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字,人人都有個覺性。所以,皈依佛,就是皈依自己的覺性,人人都可以從自己覺性中流露出無窮的妙理;皈依法,就是皈依自己本具的真如妙理,人人可以持續從真性中發揮的妙理;皈依僧,就是皈依自己持續覺法的融和妙性。絕不像其他宗教,只許神爲神,不許人爲神。人永遠給神做奴隸,這無奈太不平等了!佛教講究「是法平等,無有高下」。人人有覺性,人人可以念佛成佛。雖然普通說皈依的時候,是皈依現在的住持叁寶,可是那只是給人做引導,主要是讓人皈依到自性的叁寶。至于究竟成佛,也絕不是給任何一位佛做奴隸的,念佛人應該對這件事弄明白,成佛絕不是別人可以代替的,也絕不是他人賜給的,是要自己念佛成自性中的佛。
叁皈而外,應該最低限度遵守著五戒,作爲念佛的助行。五戒就是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不殺生就是仁;不偷盜就是義;不邪淫就是禮;不妄語就是信;不飲酒就是智。持五戒就已竟做到了世間的五常。因爲世間上所需要的是仁愛,不是殘忍;是道義,不是強暴;是禮讓,不是邪曲;是信實,不是欺詐;是理智,不是愚癡。念佛人持五戒,可以養成仁愛、道義、禮讓、信實、理智,既可做社會的正人君子,又可做爲淨土資糧。
叁皈五戒之外,對叁十七道品中的四念處和八正道,都應當常作觀念。何謂四念處?第一、觀身不淨:例如一個人來處不淨(從陰道出故)、去處不淨(死變膿血土泥)、種子不淨(父精母血)、內外不淨(內而血肉筋骨等;外而發毛爪齒等不淨)、究竟不淨(一切都不淨)。第二、觀受是苦:大概說起來,苦有八種,即是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愛別離苦、求不得苦、怨憎會苦、五陰熾盛苦。細說起來,就有無量諸苦。例如一個人到家裏或到社會,沒有沒煩惱的。所謂「不如意事常八九」,這不如意事,不能種種遂心,就是苦。第叁、觀心無常:心念剎那生滅,無有常住。第四、觀法無我:一切法都是假名、假相,沒有一處是真我。簡單的說,這就是四念處。常這樣做觀想,也能鞏固自己念佛的信心。
何謂八正道?就是正見、正思惟、正語、正業、正精進、正念、正定、正命。正見是不存邪知邪見,還有不應當看的就不去看它,免得汙染了自己的眼;正思惟是不應當思惟的事情就不去思惟它,免得汙染了自己純潔的心;正語是不應當說的話就不去說它,免得汙染了自己的口;正業是正當的行業,例如:念佛人和專門在社會上辦慈善事的,當醫生的,病人治好,死人救活,這是一種行業。還有開棺材鋪的、殺豬的、宰牛的也是一種行業。所謂「矢人惟恐不傷人,函人惟恐傷人。」同是行業,要找一種厚德積福的正業去做,不要做不正當的。正精進和正業有關,例如:上面所說做各種行業的人,同是一樣的精進,一種是上解脫成佛的路上精進;一種是上墮落惡道的路上精進。還有念佛的人,起五更睡半夜,勇猛精進,這是直往成佛的路上精進。所以正精進和不正精進就不同了。正念的「念」字,就是人的念頭。在人心意剛要發動而還未發動的時候,就叫做念頭。正念就是處處以善心、好心做出發點,不要有絲毫歪曲邪僻的心。正定是鑒于凡是正當的事,就一心一意去做。什麼是正當的好事?如:念佛是正當的好事,就一心一意去念佛,念至一心不亂,入念佛叁昧,這就是屬于正定。正命是以上面諸多正當的事情來檢點自己的身、口、意。自始至終,以清淨身、口、意叁業,順正法而活命,絕不做其他邪命的事情。這樣解釋八正道,祇是應臺初機信佛的人,至于按教理往深裏去說,那又不是這麼簡單了。
