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八識規矩頌講話▪P14

  ..續本文上一頁喻如“大風”。】其實根本沒有境界。同學們!有的人在上班,在上班,有一個人,她化妝得很漂亮,她去上班的時候,人家就說:哎呀!來公司不要化妝得很漂亮嘛!一講,她回去煩惱了,因爲她化妝習慣了嘛!來到我這個地方,說:師父啊!我很喜歡化妝,我的公司、行號裏面說:來公司上班不須要化妝。我說:你要化妝,他叫你不要化妝,是他的看法。我說:你要化妝,你化妝要怎麼想呢?雖然我這個色身是假的;但是,我要讓衆生起歡喜心,所以,我要化妝,叁分長相,七分靠打扮。對不對?要很莊嚴,很莊嚴。師父!您化妝嗎?化妝啊!怎麼不化妝?我要刮胡子,還要把這一條龍變成半條龍,把這個刮斷。對不對?然後,我如果有青春痘的話,就要趕快看一看,錄影起來好不好看啊?面相是第一印象嘛!對不對?選女婿也是如此,選女婿也是第一印象最重要!再看看,我很怕曬太陽,因爲曬太陽曬多了,會有雀斑,雀斑。臉上有雀斑的,前世都是供奉貓王的,供奉貓王的。要不然就是供奉豹,豹身上有一點一點的黑圓斑,普裏斯來,Oh!My darling……(師父唱)貓王,美國那個貓王。所以,我這個人主張:雖然是假相;但是,要給人家印象好,給人家印象好。我說:你繼續化你的妝,你內心裏面想:我爲了要讓衆生好印象,這不是爲我個人化妝的,以無我的精神,像觀世音菩薩的美,第一個印象好,很好的印象,很好的印象。我覺得:美很重要,這是我個人的感覺,我個人的感覺。而有的人本來就長得醜,前面後面也分不清楚,她問:師父!我要化妝嗎?你不用啦!你畫不畫都無所謂,你從前面看、從後面看,都是那麼醜,有沒有化妝都無所謂。如果到這種地步,那就很慘了!前後都一樣,那個就不須要化什麼妝了!對不對?俗話說:叁分長相,人家是指稍微能入眼的,就多少化一下妝,就多少化一下妝。她回去就問人家:我須要化妝嗎?人家跟她說:你不用化妝了!我慘了!前面、後面看起來都一樣。所以,各人的見地不一樣,你一切的境界,都是唯心所造,唯心所造,唯心所造。我認爲:你不須要在意別人對你的看法,一個人每天活在別人的在意中,你會活得很痛苦的,不須要!我對得起我的良心,我在工作裏面,我認真地做,你管我要怎麼樣、穿什麼衣服。對不對?你管我要怎麼樣漂漂亮亮的。我覺得漂亮是一種美感,也是一種享受,給衆生一個好的印象,我認爲還是滿重要的,畢竟是凡夫嘛!對不對?

  【“第八識”受“前七識”染法所熏,“前七識”現行法,熏到“第八識”中變成了“種子”,它能執持“根身”、“器界”、“種子”。“第八識”是“受報主”,】要受果報的。【所以衆生在“臨死”到“身冷盡”的時候,】“身冷盡”,旁邊寫個:二十四個鍾頭。一個人死的時候,師父勸告你:最好二十四個鍾頭以後,你再動他,你務必要讓他全身冷盡,才給他換衣服,不要急著換衣服。師父在《人生最大的一件事》,已經講得很清楚了!那一套,我覺得值得推廣,那一套,師父認爲值得推廣,請回去給你爸爸、媽媽聽,當你爸爸、媽媽已經在長庚、榮總,在醫院住院的時候,最好送一套給你爸爸、媽媽;《死亡的藝術》,以及《人生最大的一件事》。爲什麼?叫他要有心理准備,叫他要有心理准備。知道怎麼處理。但是,世間人很難接受這種觀念,很難接受這種觀念。但是,你要開示爸爸、媽媽說:這一條路是一定要走的,魂斷藍橋,魂斷藍橋。沒事就……(師父哼哀樂)你每一天奏一次,你就會覺悟,不是等到死的時候才奏,因爲我們每天都要睡覺嘛!睡覺的時候,放一段,跟死人沒有什麼兩樣,只是躺在床鋪跟躺在棺材的差別而已。所以,每天聽一次這首歌,很容易覺悟,很容易覺悟。先生如果氣得打我們,我們再關掉就行了;我們才剛結婚而已,你放這樣的歌能聽嗎?大徹大悟的人,就是這樣子嘛!隨時都要准備死亡,也沒有什麼。對不對?放下嘛!

