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看,也可作爲師之遺教看。其重點如下:
一、師鑒于十方叢林,每易淪爲子孫叢林,以致沒落衰敗。追源禍始,大率起于法座兼傳之故,故主張傳法不傳座,以杜絕法子即爲未來方丈之惡習。(見第二十一章)
二、師于湛山寺應酬經忏,有以下規定:一、任何施主請念經,要到寺裏來;師傅們不出廟念經,不送殡。二、不討價錢,不索襯資,由施主隨意供養,概歸常住作香資。師傅單錢,由常住照例發給。(見第二十二章)以絕公開稗販如來的惡習,真是功德無量。
叁、引見月持律二師行持,作爲全書結束,具見苦口婆心。並很自謙地說:我一生做事,沒別的巧法,就是敬以處事,誠以待人。平素恒以慚愧水,洗滌懈怠心。對一切事,能看得破,放得下,自在。笨人笨事,如此而已。(見二十叁章)
四、真修行人,只注重修行,並沒可插嘴的地方;若有所說,全是假的。大家要好好持戒用功,辦道修行。不要在這些語言文字上,作愛憎取舍,計較分別;說食數寶,是無濟于事的。說一丈,不如行一寸,無論歡喜哪一法,必須去實行才可。(見二十叁章)
師以平素人皆稱爲法師,感到慚愧,(見二十一章)尤足針砭末俗。其得谛閑老人,親傳法卷,繼承天臺宗第四十四代祖,非偶然也。
吳海峰居士,爲祝其母吳孫淑勤太夫人八轶大慶,發願印行倓虛法師影塵回憶錄。考選部政務次長兼中華學術院「中華大典」宗教類編纂周邦道居士,爲列入「中華大典」,以永其傳,壽人壽世,誠不失爲一極有意義之舉。賢達之士,盍興乎來!
一九六八年佛成道日,樂清朱鏡宙敬識。
倓虛大師傳
蔡運辰
師諱隆銜,字倓虛,甯河王氏子,俗名福庭,父諱德清,母張氏,世有隱德。母夢梵僧求寄宿。翌日師生,時光緒元年六月初一日也。叁歲不能呼父母,惟言「吃齋」二字。至五六歲,母又夢師爲僧。十一歲入鄉塾讀四子書,十二歲偶至外家,其從母望見之,俨然僧也。十四歲辍讀習商,不卒業,有出世意。十七歲成婚,旋夢至冥司,出世之志彌堅。十九營商沈陽,值中日之戰,倉促旋裏,父已逝世。入軍營任事,藉以贍家,醫蔔星相雜技,皆學習之。更值母喪,欲出家爲道士,不果。二十六歲,聯軍入京,輾轉兵火中,逃至營口,設濟生堂藥店,並入宣講堂講述因果,以余暇研讀楞嚴,深有會心。一九一四年,著陰陽妙常說,在上海出版,其後師自言爲佛教與外道雜糅之作,不足存也。是年赴北京紅螺山資福寺聽寶一和尚講經,欲出家,又不果。
一九一七年,四十叁歲,決志脫白,離家潛赴天津,由清修院清池和尚介紹禮涞水縣高明寺印魁和尚剃染,赴浙江觀宗寺圓具,留寺習教。時谛閑大師住觀宗,傳天臺教法,道譽遠播。師傾心請益,進境奇速。谛公欲使師宏化北方,亦特予指授,有「虎豹生來自不群」之褒。一九一八年,谛公赴北京講經,師隨往。明年,谛公又赴五磊山傳戒,清池和尚爲教授,師赴天津清修院代主院事,戒期後仍返觀宗。
一九二0年,同學觀宗寺住持禅定法師欲爲觀宗請藏經,偕師北上募緣,抵營口,師所設藥店尚在,夫人某氏,聞師開示,遂皈依禅定法師,長齋念佛,子四人,二子後亦出家。二一年,師赴井陉講經匝月,旋至沈陽萬壽寺任僧學主講,創建營口楞嚴寺。二二年,創建哈爾濱極樂寺,長春般若寺,並重興沈陽般若寺。各寺相去遠者千余裏,師仍任萬壽寺主講,抽暇巡回督導並隨地講經。二叁年,主講期滿,任哈爾濱極樂寺首任住持。二四年,極樂寺成。二五年,谛公付師以天臺宗第四十四代法卷,法名今銜。是年赴北京柏林寺講楞嚴經,任西直門內南小街彌勒院住持,設佛學院,赴日本參加東亞佛教聯合會,由是往來于華北東北各省。