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佛說阿彌陀經要解講義 第一卷▪P27

  ..續本文上一頁,正統的沒有問題,怕的是跟那些比較偏的,有的人修密宗跟淨土淨土宗的也是有修得很好的,怕就是我們自己修密宗自己修得不好,或是說一面念佛一面參禅跟隨不正見的禅師,參得偏了,就會著魔,就會著魔。過去有一個在家居士,我們不可以講人家的名字,他來參禅,參、參、參……,一開始很謙虛,到後來他悟到什麼?悟到無所著,悟到無所著又如何呢?若講經完之後就叫那些信徒躺在大殿休息,男的女的就混在一起,說這樣叫做無所著,說:我們若要修行要無所著。不可以分這裏是大殿,那裏不是大殿,他的意思就是說盡虛空遍法界都是我們的心,我們的心就是我們的道場,話是這麼說沒錯,但是怎麼可以說這個大殿是佛的地方,我們恭敬拜佛的地方,你一定要在這裏睡才叫做無所著,你這樣也是有所著,你說睡在大殿是叫做無所著,那麼睡在房間也是無所著,你說睡在房間無所著,你睡在大殿你對佛不禮貌,你也是有所著,這偏了,參禅參得偏了,還認爲自己是對的,我們雖然修這個無所著法,但是大殿就必須要恭恭敬敬,若這樣就沒有五倫了,這樣徒弟叫師父不就叫徒弟,師父叫徒弟不就叫師父,無所著,這無所著的意思,他將這個無所著的意思解釋成亂來,父親、母親分不清楚,師父、徒弟分不清楚,大殿、房間分不清楚,廁所、吃飯分不清楚,這樣叫做無所著嗎?那叫做精神病,那叫做精神有問題,這不是叫做無所著,這就是著魔,著魔,參錯,走錯路了,大殿你就是要恭恭敬敬來,搭衣、披袈裟,恭敬,身體洗幹淨來到大殿,一點都不可以放輕松,這是佛殿,雖然你證悟,開悟,你證到法身,雖然你密宗修得很好,來到這裏就是佛殿,你雖然證悟到本體,但是你不可以毀壞這個事相,事相,這裏就是佛,開悟是你個人的事情,來到這裏是無量的衆生要看的,要有一個模範出來,怎麼可以亂來,所以念佛的人就不會這樣,按照祖師大德教的。

  【二念佛之人。一生精進。臨命終時。蒙佛接引。往生淨土。可免隔胎之迷。世有修習他種法門。一生功行未圓。欲望來生。繼續再修。一經轉胎。迷卻前生志願。是爲隔胎之迷。】所以有的信徒,我聽很多人這樣說:法師!法師!我這輩子若沒有往生極樂世界,我下輩子出世要像你這樣,要開大智慧、普遍規律無礙,要來度衆生,我下輩子要像你這樣。我說:唉呀!傻瓜,你不知死活。我就是上輩子去不成才會來,我每天腹瀉、頭痛,煩惱衆生不學佛,病苦種種,我就是一心一意要求往生極樂世界,什麼你下輩子要像我這樣,這實在是不好,你即使下輩子是比我更行一百倍的法師,你可不要發這種願,一定要往生極樂世界再說,你千萬、千萬不要發這種願,說:我下輩子要像慧律法師這樣講經度衆生。你不要這樣想,沒有那種功夫,下輩子你怎麼知道你還會再來講堂共修,下輩子迷迷茫茫了,要當豬公、豬母還不知道,但是下輩子……,你這輩子拜佛有福報,下輩子出世爲一個國王,一句話不合你意,殺,殺,拖出去槍斃,山東大帥:俺斃了你。整天就斃了你,整天就想打死人,講兩、叁句話就要斃了你,怎麼知道要修行,不曉得了,不曉得了,享受一下,吃好一點,也不曉得要修行了,不曉得要修行了,所以我奉行我們這裏的法師奉勸這裏的在家人,你即使粉身碎骨你都不要發願下輩子要像法師度衆生,你要發願:粉身碎骨下品下生我就是要往生極樂世界,你一定要這樣發願,即使用爬的,即使用怎樣纏的,就是要到西方極樂世界,佛祖最怕人家纏,若不接引我們,用哭泣的,硬是用哭泣的也要哭到極樂世界,要記得我的話,他不接引,要放聲大哭:你爲什麼發的願不兌現,臨命終說十聲要接我們去,爲什麼現在不來,怎麼這樣,你騙我,佛祖最怕人家激他,激他,他就來接引你,真的,我不騙你,你雖然有墮過胎,有做一些惡業,雖然過去有一些錯誤,沒有關系,放下,放下,我們對佛我們還沒有謗佛、謗法、謗僧,我們還沒有這樣,是不是這樣?我們對佛還這麼有信心,雖然有殺一些雞、鴨、鳥,雖然有墮過一些胎,但是這也是我們過去不知道,下次注意一點,不要做這種惡業就好了,往生也有希望,若說我下輩子還要再來因爲有隔胎之迷,你下輩子一無所知了,你不可以這樣做,絕對不可以,所以諸位!你吃得飽,穿得暖,一定要下決心去念,下決心去念,要記得!

