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 十番显见 第七

  圆瑛法汇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

  十番显见

  2007.9.15——2008.3.9 文殊讲堂

  第七张DVD

  第九节 真心有体

  这个真心有体特别的重要,前面讲:妄识无处,妄识非心,妄识无体,现在讲:真心有体,它这个含义是什么?它的重点就是说:我们每一个人的真如自性是存在的,有体就是:它确实存在的,只是它没有形相,般若智慧是存在的,它是有体性的,的的确确是存在的。所以,真心有体的意思就是说:我们的如来藏性是的确存在的,般若智慧是有体性,的确存在的,只是因为它没有形相。但是,用的时候清清楚楚,要找的话找不出来,不在相,不离相;不是相,也不可以远离相,即相离相,这个就是真心有体。

  经文,[尔时世尊开示阿难及诸大众,欲令心入无生法忍。於师子座摩阿难顶,而告之言:如来常说:“诸法所生,唯心所现,一切因果、世界、微尘,因心成体”。阿难,若诸世界一切所有,其中乃至草叶缕结,诘其根元,咸有体性,纵令虚空,亦有名貌,何况清净、妙净明心,性一切心,而自无体?]

  注释:[无生法忍]:直截了当地讲:就是内证到无生,一切法无生,[忍]就是印可,就是真正地亲证到那一种无生、不生不灭的境界。所以,这个[忍],你如果要解释[忍耐],那么,就比较肤浅一点;要讲证量那就很贴切了。简单讲:无生法忍就是证量,证到无生,这样诠释就是非常的深,而且符合佛意。[忍],忍可于心而不动。此忍是一种极高之智慧成就之相。并不是说像世间人:我要忍耐,我要忍耐!到最后,忍不住他就会爆炸。所以,众生忍耐是用压抑的;圣人的忍辱是证到无生,不需要忍,自然能够忍。一切法,能缘空,所缘境还是空,没有能缘、没有所缘,当然,一切法就是无生。所以,圣人的那种忍辱,不是用压抑的,是从内在里面爆发出般若的智慧,体悟到无生的忍。小乘修四谛之三十二缘观,成就八忍八智。诸位!我们在天台宗《教观纲宗》,已经讲过三十二缘观,成就八忍八智,我们只念一遍:(八忍:苦法忍、苦类忍、集法忍、集类忍、灭法忍、灭类忍、道法忍、道类忍。为什么后面一个[类]字呢?[类]字是指上二界一起讨论,也就是说:色界、无色界一起讨论,叫做类;八智:苦法智、苦类智、集法智、集类智、灭法智、灭类智、道法智、道类智)。这个在天台宗的《教观纲宗》,我们都讲得很详细了。

  大乘则有两种三忍:一、生忍、法忍、无生法忍;二、耐怨害忍、安受苦忍、谛察法忍。耐怨害也就是说:所有害你的,你要忍耐,这个世间就是冤冤相报的因果,环环相扣的世间。所以,前世如果有伤害众生,今生今世人家来要回去,所以,有怨害要忍下来。安受苦忍:要接受一切苦,身心俱苦的世界。谛察法忍:就是观照的意思,观照一切法:喔!原来一切法如梦幻泡影。又有五忍:伏忍、信忍、顺忍、无生忍、寂灭忍,这个出自《仁王经》。以及十忍:音声忍、顺忍、无生忍、如幻忍、如焰忍、如梦忍、如响忍、如影忍、如化忍、如空忍,这个出自《华严经》。此中之无生法忍,为以智证知一切法皆悉不生不灭。诸位!这不生不灭是指心体,不是指相,说:证知一切皆悉不生不灭,所以,不生不灭在哪里讨论呢?就在心性上讨论。

  而于十法界中如实知见三界内之六凡法界、及三界外之四圣法界,不见有少法生,亦不见有少法灭。不见有少法生在形容什么?在形容如如不动的本性,没有所谓的生;也不见有少法的灭,也就是也在强调如如不动的清净自性,没有一种东西灭。其一一法,皆当体如如。为什么当体如如呢?内在的妄识不可得,外面的境界是缘起性空,哪一样不如呢?说:如来者,即诸法如义。无有少法可得,如是如实知见,而得成于忍。为什么讲:如是如实知见呢?就是完全看到究竟处,叫做如实知见,不是靠意识的思惟模式,是靠深层的证量,见到的究竟实相,叫做如实知见,而得成于忍。所以,圣人的忍是无忍,没有忍的观念。于是法中安忍不动,称为悟入无生法忍。

  [师子座]:[师子],即狮子,这两个字是一样的。这是如来说法之座,此座并非画或雕刻了狮子之像,也不是以一头真的狮子为座,而是譬喻之词,比喻如来说法无所畏,他就是没有畏惧。为什么如来说法没有畏惧呢?因为他是一切智者。佛陀当时在世的时候,有很多外道,也自己称为一切智者,就像我们末法时期,各个都说有通天的本领。佛陀当时在世的时候,就有很多外道来到释迦牟尼佛面前说:我才是一切智者!佛如如不动,默然不答。所以,印度当时候那些外道,都自己认为是最高超,悟到最究竟的,碰到了有机会,佛陀跟他辩论的时候,他都哑口无言,一切智者不怕辩论的。因此我们要了解。如来说法无所畏,因为他是一切智者,是真正的一切智者),且如来所说法,一切邪魔外道皆悉恐惧慑shè伏,犹如狮子,为百兽之王,狮子一吼,百兽镇恐惊伏,吓得脚都软了,无法动弹。

