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一下子就到了,一下子就到。【豎出則難。橫超則易。】很簡單的意思。【今有一喻。喻如蟲生竹中。若從竹節。一節一節咬穿。】一節一節咬穿。【向竹梢】竹梢,稍就是末端的意思,向這個竹梢,向竹尾一直咬下去,末端【而出者。此喻豎出叁界。】從直的,豎就是直,一直向天上咬上去,咬到那根竹子……,還沒咬完那只蟲就死了,豎出叁界。我們要修其他的法門,要了生脫死,還沒有修到成就就死光了,生命太短,生命太短,要在叁、五個月裏面,叁年、五年裏面,專心念佛,大家都會往生極樂世界,無論你是八十歲的,今天來聽經也有辦法,即使你七十歲來也沒關系,即使你生重病快死的人也沒關系,爲什麼?只要心念抓得穩,一心念佛,兩件事情最重要,要相信有一個極樂世界,相信有一尊阿彌陀佛,這兩項條件最重要,絕對有極樂世界,我相信絕對有一尊阿彌陀佛,一心信念都不退,臨命終絕對往生極樂世界,這是最重要的觀點,比如說向竹梢一直出者,像豎出叁界,往天上上去,豎出叁界。【何等爲難。】你看這有多困難。【若從竹邊。咬穿一洞而出者。】看這樣多快。【此喻橫超叁界。何等容易。此即直捷圓頓之譬喻也。】因此我們若要修別的法門,有的人參禅、參禅,啊!參到六十歲了,還沒有找到自己的本性,找到自己的本性還要繼續長養聖胎,這個聖胎,解悟不行,還要證悟,解悟是說他了解修行怎麼修行,不會走錯路,必須要證悟,證悟就是真正發揮我們本性的光明出來,解悟不行,必須要證悟,【初淨土橫超勝講竟。】現在要:
丙二特顯持名勝
【序】又于一切念佛法門之中,求其至簡易至穩當者,(則)莫若信願專持名號。】這就是告訴你所有的念佛法門,很多念佛法門,實相念佛,觀想念佛,觀像念佛,持名念佛,一切你如何用功,沒有一樣比信願,就是深信切願,深信佛的話,切願要往生極樂世界,這樣一句佛號念到死,專持名號,一句佛號念到死,都沒有改變,這就是最簡單,最穩當,最簡單的意思就是說無論你的根機如何,無論你的事業如何。“不簡機務”沒有選擇你的根機差,簡單,大家都會念,孩子也會念,老人也會念,生病也會念,全都會念,最簡單的,穩當呢?“不假”種種的“方便”,不用觀想,不用拜佛,也不用拜忏,也不用怎樣持咒,全都不用,任何方便都不用,直接深信切願念佛,沒有一樣比這個更殊勝就是持名念佛。
【講】念佛一門。而分四種。一實相念佛。二觀想念佛。叁觀像念佛。四持名念佛。】什麼叫做實相念佛呢?這實相念佛就比較深奧,實相念佛就是證悟到無生法忍,由本性散發出無念而念,念而不念的這種念佛的功夫,意思是開悟,開悟的人他在念佛他即使不念,他清淨心自然就有佛號跑出來,雖然有清淨心的念頭在念,但是他不是故意在念,他是本性在念,但是有一種人他誤解,這個念而不念,不念而念,大大誤解,怎樣誤解呢?他整天念: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一直念,念久了,相當有功夫了,他沒有念,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咦!這心中一直念佛,耳朵聽到佛號,在座諸位!這樣是不是實相念佛,不是,這樣跟實相念佛完全沒有關系,那叫做事相暫時,這是事相念佛念到暫時伏這個煩惱,沒有斷煩惱,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他念到習慣了,眼睛睜開,從早上一直念,這是類似的事一心不亂,不是實相念佛,這絕對不是實相念佛,實相念佛他根本不用念,開悟,證悟到清淨心,清淨心具足一切念,一切念當下無所念,無所念裏面念有作用,所以我講實相仿佛必須要用禅宗解釋才有辦法了解,念而無念,無念而念,這兩句話就是解釋實相念佛,念而無念,無念而念,這要分作聖人跟凡夫的角度,以凡夫而言念而不念全都是念,爲什麼?他在念佛,意識心在作用,而不念,他若沒有在念,他也是意識心在作用,不念而念,他若沒有念,但是他也想要念,他也是意識心在作用,雖然他沒有這個念頭,但是他有這個佛號跑出來,也是意識心在作用,因爲他沒有開悟,沒有證到無生,沒有見到本性,雖然說無念而念,念而無念,全都是執著,聖人不同,證到聖果的人念而無念是真正念而不念,他所有的念,每一念都是見本性,所以本性本來就無念,本性雖然無念,但是他有作用,不念而念,無念而念,本性是無念,但是他具足一切念,意思就是說本體就有具足作用,所有的作用就是會歸到本體,體、相、用當下就是,雖然無生離一切法具足一切法,雖然具足一切法,當下就無生,就像一面鏡子,這個鏡子雖然有灰塵,現出無量無邊的相出來,但是所有的相就是離不開這個鏡子,雖然這個鏡子離不開這個鏡子,但是你要拿拿不到,你要看又看得很清楚,聽得懂嗎?有的人已經不知所雲了,慢慢地來,慢慢地來,沒關系,念佛不是叁年、五年,所以實相念佛就是一定要證悟到無生法忍,一定要證到無生法忍,所以實相念佛一定要到圓教的初地菩薩,見法身才有辦法,這沒那麼簡單,圓教的初住菩薩,別教的初地菩薩,這樣才有辦法,要不然沒有辦法,實相念佛(。