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喻如“大风”。】其实根本没有境界。同学们!有的人在上班,在上班,有一个人,她化妆得很漂亮,她去上班的时候,人家就说:哎呀!来公司不要化妆得很漂亮嘛!一讲,她回去烦恼了,因为她化妆习惯了嘛!来到我这个地方,说:师父啊!我很喜欢化妆,我的公司、行号里面说:来公司上班不须要化妆。我说:你要化妆,他叫你不要化妆,是他的看法。我说:你要化妆,你化妆要怎么想呢?虽然我这个色身是假的;但是,我要让众生起欢喜心,所以,我要化妆,三分长相,七分靠打扮。对不对?要很庄严,很庄严。师父!您化妆吗?化妆啊!怎么不化妆?我要刮胡子,还要把这一条龙变成半条龙,把这个刮断。对不对?然后,我如果有青春痘的话,就要赶快看一看,录影起来好不好看啊?面相是第一印象嘛!对不对?选女婿也是如此,选女婿也是第一印象最重要!再看看,我很怕晒太阳,因为晒太阳晒多了,会有雀斑,雀斑。脸上有雀斑的,前世都是供奉猫王的,供奉猫王的。要不然就是供奉豹,豹身上有一点一点的黑圆斑,普里斯来,Oh!My darling……(师父唱)猫王,美国那个猫王。所以,我这个人主张:虽然是假相;但是,要给人家印象好,给人家印象好。我说:你继续化你的妆,你内心里面想:我为了要让众生好印象,这不是为我个人化妆的,以无我的精神,像观世音菩萨的美,第一个印象好,很好的印象,很好的印象。我觉得:美很重要,这是我个人的感觉,我个人的感觉。而有的人本来就长得丑,前面后面也分不清楚,她问:师父!我要化妆吗?你不用啦!你画不画都无所谓,你从前面看、从后面看,都是那么丑,有没有化妆都无所谓。如果到这种地步,那就很惨了!前后都一样,那个就不须要化什么妆了!对不对?俗话说:三分长相,人家是指稍微能入眼的,就多少化一下妆,就多少化一下妆。她回去就问人家:我须要化妆吗?人家跟她说:你不用化妆了!我惨了!前面、后面看起来都一样。所以,各人的见地不一样,你一切的境界,都是唯心所造,唯心所造,唯心所造。我认为:你不须要在意别人对你的看法,一个人每天活在别人的在意中,你会活得很痛苦的,不须要!我对得起我的良心,我在工作里面,我认真地做,你管我要怎么样、穿什么衣服。对不对?你管我要怎么样漂漂亮亮的。我觉得漂亮是一种美感,也是一种享受,给众生一个好的印象,我认为还是满重要的,毕竟是凡夫嘛!对不对?
【“第八识”受“前七识”染法所熏,“前七识”现行法,熏到“第八识”中变成了“种子”,它能执持“根身”、“器界”、“种子”。“第八识”是“受报主”,】要受果报的。【所以众生在“临死”到“身冷尽”的时候,】“身冷尽”,旁边写个:二十四个钟头。一个人死的时候,师父劝告你:最好二十四个钟头以后,你再动他,你务必要让他全身冷尽,才给他换衣服,不要急着换衣服。师父在《人生最大的一件事》,已经讲得很清楚了!那一套,我觉得值得推广,那一套,师父认为值得推广,请回去给你爸爸、妈妈听,当你爸爸、妈妈已经在长庚、荣总,在医院住院的时候,最好送一套给你爸爸、妈妈;《死亡的艺术》,以及《人生最大的一件事》。为什么?叫他要有心理准备,叫他要有心理准备。知道怎么处理。但是,世间人很难接受这种观念,很难接受这种观念。但是,你要开示爸爸、妈妈说:这一条路是一定要走的,魂断蓝桥,魂断蓝桥。没事就……(师父哼哀乐)你每一天奏一次,你就会觉悟,不是等到死的时候才奏,因为我们每天都要睡觉嘛!睡觉的时候,放一段,跟死人没有什么两样,只是躺在床铺跟躺在棺材的差别而已。所以,每天听一次这首歌,很容易觉悟,很容易觉悟。先生如果气得打我们,我们再关掉就行了;我们才刚结婚而已,你放这样的歌能听吗?大彻大悟的人,就是这样子嘛!随时都要准备死亡,也没有什么。对不对?放下嘛!