  【叁念佛之人。只要信願行。叁種資糧具足。縱使一生念佛。不得開悟。亦得往生淨土。永明壽祖雲:但得見彌陀。何愁不開悟。】你若能看到阿彌陀佛,你也不用擔心你不會開悟,你不用擔心。【其穩當爲何如耶?】所以是非常穩,很穩。

  【序】是故淨土叁經並行于世,而古人(研究推重。)獨以《阿彌陀經》列爲日課。豈非有見于持名一法,普被叁根,攝事理以無遺,統宗教而無外,尤爲不可思議也哉。】慢慢練習這個漢文,也哉,以前都是讀作也乎,現在讀作也哉。

  【講】是故二字。承上起下之辭。淨土叁經:《佛說無量壽經》】《佛說無量壽經》是講這個佛的願力,他有多了不起的願力,《佛說無量壽經》【(又名大阿彌陀經。)、《觀無量壽佛經》】是講這個觀想,這個佛十六種的觀,十六種觀【(又名十六觀經)。】這以後會講到。【與本經。皆爲淨土法門經。雖然叁經幷行于世。而古人獨推重本經。】就是《阿彌陀經》。所以【列在日課。】打佛七早上起來也念《彌陀經》,晚上也念《彌陀經》,【無論何宗寺廟。皆早晚二課。念佛經行。】早課念《彌陀經》,晚課也念《彌陀經》,念佛經行,經行就是繞佛的意思,念佛經行就是繞佛,以前叫做經行。【是以持名念佛。爲尤要也。】以持名信佛最重要。【豈非二字反顯。】比較有力量。【古人有見于持名念佛一法。可以普被上中下叁根。如一雨所滋。】下大雨所滋潤。【大根大莖。中根中莖。小根小莖。皆得蒙潤也。】都可以得到滋潤的意思,大根器的人就得到大莖,中根器的人得到中的,小的就得到小的,所以這個持名念佛一法可以說普被叁根,上、中、下叁根,上、中、下叁根。【

