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直指自心實際
“此叁要(見定行)爲斷惑妄之命根、爲直指自心實際之法門。”
見定行叁要素爲斷惑妄之命根。我們凡夫有見惑、思惑、塵沙惑等迷惑。見惑就是沒有正知正見而迷惑于外相。現在很多學佛的人,知見很迷惑,不識佛性是怎麼一回事,腳跟站不穩,比如已經發心學佛法的人,他聽說一個修氣功的外道人有神通本事大,他就想:唉,我還是練氣功去吧!佛法他不修了,學外道去了。我告訴你們一個真實的例子,某某山有個小和尚,在山上設的佛學院當執事,他聽說某氣功師有神通,他就不修佛法,改學氣功,以求獲得特異功能,跟外道走了,這就是爲神通所迷惑。所謂迷惑者,乃我們學佛心不痛切,見定行不正之所致也。知見乃修法學道的第一要緊之事,知見不正,修行起來必然迷惑而走彎路。
知見迷惑是修行之大敵,所以學佛先要知見正,破見惑,然後再破思惑。思惑是什麼?就是對境生心,起種種粘著的思想。我們之所以有種種迷惑,乃知見不正引起的。知見正,見惑斷了,思惑才能斷,才能立穩腳跟,不跟外道走。任你外道神通再怎麼大,但你不得漏盡通,不識佛性,決定不能了生死。我們是心地法門,識得什麼叫佛性,能了生死。象呂純陽祖師見黃龍祖師,當時呂純陽已經陽神成就了,但黃龍說:“你這守屍鬼。”呂純陽說:“哈哈,我囊中有不死之藥。”這囊中藥有兩種解釋,一種是外藥,就是口袋裏面有煉好的金丹藥,是外丹;一種是臭皮囊,即身體,身體中煉成功金丹,金丹煉成功就是不死之藥物,不要守這軀殼。黃龍祖師說:嗨!“饒經八萬劫,終是落空亡。”縱饒你能夠活八萬個大劫,到最後還是要落空。因爲你不認識佛性是什麼,有神通又有何用處?你著相,以爲這陽神是真的,其實這陽神也是假的,亦是夢幻泡影,只是我們真心的妙用所顯示一個幻身罷了。比如西方極樂世界和阿彌陀佛顯現的身體,都是阿彌陀佛的意生身。所謂意生身不僅是身體,一切境界事物都是意生身。所以,山河大地也是我們的意生身,只是我們不認識,就把它隔斷了,只認這身體是我,山河大地不是我。山河大地是地水火風組成,我們的身體也是地水火風組成。而我們的佛性能大能小,“大而無外,小而無內”,“放之則彌于六合,收之則退藏于密”,只是無明把它縮小了,局限在你身腔裏,而不識山河大地也是我們的意生身。
但是這意生身也是假的,阿彌陀佛也要退位的,極樂世界要改變的。阿彌陀佛退位之時,觀世音菩薩來即位,觀世音菩薩的世界不叫極樂世界,是另外一個世界,比現在阿彌陀佛的世界還要美好、還要莊嚴。爲什麼呢?因爲觀世音菩薩倒駕慈航,他是古佛再來,再成佛。這是變戲法給你看看,你不要當真的,一當真都錯。一真一切真,一假一切假。你說這娑婆世界是假,那麼,西方極樂世界也是假;你說極樂世界是真,娑婆世界也是真。其實是非真非假,亦真亦假,即真即假。分真分假,是你的分別心、虛妄心,其實是沒有分別的。所以,明白這個道理之後,你心就不住相了,你不明白這個道理,總是住相,總是在那裏分別:西方世界美好,是真的;娑婆世界醜惡,是假的。其實這都是沒有正見,而被境所迷惑的過錯啊!
我們凡夫都是被境所迷惑,所以,釋迦佛臘月初八,夜睹明星悟道時說:一切衆生都具如來智慧德相,他們爲什麼不自知?因爲被妄想、顛倒、執著所遮蓋了,不知道了、迷惑了。所以我們要成道,就要斷迷惑的根子。要切斷迷惑的命根子,首先要知見正,這第一重要。知見正之後用功夫修正定,時時鍛煉,身如須彌山不動,心寂靜如沈水不鼓,深入禅定,打開智慧,證見本性。識得本性後,要勤于觀照,綿密保任,外不被境牽,內不隨念轉,不著相不住境,曆境練心,消盡習氣,真心就放大光明,朗照十方,所有的妄心、妄想、妄念,皆化爲佛性的妙用。一切處、一切時都是我們佛性的顯現,都是我們佛性的作用,一切時、一切處所有作爲都是爲大衆,不是爲自己,這就是般若妙行。
所以,說見定行叁要素是大手印的叁個秘訣,也是一切法門修持之法要,是斷惑妄之命根、直指自心實際之法門。恒河大手印的行法是圓頓中的直指法,它是直接指示我們當下見到無修、無整、無散亂的妙明本體(妙明真心),而成就大道的根本實際的法門。我們修心中心法還要結印一心持咒,參禅還要起大疑情,念佛也要都攝六根,淨念相繼,才能成道。照此講來,我們要成道俱要經過一番修證,不及大手印高妙了。須知大手印的根本說法雖是什麼都不要修,指示你認識自己的妙明真心就是了。因爲佛性是不生不滅、不來不去、不動不搖、不垢不淨、不增不減的,你修什麼?佛性沒有散亂,你整理個什麼?所以是無修、無整、無散亂。因此,做功夫都是走冤枉路啊!但是,不做功夫,能認識這離念的靈知即是當人的本性而成道嗎?須知大手印是白教最後了手法,起初也要經過一番艱苦的修練,才可以進入大手印的功境。所以我們若要打開本來,證見本性,成就大道,還須一心念佛,大起疑情,綿密持咒做功夫,不能稍懈! 我們雖然在講密宗大手印,但是我們不分宗派,禅、淨、密合在一塊講。其實大手印和禅宗是一鼻孔出氣,是直指心性,叫人當下成佛,不要大家走冤枉路的圓頓法門。但是講了幾次之後,大家對“色”和“空”還不十分理解。上次有人問我,這“空”是不是離開色之外的空?比如現在有房子,有這麼多男女老少相聚一堂,是不是離開房子、離開男女老少,沒有相了,才是“空”呢?不是的,他不理解色空之義啊!因此,我們有必要把色和空的義理弄懂,理解大手印宗旨,修行起來才比較順利,否則不免要走冤枉路。
那麼究竟什麼是色、什麼是空呢?