  【它是“最後去”的,若是在“受生”來“住母胎”的時候,它是“最先來”的,所以它是能作一切衆生的去後來先“主人翁”了。】因爲第八意識我們控製不住。同學們!記住!往生是現在的工作,不是臨命終的工作,我再次地勸告你:你現在可以控製你的情緒,臨命終,你往生就有把握。你現在不能控製你的情緒,我告訴你:你的臨終完全要靠師父,完全要靠師父。你臨命終根本不能主宰,你除了靠師父加持以外,你能做什麼?你能怎麼樣?你靠這個僧團、你靠法會,要不然沒有辦法。但是,你怎麼死的也不知道啊!對不對?要像坐飛機到南非,到摩裏西斯島,咻!下去,連往生被都來不及蓋。所以,出國的時候,僧袋裏面要帶一件往生被,往生被,開飛機不對勁了,當裏面在廣播的時候,他就會告訴你,人家這個講得很有藝術,他說:我們將會有一次很痛苦的降落,我們將會有一次很痛苦的降落經驗。因爲那個輪子放不下來,飛機的輪子拉不下來,拉不下來。人家那個機長講得多有藝術,機長講的是很有藝術的話:我們將有一次很痛苦的降落經驗。那個時候,你就要把往生被准備好,趕快拿強力膠黏住金光明沙,然後,要低著頭,因爲飛機要緊急降落的時候,頭要低下來,低下來:觀世音菩薩……頭擡起來以後,發現沒死,趕快我把金光明沙擦掉,擦掉,沒死,沒死,沒死!不然頭上黏著沙子,出機場能看嗎?人家看到你:Your head,why?你頭上怎麼全是沙子?往生被要帶在身上,以防萬一。所以,能不能蓋到往生被還不曉得,隨時都要有心理准備,生命是無常的,生命是無常的。七十四頁,說:

  不動地前才舍藏 金剛道後異熟空

  大圓無垢同時發 普照十方塵刹中

  不動地就是第八地,第八地叫做不動地。一直要到第八地的不動地前,到第八地,才舍藏,才舍去阿賴耶識,藏識才舍去,這個“藏”就是藏識。舍去藏識,是舍去什麼藏識呢?就是阿賴耶識。要到第八地不動地以前,才舍掉這個藏識,就是舍掉一切煩惱的種子。

  “金剛道後異熟空”:把筆拿起來,“金剛道後”就是等覺菩薩。一定要到等覺菩薩,異熟空,就是我們這個業報,才能完全化作清淨的實報莊嚴。異熟就是果報身。一定要到等覺菩薩,這個業報才盡。異熟,異熟果報,業果才能空掉。否則的話,你這個報是逃不掉的,除非你念佛求生極樂世界。記住哦!唯識學是在叁界,佛陀在人間裏面講的,他講的這個角度,都是專指人間。所以,這個異熟果報,要到等覺菩薩才舍掉。你要求生極樂世界就不必了,求生極樂世界,一下子就到極樂世界去了,你所顯現出來的,就是清淨莊嚴身,清淨莊嚴身,不必像我這樣,每天要修面、刮胡子,我這個兩天不刮的話,就不行了!就不行了!

  “大圓無垢同時發”:“無垢”就是清淨識,清淨識,“大圓無垢”就是清淨識,無垢嘛!同時發現,就是第八意識到達最究竟圓滿的時候,就是大圓鏡智。“大圓”就是大圓鏡智,“無垢”就是清淨識。大圓鏡智一直到清淨的時候,同時發,産生了!

  “普照十方塵刹中”:當你開發了第八意識,完全清淨,就是成佛了,那麼你的能力,就可以普照十方塵刹中。成佛不是簡單的一件事情,成佛不是簡單的一件事情。

  【講】【“第八識”轉識成智,要到“第八地”時的“不動地”前,就是第七地菩薩,“遠行地”的時候,才能舍棄了“藏識”,即是“阿賴耶識”。若是要舍離“異熟識”——(善惡業果位),那是不客氣的話,】慈航菩薩常常這樣講:那是不客氣的話哦!【要到“金剛道後”——(等覺菩薩後)——將要成佛的時候,這個“業果識”才算完全“空”了。

  到這時候,雜染的有漏識——“阿賴耶識”,就變成“無垢清淨識”了,所謂“大圓鏡智”,也同時發現,普照十方世界,在那微塵數的佛土中,而去度脫苦海中無量無邊的一切衆生。即說偈曰:

