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大佛頂首楞嚴經講義 十番顯見 第十二▪P5

  ..續本文上一頁是當體即空,不是推測那一種空;不是比較大小那一種空;不是分析到最後變成空,不是,叫做當體即空。絕待就是不能透過比較去理解,不能透過數量去觀察,不能透過語言、文字去形容,絕待就是純真心內證的功夫。見一切相就知一切相是幻,就是空,不可得。非對待也,[以彼真如無爲,是對有爲而立,如下文雲:言妄顯諸真,妄真同二妄故也。]說到這個妄心,是爲什麼講有妄心呢?是顯種種的真心。如果你還執著一個真心,立一個真心,那麼妄心跟真心,就變成二種妄,也就是真心是絕待的。所以,言妄顯諸真,妄真同二妄的意思是說:講妄心是不得已的,因爲那爲了要顯出種種的真心;如果你還執著有一種真心,就變成還一個妄心、一個真心,那麼,就完全錯會佛陀的意思,妄心跟真心仍然同二妄,就是二種都是妄心,也就是真心是絕待的、不可討論的,不能立一個真。

  [又問:前顯見性黎耶體],黎耶就是阿賴耶的體性。[是爲能現,今汝身汝心,皆是妙心所現之物,則此心外,另有真心耶?答:七轉識,但爲所現],爲什麼呢?因爲從第八意識變現出來。這個七轉識不是指第七意識,是指前面七識,七種轉識,叫七轉識。包括眼、耳、鼻、舌、身、意、末那識,都是第八意識變現出來的。但爲所現,如果加[第八意識]就更清楚了。但爲第八意識所現,[真心獨爲能現,而黎耶通于能所],對真如來講,它是所現,如果對前七識,它是能現,有主導權。譬如說:父親、兒子、孫子。爸爸能生孫子,但是,對祖父來講,祖父就是爸爸的爸爸,所以,變成祖你能生爸爸,爸爸能生兒子(就是孫子)。阿賴耶通于能所,[對純真之心,則降爲所現,對七轉識,則升爲能現],七轉識是從第八意識所轉識出來的。[與真心非一非異]。你講是一,不對;你講異,也不對。[故本經雲:真非真],[非真]就是妄,講到真心還有妄心,[恐迷],因爲它太微細了。[我常不開演],沒有到這個因緣具足的時候,不敢講這個甚深的微細意識。[若悟上文,心包萬法,萬法唯心之旨,則爲正真知,而非性顛倒矣!二引昔教以明正相竟]。

  [未叁 責遺認以明正相 (分叁)]

  [申初 怪責遺真認妄]

  [二 法說認遺之相]

  [叁 喻說遺認之相 今初]

  [雲何汝等,遺失本妙,圓妙明心,寶明妙性,認悟中迷]?

  師父先解釋一下:你們,就是指阿難,爲什麼?雲何汝等,這些衆生遺失了本來的妙心,圓妙明心,[圓]就是本覺的照用,[妙]就是從妙起明心,本覺有照叫做圓,從妙明心,就是圓滿妙用明心。寶明妙性,即明又妙叫做寶,叫做寶明妙性。認悟中迷,在不顛倒當中,強迫自己變成顛倒,這個世間明明沒有一種東西可以執著,本來無一物,你硬是要執著,化作一念無明,而且是持續不斷,強烈、強迫自己去追求。認悟中迷,認悟中一點點迷情,來當作自己的心性,叫做認悟中迷。你們爲什麼遺失了本妙圓妙的明心,這個寶明的妙性?而認你自己認爲的那一點點的迷情,把它當作是永恒的心性?

