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兼],再加上。[此大衆],指在會的二乘行人。
義貫:[阿難白佛言:世尊,我]是[佛]所[寵]愛的堂[弟],我當初就是因爲這顆[心愛佛]的緣[故],才[令我]想要隨佛[出家],而[我]這顆[心何獨]只想[供養]承事[如來]您一人而已,我的心[乃至]想要[遍曆]如[恒]河[沙]數之諸佛[國土],以親[承事]奉[諸佛]如來,以[及]諸[善知識],甚至[發]起[大勇猛]大精進,而遍修[行諸一切難行]之[法事],這一切,從我初發心,乃至修一切善法及至成道,所有修行,[皆]須[用]到[此心]才行。今且不說修善,甚或造惡,[縱令]我會因造[謗法]之行,而[永]遠[退]失[善根],成一闡提、斷滅善根種性等,如是極大惡事,[亦]是[因]有[此心]才能造。[若此]能推、能愛、能發心、能想修行、能造善、造惡之心,如來竟然開[發]闡[明]是虛妄相想,而[不是]真[心者,我乃]成[無心]之人,而[同諸土木],而實在是若[離]了[此]能[覺]能[知]之心,[更]一[無所有]可當我的心;[雲何如來]竟然[說此非]我之[心?我實]在感覺非常[驚怖!兼此]與會之[大衆]皆[無不疑惑。惟]願如來[垂]施[大悲,開]發[示]導我等[未悟]之人。
诠論:阿難在此又是以訴諸感情爲武器開始。又其論辯之舉證,爲從初發心,乃至成佛,都引證了:若非有心,即不能爲善,乃至造極重之惡,亦須有此心。在此,阿難說:[乃至遍曆恒沙國土,承事諸佛及善知識],這是什麼境界!這就是普賢菩薩的境界嘛!他又說:[發大勇猛,行諸一切難行法事],這豈不是菩薩摩诃薩之所行?是故阿難實是大乘種子,而其所現聲聞乘人者,依《楞伽經》而言,非[實法聲聞],乃[權聲聞],就是方便而已,故阿難實爲大菩薩之大權示現,由此可知。
複次,阿難說:[離此覺知,更無所有],阿難不知彼所覺知者,皆是塵影,而能覺知者,即是隨塵影現之六識心,此六識心亦因塵影而有,塵有則有,塵無則無,故《楞伽經》說此爲[依他起性]。諸位!依他起什麼意思?依他起就是:依靠緣起的條件,依條件而緣起,叫做依他起性。意思就是:沒有辦法單獨、獨立存在,就像我們今天講經,也是依他起性。就是緣起嘛!依他起性者,全無自體性,其性乃依他而得;易言之,以是[他]性,故無[自]性。因爲假借著緣起性,所以,自己就無性了。譬如說:我們因爲必需假借著父母親結婚才生我們,所以,我們這外色身,就是因爲父母親的結婚生我們,這個就是緣起,緣起就是無自性了。所以,我們要二六時中牢牢記住,我們將來一定會化作一堆骨灰,我們一定千萬不能執著,任何的緣起緣滅的假相,學佛就會進入狀況。
以無自性,故實無所有,依他緣幻化而已;是故禅宗二祖大師[覓心了不可得];又二祖不安之心者,並非其本心(本心無有不安者),而是此緣塵而動之六識心,以緣塵而動,故不安。諸位!這個就是關鍵了,你爲什麼今天心不安?你就認爲這個色聲香味觸是真的、你認爲這個家庭組織是真的、你認爲山河大地是真的、你認爲這個心情是真的、你認爲金錢是真的、名利是真的,在聖人看,這個都是虛幻的。我以前沒有學佛的時候,我自己在考慮,說:我要做什麼?參選總統嗎?總統幹了八年,也是要下臺啊!做什麼?做臺灣首富嗎?還是要競選立法委員?在思惟:這個也會下來啊,那要做什麼呢?當歌星?當影星?也會老啊!
我現在偶爾在看這個報告新聞,那些老歌星,以前年輕的時候,長得多帥、多好看!現在一看,哇!那個臺語的老歌手,都是七十幾歲了,看的時候,唉!額頭都有皺紋了,歲月不饒人啊!佛在《阿含經》講:人的出生跟死亡,就像太陽,日出與日沒那樣的迅速,講得真是好啊!人類的出生跟死亡,就像日出跟日落一樣地快速,一下子日出,一下子很快就日沒了,無常迅速,很快就輪到我們!對不對?像我們這個車庫,幫助了多少個往生了!這個車庫,幫助了好幾個往生了呢!
將來我往生的時候,記得,五樓的客廳大一點,在這裏比較小,我走的時候,五樓的客廳比較大一點,沙發就弄出來,就在裏面助念吧,送我一程。要不然,就跑到內門去助念,看多少遊覽車來都放得下,就可以做大型的追悼會了。不過,也不用什麼追悼,生滅滅已,寂滅爲樂,本來就是幻。生是幻,死亦是幻,生死是幻,涅槃還是幻,究竟無所得嘛!辦小場的,師父往生辦小場的,度少衆生,一個儀式而已嘛;辦大場的,就度更多的衆生,熱鬧,有的衆生會因爲這樣而學佛。所以,法師生、老、病、死,統統是在度衆生,看你怎麼示現的?很多人看了師媽那一片追悼會很感動,你們看了沒有啊?阿嬤那一片,大家看了很感動,沒有看的人,請那一片回去看,很多人看了都感動得掉眼淚,師媽功德無量!往生以後拍成記錄片,也度了無量無邊的衆生。
底下,然以是依他起性,故[了不可得]。若實照見依他無性、無實、了不可得,則破妄識矣。所以,記得!對境寂然,常不離佛,對一切境界,你記得!學一招,而這一招要終身統統要用的,二六時中統統要用的,就是放下。然阿難在此仍執此妄識爲有實體,乃至更執此體爲其本心,今被破斥,是故惶惑之至。
因爲現在九點五十九分,我們今天課就上到這個地方。
《大佛頂首楞嚴經講義 十番顯見 第六》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