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佛说阿弥陀经要解讲义 第一卷▪P26

  ..续本文上一页一下子就到了,一下子就到。【竖出则难。横超则易。】很简单的意思。【今有一喻。喻如虫生竹中。若从竹节。一节一节咬穿。】一节一节咬穿。【向竹梢】竹梢,稍就是末端的意思,向这个竹梢,向竹尾一直咬下去,末端【而出者。此喻竖出三界。】从直的,竖就是直,一直向天上咬上去,咬到那根竹子……,还没咬完那只虫就死了,竖出三界。我们要修其他的法门,要了生脱死,还没有修到成就就死光了,生命太短,生命太短,要在三、五个月里面,三年、五年里面,专心念佛,大家都会往生极乐世界,无论你是八十岁的,今天来听经也有办法,即使你七十岁来也没关系,即使你生重病快死的人也没关系,为什么?只要心念抓得稳,一心念佛,两件事情最重要,要相信有一个极乐世界,相信有一尊阿弥陀佛,这两项条件最重要,绝对有极乐世界,我相信绝对有一尊阿弥陀佛,一心信念都不退,临命终绝对往生极乐世界,这是最重要的观点,比如说向竹梢一直出者,像竖出三界,往天上上去,竖出三界。【何等为难。】你看这有多困难。【若从竹边。咬穿一洞而出者。】看这样多快。【此喻横超三界。何等容易。此即直捷圆顿之譬喻也。】因此我们若要修别的法门,有的人参禅、参禅,啊!参到六十岁了,还没有找到自己的本性,找到自己的本性还要继续长养圣胎,这个圣胎,解悟不行,还要证悟,解悟是说他了解修行怎么修行,不会走错路,必须要证悟,证悟就是真正发挥我们本性的光明出来,解悟不行,必须要证悟,【初净土横超胜讲竟。】现在要:

  

丙二特显持名胜

  【序】又于一切念佛法门之中,求其至简易至稳当者,(则)莫若信愿专持名号。】这就是告诉你所有的念佛法门,很多念佛法门,实相念佛,观想念佛,观像念佛,持名念佛,一切你如何用功,没有一样比信愿,就是深信切愿,深信佛的话,切愿要往生极乐世界,这样一句佛号念到死,专持名号,一句佛号念到死,都没有改变,这就是最简单,最稳当,最简单的意思就是说无论你的根机如何,无论你的事业如何。“不简机务”没有选择你的根机差,简单,大家都会念,孩子也会念,老人也会念,生病也会念,全都会念,最简单的,稳当呢?“不假”种种的“方便”,不用观想,不用拜佛,也不用拜忏,也不用怎样持咒,全都不用,任何方便都不用,直接深信切愿念佛,没有一样比这个更殊胜就是持名念佛。

