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大佛頂首楞嚴經講記 卷一▪P2

  ..續本文上一頁舍叫精舍,什麼叫精舍呢?先講講這個精字,不一定就是精美,修的華美叫精,精者是精純,純粹的這都是佛、法、僧住的地方,旁的事情不做,不參雜旁的事情,這個名字叫精舍-精純不雜,不摻雜旁的事情。當下的齋堂、寺廟,多有說這個精舍、那個精舍的,都是采取這種意思。這就說只陀太子舍的樹,須達多長者他給佛修的精舍,有一段因緣,怎麼個因緣呢?須達多要做官說,叫長者,要按信佛呢,他是個在家的,是個居士,這位居士給他兒子求婚,他到室羅筏城這兒,也就是佛的靈鹫山竹林精舍這個地方,來求親,住在叁檀那家裏,也是一個大臣,住在他家裏頭,那個夜晚之間,叁檀那家裏頭就預備這些桌椅、板凳、杯盤這些東西,預備就像請這個最高的貴客來赴席的,這個須達多他就問叁檀那,說是你明天請什麼貴客?是國家的王爺?還是大臣啦?做這樣的席位預備著,叁檀那他說,不是!我明天是供佛供齋,請佛!這須達多就沒聽見過這佛的名字,佛才出世年頭不多,總是他們都隔著國,他問,一聽這個佛呀,這心裏都有一點沖動,問佛這個意思,這叁檀那就學說佛的道德,怎麼說法讓人明心見性、讓人離苦得樂,這一說,他心裏頭從那兒信仰心就充足啦,他要給介紹去見佛,簡單說了。天一亮,請佛以後,他又特別去見佛,去請教,佛給他一說這個道理,佛一說這個道理,他這麼一聽,當時就證了初果的聖人了,所以這個佛法,人的根性不一樣,一聞就明了道了,不但明了道,而且還證了果,證了初果聖人,證了須陀洹果,因什麼呢?他是善根來的深,所以他就請佛說你到我那國裏去吧,就到他那個室羅筏城,這後頭說這段因緣,請佛去,佛說我不能隨便去,因什麼呢?說我們這出家人得有一定的,必得純粹的、精純的是一個出家人的處所,我們僧人才上那去住,要不然,隨便的一個房屋,做旁的用,我們不能去住,住了不合法。他這麼一說,他說可啊,我給現選這個地基,現修個房舍,請佛你去,佛說那行,須達多誠心最懇切了,就隨跟著就是要去人選地方,佛就吩咐舍利弗尊者,說,你去吧!舍利弗尊者就隨著他就去了,去了各處都沒有合適的,怎麼叫合適呢?離這個城還得不遠不近,離得太近,繁華了、擾雜了;離得太遠,佛說法,人家住城的人、在鄉的人,四下就不方便,也不容易來聽,所以選最合適的地方,就是這個祇桓,只陀太子的花園子最合適,就這個地方!舍利弗尊者說,旁的地方不相合,就是只陀大子的花園子還行。須達多他這個心很誠,他說那可以!他是位大臣,他親身去見太子去了,一見太子,說你把這個花園讓給我,我有用處。只陀太子說說,我是爲國的儲君,我什麼也不缺,我也用不著把産業讓給你、賣給你,他就說佛的這個好處。只陀太子也不懂這個,我也不知道這些事情,說是那麼吧,這是支唔他,說:「我用不著錢,你要願意用,行!你拿黃金把我的花園子擺滿了,我就換給你。」須達多說:「好哇,就這麼的吧!」隨後他就把家裏(他有敵國之富啊!)