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藥物可以麻醉自己,偷竊、犯罪是取得麻醉的手段,至于暴力則是最後一搏的選擇。
時下年輕人被誤導得相當嚴重。比如說,受教育原是一個單純的課題,它的目標是求知,發展生活上所需要的態度和能力。但它被複雜化,而與成績、等第、名校混雜在一起,更嚴重的是與功利觀念糾纏不清。結果,許多父母所擔心的是孩子的將來,是遙不可及的想像,對于當前的生活與學習內容,並沒有表示興趣和關心,從而領略不到生活與學習的喜悅。
其實,孩子是因爲失去每一個“現在的成長”,才造成學習與適應的困難。孩子的不良適應,早在症狀還沒有出現前就已埋下。這些因子是複雜:大人自己生活在複雜的態度中,以致沒有馀力和時間關心孩子。孩子也生活在複雜中,因爲他被複雜的環境包圍著。
簡樸使人有力,人的專注與好奇來自簡樸。保持簡樸生活,對自己的身心健康和生涯發展,有著決定性的助益。這些人心智和思考敏銳,他們比一般人更能專注于工作和生活,而滿足感就在簡樸的生活之中。有一位媽媽告訴我:
“我爲孩子設想很多,他卻毫不理睬;我爲他的將來擔優,他卻無動于衷。我氣急敗壞,家庭充滿*味。”我知道她已陷入複雜和不安之中。因此我告訴她:
“回到生活的現實來,就能看出他的優點,你就不再懼怕不安;不要用擔優的眼光來訓誡孩子,他就減少創傷。你的愛要保持沒有條件,孩子就不會被你複雜的態度和想法影響,那時反而容易溝通。”
我們生活在富裕的社會,它提供太多的欲望;生活在變遷快速的環境,它令我們不安;生活在多引誘的經濟市場,它令我們眼花撩亂。請記住!不能隨波逐流,讓自己掉入複雜慌亂的陷阱,要保持簡樸,才能以簡馭繁,過成功幸福的生活。
2莫讓消極綁架
思想歪曲所造成的困擾,遠大于實際的困難。要取代既存的消極思想,必須認清消極思想的本質,以及培養駁斥消極、建立積極思想的定見。
人的思想影響生涯、工作和生活的品質,思想更影響情緒和健康。積極的思想引發樂觀進取的態度,情緒跟著就好起來;消極的想法,看什麼都黯淡,情緒就變得沈悶多愁。心理學家貝克(Aoron T·Beck)主張,思想控製人的情緒,因此如何匡正錯誤的觀念、想法或認知,是清除和抑製不當情緒的關鍵。
跟據貝克的研究,思想與情緒之間互動密切,那些消極性思想表現的方式總有歪曲事實的傾向。因此,如果能認清消極想法的特質,就可以拆穿它而予以打消。貝克等心理學研究發現,思想與情緒的關系是:
·你的情緒是由你的思想引發出來的;怎麼想就産生怎樣的心情。
·你覺得優心,是因爲想法被消極性所支配;這時人生變得黯淡,而且你會相信事態正如所想的那麼糟。
·消極思想幾乎都具備嚴重歪曲事實的特質;想法歪曲是優愁的唯一理由。
于是這些心理學家發展了一套所謂認知治療(Cognitive Therapy)的方法。這套治療法是幫助當事人,認清自己消極思想的症結,加以識破,從而恢複正常的情緒狀態。貝克認爲一般人也可以自助方式,克服壞的心情。當然它的重點就是改變自己的想法。他的做法分叁個步驟進行,包括:
·具體的寫下你的困擾和原因。
·找出它的消極思想特質。
·以較爲積極的思想取代它或駁斥優心的謬誤。
心理學家告訴我們,要取代既存的消極思想,必須認清消極思想的本質,以及培養駁斥消極、建立積極思想的定見。首先,他們指出消極思想的特質包括:
1、以偏概全的錯誤。例如生活中一件不如意的事,就形成了全部不順心的心情;一個科目沒有考好,便認爲已完全失敗;誤說一句不妥當的話,就全盤否定自己的價值。
2、輕下斷語。稍不如意就覺得困難重重,碰到一點阻礙、不如意或困難就認定成功無望;沒有得到禮遇便推斷別人不肯接納自己;輕下消極的斷語,不肯進一步去培養、爭取或溝通,是消極思想和情緒的溫床。
3、鑽牛角尖。把眼光投注在一丁點缺失上,思想和注意力逃不出失意的一面,所想的都是灰黯的,情緒很快會低落,心情變得沮喪。
4、自損風采。把自己的亮麗或優點打折扣,不知道要自我肯定,別人對自己的稱贊,往往把它解釋成應付性或虛假的恭維,感受不到它的價值和喜悅,這會使快樂的心境得不到營養,而沮喪的病毒則繁衍開來。
5、一廂情願相信命運。對事情不加了解探討,一味歸結于命運如此,“哀莫大于心死”,當一個人相信命中注定成功、身體不好、腦子不聰明時,無異于自甘墮落,自取滅亡的絕望。
6、誇大缺點,縮小優點。對自己的缺點用放大鏡來看,造成許多煩惱和優心;反之,卻用一個筆管來看自己的能力和潛能,這樣的人會完全失去信心。他們會無病呻吟,也會對失意的部分作誇大性自我打擊。
