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如來密因”的因緣,而非凡小所解的因緣。
1064頁,“非取世間和合粗相”:如來之最勝上密因,于此法中,乃不取著世間的任何和合的粗劣之相,以和合就是無常,無常即有生滅;然如來法爲離生滅心而修,不得依生滅心而修;若依和合生滅之心或法而修,則所得之法也是無常生滅,所以知道和合之法是粗劣之相;但是如來之法,爲依湛然精明之性。所以要依性而修,不要依相而修,諸位要了解這個,緣起法還是粗相,湛然精明之體才是。所以其法爲至精純勝上。又,二乘所依粗劣和合之法,(因爲二乘是了解緣起法),皆是二法,如依空破有,依淨破染等。然如來之法系令體入本自莊嚴,非空非有,本自清淨,不可染汙,究竟離诤,遠離二法。
離诤,這個是功夫,沒有是非就離诤;沒有對錯就離诤;沒有空有就離诤;沒有能所就離诤,諸位!這個離诤就是功夫。你跟朋友吵架,這表示你的離诤功夫還不夠到家。你說:那個人實在是可憐、可惡,我不理他,他卻一直來惹我!還是遠離,衆生就是這樣子,有時候沒辦法遠離!是不是?有時候,夫妻之間怎麼遠離?孩子都生了叁個了,變成怨偶了,那你怎麼遠離?所以,有時候很無奈,我們出家人講,是出家人的事,我們可以離诤,你跟我也沒什麼關系,我爲什麼要跟你吵架?對不對?那是我們出家人,講是這樣,很方便,你在家居士不一樣啊,孩子都生叁、四個了,夫妻之間吵到。。。對不對?所以,人家有一句話說:夫妻之間,愛起來如膠似漆,夫妻吵起來驚天動地!(笑)愛起來如膠似漆,吵起來驚天動地,真的是這樣子。所以,這個離诤,是指你的立場有辦法的,那麼,在家居士就會很難了!
遠離二法,離一切戲論,以一切戲論皆是粗相,爲“衆生知見”之本。
“如來發明世、出世法,知其本因,隨所緣出”:如來以自覺聖智而開發明了世間以及出世間一切諸法,皆了知其本起之因(此即如來藏,爲一切法之究竟本因),衆生依此本因,而各隨其所遇之緣,出生十界依正、染淨一切法。
“一滴之雨,亦知頭數”:甚至一滴雨水,如來之智也能確知其中由多少小雨滴組成,因爲如來已得正遍知覺,如實了知衆生以何因緣,而可得多少雨水之滋潤。我比較認同下面這一句,我認爲這一句是表法的。那我也很厲害啊,對不對?一滴之雨,無量叁千大千世界外所下的雨,我慧律法師也知道啊,多少雨?不是奇數就是偶數啊!(笑)不是135,不然就是246,我也知道它。對不對?用猜的也猜得。。。不是奇數就是偶數,亦知頭數啊!
1065頁,“松直、棘曲,鹄白、烏玄”:“棘”,就是荊棘。“鹄”,就是天鵝;體長叁尺馀,形狀跟鶴相似,頸長,上面的嘴有黃赤色之瘤,全體是白色的。“烏”,就是烏鴉。“玄”,就是黑。此謂,松樹以何因緣而挺直,荊棘以何因緣而彎曲,鹄何以生來就是白色,而烏鴉何以生來就是黑色。
“皆了元由”:如是等一切依正之法,如來皆了其元由。
“根結若除,塵相自滅”:“根”就是能取。“塵”就是所取。能取的六根之纏結若解除,則所取之塵自然不生。
“諸妄銷亡,不真何待”:“諸妄”,指“能所”諸妄。能所諸妄既皆銷亡,則不證真更何待?此即是:妄銷真顯露是也。
【義貫】
“阿難,我”以上所“說”的從根解除而達圓通,乃至成“佛”之“法”,系“從”最勝上之“因緣”(本源心地)而“生”,然此勝因緣“非”同凡小“取”著“世間”虛妄“和合”而生之“粗”劣之“相”;此乃“如來”依自覺聖智開“發明”了“世”間以及“出世”間一切“法”,了“知其”究竟“本”起之“因”(就是如來藏),所以這個如來藏有無量的種子,種子會起現行,現行又熏種子。“隨”衆生“所”遇之“緣”而現“出”十法界依正一切分齊之相。(以佛智正遍知覺,普知十法界一切總別之相),“如是乃至”即使是“恒”河“沙”數的世“界”之“外”的處所,其“一滴之雨”水,諸佛如來以其智“亦”能如實確“知”其“頭數”(滴數——以佛如實能知彼世界衆生以何因緣,而得受用多少雨水之滋潤故);又,如來之智也對“現前種種”依正之相,皆悉了知其因緣,例如“松”樹以何因緣而得挺“直”、荊“棘”以何因緣而彎“曲,鹄”何以生來即“白”,而“烏”鴉何以生來即“玄”黑,如來于如是諸法“皆了”其“元由”。
“是故阿難”,你今欲修無上菩提,而達佛之境界,即應“隨汝心”性之“中”所近,而“選擇六根”中之一圓通根去修,逮你修到能取之“根結若”得解“除”,則所取的“塵相自”然“滅”而不生,能取以及所取之根塵“諸妄”既皆“銷亡”,此時若“不”現證“真”如實性,更“何待”乎?
