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叁壇度亡的意義

  叁壇度亡的意義

  94年上師冥陽兩利開示

  基于佛法「無我」的基本觀念,鬼神乃因內心投射所産生的執著而生。當內在知見顯現的時候,所謂的鬼神自然也就顯現;一旦內在知見消滅,鬼神隨之亦滅。

   七月談鬼,總會讓人感到恐懼而毛骨悚然。許多人害怕鬼,但卻從來沒有真正見過鬼。所以什麼是鬼?什麼又是神?其實都是自心妄念分別,一己好惡之投射。所喜,視之爲神;所惡,厭之爲鬼。故上至梵天下至石頭、狐仙都有人在供奉。一顆石頭,即便未經雕琢,可是只要你喜歡,甚至會向它頂禮,俨然就是你內心神的投射。倘若請一尊菩薩回家供奉,卻發生諸多不如意,也許就歸咎供奉的菩薩是鬼,找人驅魔,請走莊嚴寶像,甚至破壞……其實什麼相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安的是什麼心。

   度亡的認知就是,凡是會障礙我們修行的,都應當加以超度。今晚在座諸位弟子信衆,以及凡夫色眼無法見到的無數中陰身、亡靈、怨鬼等等,皆共赴盛會前來聞法,爲師以成就者瑪姬拉尊對其弟子之開示,與諸位分享。

  瑪姬拉尊之四魔闡述

   什麼是魔?一般聽到「魔」,即聯想爲惡魔——面目猙獰、缺胳臂斷手、血盆大口獠牙外露。但這些印象,僅止于小說電影。事實上,魔並非都具可怕的形象,也沒有任何實質肉體存在,但我們常因恐懼,看到黑影以爲見鬼。

   真正的魔是什麼?凡是障礙我們解脫的障礙,就稱之爲魔。就欲求解脫的行者而言,恩愛的伴侶,也可能成爲你的魔,因爲障礙修行故。最大的魔不外乎對自我的執著,也就是我執。凡是我執尚未斷除清淨之前,所謂的魔,即是顯現各種不同的形象、製造種種問題來障礙我們心的敵人。對此有正確的認知之後,應當對叁寶生起全然信心,並依佛所開示的法門、以及自己的興趣來精進,以善巧方便去除我執之魔。

   我執之魔也稱爲「自滿之魔」,自我滿意是最大的我執。此外還有叁種魔:所謂「障礙魔」、「非障礙魔」、以及「傲慢魔」。總之,成就者瑪姬拉尊將魔分爲四類,但究竟爲一,即是「我執」。

  第一:障礙魔。

   我們經常産生一種錯誤,就是聽聞高深佛理之後,在日常生活中卻不能相應,甚至互相沖突矛盾。也有許多人說,他不想要煩惱,可是不煩惱不行。爲何如此?因爲明知是痛苦煩惱的根源和所依,卻不願舍離。

   無始輪回,不管流轉哪一道,我們總是憑借眼睛所見,對一切事物、形色生起歡喜或憎恨;耳、鼻、舌、識亦然。以自己的主觀,尤其是感官的覺受,緣取一切自己認爲是對的、是美好的,而成眼識所緣取的對境。

   這些對境,有可見與不可見;可見者,諸如外在形色,見美好與所喜,內心即儲存這些印象且深固。凡此易造成內心世界的回憶。一旦無法再見,即生思念;若發現即將失去,則憎恨湧現。所以,愛與恨,本質同一。因此才會産生強烈對比。愛恨這兩種極端反應,便是一種魔。于世俗法,強調愛衆生,不應有恨,這是對的。但究竟而言,愛的本質不可得、恨的本質亦不可得,若了解兩者本質同一,則于解脫道上,愛與恨皆須舍離。

   這對初學者或社會大衆,易生誤解,尤其將「執著喜歡」也稱之魔,一般難以接受。悟性高者,容易體會感官所緣取的對境非實有。但一般人總是「眼見爲憑」——眼睛看到了,才算真的。也因此生起障礙,故稱爲障礙之魔。

   外在世界一切如幻,但只要你認定它真實存在,無論喜不喜歡,已經對我們産生真正的障礙了,且這個因子,將導致我們傷害衆生、令心再次受到束縛而墮入輪回。總之,一旦執取對境爲真實存在,無論好壞,都會障蔽感官而生執著,便是魔障,故稱爲障礙之魔。

  

  慈光照亮幽冥路

   在座具有色身的弟子、以及周遭具微細身的中陰身衆生,諸位都應當了解,今天無論你是神是鬼、或是亡靈,在此情境,無論你高興、傷心、難過、不滿、甚至怨恨,種種情緒作用,只會造成在中陰或人間所受的苦無限延長。

   特別是不具人身的各位,因爲你沒有身體的束縛,所以自然具足六通,來去自如。今天你的親友子孫,爲你們立下了超薦牌位、分身、蓮花寶座,無疑是盡一份的孝思,報答養育之恩、報答親情之愛。所以你們不應對中陰的色身産生執著,一切如夢亦如幻,放棄對現在的執著,內心生起願力,向觀世音、阿彌陀佛、向上師、叁寶祈求發願!一旦你能夠完全了解現在的處境與狀況,是一種不真實的假相,很快的在二十八日(度亡圓滿時),即可獲得超度解脫。諸位應當明了,無論是對「好壞、是非、善惡、對錯」的執著,都稱之爲魔,故當舍離一切對世俗的貪戀與執著。

