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活得安詳▪P3

  ..續本文上一頁們說:"如果他來了,不要站起來,不要到門口去迎接他,不要給他打水洗手腳。他沒有堅持苦行,而是吃了米飯、喝了牛奶。"但是當悉達多到來時,他是那樣地富有攝受力和安詳,以致五個人都不由自主地站了起來,給他水洗手足,還讓他坐到上座。佛陀對他們說:"朋友們,我發現了一種發展智慧和慈悲的方法,請坐下來,讓我教給你們。"五個人開始不相信,他們說:"悉達多,我們一起修行的時候,你放棄了苦行。你喝牛奶、吃米飯,怎麼可能成爲一個圓滿的覺者?我們不信。"佛陀說:"朋友們,我對你們撒過謊嗎?"五個人此時回憶起來,事實上,悉達多從未對任何人撒過謊。"我從來沒對你們撒過謊。我是一個圓滿的覺者,我將成爲你們的老師。坐下來,聽我講。"于是五個人就坐下來聽佛講法。這是他第一次講法,是針對成年人的。如果你想閱讀他這一次的講法,你們可以在一部解釋佛教基本教義的精彩經典中找到它,這次所說的法,概括起來,即四聖谛:苦、集、滅、道。我讀過很多佛陀的傳記,我把他看作是一個與我們一樣的人。有時候藝術家們把他畫得不像人類中的一員。事實上,他是一個人。我看了那麼多佛像,但是沒有多少是真正美麗而簡單的。如果什麼時候你想畫張佛像,在拿起筆開始畫之前,請先坐下來呼吸五或十分鍾,微笑著,然後畫一張簡單的佛像,美麗而簡單,面帶微笑。如果願意的話,你還可以在他周圍畫些小孩。佛陀是年輕的,但是不瘦,也不嚴厲,臉上帶著淡淡的微笑。我們必須這樣畫,因爲,當我們看到佛的時候,一定也會像牧童和擠奶少女一樣馬上喜歡上他。

  當我們說:"我皈依佛"時,我們應該也領悟到"佛皈依我"這層含義,因爲沒有後者,前者就不完整。佛陀需要我們把覺悟、智慧和慈悲變成實實在在的東西而不僅僅是名相,它們必須是實實在在的、對生命有實實在在的影響的東西。無論什麼時候我說,"我皈依佛",我都會聽到"佛皈依我"的回響。這兒有首詩,是種樹或種其它植物時念的:

  我把自己托付給大地

  大地把她托付給我

  我把自己托付給佛

  佛把她托付給我

  "我把自己托付給大地"就像"我皈依佛"(我把自己與植物統一起來)。植物因大地而生而死,植物皈依大地、皈依土壤。大地把她托付給我,是因爲每片落葉腐爛後使土壤變得更肥沃了。我們知道肥美的土層是由于植物腐爛、變成了有機肥滋養了的緣故。如果大地一片碧綠、美麗,那也是因爲有了植物。因此,植物需要大地的同時,大地也需要植物,需要植物以優美、生機勃勃的姿態來展示自己。所以當我們說:"我把自己托付給大地"的時候,我,這株植物,必須還要聽到這句的下文:"大地把它托付給我。"這樣一來,"我把自己托付給佛,佛把她托付給我"現在就很清楚了:釋迦牟尼佛的智慧與慈悲需要通過我們才能變成一種活生生的現實。在我們的生命中再現。因此,我們有一個非常重要的任務:就是要去實現覺悟,實現慈悲,實現智慧。我們都是佛,因爲只有通過我們,智慧和慈悲才能成爲現實,並産生效果。Thich Thanh Van是在他努力助人的過程中被殺害的,他是一個好佛教徒,一個好佛,因爲他能夠幫助數以萬計的人民、戰爭受害者。因爲他,覺悟、智慧和慈悲成爲了現實。所以我們把他叫做一個"佛身"(Buddhakaya)。爲了使佛教成爲一種活生生的東西,一定要有一個佛身作爲覺悟能力的具體化。否則佛教就成了一句空話。Thich Thanh Van是一個佛身,釋迦牟尼也是一個佛身,當我們實現了覺悟,當我們正滿懷智慧和慈悲的時候,我們每個人都是一個佛身。

  叁寶中的第二寶是"法"。法就是佛陀的言教。它是智慧和慈悲的方法 即怎樣去理解、怎樣去使理解和愛變成實實在在的東西。在佛陀入滅以前,他對弟子們說:"親愛的人們,明天我的色身雖然不在這裏,但我的法體(my teaching body)將永遠在這裏護助你們。你們可以把它當作自己的老師,一個永遠不會離開你們的老師。"這就是法身(Dhamakaya)的誕生。法也有其身,即教身,或方法之身。你們可以看到,法身的意思是非常簡單的,盡管大乘人把它搞得很複雜。法身的意思就是佛陀的教言、實現智慧和慈悲的方法。後來它演變成萬物存在的超邏輯根據。任何能夠幫助你警醒的東西都有佛性。當我獨自一人時,一只鳥兒向我啼鳴,我回歸了自我,呼吸,微笑。有時它會沖我鳴叫很多次,我就微笑著對鳥兒說:"我已經聽到了。"不僅僅是聲音,一些情景也可以提醒你回歸真正的自我。清晨當你打開窗戶,看見陽光流瀉進來時,你可以把它當作法音,這樣它就成了法身的一部分。那就是爲什麼覺者在任何事物中都能看見法之顯現的原因。一只卵石,一棵翠竹,一聲嬰啼,任何事物都可以成爲法音、法的呼喚。我們應當能夠這樣去練習。