  【讲】念佛一门。而分四种。一实相念佛。二观想念佛。三观像念佛。四持名念佛。】什么叫做实相念佛呢?这实相念佛就比较深奥,实相念佛就是证悟到无生法忍,由本性散发出无念而念,念而不念的这种念佛的功夫,意思是开悟,开悟的人他在念佛他即使不念,他清净心自然就有佛号跑出来,虽然有清净心的念头在念,但是他不是故意在念,他是本性在念,但是有一种人他误解,这个念而不念,不念而念,大大误解,怎样误解呢?他整天念: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一直念,念久了,相当有功夫了,他没有念,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咦!这心中一直念佛,耳朵听到佛号,在座诸位!这样是不是实相念佛,不是,这样跟实相念佛完全没有关系,那叫做事相暂时,这是事相念佛念到暂时伏这个烦恼,没有断烦恼,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他念到习惯了,眼睛睁开,从早上一直念,这是类似的事一心不乱,不是实相念佛,这绝对不是实相念佛,实相念佛他根本不用念,开悟,证悟到清净心,清净心具足一切念,一切念当下无所念,无所念里面念有作用,所以我讲实相仿佛必须要用禅宗解释才有办法了解,念而无念,无念而念,这两句话就是解释实相念佛,念而无念,无念而念,这要分作圣人跟凡夫的角度,以凡夫而言念而不念全都是念,为什么?他在念佛,意识心在作用,而不念,他若没有在念,他也是意识心在作用,不念而念,他若没有念,但是他也想要念,他也是意识心在作用,虽然他没有这个念头,但是他有这个佛号跑出来,也是意识心在作用,因为他没有开悟,没有证到无生,没有见到本性,虽然说无念而念,念而无念,全都是执著,圣人不同,证到圣果的人念而无念是真正念而不念,他所有的念,每一念都是见本性,所以本性本来就无念,本性虽然无念,但是他有作用,不念而念,无念而念,本性是无念,但是他具足一切念,意思就是说本体就有具足作用,所有的作用就是会归到本体,体、相、用当下就是,虽然无生离一切法具足一切法,虽然具足一切法,当下就无生,就像一面镜子,这个镜子虽然有灰尘,现出无量无边的相出来,但是所有的相就是离不开这个镜子,虽然这个镜子离不开这个镜子,但是你要拿拿不到,你要看又看得很清楚,听得懂吗?有的人已经不知所云了,慢慢地来,慢慢地来,没关系,念佛不是三年、五年,所以实相念佛就是一定要证悟到无生法忍,一定要证到无生法忍,所以实相念佛一定要到圆教的初地菩萨,见法身才有办法,这没那么简单,圆教的初住菩萨,别教的初地菩萨,这样才有办法,要不然没有办法,实相念佛(。第二就是……)。那么这个实相念佛简单解释叫做理念同时,什么叫做理念同时呢?理就是我们的本性,念就是我们一切的作用,就是我们的本性跟作用同时在念佛,我们在作用叫做理念同时,我们虽然在念佛、念佛,但是当下就是无生法忍,虽然无生法忍这个理体存在,但是清清楚楚每一个念头都是佛,实相念佛,意思是说证到法身,这是一心不乱的功夫,理一心不乱,这没那么简单,没那么简单。第二观想念佛,观想念佛就是没有看什么东西,我们对哪一尊的佛像有相应,我们坐着念佛的时候就观想、观想,那么一些高僧大德,他知道以我们的功夫要观想念佛没有办法,这个佛像是很微细,我们一个心是很粗鲁,说要专心观想念佛,很困难,所以他就教我们一个办法,叫做观这个字,六字,六字洪名:南无阿弥陀佛,这六个字现在虚空中,一个灯、两个灯、三个灯、四个灯、五个灯、六个灯,每一个灯里面都有一个字南无阿弥陀佛,很清楚、很清楚放金色光,南无阿弥陀佛,有的人在念佛念得很快,念很快,很快就是在赶什么,赶这个数目,今天才念两千而已!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念,他在念的别人也听不懂,他自己也听不清楚,反正他在赶这个佛号,赶这个数字的,他那不叫做念佛,那叫做赶数字的,赶着凑三万、五万,不是真正在用功,这没用,这不能得到一心不乱,一心不乱快慢你都要清清楚楚,即使让你念得多快你就是要清清楚楚,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也是要清清楚楚,快、慢都要清清楚楚这才能够得到一心不乱,不是在赶数目的,看着计数器,读数器,啊!五千多而已,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念到后来:佛祖我没办法,佛祖我没办法,很累,佛祖我没办法,我要去睡了,念佛哪有人念这样的,变成在赶数目的,那根本不是在用功,所以所有的实相,观想就是要求一心不乱,你赶数目哪有用,观想念佛,观字比较清楚,观这个字比较清楚,第三观像念佛,看这个佛像,我们看这个佛像放在桌上,看一下,又念: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再看一下,又念、念……,若我们忘记,眼睛一下看佛像,一直念佛,一直念佛,观像念佛,找一张我们喜欢的佛像摆在我们佛桌上,挂起来,看清楚再念,一边看一边念心比较不会散乱,有的人在观想念佛,这观像念佛都会变形,怎么变形呢?一念、念……,咦!怎么师父的脸跑出来,控制不住,控制不住,念、念……,观世音菩萨怎么骑牛,很多情形,念的时候,观佛菩萨的脸都会模模糊糊,所以这都不好修,不好修。第四最重要,就是持名念佛,不用实相,不用观想,也不用观像,一直念就是了,一句佛号听得清清楚楚,持名念佛不是只有念出声音,要念得清清楚楚,每一个念头都没有散乱这叫做持名念佛,不是念出声音就叫做持名,是清清楚楚,听自己的声音清清楚楚,这才叫做持名念佛,你不要搞错了,虽然这四个字你认为很简单,我认为很困难,很难,心很注意在念,声音从嘴里出来,耳朵听自己的声音,南无阿弥陀佛,咦!念到后来变怎样,外面在下雨,在刮风,车声都没听到,听自己的声音而已,这都是厉害,所以持名念佛你说简单,我认为还是没那么简单,要用功用得对,一般的人不会,认为什么?认为拿一串念珠,拿一串念珠就: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咦!心有没有在用功?没有。所以你看那个念,那个念就是今心,现在的心叫做念,你现在的心若没了就不是念了,你就没有心了,没有心就只有今而已,嘴在念而已,所以念就必须要现在的心要拿出来才叫做念,现在的心拿不出来,妄想,那就是妄想,所以持名念佛,【本经即释迦如来。教人专持名号。于四种念佛法门中。此为至简易。至稳当者。

  何谓简易。但持一句佛号。何等简单。一教便会。何等容易。不必参究。】就是不必参禅。【不劳观想。】你也不用观想得那么累。【与夫观像。何等简易。】跟这人观像比较起来当然就是很简单,与夫观像就是说跟这个观像比较起来,它是何等地容易,, 所以这个叫做与夫观像,跟观像,观这个像来念佛,是不是比较简单呢?不劳观想就是不必那么累去观想念佛。底下:

  【何谓稳当。略说有三:

  一念佛众生。常得弥陀光明。之所照烛。】烛就是我们所说的点蜡烛,光明的意思。【常为十方诸佛。之所护念。自始至终。可以不遭魔事。】所以念佛的人不会著魔,念佛的人为什么会著魔呢?这我看得很多,就是又加修这个密宗,跑去跟这个密宗的灌顶,观想,持密咒,虽然他有在念佛,但是也在修密宗,修密宗…

《佛说阿弥陀经要解讲义 第一卷》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