  [此責遺真認妄。前阿難問:“若此見聞,必不生滅,雲何名我等輩,遺失真性?”其意不知以何因緣,說爲遺失,此科即其因緣也。由顛倒而說失,非失似失,雖不失而顛倒],[無倒]前面加一個本字,雖不失而顛倒本[無倒爲倒],本來就沒有顛倒,現在,今變成顛倒。[故責曰:雲何汝等,遺失雲雲。本妙者:本來自妙,不假修爲,非謂他法妙],不是說另外一法有妙。[即謂心性,本來自妙也。心性單舉,體用自應雙兼,今心性對舉,體用不分而分,自其本覺而言謂之心,自其本寂而言謂之性]。所以,有時候講[心]、有時候講[性];有時候講[心性],角度立場不一樣。[圓妙明心者:圓即本覺照用,圓融朗徹,乃從妙起明,寂而常照,此用妙也;如摩尼珠之光。 寶明妙性者:寶即本性寂體,清淨堅實,乃即明而妙,照而常寂,此體妙也;如摩尼珠之體。此心性,全體大用,原是自己本有家珍,如何遺失]?

  [認悟中迷]:是什麼意思?[此即遺失真性所以。認字即屬顛倒執情,不當認而認也。悟者悟萬法唯心,心包萬法;迷者迷法皆心外,心在身中。衆生應當反迷歸悟,雲何竟認悟中一點迷情,爲己心性?此即是顛倒,即爲遺失真性,一迷也;若更執所認迷情,以爲真心極量],極量就是認爲就是這樣子,功能到此爲止了。[此即屬認物爲己],[物]就是四大,錯認這個四大,以爲是自己,不知道這個四大本來就空。[迷上加迷,倍迷也,即是顛倒之中,更加一倍顛倒也]。

  [心之悟迷,與臂之正倒對論,其理易明。心本無悟迷,而說悟迷,如手本無正倒,而分正倒。其病皆在執之一字,執情若化,則爲正遍知,執情不化,則爲性顛倒]。廣欽老和尚講了一句很重要的話,你要好好體悟:修行之人要有把有化作無的能力。[有]就是緣起;無就是性空、不可得。你的觀念一事實上要把它修正,沒有什麼房地産、現金,那個都是暫讓我們用的,我們一定要把它化作無的能力。把這個緣起的有化作無,化作無就是無所執著。換句話說:你必須把緣起的假相,所有的執著,化作心性的無所執著。所以,廣欽老和尚這一句話,也是開悟的關鍵,這一句話關鍵性找到了,修行OK![手之正倒,不離一臂,人之悟迷,不出一心,見雖迷執顛倒,而真心實不曾依之,而果成顛倒];[果]就最後,[如人迷東爲西,東實不轉爲西,但一迷情妄執,東西顛倒,乃是不顛倒中,妄計顛倒,故曰認悟中迷。亦乃不迷中起迷,如第四卷所雲:“昔本無迷,似有迷覺”也。初怪責遺真認妄竟]。昔本無迷就是:過去其實本來就不迷;似有迷覺,好象是從迷茫當中覺悟了,事實上是多余的,諸法本來就空,本來就覺。

  [申二 法說認遺之相]

  [晦昧爲空,空晦暗中,結暗爲色]。

  這段很難理解,晦昧爲空,[空]就是虛空,無明、動念,會把真心智慧轉化成物質,這個物質的色相,同相叫做虛空,差別相叫做日月星辰。所以,晦昧爲空如果很單純的解釋就是說:無明會變作虛空,就是一個人沒有智慧,不知道這個虛空,仍然是真心所影現出來的,因爲透過無明,卻認爲色、心、虛空清楚楚楚的,好象存在一樣,事實上不然!身是四大假合;心是妄識無明;而虛空卻是無明所影現出來的。雖然沒有色相,但是它是跟色法對立,陪襯、顯現出來的。所以,晦昧爲空,就是無明會變現出虛空。人家問:虛空怎麼來的?虛空就是無明顯現出來的。空晦暗中,這個虛空當中,晦就是陰曆每月最後一日,就是沒有月亮叫做晦。換句話說,這個空晦暗中,就是這個虛空,它中間會結合了種種的暗,暗就是我們現在所講的透不過去,就會變成物質世界,沒辦法透視。譬如說:這個色身,這個人用肉眼看,就明明有一個人。可是,你用X光一照的時候,剩下骨頭。我們的眼睛沒辦法穿透這個緣起的假相,就變成色法。知道嗎?所以,叫做空晦暗中。這個虛空,在暗處的虛空,統統結合在一起,透不過去,就變成色法。結暗爲色,暗的前面加一個字更清楚,結這個暗[境]爲四大之色。就是這個緣起湊合起來,我們卻誤認爲,有實實在在的一個人相、我相、衆生相,事實不然!就佛眼一照,諸法盡空,因爲緣起無自性嘛!一頭大象,你看!很有力量,一頭大象就是緣起;這一頭大象死的時候剩下骨頭,再磨成粉末狀,一頭大象不見了。好象明明一頭大象在前面啊,佛陀說:那是緣起、無自性、是性空。緣起,就是有大象,站在性空這個角度,沒有這個大象,因爲大象就是衆生相。晦昧爲空,空晦暗中,結暗爲色,是怎麼解呢?我們妙明的心性,一念妄動,變成無明,這無明就會産生虛空之假相。虛空當中,把暗的統統結合在一起,透視不過去,就會變成境界的四大的假相。所以,什麼叫做衆生?就是沒有透視的智慧力,處處著相。如果我們有透視的智慧力,處處相,處處無相,衆相本空,不可得。

