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换个想法更好 第五篇 心思反映你的人生▪P2

  ..续本文上一页药物可以麻醉自己,偷窃、犯罪是取得麻醉的手段,至于暴力则是最后一搏的选择。

  时下年轻人被误导得相当严重。比如说,受教育原是一个单纯的课题,它的目标是求知,发展生活上所需要的态度和能力。但它被复杂化,而与成绩、等第、名校混杂在一起,更严重的是与功利观念纠缠不清。结果,许多父母所担心的是孩子的将来,是遥不可及的想像,对于当前的生活与学习内容,并没有表示兴趣和关心,从而领略不到生活与学习的喜悦。

  其实,孩子是因为失去每一个“现在的成长”,才造成学习与适应的困难。孩子的不良适应,早在症状还没有出现前就已埋下。这些因子是复杂:大人自己生活在复杂的态度中,以致没有馀力和时间关心孩子。孩子也生活在复杂中,因为他被复杂的环境包围著。

  简朴使人有力,人的专注与好奇来自简朴。保持简朴生活,对自己的身心健康和生涯发展,有著决定性的助益。这些人心智和思考敏锐,他们比一般人更能专注于工作和生活,而满足感就在简朴的生活之中。有一位妈妈告诉我:

  “我为孩子设想很多,他却毫不理睬;我为他的将来担优,他却无动于衷。我气急败坏,家庭充满*味。”我知道她已陷入复杂和不安之中。因此我告诉她:

  “回到生活的现实来,就能看出他的优点,你就不再惧怕不安;不要用担优的眼光来训诫孩子,他就减少创伤。你的爱要保持没有条件,孩子就不会被你复杂的态度和想法影响,那时反而容易沟通。”

  我们生活在富裕的社会,它提供太多的欲望;生活在变迁快速的环境,它令我们不安;生活在多引诱的经济市场,它令我们眼花撩乱。请记住!不能随波逐流,让自己掉入复杂慌乱的陷阱,要保持简朴,才能以简驭繁,过成功幸福的生活。

  2莫让消极绑架

  思想歪曲所造成的困扰,远大于实际的困难。要取代既存的消极思想,必须认清消极思想的本质,以及培养驳斥消极、建立积极思想的定见。

  人的思想影响生涯、工作和生活的品质,思想更影响情绪和健康。积极的思想引发乐观进取的态度,情绪跟著就好起来;消极的想法,看什么都黯淡,情绪就变得沉闷多愁。心理学家贝克(Aoron T·Beck)主张,思想控制人的情绪,因此如何匡正错误的观念、想法或认知,是清除和抑制不当情绪的关键。

  跟据贝克的研究,思想与情绪之间互动密切,那些消极性思想表现的方式总有歪曲事实的倾向。因此,如果能认清消极想法的特质,就可以拆穿它而予以打消。贝克等心理学研究发现,思想与情绪的关系是:

  ·你的情绪是由你的思想引发出来的;怎么想就产生怎样的心情。

  ·你觉得优心,是因为想法被消极性所支配;这时人生变得黯淡,而且你会相信事态正如所想的那么糟。

  ·消极思想几乎都具备严重歪曲事实的特质;想法歪曲是优愁的唯一理由。

  于是这些心理学家发展了一套所谓认知治疗(Cognitive Therapy)的方法。这套治疗法是帮助当事人,认清自己消极思想的症结,加以识破,从而恢复正常的情绪状态。贝克认为一般人也可以自助方式,克服坏的心情。当然它的重点就是改变自己的想法。他的做法分三个步骤进行,包括:

  ·具体的写下你的困扰和原因。

  ·找出它的消极思想特质。

  ·以较为积极的思想取代它或驳斥优心的谬误。

  心理学家告诉我们,要取代既存的消极思想,必须认清消极思想的本质,以及培养驳斥消极、建立积极思想的定见。首先,他们指出消极思想的特质包括:

  1、以偏概全的错误。例如生活中一件不如意的事,就形成了全部不顺心的心情;一个科目没有考好,便认为已完全失败;误说一句不妥当的话,就全盘否定自己的价值。

  2、轻下断语。稍不如意就觉得困难重重,碰到一点阻碍、不如意或困难就认定成功无望;没有得到礼遇便推断别人不肯接纳自己;轻下消极的断语,不肯进一步去培养、争取或沟通,是消极思想和情绪的温床。

  3、钻牛角尖。把眼光投注在一丁点缺失上,思想和注意力逃不出失意的一面,所想的都是灰黯的,情绪很快会低落,心情变得沮丧。

  4、自损风采。把自己的亮丽或优点打折扣,不知道要自我肯定,别人对自己的称赞,往往把它解释成应付性或虚假的恭维,感受不到它的价值和喜悦,这会使快乐的心境得不到营养,而沮丧的病毒则繁衍开来。

  5、一厢情愿相信命运。对事情不加了解探讨,一味归结于命运如此,“哀莫大于心死”,当一个人相信命中注定成功、身体不好、脑子不聪明时,无异于自甘堕落,自取灭亡的绝望。

  6、夸大缺点,缩小优点。对自己的缺点用放大镜来看,造成许多烦恼和优心;反之,却用一个笔管来看自己的能力和潜能,这样的人会完全失去信心。他们会无病呻吟,也会对失意的部分作夸大性自我打击。