我曾舉過秦跋陀禅師問生公法師的公案,今天不妨拈來再講一講。生公法師當時名震全國,享有“生公說法,頑石點頭”的盛譽。秦跋陀來看生公,問他:“大師,你年紀這麼大了還講經,講的什麼經啊?”生公說:“我講《般若經》”。我們知道《大般若經》六百卷,是專門講色與空的,它的縮本是《金剛經》,《金剛經》的縮本是《心經》。《心經》講“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就是講色空之義。
秦跋陀禅師問:“哦!那麼請問什麼叫色呢?”(色是什麼東西?)生公答:“衆微聚集叫色”。衆微就是《金剛經》裏佛問須菩提時所說的“叁千大千世界所有微塵”,這個大世界都是微塵聚集而成的。現在我們看到的房子等也是微塵聚集的。爲什麼呢?磚瓦、木料、鋼筋、水泥都是微塵。磚瓦不就是泥土嗎?用泥做成坯子,放到窯裏去燒製成。木頭呢?是大樹。大樹是什麼地方來的呢?大樹是樹種子從泥土裏面吸取養份,日光照曬,慢慢長大,聚起來的。都是合起來的,衆微相聚的。並不是“某某樣的東西”本身就有的,本來都沒有自體,都是“衆微聚集”的。
秦跋陀禅師又問:“那麼,什麼叫空呢?”生公答:“衆微無自性叫空。”即微塵本身是沒有的,是別的東西合成的。現在科學家說,一切物質都是由化學元素合成的(比如水就是由氧、氫兩種元素合成的),化學元素是由原子組成的,原子是由原子核和電子組成的,原子核和電子是由更微小的基本粒子合成的。基本粒子也不“基本”,它是由更微細的東西合成的,一直分析到“波粒二象性”——既象波,又象粒子;既不是波,又不是粒子。其實佛經裏早就說過“鄰虛塵”——鄰近虛空的微塵。說到這裏大家可能這樣理解:沒有合成東西之前,什麼都沒有就是空,即“衆微聚集是色,衆微未聚是空”。其實佛教裏講的“空”並不是這個意思。生公不說“衆微聚集是色,衆微未聚是空”,他說得很好:“衆微無自性是空”。衆微也沒有本體——無自性。色就是空,空就是色,不是“空無所有”的空。“空無所有”的空就是“斷滅空”啊。生公所說的“空”是自性空,就是我們的本性。一切色相都是我們的本性顯現的。我們的本性就是佛性,就是一切色相的根本。
爲什麼叫“佛性”,不叫“法性”,這裏邊有什麼區別呢?
法性是諸法的根本。所有的事事物物,包括我們的思想,都叫法。在佛經裏,法所包括的範圍很廣、很廣。所有的東西、事事物物乃至我們的思想都是我們的靈明真性所産生的,都是我們的靈明真性所顯現的妙用。我們的靈明真性是諸法的根本,所以叫“法性”。
佛性是成佛的根本。我們把妄想除光、無明斷盡,恢複本來面目,我們這個靈明真性的妙用就具足了。叁身四智都具足了,那就是成佛了,不是另外有一個佛可成。我們的靈明真性是成佛的根本,所以叫“佛性”。佛性、法性都是指“一真法界”,就是我們的靈明真性。所以這個靈明真性是諸佛之本、萬法之源。
“色”就是“空”,一切色都是我們的靈明真心所顯現的,一切色相就是我們的靈明真心,靈明真心就是一切色相。而不是離開一切色相來找空,那是空無所有的空,那就不對了。所以,生公說“衆微聚集是色,衆微無自性是空”而不說“衆微未聚是空”。
這時,秦跋陀進一步問他:“衆微未聚時如何呢?”因爲生公說衆微聚集是色,這是色嗎?他沒說到根本去。其實這色就是我們的自性,因爲沒有自性是無能顯色的。生公說“衆微聚集是色”。那麼衆微未聚呢?還未聚集的時候是什麼東西呢?生公罔措——生公到這裏就答不出來了。可見,生公對色空之義未能究竟。其實這句話要答他也便當得很,問衆微未聚時如何?答他午夜日正紅!午夜就是夜裏的叁更天。叁更天的夜裏太陽正通紅地照著——午夜日正紅。還有另一種答法,比如《楞嚴經》裏就有現成的:“性色真空”。性色就…
《大手印淺釋 第一講 大手印叁要釋義 七、直指自心實際》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