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坛度亡的意义
-94年上师冥阳两利开示
基于佛法「无我」的基本观念,鬼神乃因内心投射所产生的执着而生。当内在知见显现的时候,所谓的鬼神自然也就显现;一旦内在知见消灭,鬼神随之亦灭。
七月谈鬼,总会让人感到恐惧而毛骨悚然。许多人害怕鬼,但却从来没有真正见过鬼。所以什么是鬼?什么又是神?其实都是自心妄念分别,一己好恶之投射。所喜,视之为神;所恶,厌之为鬼。故上至梵天下至石头、狐仙都有人在供奉。一颗石头,即便未经雕琢,可是只要你喜欢,甚至会向它顶礼,俨然就是你内心神的投射。倘若请一尊菩萨回家供奉,却发生诸多不如意,也许就归咎供奉的菩萨是鬼,找人驱魔,请走庄严宝像,甚至破坏……其实什么相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安的是什么心。
度亡的认知就是,凡是会障碍我们修行的,都应当加以超度。今晚在座诸位弟子信众,以及凡夫色眼无法见到的无数中阴身、亡灵、怨鬼等等,皆共赴盛会前来闻法,为师以成就者玛姬拉尊对其弟子之开示,与诸位分享。
玛姬拉尊之四魔阐述
什么是魔?一般听到「魔」,即联想为恶魔——面目狰狞、缺胳臂断手、血盆大口獠牙外露。但这些印象,仅止于小说电影。事实上,魔并非都具可怕的形象,也没有任何实质肉体存在,但我们常因恐惧,看到黑影以为见鬼。
真正的魔是什么?凡是障碍我们解脱的障碍,就称之为魔。就欲求解脱的行者而言,恩爱的伴侣,也可能成为你的魔,因为障碍修行故。最大的魔不外乎对自我的执着,也就是我执。凡是我执尚未断除清净之前,所谓的魔,即是显现各种不同的形象、制造种种问题来障碍我们心的敌人。对此有正确的认知之后,应当对三宝生起全然信心,并依佛所开示的法门、以及自己的兴趣来精进,以善巧方便去除我执之魔。
我执之魔也称为「自满之魔」,自我满意是最大的我执。此外还有三种魔:所谓「障碍魔」、「非障碍魔」、以及「傲慢魔」。总之,成就者玛姬拉尊将魔分为四类,但究竟为一,即是「我执」。
◎第一:障碍魔。
我们经常产生一种错误,就是听闻高深佛理之后,在日常生活中却不能相应,甚至互相冲突矛盾。也有许多人说,他不想要烦恼,可是不烦恼不行。为何如此?因为明知是痛苦烦恼的根源和所依,却不愿舍离。
无始轮回,不管流转哪一道,我们总是凭借眼睛所见,对一切事物、形色生起欢喜或憎恨;耳、鼻、舌、识亦然。以自己的主观,尤其是感官的觉受,缘取一切自己认为是对的、是美好的,而成眼识所缘取的对境。
这些对境,有可见与不可见;可见者,诸如外在形色,见美好与所喜,内心即储存这些印象且深固。凡此易造成内心世界的回忆。一旦无法再见,即生思念;若发现即将失去,则憎恨涌现。所以,爱与恨,本质同一。因此才会产生强烈对比。爱恨这两种极端反应,便是一种魔。于世俗法,强调爱众生,不应有恨,这是对的。但究竟而言,爱的本质不可得、恨的本质亦不可得,若了解两者本质同一,则于解脱道上,爱与恨皆须舍离。
这对初学者或社会大众,易生误解,尤其将「执着喜欢」也称之魔,一般难以接受。悟性高者,容易体会感官所缘取的对境非实有。但一般人总是「眼见为凭」——眼睛看到了,才算真的。也因此生起障碍,故称为障碍之魔。
外在世界一切如幻,但只要你认定它真实存在,无论喜不喜欢,已经对我们产生真正的障碍了,且这个因子,将导致我们伤害众生、令心再次受到束缚而堕入轮回。总之,一旦执取对境为真实存在,无论好坏,都会障蔽感官而生执着,便是魔障,故称为障碍之魔。
慈光照亮幽冥路
在座具有色身的弟子、以及周遭具微细身的中阴身众生,诸位都应当了解,今天无论你是神是鬼、或是亡灵,在此情境,无论你高兴、伤心、难过、不满、甚至怨恨,种种情绪作用,只会造成在中阴或人间所受的苦无限延长。
特别是不具人身的各位,因为你没有身体的束缚,所以自然具足六通,来去自如。今天你的亲友子孙,为你们立下了超荐牌位、分身、莲花宝座,无疑是尽一份的孝思,报答养育之恩、报答亲情之爱。所以你们不应对中阴的色身产生执着,一切如梦亦如幻,放弃对现在的执着,内心生起愿力,向观世音、阿弥陀佛、向上师、三宝祈求发愿!一旦你能够完全了解现在的处境与状况,是一种不真实的假相,很快的在二十八日(度亡圆满时),即可获得超度解脱。诸位应当明了,无论是对「好坏、是非、善恶、对错」的执着,都称之为魔,故当舍离一切对世俗的贪恋与执着。
我们生活在老病的情境之中,每天只会迈向死亡,意味着长大、更意味着衰老。而衰老的不是心,心不受岁月的摧残,心不会老,只会疲倦,无关乎年龄。有二十几岁的人选择自杀,他想我的心老了,我不要这个身体了。其实心未尝老去,老病乃至于死,是色身,而非心。所以即便看到身体死亡,佛家不如世俗人言「死」,而说「往生」,因为神识意念挣脱肉体束缚,直射往西方弥陀净土。
究竟来讲,死亡也是一种假相。如果真有死亡,那不需要修行,只要等待死亡,因为死亡也意味着寂静;但就像蝉蜕去旧壳,死亡犹如脱掉衣服,死亡从来没有真正发生在任何人身上。如果有,那么一旦死亡发生了,所有一切终将归于宁静而解脱,怎么还会有死后的地狱、怎么还需要超渡呢?