的黃金鋪他這個園子,這只陀太子一看,把這個園子都鋪滿啦,一看這個人的心太虔誠啦,這個佛必是有好處,說得啦!外頭這些樹算我舍的,你就不用再鋪金子啦,就算我舍的,他又給修了個大門,在樹那兒做個門,所以,他把這個名詞留于後世,才有「只桓精舍」。只陀太子舍的樹,這個桓就翻譯樹木的意思,只陀太子舍的樹木,精舍是須達多給佛修的,修精舍的時候,這裏還有一段很警覺人的逸事-就是舍利弗尊者到那個地方去監工,挖地基,挖得很深,是爲的好堅固,挖來挖去,地基裏頭有許多螞蟻(也有叫蝼蟻),一看見這些螞蟻,舍利弗尊者就皺了眼眉啦,把眼眉皺著就覺得很難過,須達多就問尊者,你怎麼回事?爲難的意思?他說不是,我看見這些螞蟻,我這心裏頭所以難過,怎麼個難過法呢?他說,這些螞蟻在這個古佛以先就在這個地方,毗婆屍佛出世的時候,離著這個時候有九萬大劫,你說這一個劫是多少萬年?他就在這裏當螞蟻,現在釋迦佛出世啦,又是你給他修這個精舍,你在這個以先的時候,你給那位古佛也修過精舍,所以這些碼蟻有九萬大劫,這個時候,年頭都算不過來了,這一大劫有多少萬年呢?它說當螞蟻,它就到這時候釋迦佛出世(七佛第二尊佛,到釋迦牟尼佛是七佛第七尊佛,這是九萬大劫的時候)。舍利弗尊者對須達多說,你當初給古佛修過精舍,這時候又給釋迦佛修精舍,說這段因緣是怎麼個意思呢?就說這個人「一失人身,萬劫難複」,要不這個人總得要做善做德呀,不失這個人身,就是生到天上享天福,那都靠不住。天上有二十八層天,他把天福要享盡了,轉下來不定轉在哪一界,不定轉在畜生界,這螞蟻都在畜生界裏頭,不定轉到哪個地方去了。說「一失人身,萬劫難複」,所以說人在世間上,你別說在人間,在天上享了極重極大的福,也是很危險的,這裏頭就有這麼一種因緣。所以,佛法說的太高,世間人,沒有善根的人是決不肯信,信不及,距離他的知識太遠,所以佛法難聞就在這兒。在這裏頭我還常說這個比喻,這假定這個螞蟻,它在這裏待多少萬年,總沒脫這個螞蟻身,就這麼苦!這螞蟻之中假定說,要是有一個有知識的螞蟻,說世間上的動物太多啦,不是我們這一類,這個媽蟻對媽蟻假定這麼說話,說有一種動物名字就叫人,說這個人個頭太大,我們沒法比,也不知有多大,就說他要吃一頓飯,我們這一國人一年都用不盡,你說這個人,這個動物有多麼大,這個動物的名字叫人,旁的螞蟻沒知識的,一聽就不信,哪有這麼大的動物?他吃一頓飯,我們一國的螞蟻一年也吃不完,我不信!我看不見,我不信!那當然是!你假比要把它領到人身上,它也看不見整個人,大家要知道!想想這個理是不是?人的眼見是真、耳聞是虛,我不信!我眼看著算,那螞蟻爬到人身上,你們諸位打打算盤,它能看見整個人嗎?所以它就不信了,拿這個做個比喻,說是這個佛法不容易信,要沒有極大的善根的人,信不及,他距離的太遠。所以這個地方,我常說這一段因緣,這個地方,所以,因後頭取名字嘛,只桓是指著只陀太子,他是個君,這個精舍是須達多修的,他是一位臣,這個表演,叫「只桓精舍」。

