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时候,妄执也不存在了,妄分别也不存在了,无明也打破了,恢复如来藏性的时候,当你看这个世间:喔!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见一切相,就是本性的展现,色、声、香、味、触,无非都是藏性啊,五阴本如来藏,妙真如性;六入本如来藏,妙真如性;十二处本如来藏,妙真如性;十八界本如来藏,妙真如性。所以,《传心法要》里面那一句话,你一定要牢牢记住,黄檗断际禅师:万法总不用学,但学无所住,这个就是三藏十二部经典的开关,就是你学佛的人,你什么统统不要学,就学这一招,这一招叫做无所住。就是什么统统不能执着,没有一样东西,值得你这样执着的,放下!眼睛的毛病,当你放下的时候,妄执放下,正常的心就显现。你要找到你的真心吗?你要找到你的佛性吗?你每天都跟佛睡在一起,你不知道吗?要怎么样能够见佛呢?眼睛没有毛病就见啊,见到世间的真相啊!心破了无明,妄执放下、妄分别放下,就是一颗清净心。六根门头,见一切相,知道一切相空;听一切音声,一切音声都是空,你不管它车水马龙,你的心总是如如不动。修学佛道,你没抓住这一点,看你怎么念佛?你念佛念一念,你就会为你的兄弟姊妹、亲戚朋友烦恼;念佛念一念,你就会为别人的是非恩怨起烦恼,这个跟你的生死有什么关系呢?学佛要学聪明、学智慧一点,自己的生死比较重要了,当然要关心自己的生死了,就关心自己的心性了。
[惑汝真性]:[惑],使迷惑,惑乱。惑乱了你的真心本性。[认贼作子]:[贼],六贼,即六识。以六识能欺诳、劫夺自心法财,故有如贼人。而凡夫不知情,多误认此六贼为自己的真子,十分宝爱。[子]者,乃真正由己所出,形同己有,且珍视异常,所谓心肝宝贝之义,什么都随他,什么都听他,十分疼惜,万分怜爱,即使整个家产被他荡尽了,也舍不得斥责。凡夫之视六识妄心,便即如是。所以,所有的凡夫,都每天一直忙、一直奔驰。什么都由他,任它十方三际攀缘徵逐,累积尘垢,耗尽本心清净本明,自心非但不喝责、制止,令不放逸,还样样随它,事事依它,念念由它,于是此贼子终于把老子给卖了,典当质押出去(——[二胎]、[三胎]、乃至无数[胎]),尽是高利贷;于是乎本心累劫以来,债台高筑,卖身于五欲、六尘、六根、六识之中,遂堕为根尘识及五欲之奴仆。所以,柏拉图说:一切现象都是我们的牢狱,没有一种现象,不把我们关得死死的,一切现象皆是我们的牢狱。众生看一切相,什么统统执着!所以,不是牢房里面的犯人才失去自由。诸位!着于五欲六尘的人,就跟牢狱里面的人没有什么两样,也是失去了自由,心也没有办法自在,没有办法不挂碍。为彼终日驱使,然以财源耗尽,赎身无门,解脱无日矣;如是之殃,皆是由于[没认清人],妄认、妄信六贼,妄依、妄随六贼之咎,是故生死ZHAI难永无尽期矣。
[失汝元常]:[失],迷失、忘失、失去。[元],本。[常],常住,指真心。此言,因此失去了你本来常住之真心。此是依相而言,若从性上说,则本自不失,而于相上,却[非失而失],犹如[怀金不知],以不自觉知故,不能得其受用,故如同失去;然虽不得受用、如同失去,金体实犹常在,随衣而行。[衣]者,五蕴身也。
义贯:阿难瞿然(惊惧),[避座](起座)[合掌,起立白佛:此非我心,当名何等?!]佛告阿难:[此]乃[是]现[前]的[尘]境,于心海中所投射的[虚妄]影[相]而引起之分别心[想],而[惑]乱[汝]之[真]心本[性];然而之所以会有此惑乱之因,完全是[由]于[汝]自[无始]来[至于今生],生生世世皆是妄[认]六识之[贼为]骨肉真[子],更进而妄随之起惑造业,因而迷[失汝]之本[元常]住之性,[故]于六道[受轮]回辗[转]不息。
套用现在一句话:六尘就是诈骗集团!你只要牢牢记住一句话:不要被它骗了!这样就OK了!被它骗了就是情绪一直高涨、贪嗔痴一直起来,这个你就是被骗了!现在你面前的一切事情,没有一件事情是真实的,用这个观念来学佛,见一切相,心如如不动。用另外一个角度说:这个世间不管发生天大的事情,平常心就是道。所以,悟道的人,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大彻悟的人,天下没事,没事!不悟道的人,是随时随地都有事,没有一件事情没事!这不悟道的。所以,吃好东西的吃,知道就好;现在你面前的金银财宝,内心了解就好。世间为我所用,非我所有,冷静一下。也许你现在刚好受到感情的重创而痛苦;也许你现在家里刚好碰到小偷而愤怒!确实是这样子。也许你现在为某一种公关而苦恼,上面的领导跟底下的人不配合,你活得很辛苦。但是,如果你学会了这一招:认了就是你的,这个就是业嘛,你既然没有办法转换这个时空的跑道,你只有接受它。
譬如说:你结婚的老公是不学佛,他就这样子,他呢也没善根,可是你已经结婚了,夫妻常常吵架,一会儿又不错,感情又恢复了,又吵架、又恢复……。那你学佛觉得困扰,可是已经生了三个孩子了,这个时候你怎么办?这个叫做业,被业“夹”住了,不然怎么办?有这样的家庭,认了就是你的;要不认,又奈何呢?你说:我不认!不认命。不认命,你能怎么样呢?老公、孩子统统是现成的,难道还要恢复二、三十年前,再来找一个吗?老莫的第二个春天吗?就是这样,事实就是如此了。所以,记得!算命不如认命,很多东西是很无奈的,这个世间本来就是如此。因此我们一定要了解这个世间的真相。世间有许多的无奈,只要你肯接受它,任何的苦都愿意接受它,它就会消弭于无形。所以,不要跟命运抗拒,跟命运抗拒的人,是不智之人,因为那就是业嘛,强大的业力嘛!
