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到欧洲也定,觉遍十方界,即得成佛道。我们的觉就是不能遍,为什么?我们有障碍,有障碍。所以,佛在《大智度论》讲:如果不是真正发菩提心的人,发菩提心的人,退转的不计其数!所以,在《大智度论》说:发菩提心的人,一直到成佛道;发菩提心的人,多如鱼子、如树上的花;成道者、不退转者,凤毛麟角。说:发心鱼子,菴摩罗花,成道如凤毛麟角,《大智度论》就讲得很清楚!鱼子,鱼的子,鱼一次产卵的数量非常多,有千千万万的众生,鱼子。菴摩罗花就是树,一种树木,它在开花的时候,花朵很多;可是,结果子的时候,只有一颗、两颗。也就是说:我们今天发菩提心的人很多,可是,退道的人不计其数,不计其数!为什么?每天都在看别人的过失,怎么有办法进步呢?他如何能成道呢?因此李炳南老居士在台中讲经二、三十年,三、四十年,真正往生极乐世界,有感应、有瑞相,火化之后有舍利子、闻到异香、见到佛光,真的有往生瑞相的,七个,三十年当中有七个,有瑞相啊种种:但是,其他没有瑞相的,不是代表没有往生极乐世界。那是跟着老师三十年,打死不退的,才能够有那种成绩!现在的人经不起别人讲两句话,明天就不来了,很轻易就动摇了!所以说:你要相信谁呢?因此我们不必去相信谁。所以说:你要遍十方,其实就是当处寂灭,这一念就是。我们没办法,要达到成佛道……,我告诉你:成佛道不困难,问题是发心到成佛道,这个不退转,这才是难!要保持那个体力、耐力、智慧力之力,深信不疑,都不动摇,打死不退转!对不对?凡夫不要讲大话,做了再说……,因此有的人这样讲,来到我这个地方,他就说:师父啊!您出家至今,有人批评您,也有很多人赞叹您!我说:我告诉你一句话,今天要像我这样出家十几年,这件袈裟还穿得住的,而且不眠不休地弘法利生,晚上看书看到凌晨四、五点,依我认为,我自己讲一句比较欢喜的话:这样佛陀应该很安慰了,不要嫌这个佛子了,不要再嫌了,讲真的啊!我这件袈裟还穿得住啊!对不对?因此,我告诉诸位:成佛道不困难,问题就是你那个不退的念头,你有没有时时提醒?要不退,一定要有两种条件:第一、要善知识;第二个,要环境;第三才是你的发心。我们人都有惰性,发的心很大;但是,他要继续这样支持下去,非常困难,非常困难!我在二十年前受三坛大戒;所以,如悟法师说:二十年前受三坛大戒的男众,到他现在所知道,没有还俗的,剩下十几个,剩下十几个喔!简单讲就是:二、三十年前出家的,到今天还俗率是百分之八十,八、九十喔!这样我还算不错了,不错了;我不会那么傻去走那条路。有的人说:师父,很难讲喔!我说:对啦!你留着戴个眼镜看啊!
[【“众幻灭无处,成道亦无得,本性圆满故。】
众幻者:]幻就是[幻身、幻心、幻惑。惑,即无明。]灭无处就是无所谓的不的地方,“灭无处“,前面如果加:无所谓的灭。无所谓的灭,为什么?生本来就没有,哪里有灭呢?当处即空的东西,哪里有什么灭?无所谓的灭,你说:无无明灭。本来就没有无明,因为[无明本空,故亦如幻。]清净的智慧现前,无明本来本空。[圆照之真智现前,无明之幻惑即灭。长行云:“如众空华,灭于虚空,不可说言,有定灭处,]为什么说:不可说言,有定灭处呢?因为根本[无生处故。]连生都没有。[”众幻元无,并非灭于真如;佛道本成,到此亦无所得。]所以说:成道亦无得,为什么呢?[末句证释:谓本来佛性,圆满具足故。一答初请竟。
庚二酬答次请
【“菩萨于此中,能发菩提心;末世诸众生,修此免邪见。”】