所以,在座諸位!要取證不生不滅的如來藏性,並不困難,但于能緣的識心分別、執著,徹底放下;于所緣的相,了知如幻,空無所有,諸位!能所一亡,真如自性自然就顯現,也是在當下,也是在當下,識心當體即空,就是識性,它是不二的。所以你不必跑、不必追、不必尋,就在當下!
1067頁,解結依次第——解後得人空以及無生忍
經文:【“阿難,我今問汝:此劫波羅巾六結現前,同時解縈,得同除不?”“不也,世尊。是結本以次第绾生,今日當須次第而解,六結同體,結不同時,則結解時,雲何同除?”佛言:“六根解除,亦複如是。此根初解,先得人空;空性圓明,成法解脫;解脫法已,俱空不生;是名菩薩從叁摩地得無生忍。”】
諸位!這個無生忍是最重要的功夫,這個無生忍就是:所有的法都了解無生,同時沒有能忍、所忍,叫做無生忍。已經完全除去能所,心二六時中都在叁昧當中。所以,這個無生忍,就是佛成佛的功夫,他的忍辱不是說:我要硬忍!他的忍辱是與空相應,與畢竟空相應的,才能夠達到無生法忍。所以,在座諸位!有人常常講說:師父啊!我怎麼知道我修行有所成就?很簡單!用這個無生忍,印證看看你自己的功夫,你碰到順境,人家贊歎你的時候,你會不會一直心花怒放,忘記了自我?碰到兄弟姊妹爲了財産,分的時候,你有沒有怒目相視、惡言相向?你忍得住嗎?或者是你碰到無理取鬧的那一些陌生人,孰可忍,孰不可忍?對不對?
【注釋】
“六結現前,同時解萦,得同除不”:“六結現前”,即現前的六結。1068頁,“萦”,就是纏、就是結。這現前的六個結,如果同時去把它們解開,能不能在同一時間內都解除呢?
“六結同體,結不同時”:“同體”,指同一個巾體。這六個結雖同是一個巾體,但並不是在同一個時間內結成的。
“此根初解,先得人空”:“初”,就是第一步,第一個層次。解脫有許多個層次,此是第一個層次的解脫:先證人空,表示我們這個四大本空,五陰無我,也就是“人無我”,此是小乘所證的。
“空性圓明,成法解脫”:一切法不住著,叫做成法解脫,空性圓明,就表示完全放下,根、塵、識一十八界所有的萬法,統統放下!空性圓明,圓明就是不缺陷了,不會著此執彼、執此著彼,都不會!
所以,“空性圓明,成法解脫”:證得“人空”之後,若上上增進,則悟此人空之空性本自圓明,無空相可得,即證得“法空”,也就是“法無我”,而成就法解脫。“法解脫”,就是于法得解脫。此所謂的“法”者,一切法也,指世間、出世間一切法,十法界、凡聖、染淨一切法;此爲菩薩所證以及所行之境界。菩薩所得法解脫已,也就是一切法而得自在,故得遍法界虛空界,遊諸佛土,度脫衆生,成就甚難稀有、不可思議之事。
“解脫法已,俱空不生”:“俱空”,指人空以及法空之二空。這又是更高一層次的證悟:菩薩在得到法的解脫,證得法空之後,又更進一步,證得人空與法空二者俱是無有自性,本不生,也就是所謂二空不生,“二空亦空”。這也就是《大般若經》所說的“第一義空”,或者是“第一義谛大空”。第一義谛大空就是絕對空。
所以簡單講:沒有一種事情、沒有一法、沒有一知、沒有一見不放下,這個就是佛!沒有一相不放下,沒有一知不放下,沒有一見不放下,沒有一法不放下,統統放下!這個放下,知、見、法、相,統統放,這個就是佛!佛法很簡單,著就是衆生,不著就是聖,就這麼簡單,立竿見影!
