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大方廣圓覺經講義卷第一▪P29

  ..續本文上一頁到歐洲也定,覺遍十方界,即得成佛道。我們的覺就是不能遍,爲什麼?我們有障礙,有障礙。所以,佛在《大智度論》講:如果不是真正發菩提心的人,發菩提心的人,退轉的不計其數!所以,在《大智度論》說:發菩提心的人,一直到成佛道;發菩提心的人,多如魚子、如樹上的花;成道者、不退轉者,鳳毛麟角。說:發心魚子,菴摩羅花,成道如鳳毛麟角,《大智度論》就講得很清楚!魚子,魚的子,魚一次産卵的數量非常多,有千千萬萬的衆生,魚子。菴摩羅花就是樹,一種樹木,它在開花的時候,花朵很多;可是,結果子的時候,只有一顆、兩顆。也就是說:我們今天發菩提心的人很多,可是,退道的人不計其數,不計其數!爲什麼?每天都在看別人的過失,怎麼有辦法進步呢?他如何能成道呢?因此李炳南老居士在臺中講經二、叁十年,叁、四十年,真正往生極樂世界,有感應、有瑞相,火化之後有舍利子、聞到異香、見到佛光,真的有往生瑞相的,七個,叁十年當中有七個,有瑞相啊種種:但是,其他沒有瑞相的,不是代表沒有往生極樂世界。那是跟著老師叁十年,打死不退的,才能夠有那種成績!現在的人經不起別人講兩句話,明天就不來了,很輕易就動搖了!所以說:你要相信誰呢?因此我們不必去相信誰。所以說:你要遍十方,其實就是當處寂滅,這一念就是。我們沒辦法,要達到成佛道……,我告訴你:成佛道不困難,問題是發心到成佛道,這個不退轉,這才是難!要保持那個體力、耐力、智慧力之力,深信不疑,都不動搖,打死不退轉!對不對?凡夫不要講大話,做了再說……,因此有的人這樣講,來到我這個地方,他就說:師父啊!您出家至今,有人批評您,也有很多人贊歎您!我說:我告訴你一句話,今天要像我這樣出家十幾年,這件袈裟還穿得住的,而且不眠不休地弘法利生,晚上看書看到淩晨四、五點,依我認爲,我自己講一句比較歡喜的話:這樣佛陀應該很安慰了,不要嫌這個佛子了,不要再嫌了,講真的啊!我這件袈裟還穿得住啊!對不對?因此,我告訴諸位:成佛道不困難,問題就是你那個不退的念頭,你有沒有時時提醒?要不退,一定要有兩種條件:第一、要善知識;第二個,要環境;第叁才是你的發心。我們人都有惰性,發的心很大;但是,他要繼續這樣支持下去,非常困難,非常困難!我在二十年前受叁壇大戒;所以,如悟法師說:二十年前受叁壇大戒的男衆,到他現在所知道,沒有還俗的,剩下十幾個,剩下十幾個喔!簡單講就是:二、叁十年前出家的,到今天還俗率是百分之八十,八、九十喔!這樣我還算不錯了,不錯了;我不會那麼傻去走那條路。有的人說:師父,很難講喔!我說:對啦!你留著戴個眼鏡看啊!

  [【“衆幻滅無處,成道亦無得,本性圓滿故。】

  衆幻者:]幻就是[幻身、幻心、幻惑。惑,即無明。]滅無處就是無所謂的不的地方,“滅無處“,前面如果加:無所謂的滅。無所謂的滅,爲什麼?生本來就沒有,哪裏有滅呢?當處即空的東西,哪裏有什麼滅?無所謂的滅,你說:無無明滅。本來就沒有無明,因爲[無明本空,故亦如幻。]清淨的智慧現前,無明本來本空。[圓照之真智現前,無明之幻惑即滅。長行雲:“如衆空華,滅于虛空,不可說言,有定滅處,]爲什麼說:不可說言,有定滅處呢?因爲根本[無生處故。]連生都沒有。[”衆幻元無,並非滅于真如;佛道本成,到此亦無所得。]所以說:成道亦無得,爲什麼呢?[末句證釋:謂本來佛性,圓滿具足故。一答初請竟。