【它是“最后去”的,若是在“受生”来“住母胎”的时候,它是“最先来”的,所以它是能作一切众生的去后来先“主人翁”了。】因为第八意识我们控制不住。同学们!记住!往生是现在的工作,不是临命终的工作,我再次地劝告你:你现在可以控制你的情绪,临命终,你往生就有把握。你现在不能控制你的情绪,我告诉你:你的临终完全要靠师父,完全要靠师父。你临命终根本不能主宰,你除了靠师父加持以外,你能做什么?你能怎么样?你靠这个僧团、你靠法会,要不然没有办法。但是,你怎么死的也不知道啊!对不对?要像坐飞机到南非,到摩里西斯岛,咻!下去,连往生被都来不及盖。所以,出国的时候,僧袋里面要带一件往生被,往生被,开飞机不对劲了,当里面在广播的时候,他就会告诉你,人家这个讲得很有艺术,他说:我们将会有一次很痛苦的降落,我们将会有一次很痛苦的降落经验。因为那个轮子放不下来,飞机的轮子拉不下来,拉不下来。人家那个机长讲得多有艺术,机长讲的是很有艺术的话:我们将有一次很痛苦的降落经验。那个时候,你就要把往生被准备好,赶快拿强力胶黏住金光明沙,然后,要低着头,因为飞机要紧急降落的时候,头要低下来,低下来:观世音菩萨……头抬起来以后,发现没死,赶快我把金光明沙擦掉,擦掉,没死,没死,没死!不然头上黏着沙子,出机场能看吗?人家看到你:Your head,why?你头上怎么全是沙子?往生被要带在身上,以防万一。所以,能不能盖到往生被还不晓得,随时都要有心理准备,生命是无常的,生命是无常的。七十四页,说:
不动地前才舍藏 金刚道后异熟空
大圆无垢同时发 普照十方尘刹中
不动地就是第八地,第八地叫做不动地。一直要到第八地的不动地前,到第八地,才舍藏,才舍去阿赖耶识,藏识才舍去,这个“藏”就是藏识。舍去藏识,是舍去什么藏识呢?就是阿赖耶识。要到第八地不动地以前,才舍掉这个藏识,就是舍掉一切烦恼的种子。
“金刚道后异熟空”:把笔拿起来,“金刚道后”就是等觉菩萨。一定要到等觉菩萨,异熟空,就是我们这个业报,才能完全化作清净的实报庄严。异熟就是果报身。一定要到等觉菩萨,这个业报才尽。异熟,异熟果报,业果才能空掉。否则的话,你这个报是逃不掉的,除非你念佛求生极乐世界。记住哦!唯识学是在三界,佛陀在人间里面讲的,他讲的这个角度,都是专指人间。所以,这个异熟果报,要到等觉菩萨才舍掉。你要求生极乐世界就不必了,求生极乐世界,一下子就到极乐世界去了,你所显现出来的,就是清净庄严身,清净庄严身,不必像我这样,每天要修面、刮胡子,我这个两天不刮的话,就不行了!就不行了!
“大圆无垢同时发”:“无垢”就是清净识,清净识,“大圆无垢”就是清净识,无垢嘛!同时发现,就是第八意识到达最究竟圆满的时候,就是大圆镜智。“大圆”就是大圆镜智,“无垢”就是清净识。大圆镜智一直到清净的时候,同时发,产生了!