  [摩阿难顶]:如来摩顶有三义:一、因授记而摩顶;二、因安慰而摩顶;三、因加持而摩顶。在此属于后二义。因为阿难闻妄识非心,以为自己变成无心之人,吓坏了,所以如来摩顶安慰他。又,本经亦属密部所摄,故亦有加持之义。[诸法所生,唯心所现]:一切诸法之所以生起者,为唯一真心之所现,非有别物。所以,我们清净自性,六根门头,无时无刻不在作用,只是我们没有觉察到。这一句话什么意思呢?说:诸法所生,其实为真心所现。但是,我们卡到一层无明,就会变成妄心所现,而妄心是无体的。师父昨天已经讲了:就像树木,一棵大树在湖边,在湖中会倒映着树的影子,这个树的影子就是指意识,微细意识;而众生能缘的心,看到的其实只是落入心中的影像,他不知道能够影像出来的背后,还有更深一层的就是如来藏性,我们通常不知道。所以,师父以前用两只手来比喻,譬如说:左手就是树的根、根本,是真树,前面卡到一层意识(师父的右手代表意识,师父把右手放在左手前面)。这个真的树,这个就是倒映在湖中的树。所以,众生后面这一层如来藏性已经没有在用了,用的全部都是意识心(师父拿回左手,只把右手让大家看),意识心就是湖旁边那一棵树的倒影,你在水中也可以看到那一棵树;但是,那一棵树只是树的影子。而虽然说那是一棵树的影子,可是,背后就是一棵真树啊!意识虽然不是真心,虽然是如来藏性影现出来的意识,但是,直下无心便是道,把意识放下,清净自性就显,歇即是菩提。

  我们因为意识型态动得太厉害,也就是众生的执着,执着到二十四小时,包括睡觉,那个[我]统统甩不掉,没有一时一刻,不是用影像意识在做事情,这个就是轮回心。把轮回心放下,歇即是菩提,就用这一颗心,叫做明心见性。意识的背后有更深一层的,如如不动的心性,我们没有看到。我们看到的都是晃动的执着、晃动的分别,哪里好玩、哪里好吃!就是这样子。有的佛弟子,看了那个政治性的讨论节目,看到入迷了,佛忘记了,这个也是意识心。因此,如果我们能够体会这样子,我们就知道说,为什么佛讲:凡所有相,皆是虚妄,离一切相,即名诸佛?喔!原来一切相只是映现在心中的影像。所以,我们看到湖中的那个影子,你只要记得,不要执着,再往深处看,你就看到真树。也就是说:在你日常生活当中,影现出来的,没有一样是真实的,说:万法无有真,离假一切真,这六祖讲的,你就见道了,恍然大悟:喔!原来就在眼前。

  师父,您体悟了三三十年,体悟哪一句话呢?我的体悟也是这样:万法皆如幻,无有一法真,放下即见真,见真自如如。要不然,哪一样是真的呢?所以,我们生长在错觉当中不知道,我们不了解生命,生命对我们来讲是一种惩罚,很痛苦的!我们今天看完了棒球,看看星光大道歌舞比赛,看完了星光大道唱歌比赛,再来看什么?看政治;再来,韩国要选总统,关心一下;它每天都会有事情发生……,可是,在你十年前发生的事情,到现在有什么意义?你十年前很执着的,考试考几分。你十年前为了一点小事情,跟你的亲朋,或者是好友、挚友,因为一言怒目相视、反目成仇,你冷静想一想,没有学佛以前,所做的动作、语言,在生命当中,完全是一种负担,而且毫无意义,你不知道怎么过活。拥有了佛法才真正地懂得生命;拥有了佛法,才知道怎么样活下来。如果没有佛法,我们会把自己逼死到墙角!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人自杀?有钱人自杀、名人自杀,为什么这么多人得到忧郁症,为什么有这么多人活不下去?除了没有钱以外,重要的是什么?没有智慧。所以,佛法是救人、救世,可以救整个社会,可以救整个国家,也可以救整个人类的,最究竟和真理就是佛法,要不然,师父也不要找好几十年了!

  [一切因果、世界、微尘,因心成体]:一切凡圣正报之因与果,依报之大如一佛世界,小如一微尘,皆是因此真如本心,而得成其体性。因为心、物皆源自于第八识,第八识源自于如来藏性,就是真如本心。[草叶缕结]:[缕],丝、线。[结],草木成实(所结果实)。此谓:即使一草、一叶、一丝、一小果实。[诘其根元]:[诘],究,深究,推究。[元],它的来源。推究其根源,就是王阳明所讲的格物,穷究一切事物的究竟处,叫做格物;致知,致良知,就是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因此穷究一切事物的究竟之处,就是所谓的格物致知。其实王阳明的思想是抄袭佛经的,他只是换一个名词而已,只有佛陀穷究、穷尽众生跟宇宙的真理。所以,格物致知不是王阳明发明的,那其实都是佛学的思想,把它变质变成自己的。

  [咸]:皆。[纵令虚空,亦有名貌]:[名貌],名称及相貌。[何况清净、妙净明心,性一切心,而自无体]:[性一切心],[性…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 十番显见 第七》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