  庚二酬答次請

  【“菩薩于此中,能發菩提心;末世諸衆生,修此免邪見。”】

  此中,]菩薩于中[即圓覺性中。菩薩能于圓覺性中,發大菩提心,]圓覺性,整個答案:什麼叫做圓覺性?簡單講:離一切相就是圓覺性,這句話的意思就是:離一切相,當處不取不舍,就是圓覺性。發大菩提心,[圓照清淨覺相,真智一照,]真實的智慧一照,[妄惑頓空,]刹那之間馬上就空。[諸病自離。]所以,在座諸位!你會有礙,表示你的功夫不夠。所以,我常跟他們說:來!我要講是非,來!你講約我聽聽看,看我會不會受你影響?來!你講給我聽嘛!你來我面前講給我聽,你講給我聽聽看!我老是想不通,哪有那麼簡單就受人影響?不然!來!你看哪個人的口才好,你來我面前講給我聽,看你怎麼毀謗,你有多厲害?來,你講給我聽聽看,那個人怎麼好、那個人怎麼壞,那跟你的生死有什麼關系?神經病!有一個人說:法師!法師!外面很多人贊歎您喔!我說:很好啊!贊歎我,會增加我的生死嗎?沒用啊!師父!外面對您的看法不同!看法不同,我也不會增加生死,我如果做錯了,我負因果就好,也不用你擔心啊,你擔心什麼?你有沒有問題啊?我做違背因果的事情,我來下地獄,又幹你什麼事情?我講的法都是正法,這一本不是正法是什麼?這一本《圓覺經講義》是圓瑛法師作的,這不是我寫的,你頭腦有問題嗎?還是你認爲我解釋錯誤?如果偶爾會念錯幾個音而已,不然你說,我哪個地方解釋錯誤?對不對?我依法講,至于我有沒有修行,你怎麼知道我有修沒修?至少我有修胡子!頭腦有問題,怎麼那麼容易聽信別人幾句話?多少人的心血栽培他……,兩叁句話就動搖了!所以,我那一天,前天我跟羅漢講了一個多小時的電話,羅漢說:的確如此!我們兩個人見解相同,見解、看法一樣,羅漢說:我今天,包括連孩子我都無所求!我說:對(法師伸出大拇指)!今天包括我,我連徒弟都無所求,正確,正確!用多少心血栽培人才……,一直栽培,兩叁句話就……,不了解師父的心血、花了多久的時間,被人家兩、叁句話一轉就離開,不可思議,不可思議!所以,不要對衆生抱任何希望,不取也不舍,衆生要來聽法,我們也打開胸襟歡迎他;他們要走,也不要去執著他,我已經沒有時間在這個取舍之間,注意自己本性的發展,長養聖胎的功夫,就是要回光返照。要長養聖胎,第一個要有定力,要有定力。怎麼樣有定力?離一切相,自然有定力;不取不舍,自然有定力。所以,真智一照,妄惑頓空,我才不會痛苦;我才不會去替這個人或怎麼樣子,我會注意我的生死,一切病症自然就無。[末世諸衆生,如有修習大乘之者,亦應依此進修,可免邪見。若不依此,總是旁蹊曲徑,]“蹊”就是小路。[而非真菩提路矣。]如果不按照這樣修,離一切相、離取舍、離得失的念頭,空一切法,住于無所住,不能發圓照的覺性,那麼,你走的不是正路。旁蹊曲徑,“曲”就是彎,曲徑彎路意思就是說:你白白地浪費你的生命,你浪費你叁十年、四十年的修行,可惜你的理念不正,你的理念不正,你就是白白浪費你的生命,又不能成就道業,這就是我們最可惜的地方!厲害的人、有眼光、有智慧的人,一旦抓到入手處,你怎麼攻擊都沒用,不可能的事!學佛就是要這樣,就是一定要保持。你今天來聽法,你注意!這個法師講的法正嗎?正!正就沒有話講,依法不依人嘛!要講幾千遍呢?我壞、我好,那跟你有什麼關系呢?傻瓜!foolish,整天只關心我的生死,笑死人!是我要擔心你,還是你要擔心我?這不是真正的菩提之路,要煩惱自己嘛![此章最爲緊要,文雖不滿四百言,而如來一代]的[時教,所有性相二宗之旨,攝盡無余。]這雖然不到四百字,如來一代時教,性相二宗,攝盡無余。[若約性宗,據《起信論》:“依一心法,開二種門。一者、心真如門,]心真如門,這是出自《大乘起信論》。我們的心,換一個角度來說,如果你覺悟,心真如,真如,不動的意思。[二者、心生滅門。]就是輪回不停,動念不停,不能安住在無念當中,心生滅。[生滅門中,複有覺、不覺二義。]就是覺跟不覺和合。真如門,站在絕對的空性裏面討論,它沒有和合,《大乘起信論》的思想就是這樣,站在空一切相的角度,如如不動,是心真如門。第二、心生滅門,生滅門中,還有覺與不覺。[”此章圓覺,是一心法,大總持門。清淨覺相,是真如門,真如界內,不立一塵故清淨。]不立一塵,所以清淨。所以,是站在空,真如門是站在真谛的角度裏面講,真谛的角度裏面講。所以,一塵不染,不立一塵,空一切相。[無明顛倒,妄認妄執,是不覺義。]不覺悟。[知是空華,]了解這是空中的花。[此知即是覺義。]這個“知”不能解釋作分別心,要講了悟,如果你了悟,無明就是如同空華,當體就是覺。[因本覺,]因爲有一個本覺,[而有不覺]而立一個不覺。這是《大乘起信論》講的,因本覺,而有不覺。因爲有一個本覺,所以,我們一定要立出一個不覺。爲什麼?因爲你要討論它,要借重語言嘛!其實本來的覺悟不取不舍;本來的覺悟清淨光明,根本不必去討論它,任運自如;但是,爲了講、爲了去討論,那你必需不能離開語言,不能離開語言;離開語言就不成真實相,實相不壞語言,語言不壞實相。所以,因爲你要解釋,因爲本覺,所以,安排立一個不覺,爲什麼呢?[(從真起妄),因不覺,]凡夫有一個不覺,[而有始覺]開始修行的覺悟,始覺要[(返染還淨),]這是就凡夫,就凡夫來講,要立一個本覺、立一個不覺、立一個始覺;對究竟的本體來講,根本連這些都沒有。所以,[此二是生滅門。]生滅門就是覺跟不覺和合,變成生滅。我們今天就是這樣,覺跟不覺和合,如水跟波的關系,波浪波濤洶湧,就是生滅輪回;如果有一天發現水的靜止,恢複本性,波不離水,恢複到真如,所以,恢複到覺性。[今欲令行人,頓悟真如爲因地心,]所以,現在要令修行的人,頓悟真如,爲因地心。[然後圓成果地修證。]欲令修行的人頓悟到真如爲因地心,頓悟到真如爲因地心。所以,我們的初發心要跟果地覺一樣,你要如何頓悟真如?要記住!怎麼樣是真如?真如就是定,就是如如不動。你要怎麼樣如如不動?一定要不取于相,講來講去,都不離《金剛經》的思想,真如就是不取于相,包括你內心的起心動念,放下!舍掉無可舍,妙用自然現前,六塵不惡,還同正覺。

