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重在實修
“能再于寂靜處,放下一切事緣,一心精進,即生于本淨心體,必得正解脫而登妙覺。”
用功的人識得自性,在喧鬧的環境當中又能適應,具足受用,不用修什麼法,只是在塵境當中轉,磨練自己的習氣就是了。但是,有的人不適應,根基比較差,怎麼辦哪?有辦法,即能“再于寂靜處,放下一切事緣”,找個清淨的地方,比如清淨的山林,或者是比較清淨的家庭環境,是很好的。但是有了好地方,就要放下一切事緣。假若你有了清淨的地方,而身在淨處心不淨,也是徒然!修行成道在心,你心裏亂七八糟、胡思亂想,等于在鬧市,所以不行!要成道,須放下一切事緣,所有的事情在上座用功時都要放下來,修行才能上路。所以,我常勸大家上座時就要象死掉了一樣,一切不管,不能再瞎想。千萬不要想這個事怎樣做、那個事又如何安排,兒子、女兒怎麼管教等等;要是上座時老想這些,那就糟糕了!我們要什麼事也不管,最壞的是坐在座上還爲子女操心:唉!阿毛、阿狗呀,時間到了,再不起來遲到了,快起來、起來。唉!這樣一心二用、心力渙散,怎麼能坐得好呢?這樣的事我見多了,不是憑空捏造,實在是耳聞目睹的啊!唉——!這樣打坐還坐得好麼?因此,我們上座時任何事也不能管,就當自己死掉了,管不了那麼多了。我再強調:上座時放下一切事緣,當自己死了一樣不動,這樣做才能得受用,才能得正定,不然你怎麼得定,定不了的!所以,修法一定要放下一切事緣。放不下,即使有清靜地方可去,你也不要去,去也白搭,你心裏亂糟糟的,呆在安靜的地方,就如同在南京路上一樣熱鬧非凡。因此,修法關鍵在真能放得下,只有放得下,才能夠一心精進。
真正放得下來,一心一意地修,不論你修什麼法,都能立竿見影地和你自心相應。常聽有人說:唉!某某人很快啊!他也沒有怎麼坐,就證到本來面目了!我怎麼坐了這麼多時,還沒有這個境界呀?哈哈!他的心能放得下,清淨了,所以能速證;你的心放不下,亂七八糟的,不能清淨,怎麼會有親證的境界呢?當然沒有了。所以,修行的時間不在長短,而在你的心清淨不清淨,心死不死。老實講一句:你心果真死了,坐下來不多時,你就安然入定了,自然有輕安、甯喜的禅境,自然會光明大放。你心不淨,你要證境從哪裏來呢?當然是沒有了。是故修法勿論時間長與短,而看你心淨不淨,心死不死,這是關鍵之所在。
果真能夠放下萬緣,一心精進了,“即生于本淨心體,必得正解脫而登妙覺”,即生,指這一生。密宗是講即生成佛的,就是這一生要成佛。也有的人把它變成身體的“身”,就是這身體要成佛,在密宗有這種說法。我們上次講了大圓滿、大圓勝慧,這些法就是講身體能成就。這大手印就是大圓滿的前趨,大圓滿分兩段,一段是徹卻,一段是妥嘎;一個是立斷,一個是頓超。立斷,就是當機立斷,當下就斷掉一切煩惱、妄想、執著,本性朗然現前;頓超,一下子就超出叁界,就成佛了。這大手印就是徹卻法,直指你不要用什麼方法來修而當下斷除妄想見性,後面還講到叁空相應,我們到後面再講,現在暫不講。所以,大手印是很高深的密法,直接指示你成道。這一生我們能夠放得下,必定能夠在本淨性體上得真正的大解脫。本淨性體,就是說我們本有的妙性,是本來清淨的、沒有汙染的。現在汙染是什麼緣故呢?是著相趣境的緣故,迷于外境而不知有本來。從前古人根厚,執著輕,經師父一點,就明白了,即能當下承當,不再迷惑,把境放下來,從而保任自性,除去妄習,很快就成道了。現在的人呢?根基鈍了,障也重了,任你講破喉嚨,他也不能認識,還是著境,所以要多走冤枉路。
我師父王骧陸先生曾經講:“修禅宗的人,叁十年參這句“念佛是誰?”不走著,才打開本來親見佛性。我們修密法,叁年就能打開來見性了。”就時間說來,已較禅宗少了十倍的時間,已是很迅速了。但就本性說來,參禅也不用。叁年也好,叁十年也好,都是走冤枉路啊!因爲大家本來是佛,既用不著在這裏參禅,也不用念什麼:“ong bala……”在這裏打坐用功,不是披枷戴鎖、無事找事而徒困自己嗎?你一切放下,恢複自性本真佛,想睡你就睡,想坐就坐,活潑天真多好!就如龐居士女兒靈照說的:“也不難,也不易,饑來吃飯困來眠。”本性就是這麼自在安樂,何苦挖肉補瘡,自尋煩惱呢!然而,我們須知靈照說的是透末後牢關,不先透龐公、龐婆說的前二關是做不到的,因我們雖具如來佛性,但多生習氣深厚,不經一番艱苦鍛煉,習氣不除是得不到真實受用的。所以還須參禅、打坐,走一番冤枉路透前二關才行。龐公說:“難、難、難,十擔麻油樹上攤。”破初關是最難的,我們初初用功,妄念紛飛,定不下來,難見到本性,就如把麻油攤上樹一樣難。龐婆說:“易、易、易,百草頭上西來意”。這是講破重關,即我們通過用功識得本來面目,那就容易、容易,容易得很哪,百草頭上盡是本來面目啊!百草頭上就是指一切事事物物的頭上,頭上還有什麼東西嗎?百草頭上一切都無有啊!這不都空淨了嗎?這樣的公案很多啊!