  

  與大比丘衆。千二百五十人俱。

  

  此一科文是引大衆同聞,引起法會衆人同聞「楞嚴經」。說「與大比丘衆」,與者是共在一塊,「大比丘衆」,比丘是梵音,因什麼沒翻?他裏頭意思含著很多,所以,要翻這一種意思,余者兩種、叁種都漏去,就不翻。這裏頭,比丘含著叁種意思,頭一種,就是比丘翻做乞士,怎麼叫乞士呢?乞求,上乞佛法以滋養慧命、下乞求飲食以滋養生命,所以叫乞士;二種翻爲怖魔,一受比丘戒的時候,這地行羅剎、飛天的夜叉,把這音聲傳到第六層欲界天以上,傳到魔王的宮裏頭,魔王一聽見佛給比丘受戒,受比丘戒,他心裏就害怕、恐懼,怕什麼呢?都學了佛法,他魔王的眷屬就少啦,因著這個叫怖魔,恐怖魔王,魔王就害怕!第叁種叫破惡,怎麼叫破惡呢?人有惡習氣就是一個貪心、一個瞋恨心、一個愚癡心,貪、瞋、癡,這叁樣是最害人,這是人的惡習氣,這惡習氣人人皆有,有輕有重,破這叁種貪、瞋、癡,破這個惡,含著這叁種意思,所以就叫比丘,這上頭怎麼會多個大比丘呢?受比丘戒本來就是小乘,大比丘到了這時候,說「楞嚴經」爲方等經的時候了,弟子們都能夠回小乘向大乘,佛這時把「阿含經」已經講了十二年,已經講過了,這時候講方等部,這裏頭有大乘經的意思,所以能回小向大,就稱大比丘,由小乘能學大乘的意思,余者就是相共,共大比丘衆,有多少?「千二百五十人俱」,數目有一千二百五十人,俱都在座,所以這一千二百五十人,是略了五個人,應當是一千二百五十五個人,這光說個大數。所以,這一千二百五十五個人哪!佛先度鹿野苑有五比丘,有五個人;第二度耶舍長者,他是外道,師徒有五十人,叁度叁迦葉弟兄叁人,連師帶徒弟一共有一千人;四度所度的就是目犍連、舍利弗兩個人,他們那時都是學外道,師徒每人一百,兩個人二百人;鹿野苑五比丘擱在一塊說呢,一共是一千二百五十五個人,這是佛起初在鹿野苑裏頭所度化的。這一科文是說聲聞衆,怎麼叫聲聞衆?他聽佛說法的聲音,他拿耳朵聞到就記住了,明白這個理,他悟這個理,由這個理會到不可思議的地方,他記住了佛的聲音,拿耳朵聞的,所以聞不超聲、見不越色,超不過聲色去,仍然還沒離開聲色,這個佛法講的是離開聲色,所以還沒離開,所以他這叫聲聞衆,這是標出這類的數目,一千二百五十五個人。

  

  皆是無漏大阿羅漢

  

  這一科文,這叫顯位歎德,顯出他證的果位、贊歎他的道德,所以他這麼說。說「皆是無漏大阿羅漢」,怎麼叫做無漏呢?這個漏就是墮落的意思,好比器皿、盆子、碗,要有了裂痕了、有了窟癃了,當下就漏了,拿這個做這麼個比喻說,這個漏啊!不上哪兒漏呢?不能外漏,漏在叁界以內,這世界有叁界:有欲界、有色界、有無色界。欲界有男婚女配的,我們世間上的欲界是下界,天上是上界,有六層欲界天,也有男婚女配,這是叫欲界,連上界、下界,叫一個欲界;色界天有十八層,修四禅的功夫,光有形色,都是男子沒有女子,修行到那個地方,統統都是男子,他們生人是蓮花生人,是植物生人,所以是色界,色界有十八層天;再向上說還有個無色界,這個無色界有四層天,所以一共叫叁界,欲界、色界、無色界,這叁界都是凡夫,大家要知道,你看他這麼樣的修行,還沒脫離凡塵,沒證聖果。「皆是無漏大阿羅漢」,證到四果阿羅漢就超出這二十八層天以上,這都是聖人了,剛才說的這二十八層天,大家要知道,這仍然還是凡夫啊!還有生…

《大佛頂首楞嚴經講記 卷一》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