7、感情用事。習慣于感情的推斷,而不做客觀的分析,“他們對我冷冷的,我想一定是自己做錯了什麼令他們不高興……”消極思想的人,往往歪曲真實,其主要原因是感情性臆測,而疏于分析求證。
8、應該的說法。常抱持著“他應該尊重我”、“他應該體貼我”、“事情應該是公平的”、“我應該達到……”、“我應該做到……”。太多的應該,産生失衡和內疚,壓力增加,情緒變壞。得不到尊重時,你可以爭取或表示,但無需鬧情緒;人可以努力實現自己,但不應該對能力所不能及的事自責。
9、給自己妄加壞的標簽。遇到挫折是很自然的,但不能給自己加上標簽說“我是天生的失敗者”;你可以說“我做錯了那一件事”,但不能說“我是一個無能的人”。這種不合理的思想,導致情緒的惡化。
10、歸啓自己。遇到不愉快的事,不分青紅皂白,想著“都是我的錯”,把責任完全歸啓自己的人,會擴大自責,造成嚴重情緒困擾。
現在,把你寫下來的困擾和原因,對應上面十個特質,你可以發現自己的消極思想出在那裏,然後要挺身來辯駁它,勇敢地擊倒它,並以積極思想來取代它。這時你要提醒自己叁件事:
·這個感覺並非事實!是我的消極思想扭曲了它的真貌。它毫無道理,而且顯得荒謬。
·我有辦法應付。即使悲傷和優愁來自真實的事件,其痛苦的大部分感受,也是來自思想的歪曲。要擺脫消極思想的陷阱,把真相弄清楚,就能有效應付。
·勿以成就評估自己。成就只是人的表象,不是你的真正自尊,你的自尊應建立在你本身的價值,而不是成就。要自愛,要接納自己,珍惜自己的人生。如果你的朋友來你家,你會盡一切力量使他安逸,既然如此,“你何不也這樣對待你自己呢?”
人的想法決定自己的感受,牽引出他的情緒生活。在我的谘商經驗中,深深體會到思想歪曲所造成的困擾,遠遠大于實際的困難。窮並不可怕,把貧窮和自卑、無能、見不得人放在一起想,才産生嚴重的情緒問題。失敗也沒什麼可懼,把失敗看成丟臉,看成可恥,那才造成情緒問題。
在上述十個消極思想特質中,你可曾犯過哪些錯?建議你檢討自己,依照貝克的辦法加以厘清,能讓你認清事情沒有所想的嚴重。即使遭遇不幸,只要不掉進消極思想的陷阱,事情還是能夠掌控,能找出光明之路。請記得!不要被消極的想法綁架了。
3把心力花在有用事上
人免不了有優心的事,你要分清楚,要對能做的采取行動,對于不能克服或多心的疑慮,要狠下心來,把它丟開。
改變一下你的生活方式,調整一下作息和想法,就會生活得遊刃有馀。有些人精神生活緊張,疲于應付,卻沒有什麼成就或滿足感;有些人能活在從容之中,順利把工作做好。他們之間最大的差別是把心力用在該用的事上,而不用在沒有價值的煩惱上。
一天之中,你浪費多少時間在發呆和胡思亂想,又用了多少精力在假設性和擔優裏。大部分的人把心力用在無謂的煩惱上,以致寶貴的精力白白的流失。因此,減少浪費心力,就能增加創造和活力;不把精力用在不該煩心的事上,就會成爲積極、樂觀、振作的人。
曾經有一位男士找我晤談,他擔優自己在宗教修行上犯了戒律,而活在動辄得啓的恐懼情緒之中。他說:
“我從早上起床,就充滿著罪惡感,因爲來不及早起念佛;跟同事相處,因爲我素食,很少跟他們來往,而覺得受到冷落。有時,我覺得老板對我不滿意,而得不到成就感。”他一口氣說了許多不如意的事,我知道他是一位專找自己麻煩的人。我問他:
“一天之中,你用在工作的時間有多少?用在擔優的時間有多少?你曾把它寫在紙上,像資産負債表一樣列出來嗎?”他想了想,腼腆地說:“煩惱多,用在工作的時間反而少。我因爲煩惱而不能全神投入。”我說:
“是啰!沒有把精力放在重點上,工作表現就難達一定水准,你自然就會內疚,遑論老板的態度。我建議你設法改變時間的運用,別在不值得煩心的事上浪費時間,把精力和時間用在學習、工作和生活上。”
“那我該怎麼做?”
“正如你所說的,你要把自責沒有念佛的時間拿來念佛,在公車上,在早晨梳洗的時間,都可以保持念佛。至于擔優受到冷落,問題的重心不在于吃什麼,而在于合作與結緣,把你的操心時間拿來用在結緣和互助上。”改變使用時間的標的,就會改變生活的內容;用在實際有用處,就得到豐收,用在擔優上,則會帶來苦惱。
另一位年輕人,由于向老板積極建言,弄得老板生氣。他告訴我說,“我有把握自己提出的意見是對的,可是他對新的技術發展一事還是執迷不悟。也許我直言陳述,弄得老板不悅,我自忖不能見容于他,我完了!”我說:
“別爲這種擔優花時間,你仍應保持積極的工作,不要分心。只要你換一個想法:此處不留我,自有留我處。”這樣的觀念…
《換個想法更好 第五篇 心思反映你的人生》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