  以此功德 回向有情 同成佛果 大願圓成】

  我們《八識規矩頌》講完了,講完了。雖然我們沒有時間講《攝大乘論》、沒有時間講《成唯識論》;但是,你看!我們講過了《唯識簡介》、講過了《百法明門論》、講過了《唯識讀本》、講過了《唯識叁十頌》、講過了《唯識二十頌》、講過了《八識規矩頌》,這樣最起碼,給大家有一個基礎性的了解。再來,我們要講《大乘起信論》。《大乘起信論》是一本很好的論典,融通空有的思想。沒有研究過《大乘起信論》的,要想把經典弄得很清楚,也不容易。雖然說:《大乘起信論》,有人說是僞經,有人說是僞經,因爲《大乘起信論》所講的,是真妄和合,妄心跟真心的和合。有的人說:那不是大徹大悟的人講的話。的確!悟道,妄是無根的,妄不能跟真和合;妄如果跟真和合的話,成佛就會變成衆生。對不對?和合嘛!妄心本身不能跟真心和合的,真是根本。真心,《楞嚴經》講的:舍識用根,根是不生滅的體性。在《楞嚴經》就講得很清楚,《圓覺經》就講得比較究竟。而《大乘起信論》,爲什麼人家講它是僞經呢?因爲它講:真妄和合,講真心,因爲它講生滅門跟真如門。就像風,風,然後,海水跟浪,它有比喻:海水就像真如,風不動的時候,風不動的時候,海水就清淨;風動的時候,就變成生滅,就變成生滅。所以,因爲《大乘起信論》用這樣的比喻,這樣比喻不通啊,那人家問你:什麼時候風才不動?什麼時候風才不動?你講!《圓覺經》就不是這樣講,《圓覺經》講就是如同空中的花,眼睛有毛病、眼睛痛,才看到空中有花,空中本來就沒有花嘛!對!妄想本來就是沒有。所以,《圓覺經》是究竟了義教。對不對?《楞嚴經》也是究竟了義教。《圓覺經》講:知幻即離,離幻即覺。《楞嚴經》講:狂心若歇,歇即菩提。這個都是講妄想無根。但是,因爲《大乘起信論》講什麼?因爲《大乘起信論》講真妄和合,這個就不能解釋了,真心跟妄心合在一起,如果說:成佛了,成佛以後,那什麼時候變衆生呢?那衆生也不須要修行啊!因爲真妄和合,合久了,生滅停了,就變成真如;真如停了,就變成生滅,那麼衆生就變佛,佛也會變衆生,所以,這個就變成講不通。這是《大乘起信論》的致命傷是在這個地方。知道嗎?但是,我們是通達經典的人。但是,《大乘起信論》在中國佛教經典的地位裏面,從來屹立不搖,太重要了!它的文章實在寫得太好了,太美太美了!《大乘起信論》,師父這樣念過,那文章實在是美,美得不得了,太美了!你念起來就非常有學問,非常有學問的人。所以,經教,不能說:我研究一部經典,我就出去外面講經。你沒有融通空有的思想、論典,通達、藏經,你講這個就遺漏那個;你講那個就會遺漏這個。知道嗎?因爲貫通了叁藏十二部,就可以把每一部經典的精華分析得很清楚,solution就是一個解決,把它系統性分析得很清楚。那麼,我們知道它的問題在那裏,我們認識《大乘起信論》,也是一樁好的事情,好的事情。《大乘起信論》並不容易的,也很難的,也很難的!但是,透過師父的演講,我們盡量把它講得讓大家了解,了解,是一個很好很好的一部論典,沒有一個道場、沒有一個善知識,不講《大乘起信論》的。那我們這個道場,算是滿有水准的,爲什麼不講《大乘起信論》呢?對不對?

  全輯講座已圓滿

  

  回向

  願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 上報四重恩,下濟叁途苦。 若有見聞者,悉發菩提心。 盡此一報身,同生極樂國。

  願生西方淨土中,上品蓮花爲父母。 花開見佛悟無生,不退菩薩爲伴侶。

  人身難得今已得,佛法難聞今已聞,讓佛法住世,普利有情,是每一位佛弟子的責任,希望大家發心,成爲法的傳遞者和播種者,將手中的法寶,一化爲十,十化爲百,讓千千萬萬的衆生,都能走上成佛覺悟之道。

  高雄文殊講堂

  

《八識規矩頌講話》全文閱讀結束。

✿ 继续阅读 ▪ 地藏本願經講記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