此中,]菩萨于中[即圆觉性中。菩萨能于圆觉性中,发大菩提心,]圆觉性,整个答案:什么叫做圆觉性?简单讲:离一切相就是圆觉性,这句话的意思就是:离一切相,当处不取不舍,就是圆觉性。发大菩提心,[圆照清净觉相,真智一照,]真实的智慧一照,[妄惑顿空,]刹那之间马上就空。[诸病自离。]所以,在座诸位!你会有碍,表示你的功夫不够。所以,我常跟他们说:来!我要讲是非,来!你讲约我听听看,看我会不会受你影响?来!你讲给我听嘛!你来我面前讲给我听,你讲给我听听看!我老是想不通,哪有那么简单就受人影响?不然!来!你看哪个人的口才好,你来我面前讲给我听,看你怎么毁谤,你有多厉害?来,你讲给我听听看,那个人怎么好、那个人怎么坏,那跟你的生死有什么关系?神经病!有一个人说:法师!法师!外面很多人赞叹您喔!我说:很好啊!赞叹我,会增加我的生死吗?没用啊!师父!外面对您的看法不同!看法不同,我也不会增加生死,我如果做错了,我负因果就好,也不用你担心啊,你担心什么?你有没有问题啊?我做违背因果的事情,我来下地狱,又干你什么事情?我讲的法都是正法,这一本不是正法是什么?这一本《圆觉经讲义》是圆瑛法师作的,这不是我写的,你头脑有问题吗?还是你认为我解释错误?如果偶尔会念错几个音而已,不然你说,我哪个地方解释错误?对不对?我依法讲,至于我有没有修行,你怎么知道我有修没修?至少我有修胡子!头脑有问题,怎么那么容易听信别人几句话?多少人的心血栽培他……,两三句话就动摇了!所以,我那一天,前天我跟罗汉讲了一个多小时的电话,罗汉说:的确如此!我们两个人见解相同,见解、看法一样,罗汉说:我今天,包括连孩子我都无所求!我说:对(法师伸出大拇指)!今天包括我,我连徒弟都无所求,正确,正确!用多少心血栽培人才……,一直栽培,两三句话就……,不了解师父的心血、花了多久的时间,被人家两、三句话一转就离开,不可思议,不可思议!所以,不要对众生抱任何希望,不取也不舍,众生要来听法,我们也打开胸襟欢迎他;他们要走,也不要去执着他,我已经没有时间在这个取舍之间,注意自己本性的发展,长养圣胎的功夫,就是要回光返照。要长养圣胎,第一个要有定力,要有定力。怎么样有定力?离一切相,自然有定力;不取不舍,自然有定力。所以,真智一照,妄惑顿空,我才不会痛苦;我才不会去替这个人或怎么样子,我会注意我的生死,一切病症自然就无。[末世诸众生,如有修习大乘之者,亦应依此进修,可免邪见。若不依此,总是旁蹊曲径,]“蹊”就是小路。[而非真菩提路矣。]如果不按照这样修,离一切相、离取舍、离得失的念头,空一切法,住于无所住,不能发圆照的觉性,那么,你走的不是正路。旁蹊曲径,“曲”就是弯,曲径弯路意思就是说:你白白地浪费你的生命,你浪费你三十年、四十年的修行,可惜你的理念不正,你的理念不正,你就是白白浪费你的生命,又不能成就道业,这就是我们最可惜的地方!厉害的人、有眼光、有智慧的人,一旦抓到入手处,你怎么攻击都没用,不可能的事!学佛就是要这样,就是一定要保持。你今天来听法,你注意!这个法师讲的法正吗?正!正就没有话讲,依法不依人嘛!要讲几千遍呢?我坏、我好,那跟你有什么关系呢?傻瓜!foolish,整天只关心我的生死,笑死人!是我要担心你,还是你要担心我?这不是真正的菩提之路,要烦恼自己嘛![此章最为紧要,文虽不满四百言,而如来一代]的[时教,所有性相二宗之旨,摄尽无余。]这虽然不到四百字,如来一代时教,性相二宗,摄尽无余。[若约性宗,据《起信论》:“依一心法,开二种门。一者、心真如门,]心真如门,这是出自《大乘起信论》。我们的心,换一个角度来说,如果你觉悟,心真如,真如,不动的意思。[二者、心生灭门。]就是轮回不停,动念不停,不能安住在无念当中,心生灭。[生灭门中,复有觉、不觉二义。]就是觉跟不觉和合。真如门,站在绝对的空性里面讨论,它没有和合,《大乘起信论》的思想就是这样,站在空一切相的角度,如如不动,是心真如门。第二、心生灭门,生灭门中,还有觉与不觉。[”此章圆觉,是一心法,大总持门。清净觉相,是真如门,真如界内,不立一尘故清净。]不立一尘,所以清净。所以,是站在空,真如门是站在真谛的角度里面讲,真谛的角度里面讲。所以,一尘不染,不立一尘,空一切相。[无明颠倒,妄认妄执,是不觉义。]不觉悟。[知是空华,]了解这是空中的花。[此知即是觉义。]这个“知”不能解释作分别心,要讲了悟,如果你了悟,无明就是如同空华,当体就是觉。