二八年,繼任北京法源寺住持,法源爲故都名剎,奉軍總參議楊氏欽師道行,力主其事。北伐軍至,師交代清楚而去。二九年,請谛公至哈爾濱傳戒,師遂退院,赴沈陽般若寺辦僧學。叁一年,營口楞嚴寺成,延禅定法師爲首任住持。明年,長春般若寺成,弟子澍培爲首任住持。時甫經九一八之變,沈陽僧學解散。前東省特別區行政長官朱子橋將軍,曩爲極樂寺有力外護,是時在陝西主持赈務,請師至西安傳戒講經,任大興善寺住持,設佛學院。叁二年七月,谛公示寂,師聞訃奔喪,並受影印宋版藏經會之托,攜碛砂藏經玻璃版乘船至潼關換車。渭河沿岸,盜賊出沒,備曆艱險,卒得安抵上海。是年應善信之請,建青島湛山寺,叁四年,任湛山寺首任住持。四二年,重興天津大悲院,四四年由湛山退院,工程尚未全部完成。
師中年出家,佩臺宗法印,生平職志以講經宏法,建寺安僧爲主。狀貌魁梧,聲如洪鍾,每一升座,四衆雲集,披隙導,莫不如所欲聞。以是缙紳擁彗,檀施山積,建寺始于東北,迄于青島,皆宏廣精嚴,極鳥革飛之盛,而以湛山爲最。並以余力恢複各舊寺,沈陽般若寺、天津大悲院,其最著者。盡可能于各寺設佛學院,造就後起人才,亦以湛山爲盛。綜計叁十年中,講心經六十四遍、金剛經四十二遍、彌陀經二十四遍、楞嚴經十叁遍,其他經論疏注各數遍不等。行化所及,躬自擘劃,或援手指導,與夫弟子秉承宗旨,建十方叢林九處,宏法支院十七處,佛學院十叁處,皆以教演天臺,行宗淨土,住持佛法。又先後延請慈舟、弘一兩律師至湛山講律,推之同系各寺,皆持午結夏,嚴淨毗尼,北方佛教中不多睹也。
抗日勝利,長春般若寺于四七年請師傳戒,翌年南返,值長春改觀,崎岖道路者十有叁日,始達沈陽。轉車返青島,應座下之請,縷述生平事迹,弟子大光筆記爲影塵回憶錄。繼而河山非故,四九年應邀訪港,駐錫荃灣弘法精舍,陸續創立華南學佛院,佛教印經處、圖書館、天臺精舍、弘法佛堂、谛公紀念堂、青山極樂寺等。師已年登耄耋,仍講學接衆,日無暇逸。居恒示人學佛要旨爲看破、放下、自在,以合于涅槃叁德,聞者意解。六叁年夏曆六月二十二日示寂,世壽八十九,僧臘戒臘皆四十六,法臘叁十八。八月十二日遵製荼毗,缁素弟子奉檀,沈香千余斤,香聞數裏,檢獲舍利四千余粒,塔于九龍西貢山之麓。所著書及弟子記錄者,爲金剛經講義、金剛經親聞記、心經義疏、心經講義、心經親聞記、心經講錄、楞嚴經妙玄要旨、普賢行願品隨聞記、普門品講錄、大乘起信論講義、天臺傳佛心印記注釋要、始終心要義記、信心銘略解、證道歌略解、念佛論及文鈔、講演錄等,弟子大光並影塵回憶錄及示寂記,輯爲湛山大師法彙,編入中華續藏經。
贊曰:昔智者大師示迹,世稱小釋迦。宋志盤法師作佛祖統紀,以天臺爲佛教正傳。元懷則法師作天臺傳佛心印記,則已居之不疑。遺教延續千余年,東被韓日各國。比年余纂中華續藏,向國內外征集佛典,韓國同道寄贈彼國古德金大铉所著禅學入門,余初見題簽,以爲宗門之書,閱之則專明止觀,解釋清晰,高麗臺宗之盛,于此可知。日本更衍爲臺密,本宗亦愈益光大,由大正續藏所載,亦可想見。惟我國北方各省,此宗不甚流傳。倓公奮起市廛,南遊參學,于叁年之中,盡窺奧秘。歸而大作佛事,精藍遍地,著述等身,說法如雲如雨,直接受其甄陶,或間接蒙其影響皈向佛門者,無慮數百萬人,足以增輝教史。此在佛法爲乘願再來,在世法亦可謂豪傑之士也已。
一九六九年元月,安東蔡運辰念生甫謹撰。
《影塵回憶錄 下冊》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