  [妙明明妙之心性,本無迷、悟、世界、身、心等相],因爲衆相本空嘛![雲何遺失本妙心性,而起迷認?乃由最初一念妄動,迷性明故],中間加二個字:迷性[之本]明,迷了我們心性本來的明,[而成無明],心性一迷了,無明就顯現。[故曰晦昧(即無明也)。由此無明],把真心轉成一念無明,[將靈明洞徹之真空,變爲冥頑晦昧之虛空]。

  記住!我們眼睛看出去的那個虛空,就是我們無明妄動所影現出來的,無明所産生的。虛空怎麼來?虛空就是因爲沒有智慧,錯認爲。所以,有的人看那個雲,一個子變成魚,一下子變成貓、狗,就在那邊雲層作文章。衆生看一座山,一座山裏面樹木、草、露水、種種的物産,雲層就披在這個山上,然後,加上一層神秘,若遠若近,渺渺茫茫,好象清楚,又好象不清楚,構成一幅美麗的畫面,然後,我們畫家就開始畫這個山水畫,詩歌就開始吟誦,贊美山、日月星辰、雲層。然後,男女朋友就相邀約,手牽手去爬爬山,就走,要運動。衆生所看到的,就是這麼一小小的。藝術家把它當作真的有山有水;這個音樂家,就把這個蟲叫,化作一點心的音聲的感應,把它譜成一首美妙的歌曲大家唱。只有佛看到究竟,佛一句話就搞定了: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一句就OK了!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衆相本空,一句就搞定!離一切相,即名諸佛,你看佛有多厲害!以前我們看那個電視劇,我喜歡看電影,因爲沒學佛,還配合那個主題曲:(師父唱)我是一片雲~~~以前沒學佛啊!現在學佛知道了,走上正知正見正覺的佛道了,發現凡所有相,都是虛妄,原來都是一種妄想。所以,哲學家不究竟;科學是往心外求,也不究竟;藝術學家在相上;文學家在描述、毛筆、音樂、畫畫、雕刻,當然不錯,這個都是對心靈有所貢獻,音樂種種。包括話劇,拍電影、唱歌,還星光一班、星光二班;我們都不用,我們佛光幫,我們是覺悟這一幫的!那個迷的生命觀,跟覺悟的生命觀是迥然不同,完全不同。

  由此無明將靈明洞徹之真空,變爲冥頑晦昧之虛空,所以你看虛空,沒智慧,空空洞洞。[故雲爲空,是爲業相],業相,在旁邊寫:相分,相分就是最微細之相,業相,非二乘人所能理解。[此則從真起妄],只要這一念真心失去了,變成無明。起妄就是無明,妄心。[即經雲:迷妄有虛空也]。這句話什麼意思?虛空從哪來?就是迷了,變現出來。迷了,妄心所現就變成虛空,叫做迷妄有虛空,後面講:想象成國度。[空晦暗中,結暗爲色者:于此頑空,晦昧暗中,複依無明之力,轉本有之智光,爲能見之妄見],本來的智光,變成能見的妄見。[是爲轉相];在旁邊寫:見分,轉相就是精神作用。[于空晦暗中,欲有所見],沒有見到真實。[而業相本無可見],業相本來空。也就是說:那一些微細的、如幻的假相、煩惱無明,其實本身不存在的。而業相本無可見,[瞪以發勞],就是真如疲倦了。就像眼睛看久了,疲憊了。真心迷惑了,太久沒有用真心了。[故結暗境,而成四大之色,變起山河大地世界],從科學家的角度說,任何一件事情,一種物質世界,把它碎爲微塵粉末,就會了解凡所有相,皆是虛妄。所以,佛陀有大智慧,佛陀在《楞伽經》教我們,把所見的相觀想一下,碎爲微塵,就能理解,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