[因本觉,]因为有一个本觉,[而有不觉]而立一个不觉。这是《大乘起信论》讲的,因本觉,而有不觉。因为有一个本觉,所以,我们一定要立出一个不觉。为什么?因为你要讨论它,要借重语言嘛!其实本来的觉悟不取不舍;本来的觉悟清净光明,根本不必去讨论它,任运自如;但是,为了讲、为了去讨论,那你必需不能离开语言,不能离开语言;离开语言就不成真实相,实相不坏语言,语言不坏实相。所以,因为你要解释,因为本觉,所以,安排立一个不觉,为什么呢?[(从真起妄),因不觉,]凡夫有一个不觉,[而有始觉]开始修行的觉悟,始觉要[(返染还净),]这是就凡夫,就凡夫来讲,要立一个本觉、立一个不觉、立一个始觉;对究竟的本体来讲,根本连这些都没有。所以,[此二是生灭门。]生灭门就是觉跟不觉和合,变成生灭。我们今天就是这样,觉跟不觉和合,如水跟波的关系,波浪波涛汹涌,就是生灭轮回;如果有一天发现水的静止,恢复本性,波不离水,恢复到真如,所以,恢复到觉性。[今欲令行人,顿悟真如为因地心,]所以,现在要令修行的人,顿悟真如,为因地心。[然后圆成果地修证。]欲令修行的人顿悟到真如为因地心,顿悟到真如为因地心。所以,我们的初发心要跟果地觉一样,你要如何顿悟真如?要记住!怎么样是真如?真如就是定,就是如如不动。你要怎么样如如不动?一定要不取于相,讲来讲去,都不离《金刚经》的思想,真如就是不取于相,包括你内心的起心动念,放下!舍掉无可舍,妙用自然现前,六尘不恶,还同正觉。
[若约相宗,]如果根据相宗来讨论,[不出五法(名、]就是名;“名”不是名字,是指名相。[相、]是指一切可以指陈的外在,统统叫做相。[妄想、]就是我们的分别心。我们经过修行以后,修行以后有[正智、]正知正见的智慧。修行到最后就是[如如),]所以,前面三个是众生,后面二个是圣者。[三性]五法、三性。“三性”不是“三信”,国际商工的隔壁,二间高雄最高的学府都排在一起,三信、国际商工,不简单!international,国际。三性就是[(遍计执性、]遍计所执性就是执着,执着,偏了、执着。[依他起性、]就是缘起。[圆成实性)。]就是圆满成就,不是虚伪的,圆满成就。这在唯识学里面也有讲;五法、三性,《楞伽经》里面也有讲,五法、三性、八识、二无我,《楞伽经》里面有讲。[此章妄认四大,为自身相,六尘缘影为自心相。缘影之心,但有其名,而无实体,名也。]不然你想想看,哪一样东西能着于我们的心呢?嗯?我们的眼睛看,看外境,哪一样东西着于我们的心?根本就没有实体嘛!哪里有什么实体?你自过去到现在,你所有的记忆、所有眼睛看的,你生活二十几年的经验,来!拿出来给我看看,没有实体嘛!它只是心的作用;可是,要用就有,经验要用就有,拿出来,要用就有。所以,我们的心不得了,体大、相大、用大;坏脾气叫做火大,没有三大,只有火大。你看!但是,我们有将体相用发挥出来吗?没有人用到,没有人拿出来,我们所用的都是分别心。所以,我们今天学佛,要在心地上下功夫。[四大身相,相也。妄认妄执,不当认而认,不当执而执,妄想也。]了解我们的身、我们的心,都是如梦幻泡影,[知身心如幻,无明]是[本空;知,是正智。觉心不动,是如如。此章五法皆具。若约三性:身、心是依他起性;]依他起性,就三性来讲:我们的身心都是缘起法,因缘生因缘灭。[妄认妄执,是遍计执性;觉者如虚空,平等不动转,能断无明,能成佛道,是圆成实性。此章三性亦复皆具。
此章既具一心、二门、五法、三性,我佛谆谆善诱,欲令众生,但依圆照之功,照破生灭门,复归真如一心,又依圆照之功,照见遍计本空,依他如幻,复归圆成真实耳。一令信解真正成本起因竟。
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讲义卷第一终
《大方广圆觉经讲义卷第一》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