念佛人除一心一意念佛之外,爲了恐怕身心放逸或信、願、行不堅固,可以常拿四念處和八正道來檢點約束自己的身心。至于念佛的方法,也應按照自己的根性去選擇。大致不外持名念佛、觀想念佛、實相念佛。還有一種最方便的法子,就是呼吸念佛。往裏一喘氣的時候念「南無阿彌」,往外一呼氣的時候念「陀佛」。這樣,只要人有一口氣就念一聲佛,久而久之,時時刻刻,行住坐臥,不離一句阿彌陀佛,這方是真精進。當人臨命終時,最後一息氣欲斷時,人一生的行業,也就隨著最後呼吸的一聲佛,去往生極樂世界,得見阿彌陀佛。
關于念佛得往生的,出家、在家、男、女、老、幼,臨命終時種種瑞相,都已載在往生傳內,這種例子已不勝枚舉。我出家後,據我親眼看到的,就有二十多位,其他聽說的還不算。現在爲了啓發大家的信心,且就我所看到的,舉出叁位來作例子。
第一是出家的修無法師,他是營口人,做磚瓦匠出身。因生活環境不好,做工時又嫌辛苦,因感到我們這個世界上只有苦沒有樂,屢思出苦之法。後聽人說念佛好,遂發心常時念佛。出家後,正式聞佛法,念佛心益懇切,逢人亦必勸人念佛。
民國十八年,我在東北哈爾濱極樂寺請谛閑老法師去傳戒。有一天,外寮一位師傅找我說:從營口來一位修無師,預備發心在戒期裏行苦行。之後,領來見我。我問他能做什麼?他說:「我願發心侍候病人。」時定西法師在極樂寺任監院,給在外寮找一間房,住了十幾天,又去找我說:要走。定西法師在旁說:「你發心來侍候病人,爲什麼剛住十幾天就要走?太無恒心了吧!」修無師說:「我不是往別處走,是要往生。請監院師慈悲,給預備幾百斤劈柴,死後焚化。」定西法師問他:「你幾時走?」修無師說:「在十天以內吧!」說完這話之後,他便回自己屋裏去了。第二天又來找我和定西法師說:「給法師告假,我今天就要走,請給找一間房,再找幾個人念佛送送我。」定西法師給在公墓院內打掃出來一間房,找幾塊鋪板,搭一個鋪,又到外寮找幾位師傅去念佛送他。在他臨往生之前,送他的人說:「修無師,你今天往生佛國了。臨走也應該作幾句詩或作幾句偈子,給留個紀念。」修無師說:「我做苦工出身,生來很笨,不會作詩也不會作偈子。不過,我有一句經驗的話可以告訴諸位,就是『能說不能行,不是真智慧。』」大家聽他說這話,覺得很踏實,于是大家齊聲念佛,修無師面西趺坐,也跟著一同念佛,念了不到一刻鍾工夫,就往生了。常住臨時給打了一口坐龛,到了晚上裝龛。雖是天氣很熱的時候,其面目清秀異常,身上一點臭味,一個蒼蠅都沒有。谛閑老法師和一般信佛人都爭相去看,歎爲希有。之後用木柴架起,舉火焚化,紅火白煙,一點邪味沒有。後潘對凫老居士聽說這事,特別將修無師生平念佛事迹,寫一篇文,印出來分給大家看,認爲是僧人中的好模範。
第二位是鄭錫賓居士,山東即墨人,業商。因看佛經,知念佛好,遂發心念佛,終身不娶。二十二年在青島,我給說皈依和念佛的好處,自是念佛心益誠懇。把家裏的事情完全交給他弟弟料理,自己專心念佛。以後,他習練得能講《彌陀經》。每年,必由即墨經青島住一兩天,到平度縣給善友們講幾次經。二十四年時,鄭居士還請我去平度講過一次經。二十八年春,鄭居士又經青島去平度縣講經。過了兩個多禮拜,有從平度縣來的人和我說:「老法師你知道吧!鄭錫賓居士已竟歸咧!(膠東人謂人死曰歸。)」我聽他說這話之後很愕然。我說:「前十幾天他在這裏路過時還很好,爲什麼這樣快就故去了?有什麼病?他怎樣故去的?」來的人說:鄭錫賓居士在講完《彌陀經》之後,聽經的人都走了,只剩下五、六位辦事人,因大家都是朋友,在一塊吃午飯。飯後,鄭居士請他的朋友給租一間房子,說要走。他朋友說:「你要走爲什麼還要租房子?」鄭居士說:「我要往生,因恐死在別人家裏犯忌諱。」