  而成四大之色,變起山河大地世界。所以,一顆星球也好,山河大地、樹木都好,都是顆粒微塵所構成的。你把它碎爲微塵,就了解,凡所有相,都是虛妄。[依報外色],這個業報有這個色身。[故曰結暗爲色,是爲現相],[現相]就是妄現境界,在這裏所現的相,就變成妄現境界。所以,我們從小讀書,沒有人告訴我們,日月星辰是假相。我看到那個莊子,那一段很感動,講給大家聽:這個莊子有一天快死亡了。莊子因爲很窮,身上都沒有東西,什麼金銀財寶統統沒有。旁邊的人就說:哎呀!莊子,你要死了,我們也沒有任何東西給你陪伴,我們很窮啊!因爲莊子也是很窮。莊子就微笑:我將離開這個世間,不需要任何東西陪。日月星辰就是我最好的陪葬物。後來莊子就過世,他這個達到天人合一的境界,不需要任何的陪葬,來空空,去也空空。有日月星辰陪伴我,走過生命的最後一個旅程,他就知足、就滿意了,這種功夫!我們號稱佛子、號稱修行人,那個錢都看不破!耳環看不破、珍珠項鏈那些要帶進去棺材喔?趕快拿出來,化作金錢做法寶啦!要不然要陪伴什麼?你死了以後,要挂二個耳環嗎?還挂什麼?剩下爛掉骨頭,這些也沒有用啊!所以,在佛的角度來講,這些金銀財寶,什麼珍珠項鏈,對佛來講,它就是一堆石頭擺在那個地方。爲什麼?沒有用啊!世間人戴一戴,可以裝一下假相,參加一下宴會,那能夠參加多久呢?參加名牌呢?所以,名牌對一個修行人來講、究竟覺悟的人來講,它就是緣起如幻。但是,你也可以穿名牌,爲什麼?因爲要讓衆生看。我們要了解,男衆、女衆出去一定要穿得得體,告訴自己:我今天裝扮,是爲衆生而打扮的。

  所以說:大悟的人無礙,六塵不惡,還同正覺。如果你是個大悟的在家居士,她戴兩個耳環那麼大,她也知道那個是假相啊!全身都穿名牌,他也知道這個不可得啊!所以,大悟,他就很好,他可以極端的富有。他可以看到這個富有是虛幻的,他也可以過全世界最貧窮的,沒什麼錢,只吃二餐,睡覺的地方,就是地板,他也是快樂如神仙。因爲凡所有相,皆是虛妄,日子過得去就好了。所以,有般若的智慧多好,能貧能富;能美能醜;能大能小;能有能無;能做高官,也不看輕乞丐。大般若智慧就是這樣子,一悟即入如來地,萬法都是平等,緣起就是幻,沒有一種東西可以難得倒他,他大悟,心就有彈性,充滿著智慧。很有錢他不驕傲,也知道是虛幻的。臺灣首富,首富就首富,我不缺錢,我也是首富啊!我不缺錢,我就是最富有的人。所以,我的首富的定義就是說:誰是臺灣首富呢?不缺的人,心中不缺,不貪的那個人就是富,我不缺,我就是最富有的人;我不求,全臺灣我就是最富有!所以,大家冷靜,思惟一下佛陀真理。[即經雲:“依空立世界,想澄成國土”也。合業、轉、現叁相,爲叁細,即阿賴耶識。以上色空等法,迷者誤認虛空世界,心外實有]。

  

《大佛頂首楞嚴經講義 十番顯見 第十二》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