  念佛一法。若智若愚】有智慧的人還是傻的人,【皆有分。是男是女總堪修。】都可以修行。【上焉者。】就是根機利的人。根機利的人就【如文殊普賢】菩薩【。】文殊師利菩薩是大智慧第一,普賢菩薩是大行第一。【不能踰其阃。】kǔn,叁聲阃,所以這教書也是從看電視來的,我就是看這個,綠,ǜ;島,ǎ;綠島,綠豆湯,我覺得這個廣告也很有意思你知道嗎?教人家讀書,我現在都用小學的,不能踰其阃,kǔn,叁聲阃,阃就是門限的意思,要進去這個門內,人家說的門檻,埋在地上,要走進去那個界限,不能踰其阃。【文殊發願偈雲】文殊菩薩這樣發願【:願我臨終時。盡除諸障礙。面見彌陀佛。往生安樂刹。】這個了很重要,爲什麼很重要呢?意思是說我們臨命終的時候,盡除諸障礙,要去掉種種的障礙,臨命終的障礙就沒有辦法了,臨命終的障礙沒辦法了,過去我也曾講過這個故事,我覺得這個故事也是不錯,再講一遍:有一個在家居士,他很用功在念佛,這男衆念、念、念……,念得很感應,很感應,念得很感應的時候,有一天他就對親朋好友宣布,宣布說:我某時某日要回去,佛祖要來接引我。佛祖要來接引我,你們再來爲我助念一下,沒什麼好拜托,這次拜托一下,他就很高興,噢!這些親朋好友本來就知道他有在念佛,噢!念佛有這麼好。這樣要來看一看,看是否真的要往生,看看他是否真的自知時至,就去了,去爲他助念,哇!他就沐浴,洗這個檀香,時間到,啊!佛祖要來接引我,躺著,但是這個在家居士有一個不好的地方,就是娶小老婆,娶小老婆,他娶的這個小老婆,她沒有拜佛,沒有念佛,這小老婆還年輕,小老婆還年輕,噢!他要往生的時候,大家在爲念、念……,噢!念得這個面貌很高興,很莊嚴,很紅潤,念、念、念……,他說:啊!佛祖現前。很高興,他這個小老婆剛好來了,這小老婆一來舍不得,哭泣,大塊哭泣,搖他的身體,別人也拉不住,你死我怎麼辦,我要靠誰,搖下去,臉發黑,馬上發黑,一念情執著,馬上下去,臉馬上發黑,一直這樣,意思就是說沒看到佛,沒有看到佛祖,雙手這樣,一直想看佛,看不到,看不到,情阻隔著,情就是一種黑影,佛祖現前來,他念得很清淨心,搖下去動到這個感情,放不下這個小老婆,這個情馬上,無明馬上現前,與佛不相應,佛是在他面前一直要接引他,但是他情重,遮住,灌不進來,佛光灌不進來,完了,你想想看,念佛念到這種程度,看到佛,臨命終又清清楚楚佛要來接引,臨命終遇到感情的事情照樣完了,照樣完了,所以我告訴你們小老婆不要娶,娶老婆,一個就好,真的,一個就好,因此這個臨命終要說沒有障礙,沒有相當的功夫沒有辦法,上輩子沒有修也沒有辦法,在我判斷,是這個丈夫上輩子有障礙他老婆往生,所以這輩子他老婆障礙她丈夫往生,因此諸位要記得,要記得:在臨命終無論你多親情,多愛的人,你一定要放下,我們若是很親情最愛他的人,就不可以困擾他,你知道他很愛我,你不可以困擾他,說:往生極樂世界很好,我會照顧我自己,你去吧!趕快死吧!這樣他就去了。說:你去了我怎麼辦,要靠誰。穩死的,十個倒九個,色身一搖你就……,有的人他母親要死又很難斷氣,你看看!所以這臨命終的安慰就變得很重要你知道嗎?臨命終安慰變得很重要,父母親割舍不下的時候,女兒就要趕快來,媽媽!你就趕快去沒有關系,你死沒有關系,你往生,阿彌陀佛要來接引你這難得的機會,你不用牽挂弟弟妹妹,弟弟妹妹我會栽培他,你不用擔心,你一直安慰他,盡我們的力量,做不到我們也要安慰他,一定要安慰他,這臨命終絕對要這樣才有辦法,要不然說要除掉障礙,臨命終最大的障礙兩種,第一就是恨,恨,仇人來看他,他看…

《佛說阿彌陀經要解講義 第一卷》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