他朋友說:「我們是多年知交,不要說你是往生佛國,就是臥病不起,死在我家裏也應當,何必另找房子?現在我們這裏有很多信佛念佛的,如果你真有把握往生,也給我們這一方念佛的人看看,作一個榜樣。」說完這話,他朋友就在自己家裏收拾出來兩間屋,搭一個鋪。鄭居士和他的朋友簡單說幾句告辭的話,抖擻了抖擻身上,在鋪上面向西,盤腿坐好說:「給諸位告假,我現在要走了!我們同事信佛一場,請諸位念佛送我一程吧!」他的朋友在旁說:「你臨終時還不說幾句偈子,給我們作個紀念嗎?」鄭居士說:「不用說偈子,就你們看到的我這個樣子,來去自如,你們就照我這樣行,這就是個很好的紀念。」說完這話大家念佛送他,不到一刻鍾工夫,就含笑往生了。因此在平度縣一帶,人人都知道念佛好,也引起很多人信佛。
鄭錫賓的弟弟起初看到他哥哥抛家舍業,專門去念佛,心裏不高興。後來經他的哥哥一再勸說,也勉強信佛、念佛,但並不懇切。此次親眼看見他哥哥念佛往生,預知時至,來去自如,知道念佛絕不是騙人的事,于是也一心一意的專門念佛,叁年後也預知時至,念佛往生了。不過臨終時稍微有點病,不如他哥哥那樣痛快。
第叁,是一位女居士張氏,青島人,生有一子一女。家境很貧寒,其夫在海港碼頭拉車爲生。張氏住青島市內湛山精舍附近,精舍內立有佛學會。每到禮拜日,我由湛山寺到此講經,居士們聽完經後,再念一支香的佛。張氏藉此因緣,皈依叁寶,得聞佛法,信佛很笃實。平素在家念佛,禮拜日即領其兩個孩子去佛學會聽經,聽完經後,照例跟大家一塊念佛。
二十六年冬,一日清早起來,張氏忽謂其夫曰:「你好好領著孩子過吧!我今天要往生佛國了。」其夫因爲生活奔走,對佛法少熏習,乃怒目斥之曰:「得咧!我們家窮,還不夠受嗎?你還來扯這一套。」說完這話後不睬她,仍去碼頭拉車。張氏又囑其二子曰:「我今天要往西方極樂世界了!你們倆好好聽你父親的話,不要淘氣。」這時他兩個孩子,大的不過十歲,小的五、六歲,聽他母親說這話,也不知是什麼意思?仍舊門裏門外的跑著玩。張氏把家裏的事情略微收拾一下,便洗洗臉、梳梳頭。因是窮家,也沒新衣服換,便換了一套漿洗過的舊衣服,到床上面西趺坐,念著佛就往生了。她兩個孩子,因在外邊玩的時間久,肚子餓了,回家吃飯。見其母在床上坐著並未煮飯,趨前呼之不應,以手推之仍是不動,這時兩個孩子才知道他母親已經死了。于是哭著跑到鄰居家去送信,鄰人聞訊趕至,見張氏雖死很久,仍是面目如生,並贊歎其念佛功夫深,後其夫由碼頭回來,痛哭一場。因家貧,無以爲殓,乃由佛學會諸居士給湊款,處理其身後事宜。
人生最要緊的事就是念佛了生死。無論如何,大家要按照自己的環境,忙裏偷閑來靜坐一會,念一個時間的佛。在工作時間也可以心裏默念。不然,如果整天淫、殺、盜、妄,作奸犯科,造種種業,難免要墮落叁途,輪回六道,將是受苦無盡了。佛在《楞嚴經》上說:「汝負我命,我還汝債,以是因緣,經百千劫,常在生死;汝愛我心,我憐汝色,以是因緣,經百千劫,常在纏縛;惟殺、盜、淫,叁爲根本,以是因緣,業果相續。」大家請想想,造殺、盜、淫業,是多麼苦!奉勸大家要快念佛,多念佛,所謂「念佛一聲,福增無量;禮佛一拜,罪滅河沙。」
以上,把念佛的好處,很散漫的說了一個大概。至于詳細處和究竟處,有《淨土五經》、《淨土十要》等可參考。現在我爲了啓發大家的信心,不過簡單一說。希望大家既然知道念佛的好處,要具足真信心,都攝六根,淨念相繼,踏踏實實,至至誠誠,老實念佛,將來同往西方極樂世界去聚會。
一九五○年庚寅一月一日于香港華南學佛院大光敬記
《念佛論》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