  有一天,一個僧人去參谒Tue Trung 越南13世紀最著名的法師。那時佛教在越南很盛行。僧人問:"什麼是清淨法身?"Tue Trung禅師指指馬糞。這是一個對法身的不恭敬的指示,因爲人們當時都在用"清淨"一詞來描述法身。你不能用言語來描述法身。即使我們說它清淨,那也不意味著它可以從不淨的事物中分離出來。真實,終極真實,是遠離一切形容詞的,亦淨亦垢。所以他的回答是爲了動搖僧人的意識,以便他清洗掉所有這些形容詞,從而見到法性。老師也是法身的一部分。因爲她(他)幫助我們覺悟,她看東西的方式,日常生活的方式,待人接物的方式,對待動植物的方式,都能幫助我們在生活中實現智慧與慈悲。

  教化的方式有多種:言語教化、書本教化、磁帶教化。我有一位朋友,他是一個越南禅師,很有名,但是卻沒有多少人有條件親近依止他,因此,居士們就錄了他的講法磁帶,于是他就以"磁帶和尚"而聞名全國。他現在還在越南。政府剛把他趕出他所在的寺廟,所以他不得不去另一個地方行化。他被禁止在胡志明市講法,因爲如果他在那兒講法,會有太多的老百姓去聽,而這是政府所不喜歡的。

  即使他不講法,他的存在對于我們保持清醒也是非常有益的,因爲他是法身的一部分。法身不僅表現爲言語、聲音,它還可以僅僅以存在這種形式來表現自己。有時候我們什麼也不做,卻比做了很多事情還要有用。這種情況,我們稱之爲"無爲"。這就像風暴中的小船上那個鎮靜的人,他毋須多做什麼,只需保持鎮定就行了這樣,情勢就可能發生變化。這也是法身的一種表現形式:不說話、不講法,而只是存在著。

  這不僅在人類這裏是真實的,在其它物種那裏也同樣如此。看看你院子裏的樹吧,橡樹就是橡樹,這就是它必須做的一切。如果橡樹不是橡樹,那我們大家就麻煩了。因此,橡樹正在說法。不需要做任何事情,不必在青年社會服務學校裏服務,不必講法,亦不必坐禅,橡樹只以它在彼處的存在就給了我們大家極大的幫助。每次我們看到它,我們就有一種信任之感。夏季我們坐在它的下面,感到涼爽、輕松。我們知道,假如沒有橡樹,沒有所有其它的樹,我們就沒有可呼吸的新鮮空氣了。

  我們也知道在我們過去的生命中我們曾經是樹。也許我們自己就曾是一棵橡樹。這個看法不僅僅是佛教的;更是科學的。人類是一個非常年輕的物種 我們只是晚近才在地球上出現。在此這前,我們是岩石、是空氣、是礦物質,然後成爲單細胞的生物。我們曾是植物,曾是樹,現在變成了人。我們必須回憶一下我們過去的存在狀態,這個不難。你只要坐下來,呼吸、觀照,就可以看見你過去的存在狀態。當我們沖一棵橡樹吼叫時,它不會覺得受傷害;當我們表揚它時,它也不會翹尾巴。我們可以從橡樹這裏學到法,故而橡樹也是我們法身的組成部分。我們可以向周圍和心中的一切事物學習。即使我們不在禅定中心,我們仍可以在家練習,因爲我們周圍處處皆法。每件事物都在說法。每只卵石、每片葉子、每朵花都 在宣講《妙法蓮華經》。

  僧伽是和合的、覺醒的共住團體。僧身(Sanghakaya)是一個新梵文詞。僧伽也需要一個身。當你與家人共住,練習微笑、呼吸,發現你和孩子們自性中的佛身時,你的家就成爲一個僧伽。如果你家裏有鍾,那麼鍾也就成爲你的僧身的組成部分,因爲鍾爲你的修行提供幫助;如果你有坐墊,坐墊也成爲僧身的組成部分。很多事物都在幫助我們修行,比方說我們呼吸的空氣。如果你家附近有個公園或者有條河,那麼你就很幸運了,因爲你可以享受行禅的樂趣。你必須發現自己的僧身,去邀請朋友來跟自己一起修行,體味茶禅,一起坐禅、行禅,所有這些努力都是爲了使你在家中建立起自己的僧身。如果你有了僧身,修行就容易多了。

  悉達多,這位未來佛,當他與他人一起修行時,開始喝牛奶,所以五個與他共住的沙門離開了他。于是悉達多就把那棵菩提樹納入了他的僧身,他也把牧童、擠牛奶少女、河流、樹木、周圍的鳥兒都納入了他的僧身。在越南,有些人住在勞改營裏,他們沒有同修,沒有禅定中心,但是他們修行。他們不得不把其它事物視爲他們的僧身的組成部分。我認識有些在牢房裏練習行禅的人,這是他們出獄後告訴我的。所以在我們還很幸運的時候,當我們還有能力發現那麼多有利因素去建立我們的僧身時,我們應當馬上就去做。一位朋友,我們的孩子,我們的兄弟姊妹,我們的屋宅,我們後院的樹,所有這些都可以成爲我們僧身的組成部分。實踐佛教、練習禅定是爲了使我們變得甯靜快樂,充滿智慧和慈悲。通過這種方式,我們爲家庭和社會的幸福與和平而工作。如果我們仔細觀察,叁寶實質上是一體的。其中的任何一寶都包含另外兩寶。佛中有佛性、佛身,佛中也有法身,因爲沒有法身,他就不可能…

《活得安詳》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一行禅師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