辦法跳脫思惟的模式;而一切思惟都是妄想。[非善即惡,非東即西,非有即空];而不知善惡、是非、空有等二法中間,有很多很多的粗細等級、差別之相;更何況,此等兩極的對法,也不是絕對的敵對不相容,而事實上是常常可以互容互攝,只是成分比例的不同而已。求菩提者,須有此了知,方能免于邊見。指斷、常二見、偏見,或墮于激進、狂熱;
這個宗教,也不能太激進、太狂熱,宗教是理性的,是回歸理性的、回歸智慧的。熱愛宗教很好,但不能狂,我們必需用理性、智慧來支撐、來調伏,狂就不好了!狂就會變成什麼?只有我這個宗派,八大宗派,只有我這個宗派是好的,狂熱到極點!只有我這個師父是對;只有我這個道場是對;只有我這個山門最有修行!宗教的狂熱份子,就會造成激進。你看新聞報導那個中東,我看那臺灣的電視常常這樣報導:回教激進份子。塔利班!它就這樣報導。種種外道宗教及政治之狂熱分子,皆是中了此兩極二分法之毒;可見思想正確(正見)之重要及難能可貴。像我的話,師父政治就狂不起來了,因爲我們有智慧啊!所以,我們進退都很有智慧,也回歸到理性,也不會像報紙登的榮總那二個,爲了藍綠這樣打死對方,你沒聽過用拖把打死對方的,還真是用力啊!這個就是政治狂熱份子!所以,諸位!你們沒有到師父這種心境的話,好朋友之間不要談政治;兄弟姊妹之間也不要談政治,談佛法。而你跟我談政治,我沒有關系啊,我見一切相,一切相都是空啊,講一講,就這樣子啊,凡所有相,都是虛妄,緣起緣滅的東西,也沒有什麼很特殊的意見啊,我對生滅無常的世間徹底沒意見!
阿難雖作如是推斷,但實在不明白其道理,尤其是他這[因緣性]要怎麼才能與佛前面所說的[見性真常不生不滅]的道理,融合在一起;因爲[因緣性]與[真常性]顯然是有所抵觸,因此有所困惑,而求佛開示。
經文:[佛言:汝言“因緣”,吾複問汝:汝今因見,見性現前,此見爲複因明有見?因暗有見?因空有見?因塞有見?阿難,若因明有,應不見暗;如因暗有,應不見明;如是乃至因空、因塞,同于明暗。]
這個就是見性無關于明、暗、空、塞,這一句整句的意思就是這樣。
注釋:[汝今因見,見性現前]:[現前],起現前之功用。此言,你現在因爲見到了明暗、空塞等境,因而見性起了現前(或現行)的功用。[此見爲複因明有見]:[因]在此須作及物動詞來解釋,義爲[以……爲因]。此言:這個見性是以明相爲因,才能有所見的嗎?以下的[因暗]、[因空]、[因塞],都是一樣:以暗爲因,以空爲因,以塞爲因。而這[因]字,是具有特別的意思的,亦即[生因]之義。例如:[以明爲因],義爲:由于以明相爲生因,所以見性才得生起。這一句話很明顯的意思就是說:明相有,見性才現前;諸位!那明相跑掉了呢?見性不就跟著跑掉了?那麼,暗來就看不到暗了,因爲見性已經跑掉了嘛!那麼,以暗爲因也是一樣的,暗現前,見性才現前的話,那麼,暗沒有了,見性就跟著暗跑掉了。所以,明來就不見暗,暗來就不見明,一樣二種統統不見,謂之不見。[以暗爲因]等等,皆同此義。
義貫:[佛言:汝]方才所[言]見性是從[因緣]而生,那麼[吾複問汝:汝今因見]到了明暗、通塞等境,因而你的[見性]得以起[現前]之作用,然[此]由境而顯之[見性,[爲複因]于[明]相(以明相爲生因)而[有]此[見]生起的呢?還是[因]于[暗]相(以暗相爲生因)而[有]此[見]生起呢?抑是[因]于[空]相(以空相爲生因)而[有]此[見]生起呢?或是[因]于[塞]相(以塞相爲生因)而[有]此[見]生起?[阿難,若]見性是[因]于[明]相而[有](以明相爲見性生起的因,意思就是:明相有,才看得到見性),那麼,則明相滅時,見性應隨之而滅,如是則[應不]能再[見暗]相,然而事實不然,你在明相來時能見明;明相滅去,暗相來時又能見暗。
因此,你的見性並沒有因明相的生滅而生滅;所以可知,明相並非你的見性的生因(見性生起之因),因此,見性見明之時,並非因明而有。同樣的,[如]見性是[因]于[暗]相而[有],即[應不]再能[見明]相(其理同前所述);[如是乃至]言見性爲[因]于[空]或[因]于[塞]等相而生,皆[同于]言因于[明暗]二相的道理。因此可知,見性雖見明、暗、空、塞等相,當其正在見之時,彼見性不是以明相、或暗相、空相、塞相等爲因而生;故明、暗、空、塞等所見之相,非是能見之性之生因。意思就是說:見性無關于明、暗、空、塞。
《大佛頂首楞嚴經講義 十番顯見 第二十六》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