相信有死亡的人,是不相信自己的心的。认识死亡之非究竟、不真实,它只是假相,不是句点,只是一个逗点而已;从过去到现在,我们经历了无数的逗点,所以需要寻求一个句点。而这个句点于六道中遍寻不着,唯有在修行道上,才能惊鸿一瞥、剎那显现那片刻的空性,让我们有信心。了解人世间的苦是不究竟的,但它却活生生、深刻的令感官领受察觉,所以应当抛弃对感官喜恶的执着。
三坛度亡 缘起性空
三坛度亡法会,外坛安奉民间纸艺观音净土,中间一尊是观世音大士,大士周围有孙悟空、猪八戒、沙悟净,表示观音的净土需要精进才能得入。观音下方,有所谓的普渡公,现阎罗王相,两旁为其眷属,象征统理一切亡灵的阎罗王,也是观音化身。左右辟男堂女室,是接男女亡灵的招待所。沐浴亭,以供沐浴洁身。翰林所是报到处,来者先于此报到。前面有四大天王、两侧安奉亡者的莲位与分身。
法会期间,每天早中晚常住会来外坛上供,晚上修五部祈祷经、持诵无量阿弥陀佛真言,回向给亡灵,让其沐浴在梵音之中。
内坛于法王殿三楼,启建阿弥陀佛净土。每天早中晚,修阿弥陀佛仪轨,迎请阿弥陀佛三主尊降临,迎请净土护法辛窘、两尊猴子信差,举行荟供。勾召欲求解脱的亡灵,每日修一坛度亡,直到圆满日,将坛城移下来,并举行盛大的普供,供养十方各路的英雄好汉,令其饱餐一顿。一边普渡、一边度亡,不仅度亡灵,也要渡活人。
密坛在哪里?密坛是在上师喇嘛的心中,所观想出来的,便是虚空的秘密坛城。
此即所谓的三坛度亡。往后每年将比照办理。有人会想,我对祖先度亡一次就够了,何必年年超渡?度亡之可贵,在于感念、报答父母祖先之恩。故择农历七月十五日前后,举办法会,将功德回向先人。若彼已然往生阿弥陀佛净土,在人间为他做功德,祖先依然可获得。一切净土,唯有阿弥陀佛净土可以带业往生,虽然已在净土莲花化生,仍需要修行,只要有子孙在阳间,请上师为他超渡,仰仗功德加持,将令他尽早得以在阿弥陀佛座前闻法、圆满开悟成就。
若已转世为人,也是需要的。就像在座诸位,虽然你不怎么精进修法,但事业、家庭、健康却十分顺利,很可能是你前世的子孙为你超渡了,功德如同甘露降临于你,而获种种幸运福报。
当然,度亡的功德不仅于此。能将度亡功德转为解脱道上的资粮,让心逐渐柔软,转趋向道,而不再斤斤计较,即是阿弥陀佛不可思议功德。一旦能够放下对「我」的执着,就能超越形色、眼耳鼻舌识亦复如是。
「文殊师利普门会」即是经藏大手印。佛所说的「色相三昧」,即是为师所言之「对一切色不执着」,能不执著者,即是入色相三昧。三昧定义很广,通常讲三昧就是「定」。凡是能观一切色,本来即非实有,犹如泡沫幻化,能如是观者,是人得色相三昧。诸位要将此方法牢记!
当对事物有所好恶,乃至对人产生执着的时候,都应该静下心来好好观照,所喜欢的东西是真实的吗?不变的吗?世上找不到真实不变的,即便是心,在未修持、未开悟之前,也是瞬息万变的。一旦你能够了解,今日庄严的外坛城,是弟子的护持、上师的用心、喇嘛的努力等因缘聚合而启建,是谓缘起。但很快在圆满日,放焰口,一把三昧真火,顷刻间灰飞湮灭,又归于空性,这才是本来面目。谨记这点,障碍之魔自然无所遁形,且能转为智慧。
◎第二:非障碍魔。
什么是非障碍魔?当我们内心产生各种不同的善恶念头,虽然外在并无实质的东西显现,可是内心仍然发展、显现出一个东西;认定它是可怕的,这就是鬼;认为纯净善良,就是神。所以鬼神也属于非障碍之魔,由内心加以投射、分别、执取所成。对错、好坏等二元相对的想法,将使我们的心无时不刻、无…
《三坛度亡的意义》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