  [若約相宗,]如果根據相宗來討論,[不出五法(名、]就是名;“名”不是名字,是指名相。[相、]是指一切可以指陳的外在,統統叫做相。[妄想、]就是我們的分別心。我們經過修行以後,修行以後有[正智、]正知正見的智慧。修行到最後就是[如如),]所以,前面叁個是衆生,後面二個是聖者。[叁性]五法、叁性。“叁性”不是“叁信”,國際商工的隔壁,二間高雄最高的學府都排在一起,叁信、國際商工,不簡單!international,國際。叁性就是[(遍計執性、]遍計所執性就是執著,執著,偏了、執著。[依他起性、]就是緣起。[圓成實性)。]就是圓滿成就,不是虛僞的,圓滿成就。這在唯識學裏面也有講;五法、叁性,《楞伽經》裏面也有講,五法、叁性、八識、二無我,《楞伽經》裏面有講。[此章妄認四大,爲自身相,六塵緣影爲自心相。緣影之心,但有其名,而無實體,名也。]不然你想想看,哪一樣東西能著于我們的心呢?嗯?我們的眼睛看,看外境,哪一樣東西著于我們的心?根本就沒有實體嘛!哪裏有什麼實體?你自過去到現在,你所有的記憶、所有眼睛看的,你生活二十幾年的經驗,來!拿出來給我看看,沒有實體嘛!它只是心的作用;可是,要用就有,經驗要用就有,拿出來,要用就有。所以,我們的心不得了,體大、相大、用大;壞脾氣叫做火大,沒有叁大,只有火大。你看!但是,我們有將體相用發揮出來嗎?沒有人用到,沒有人拿出來,我們所用的都是分別心。所以,我們今天學佛,要在心地上下功夫。[四大身相,相也。妄認妄執,不當認而認,不當執而執,妄想也。]了解我們的身、我們的心,都是如夢幻泡影,[知身心如幻,無明]是[本空;知,是正智。覺心不動,是如如。此章五法皆具。若約叁性:身、心是依他起性;]依他起性,就叁性來講:我們的身心都是緣起法,因緣生因緣滅。[妄認妄執,是遍計執性;覺者如虛空,平等不動轉,能斷無明,能成佛道,是圓成實性。此章叁性亦複皆具。

  此章既具一心、二門、五法、叁性,我佛諄諄善誘,欲令衆生,但依圓照之功,照破生滅門,複歸真如一心,又依圓照之功,照見遍計本空,依他如幻,複歸圓成真實耳。一令信解真正成本起因竟。

  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講義卷第一終

  

《大方廣圓覺經講義卷第一》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