古時候船子禅師與雲岩、道吾一同在藥山禅師那裏參學,並印證所悟。他離開藥山時,對吾、岩二師兄說:“你們將來應各據一方,建立藥山宗旨。我率性疏野,只好山水,怡情自樂,擔當不了教化衆生的大任。以後你們要是知道我的住處,如遇到靈利的座主,指一個來,我將平生所得傳授給他,以報師父之恩。”于是他到了秀州華亭岸邊,泛一小舟,渡過往行人隨緣度日,以待當機者的來訪,故人稱“船子和尚”。一次道吾去京口,遇夾山上堂說法,僧問:“如何是法身?”夾山說:“法身無相。”又問:“如何是法眼?”夾山說:“法眼無暇。”道吾聽了不覺失笑。夾山便下座,頂禮請教。你們看古人多認真,要是現在呀,棒子伺候,非打出去不可。他虛心地問道吾:“大師啊,我剛才的答話必有不是之處,令您失笑。我哪裏說錯了,請您慈悲說破。”道吾說:“我不說,但你可以去華亭找船子和尚。”夾山問:“此人如何?”道吾說:“此人上無片瓦,下無卓錐。你若去時,最好換身衣服。”夾山于是散衆換裝,往華亭參訪船子,船子才見,便問:“座主住什麼寺?”夾山答道:“寺即不住,住即不似!”船子問:“不似,似個什麼?”夾山道:“目前無相似。”船子問:“何處學得來?”夾山道:“非耳目之所到。”船子說:“一句合頭語,萬劫系驢橛。”接著又問:“垂絲千尺,意在深潭。離鈎叁寸,子何不道?”夾山剛要張口,啪!被船子一篙子打落水中。夾山剛爬上船,船子又說:“道!道!”夾山剛要開口,啪!又被打下水去了。夾山在這個時候,豁然大悟,于是點頭叁下。船子說:“好、好、好,上來吧!”爲什麼?這時道悟心裏沒有東西了,一切都空淨了。空淨是空淨了,但不是頑空,而是靈靈不昧,了了分明啊,所以只好頭一點。所以,龐婆說:“百草頭上西來意”,容易得很啊,你離相見嘛!不要著在相上就容易得很啊!所以我們說見性悟道不難,不難啊!不要著相,不要著大神通啊!
但是,我常常聽有人說:“假若這就是悟道,我爲什麼不發大神通啊?悟道應該有神通的,沒神通的不是。”唉!我們修法要曉得先後次序,先要認識本性,肯定它,保護它,保護得綿密,皮膚脫落淨,一點都不住著,任何境界來都不動搖,自然大放光明。那個光明不只似一個兩個太陽那般,而如百千個太陽的光明一樣,那時當然天眼、天耳、他心、宿命、神足都通了。其實大光明人人本具,就如《彌陀經》所說:“彼佛光明無量,照十方國,無所障礙。”“彼佛”兩個字,範圍很廣,你們不要把它縮小了,以爲彼佛者只是阿彌陀佛。阿彌陀佛的光明無量照十方國土,彼佛的範圍不是這麼小。“彼佛,”即一切大衆。“彼佛”就是那個佛,不是我們的身體,身體不是佛,不要弄錯啊!身體裏面有個佛,就等于房子裏面住了一個人。那個佛就是“彼佛”,就是大衆。一切衆生的本性光明都是無比無量的,朗照十方國土,無所障礙。不相信?你們自己用功試試嘛!
你們現在聽講恒河大手印,須認識這一念斷處的靈知是佛性,只有這才是真的,其他一切相都是假的,都是真性的影子。一切放下,死心塌地念佛、持咒、用功,心真空了,就放大光明,即生就能真正解脫而登等妙二覺。密宗是講即生成佛而登等妙二覺位的。要到等妙覺位,就看我們怎樣用功。如果我們功夫用的精深,用的綿密,即生就能做到;如果我們功夫用的不精深、不綿密,懶懶散散的,今朝推明朝,明朝推後朝,這樣推下去,推到彌勒佛下生也不能成道。即使我們借阿彌陀佛、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的力量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也要用功呀!你要往生西方極樂世界,而心裏總是戀著娑婆世界的妻財子祿,古人謂之抱樁搖橹,行動尚且不能,又如何與彌陀感應道交,打成一片,往生西方淨土呢?所以,首先要放下一切,你不放下怎麼行呢?玉琳國師曾說過:“想生西方極樂世界的人放不下,是生不上去的。”假若戀著娑婆世界放不下,你就不要念《阿彌陀經》,還是以念《藥師經》,供藥師佛爲好!藥師佛發大願保佑人們一切順利,滿足人們的私心欲望。在這個世上希望有財寶的,給你財寶;希望有兒女的,給你兒女;希望有高官的,給你高官,滿足人們的所有欲望。在滿足了你的私願的時候,讓你油然生起菩提心來:噢,我這一切所得都是佛的加持,佛法真是不可思議。在深深感謝佛時,即要發心學佛,修法以成道了。所以,念藥師佛供藥師佛好處大啊!
你真要生西方極樂世界,就要一切放下,戀著這娑婆世界來修,那是背道而馳,一無是處…
《大手印淺釋 第一講 大手印叁要釋義 六、重在實修》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