“從叁摩地得無生忍”:“叁摩地”,正定;定慧等持,譯爲叁昧。這裏特別是指首楞嚴叁昧。
“忍”,就是安忍,忍可,持心不動。
“無生忍”,也就是菩薩于叁摩地中,觀一切法本不生,而忍可于心,並以此忍智持心而不動,稱爲“無生法忍”;因爲雖然菩薩以定慧力照了,了知一切法本不生,然諸法也常隨種種因緣而如幻現起一切相,猶如空華、水月;菩薩自住叁摩地中,觀了一切空華、水月之相,雖有衆相而無實性,雖然無實體性而仍隨緣而現種種相,如幻如化,皆不可得;菩薩以甚深智如是如實觀了,得成于忍,心不動搖,此境界稱爲“無生法忍”。
當你了解這個萬法如夢如幻,你就不會一直在這個身體做文章,你就不會,以心最重要。所以,美德比美貌更迷人;智慧比刀劍更有力!
又,爲何此“無生法忍”定要從叁摩地得呢?因爲無生法忍是諸佛菩薩所證最殊勝的無漏智之一,是與定心相應,與首楞嚴叁摩地相應之法,非凡愚居散亂境得窺其奧,亦非二乘沈空滯寂之所能入,故唯能從以如來藏爲根本的首楞嚴叁昧中得。
翻過來,1070頁,【義貫】
“阿難,我今問汝:此劫波羅”天所奉之“巾”,今有“六結現”在目“前”,若欲“同時解”除其“萦”纏之結,可“得同”時都“除”去“不”?
“不也,世尊。是”諸“結本”來是“以次第绾”系而“生,今日”若要解除之,“當”仍“須”依“次第而解,六”個“結”雖是“同”一巾“體”所成,但其萦“結”並“不”在“同”一“時”間,是“則”欲令“結解”除“時,雲何”可以于“同”一時而得盡“除”?
“佛言”:衆生修行欲令其“六根”之結“解除,亦複如是”,須依次第而行。“此”六“根”最“初解”脫時的境界爲“先”證“得人空”(此爲二乘所證境界);其次,若得上上增進,即證悟此人空之“空性”本自“圓明”,因而遠離諸相,亦無人空之相可得,于是即證法空,而“成”就于“法”得“解脫”;複次,得“解脫”于“法已”,再上上增進,如實照見人空與法空二空本身也是“俱空”無自性,其體本“不生,是名”爲“菩薩從”首楞嚴“叁摩地”中而證“得無生”法“忍”。
諸位!我們第十套到這一個段落。
那麼,我們休息二十分,不能走,我們一定要。。。師父還會下來,一起誦這個楞嚴咒、十小咒。爲什麼呢?因爲我們修學楞嚴的人,就是要實修,實修,我們很久都沒有誦了,很久都沒有誦了。所以,在座諸位!不管你有什麼重要事,統統要放下,也不准走;走了的人,下次不要給他聽,來了就把鐵門關起來,把鐵門關起來。聽《楞嚴經》,就算你家發生火災,你也不能走,楞嚴,首楞嚴大定啊!說:師父!我家失火了!失火是消防隊的事,跟你有什麼關系?你雙手空空能灑水救火嗎?講得也沒錯,好!再坐下來!(笑)對不對?
請合掌,要回向一下,願以此功德,消災在座諸位法師;消災在座諸位護法居士大德;回向本講堂消災點燈及亡靈牌位一切亡靈;消災文殊講堂分院南投養德禅寺納骨塔一切亡靈;回向文殊講堂分院花蓮佛興寺納骨塔一切亡靈,一起念:上報四重恩,下濟叁途苦,若有見聞者,悉發菩提心,盡此一報身,同生極樂國。願生西方淨土中,上品蓮花爲父母,花開見佛悟無生,不退菩薩爲伴侶。
好!下課!
人身難得今已得,佛法難聞今已聞,讓佛法住世,普利有情,是每一位佛弟子的責任,希望大家發心,成爲法的傳遞者和播種者,將手中的法寶,一化爲十,十化爲百,讓千千萬萬的衆生,都能步上成佛覺悟之道。
高雄文殊講堂
《大佛頂首楞嚴經講義 說叁摩修法,令從耳根一門深入。解六結,越叁空。 第八》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