“普照十方尘刹中”:当你开发了第八意识,完全清净,就是成佛了,那么你的能力,就可以普照十方尘刹中。成佛不是简单的一件事情,成佛不是简单的一件事情。
【讲】【“第八识”转识成智,要到“第八地”时的“不动地”前,就是第七地菩萨,“远行地”的时候,才能舍弃了“藏识”,即是“阿赖耶识”。若是要舍离“异熟识”——(善恶业果位),那是不客气的话,】慈航菩萨常常这样讲:那是不客气的话哦!【要到“金刚道后”——(等觉菩萨后)——将要成佛的时候,这个“业果识”才算完全“空”了。
到这时候,杂染的有漏识——“阿赖耶识”,就变成“无垢清净识”了,所谓“大圆镜智”,也同时发现,普照十方世界,在那微尘数的佛土中,而去度脱苦海中无量无边的一切众生。即说偈曰:
以此功德 回向有情 同成佛果 大愿圆成】
我们《八识规矩颂》讲完了,讲完了。虽然我们没有时间讲《摄大乘论》、没有时间讲《成唯识论》;但是,你看!我们讲过了《唯识简介》、讲过了《百法明门论》、讲过了《唯识读本》、讲过了《唯识三十颂》、讲过了《唯识二十颂》、讲过了《八识规矩颂》,这样最起码,给大家有一个基础性的了解。再来,我们要讲《大乘起信论》。《大乘起信论》是一本很好的论典,融通空有的思想。没有研究过《大乘起信论》的,要想把经典弄得很清楚,也不容易。虽然说:《大乘起信论》,有人说是伪经,有人说是伪经,因为《大乘起信论》所讲的,是真妄和合,妄心跟真心的和合。有的人说:那不是大彻大悟的人讲的话。的确!悟道,妄是无根的,妄不能跟真和合;妄如果跟真和合的话,成佛就会变成众生。对不对?和合嘛!妄心本身不能跟真心和合的,真是根本。真心,《楞严经》讲的:舍识用根,根是不生灭的体性。在《楞严经》就讲得很清楚,《圆觉经》就讲得比较究竟。而《大乘起信论》,为什么人家讲它是伪经呢?因为它讲:真妄和合,讲真心,因为它讲生灭门跟真如门。就像风,风,然后,海水跟浪,它有比喻:海水就像真如,风不动的时候,风不动的时候,海水就清净;风动的时候,就变成生灭,就变成生灭。所以,因为《大乘起信论》用这样的比喻,这样比喻不通啊,那人家问你:什么时候风才不动?什么时候风才不动?你讲!《圆觉经》就不是这样讲,《圆觉经》讲就是如同空中的花,眼睛有毛病、眼睛痛,才看到空中有花,空中本来就没有花嘛!对!妄想本来就是没有。所以,《圆觉经》是究竟了义教。对不对?《楞严经》也是究竟了义教。《圆觉经》讲:知幻即离,离幻即觉。《楞严经》讲:狂心若歇,歇即菩提。这个都是讲妄想无根。但是,因为《大乘起信论》讲什么?因为《大乘起信论》讲真妄和合,这个就不能解释了,真心跟妄心合在一起,如果说:成佛了,成佛以后,那什么时候变众生呢?那众生也不须要修行啊!因为真妄和合,合久了,生灭停了,就变成真如;真如停了,就变成生灭,那么众生就变佛,佛也会变众生,所以,这个就变成讲不通。这是《大乘起信论》的致命伤是在这个地方。知道吗?但是,我们是通达经典的人。但是,《大乘起信论》在中国佛教经典的地位里面,从来屹立不摇,太重要了!它的文章实在写得太好了,太美太美了!《大乘起信论》,师父这样念过,那文章实在是美,美得不得了,太美了!你念起来就非常有学问,非常有学问的人。所以,经教,不能说:我研究一部经典,我就出去外面讲经。你没有融通空有的思想、论典,通达、藏经,你讲这个就遗漏那个;你讲那个就会遗漏这个。知道吗?因为贯通了三藏十二部,就可以把每一部经典的精华分析得很清楚,solution就是一个解决,把它系统性分析得很清楚。那么,我们知道它的问题在那里,我们认识《大乘起信论》,也是一桩好的事情,好的事情。《大乘起信论》并不容易的,也很难的,也很难的!但是,透过师父的演讲,我们尽量把它讲得让大家了解,了解,是一个很好很好的一部论典,没有一个道场、没有一个善知识,不讲《大乘起信论》的。那我们这个道场,算是满有水准的,为什么不讲《大乘起信论》呢?对不对?
全辑讲座已圆满
回向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愿生西方净土中,上品莲花为父母。 花开见佛悟无生,不退菩萨为伴侣。
人身难得今已得,佛法难闻今已闻,让佛法住世,普利有情,是每一位佛弟子的责任,希望大家发心,成为法的传递者和播种者,将手中的法宝,一化为十,十化为百,让千千万万的众生,都能走上成佛觉悟之道。
高雄文殊讲堂
《八识规矩颂讲话》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