诠论:在此段中一开始,佛就教我们如何找心:[此是前尘虚妄相想。]要找真心之前,先要能辨认妄心,别认错了,认错了,就会成了宗门所谓[错用心],因而[认贼为子]。此中经文是说[认贼为子],而不说[认贼作父],为什么?因为世间之为孝子者很稀有,但为人父母者爱护自己的子女的,却比比皆是,很少有例外。所以认贼作子表示:一、对此六贼无条件的爱;二、视此六识为[我所有](如父之拥有子一样);三、因认贼作子,反而对真的儿子(真心)毫不顾视。意思就是:放任意识心一直作祟,我们也毫无怨言,刚好碰到一点逆境,要修这个真心,我们却内心自我抗议,一下子要调整回来是很困难的!以前叫做顺生死流,现在碰到了逆境,要回复真心,人家打击我们,学习忍耐、退让,可以获得到真心。可是我们不愿意这样子,我们内心里面还是一直在抗拒真心的显现。四、因妄认贼人为子,结果这贼子便成了[败家子],荡尽老父所有家财(善根法财),而不惭不愧、不厌不悔。
其次,经文说[失汝元常](本元常住真心),此元常之心,从相上看,[不失而失](虽没真的失去,但却显出有如失去的样子)。因为不会用啊!真心不会用,就像失去一样,本性不会用。若依性而言,则[失而不失](依凡夫肉眼浅智而言,表面上看是失去了,但事实上还在,并未曾失去,只是不自觉知而迷失而已)。此即如《楞伽经》所说:[如来藏自性清净,转三十二相入于一切众生身中,如大价宝、垢衣所缠;如来之藏常住不变,亦复如是,而阴界入垢衣所缠,贪欲、嗔恚、不实妄想尘劳所污,一切诸佛之所演说。]这也与《法华经•信解品第四》中所言之浪子怀珠的譬喻故事,意义完全相同:本性犹[怀中珠],虽本自有之,亦未曾失去;然以不自觉知,故如同没有,不得受用,因而沦落十方受苦。若不悟者,永无[复珠]、出苦之期。
经文,[阿难白佛言:世尊,我佛宠弟,心爱佛故,令我出家;我心何独供养如来,乃至遍历恒沙国土,承事诸佛及善知识,发大勇猛,行诸一切难行法事,皆用此心;纵令谤法,永退善根,亦因此心。若此发明不是心者,我乃无心,同诸土木。离此觉知更无所有。云何如来说此非心?我实惊怖!兼此大众无不疑惑。惟垂大悲,开示未悟。]
注释:[我心何独供养如来]:[独],只,仅。我的心那里只是想要供养如来您一人而已。[遍历恒沙国土]:[历],亲往,亲身到恒沙国土去供养。[善知识]:善知识有很多层次,最下乃至虽只有一知一识,而能导引众生入善法者,皆称为善知识。其上者,或通达一经、一论之法,而能以之示导众生入菩提道者,得名众生之善知识。其再上者,通达一宗之法,能为诸众生开演,令入菩提者,名为众生之善知识。其最上者,为万法尽通,达第一谛,自能行,亦能教他,示教利喜,令入无上菩提道。如是之士,具如来最正知见,为人天眼目,荷担如来家业,续佛慧命,是为众生之大善知识。
[若此发明不是心者]:[此],此心,即我当前这个能推、能爱、能修、能谤、能造善造恶之心。[发明],开发阐明,指如来在前一节中之开示。此言,如果我这个能推、能爱、能勇猛修行、能造善造恶之心,如来竟然开发阐明说不是我的心的话。[我乃无心]:我就变成跟没有心一样。[离此觉知,更无所有]:[离],除了。除了这个能觉知之心之外,再也没有别的什么可以说是我的心了。阿难在此所说之觉知,非真觉真知,实是六识取着、了别前尘之知。[我实惊怖]:小乘之人但知六识心,依之而建立四谛八道染净一切法,而不知真如之法,今遽闻破斥,[遽]就是突然,被佛所破斥,即顿失所据。平常所依靠的那一颗意识心,被佛所破了,就是顿失所据。进退失所,莫知所之,故心生惊怖。《金刚经》云:[若乐小法者,着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则与此经不能听受读诵。]又云:[若复有人得闻是经,不惊不怖不畏,当知是人甚为希有。]即是此义。[兼此大众无不疑惑]:…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 十番显见 第六》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