   我們生活在老病的情境之中,每天只會邁向死亡,意味著長大、更意味著衰老。而衰老的不是心,心不受歲月的摧殘,心不會老,只會疲倦,無關乎年齡。有二十幾歲的人選擇自殺,他想我的心老了,我不要這個身體了。其實心未嘗老去,老病乃至于死,是色身,而非心。所以即便看到身體死亡,佛家不如世俗人言「死」,而說「往生」,因爲神識意念掙脫肉體束縛,直射往西方彌陀淨土。

   究竟來講,死亡也是一種假相。如果真有死亡,那不需要修行,只要等待死亡,因爲死亡也意味著寂靜;但就像蟬蛻去舊殼,死亡猶如脫掉衣服,死亡從來沒有真正發生在任何人身上。如果有,那麼一旦死亡發生了,所有一切終將歸于甯靜而解脫,怎麼還會有死後的地獄、怎麼還需要超渡呢?

   相信有死亡的人,是不相信自己的心的。認識死亡之非究竟、不真實,它只是假相,不是句點,只是一個逗點而已;從過去到現在,我們經曆了無數的逗點,所以需要尋求一個句點。而這個句點于六道中遍尋不著,唯有在修行道上,才能驚鴻一瞥、剎那顯現那片刻的空性,讓我們有信心。了解人世間的苦是不究竟的,但它卻活生生、深刻的令感官領受察覺,所以應當抛棄對感官喜惡的執著。

  

  叁壇度亡 緣起性空

   叁壇度亡法會,外壇安奉民間紙藝觀音淨土,中間一尊是觀世音大士,大士周圍有孫悟空、豬八戒、沙悟淨,表示觀音的淨土需要精進才能得入。觀音下方,有所謂的普渡公,現閻羅王相,兩旁爲其眷屬,象征統理一切亡靈的閻羅王,也是觀音化身。左右辟男堂女室,是接男女亡靈的招待所。沐浴亭,以供沐浴潔身。翰林所是報到處,來者先于此報到。前面有四大天王、兩側安奉亡者的蓮位與分身。

  

  法會期間,每天早中晚常住會來外壇上供,晚上修五部祈禱經、持誦無量阿彌陀佛真言,回向給亡靈,讓其沐浴在梵音之中。

  

  內壇于法王殿叁樓,啓建阿彌陀佛淨土。每天早中晚,修阿彌陀佛儀軌,迎請阿彌陀佛叁主尊降臨,迎請淨土護法辛窘、兩尊猴子信差,舉行荟供。勾召欲求解脫的亡靈,每日修一壇度亡,直到圓滿日,將壇城移下來,並舉行盛大的普供,供養十方各路的英雄好漢,令其飽餐一頓。一邊普渡、一邊度亡,不僅度亡靈,也要渡活人。

  

  密壇在哪裏?密壇是在上師喇嘛的心中,所觀想出來的,便是虛空的秘密壇城。

  

  此即所謂的叁壇度亡。往後每年將比照辦理。有人會想,我對祖先度亡一次就夠了,何必年年超渡?度亡之可貴,在于感念、報答父母祖先之恩。故擇農曆七月十五日前後,舉辦法會,將功德回向先人。若彼已然往生阿彌陀佛淨土,在人間爲他做功德,祖先依然可獲得。一切淨土,唯有阿彌陀佛淨土可以帶業往生,雖然已在淨土蓮花化生,仍需要修行,只要有子孫在陽間,請上師爲他超渡,仰仗功德加持,將令他盡早得以在阿彌陀佛座前聞法、圓滿開悟成就。

  

  若已轉世爲人,也是需要的。就像在座諸位,雖然你不怎麼精進修法,但事業、家庭、健康卻十分順利,很可能是你前世的子孫爲你超渡了,功德如同甘露降臨于你,而獲種種幸運福報。

  

  當然,度亡的功德不僅于此。能將度亡功德轉爲解脫道上的資糧,讓心逐漸柔軟,轉趨向道,而不再斤斤計較,即是阿彌陀佛不可思議功德。一旦能夠放下對「我」的執著,就能超越形色、眼耳鼻舌識亦複如是。

  

  「文殊師利普門會」即是經藏大手印。佛所說的「色相叁昧」,即是爲師所言之「對一切色不執著」,能不執著者,即是入色相叁昧。叁昧定義很廣,通常講叁昧就是「定」。凡是能觀一切色,本來即非實有,猶如泡沫幻化,能如是觀者,是人得色相叁昧。諸位要將此方法牢記!

  

  當對事物有所好惡,乃至對人産生執著的時候,都應該靜下心來好好觀照,所喜歡的東西是真實的嗎?不變的嗎?世上找不到真實不變的,即便是心,在未修持、未開悟之前,也是瞬息萬變的。一旦你能夠了解,今日莊嚴的外壇城,是弟子的護持、上師的用心、喇嘛的努力等因緣聚合而啓建,是謂緣起。但很快在圓滿日,放焰口,一把叁昧真火,頃刻間灰飛湮滅,又歸于空性,這才是本來面目。謹記這點,障礙之魔自然無所遁形,且能轉爲智慧。

  

第二:非障礙魔。

   什麼是非障礙魔?當我們內心産生各種不同的善惡念頭,雖然外在並無實質的東西顯現,可是內心仍然發展、顯現出一個東西;認定它是可怕的,這就是鬼;認爲純淨善良,就是神。所以鬼神也屬于非障礙之魔,由內心加以投射、分別、執取所成。對錯、好壞等二元相對的想法,將使我們的心無時不刻、無…

《叁壇度亡的意義》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久旱望雨話人心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