第二就是……)。那麼這個實相念佛簡單解釋叫做理念同時,什麼叫做理念同時呢?理就是我們的本性,念就是我們一切的作用,就是我們的本性跟作用同時在念佛,我們在作用叫做理念同時,我們雖然在念佛、念佛,但是當下就是無生法忍,雖然無生法忍這個理體存在,但是清清楚楚每一個念頭都是佛,實相念佛,意思是說證到法身,這是一心不亂的功夫,理一心不亂,這沒那麼簡單,沒那麼簡單。第二觀想念佛,觀想念佛就是沒有看什麼東西,我們對哪一尊的佛像有相應,我們坐著念佛的時候就觀想、觀想,那麼一些高僧大德,他知道以我們的功夫要觀想念佛沒有辦法,這個佛像是很微細,我們一個心是很粗魯,說要專心觀想念佛,很困難,所以他就教我們一個辦法,叫做觀這個字,六字,六字洪名:南無阿彌陀佛,這六個字現在虛空中,一個燈、兩個燈、叁個燈、四個燈、五個燈、六個燈,每一個燈裏面都有一個字南無阿彌陀佛,很清楚、很清楚放金色光,南無阿彌陀佛,有的人在念佛念得很快,念很快,很快就是在趕什麼,趕這個數目,今天才念兩千而已!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念,他在念的別人也聽不懂,他自己也聽不清楚,反正他在趕這個佛號,趕這個數字的,他那不叫做念佛,那叫做趕數字的,趕著湊叁萬、五萬,不是真正在用功,這沒用,這不能得到一心不亂,一心不亂快慢你都要清清楚楚,即使讓你念得多快你就是要清清楚楚,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也是要清清楚楚,快、慢都要清清楚楚這才能夠得到一心不亂,不是在趕數目的,看著計數器,讀數器,啊!五千多而已,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念到後來:佛祖我沒辦法,佛祖我沒辦法,很累,佛祖我沒辦法,我要去睡了,念佛哪有人念這樣的,變成在趕數目的,那根本不是在用功,所以所有的實相,觀想就是要求一心不亂,你趕數目哪有用,觀想念佛,觀字比較清楚,觀這個字比較清楚,第叁觀像念佛,看這個佛像,我們看這個佛像放在桌上,看一下,又念: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再看一下,又念、念……,若我們忘記,眼睛一下看佛像,一直念佛,一直念佛,觀像念佛,找一張我們喜歡的佛像擺在我們佛桌上,挂起來,看清楚再念,一邊看一邊念心比較不會散亂,有的人在觀想念佛,這觀像念佛都會變形,怎麼變形呢?一念、念……,咦!怎麼師父的臉跑出來,控製不住,控製不住,念、念……,觀世音菩薩怎麼騎牛,很多情形,念的時候,觀佛菩薩的臉都會模模糊糊,所以這都不好修,不好修。第四最重要,就是持名念佛,不用實相,不用觀想,也不用觀像,一直念就是了,一句佛號聽得清清楚楚,持名念佛不是只有念出聲音,要念得清清楚楚,每一個念頭都沒有散亂這叫做持名念佛,不是念出聲音就叫做持名,是清清楚楚,聽自己的聲音清清楚楚,這才叫做持名念佛,你不要搞錯了,雖然這四個字你認爲很簡單,我認爲很困難,很難,心很注意在念,聲音從嘴裏出來,耳朵聽自己的聲音,南無阿彌陀佛,咦!念到後來變怎樣,外面在下雨,在刮風,車聲都沒聽到,聽自己的聲音而已,這都是厲害,所以持名念佛你說簡單,我認爲還是沒那麼簡單,要用功用得對,一般的人不會,認爲什麼?認爲拿一串念珠,拿一串念珠就: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咦!心有沒有在用功?沒有。所以你看那個念,那個念就是今心,現在的心叫做念,你現在的心若沒了就不是念了,你就沒有心了,沒有心就只有今而已,嘴在念而已,所以念就必須要現在的心要拿出來才叫做念,現在的心拿不出來,妄想,那就是妄想,所以持名念佛,【本經即釋迦如來。教人專持名號。于四種念佛法門中。此爲至簡易。至穩當者。
何謂簡易。但持一句佛號。何等簡單。一教便會。何等容易。不必參究。】就是不必參禅。【不勞觀想。】你也不用觀想得那麼累。【與夫觀像。何等簡易。】跟這人觀像比較起來當然就是很簡單,與夫觀像就是說跟這個觀像比較起來,它是何等地容易,, 所以這個叫做與夫觀像,跟觀像,觀這個像來念佛,是不是比較簡單呢?不勞觀想就是不必那麼累去觀想念佛。底下:
【何謂穩當。略說有叁:
一念佛衆生。常得彌陀光明。之所照燭。】燭就是我們所說的點蠟燭,光明的意思。【常爲十方諸佛。之所護念。自始至終。可以不遭魔事。】所以念佛的人不會著魔,念佛的人爲什麼會著魔呢?這我看得很多,就是又加修這個密宗,跑去跟這個密宗的灌頂,觀想,持密咒,雖然他有在念佛,但是也在修密宗,修密宗…
《佛說阿彌陀經要解講義 第一卷》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