  7、感情用事。习惯于感情的推断,而不做客观的分析,“他们对我冷冷的,我想一定是自己做错了什么令他们不高兴……”消极思想的人,往往歪曲真实,其主要原因是感情性臆测,而疏于分析求证。

  8、应该的说法。常抱持著“他应该尊重我”、“他应该体贴我”、“事情应该是公平的”、“我应该达到……”、“我应该做到……”。太多的应该,产生失衡和内疚,压力增加,情绪变坏。得不到尊重时,你可以争取或表示,但无需闹情绪;人可以努力实现自己,但不应该对能力所不能及的事自责。

  9、给自己妄加坏的标签。遇到挫折是很自然的,但不能给自己加上标签说“我是天生的失败者”;你可以说“我做错了那一件事”,但不能说“我是一个无能的人”。这种不合理的思想,导致情绪的恶化。

  10、归启自己。遇到不愉快的事,不分青红皂白,想著“都是我的错”,把责任完全归启自己的人,会扩大自责,造成严重情绪困扰。

  现在,把你写下来的困扰和原因,对应上面十个特质,你可以发现自己的消极思想出在那里,然后要挺身来辩驳它,勇敢地击倒它,并以积极思想来取代它。这时你要提醒自己三件事:

  ·这个感觉并非事实!是我的消极思想扭曲了它的真貌。它毫无道理,而且显得荒谬。

  ·我有办法应付。即使悲伤和优愁来自真实的事件,其痛苦的大部分感受,也是来自思想的歪曲。要摆脱消极思想的陷阱,把真相弄清楚,就能有效应付。

  ·勿以成就评估自己。成就只是人的表象,不是你的真正自尊,你的自尊应建立在你本身的价值,而不是成就。要自爱,要接纳自己,珍惜自己的人生。如果你的朋友来你家,你会尽一切力量使他安逸,既然如此,“你何不也这样对待你自己呢?”

  人的想法决定自己的感受,牵引出他的情绪生活。在我的谘商经验中,深深体会到思想歪曲所造成的困扰,远远大于实际的困难。穷并不可怕,把贫穷和自卑、无能、见不得人放在一起想,才产生严重的情绪问题。失败也没什么可惧,把失败看成丢脸,看成可耻,那才造成情绪问题。 

  在上述十个消极思想特质中,你可曾犯过哪些错?建议你检讨自己,依照贝克的办法加以厘清,能让你认清事情没有所想的严重。即使遭遇不幸,只要不掉进消极思想的陷阱,事情还是能够掌控,能找出光明之路。请记得!不要被消极的想法绑架了。

  3把心力花在有用事上

  人免不了有优心的事,你要分清楚,要对能做的采取行动,对于不能克服或多心的疑虑,要狠下心来,把它丢开。

  改变一下你的生活方式,调整一下作息和想法,就会生活得游刃有馀。有些人精神生活紧张,疲于应付,却没有什么成就或满足感;有些人能活在从容之中,顺利把工作做好。他们之间最大的差别是把心力用在该用的事上,而不用在没有价值的烦恼上。

  一天之中,你浪费多少时间在发呆和胡思乱想,又用了多少精力在假设性和担优里。大部分的人把心力用在无谓的烦恼上,以致宝贵的精力白白的流失。因此,减少浪费心力,就能增加创造和活力;不把精力用在不该烦心的事上,就会成为积极、乐观、振作的人。

  曾经有一位男士找我晤谈,他担优自己在宗教修行上犯了戒律,而活在动辄得启的恐惧情绪之中。他说:

  “我从早上起床,就充满著罪恶感,因为来不及早起念佛;跟同事相处,因为我素食,很少跟他们来往,而觉得受到冷落。有时,我觉得老板对我不满意,而得不到成就感。”他一口气说了许多不如意的事,我知道他是一位专找自己麻烦的人。我问他:

  “一天之中,你用在工作的时间有多少?用在担优的时间有多少?你曾把它写在纸上,像资产负债表一样列出来吗?”他想了想,腼腆地说:“烦恼多,用在工作的时间反而少。我因为烦恼而不能全神投入。”我说:

  “是啰!没有把精力放在重点上,工作表现就难达一定水准,你自然就会内疚,遑论老板的态度。我建议你设法改变时间的运用,别在不值得烦心的事上浪费时间,把精力和时间用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上。”

  “那我该怎么做?”

  “正如你所说的,你要把自责没有念佛的时间拿来念佛,在公车上,在早晨梳洗的时间,都可以保持念佛。至于担优受到冷落,问题的重心不在于吃什么,而在于合作与结缘,把你的操心时间拿来用在结缘和互助上。”改变使用时间的标的,就会改变生活的内容;用在实际有用处,就得到丰收,用在担优上,则会带来苦恼。

  另一位年轻人,由于向老板积极建言,弄得老板生气。他告诉我说,“我有把握自己提出的意见是对的,可是他对新的技术发展一事还是执迷不悟。也许我直言陈述,弄得老板不悦,我自忖不能见容于他,我完了!”我说:

  “别为这种担优花时间,你仍应保持积极的工作,不要分心。只要你换一个想法:此处不留我,自有留我处。”这样的观念…

《换个想法更好 第五篇 心思反映你的人生》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