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追隨佛陀足迹 堅定菩提之路▪P2

  ..續本文上一頁將寶衣璎珞送還家中?這是讓眷屬了解,佛陀不貪戀在家華貴衣服、珍寶璎珞。希望衆人也能學習佛陀舍棄一切所有,出家學習佛法,遠離一切所愛之物,持四聖種行,安貧樂道。然而,父母不允許者,不得出家。這也是大菩薩行于方便。

  

  22.是什麼因緣,佛陀在古舍利塔之前,以刀自行剃發?叁千大千世界中,沒有天龍鬼神、幹闼婆、人、非人等,能爲佛陀剃發。同時,佛陀也希望讓衆生深信,悉達多太子真心想出家。而當時佛陀父王(淨飯王)生起惡心,自恃豪族,傲慢宣稱:「誰敢爲我兒子剃發,我就殺了他!」然而,當淨飯王聽說佛陀自己持刀剃發,惡心也就平息了,了解此乃天意。這也是大菩薩行于方便。

  

  23.是什麼因緣,佛陀苦行六年?並非佛陀往昔業報所致,才受此苦。這是希望讓衆生對于一切惡業果報,能生起厭患警覺之心,歸向佛陀。

  往昔在迦葉佛時代,當時釋迦牟尼佛前身曾說:「我不希望見到這樣的禿頭道人。哪有禿頭人可以證得菩提?菩提之道甚深難得。」這也是佛陀示現的方便,我們應當了解,是什麼因緣,佛陀說出這樣粗惡之言?意義、因緣爲何?

  迦葉佛時代,有婆羅門之子,名叫「樹提」。他有親友五人,都是大婆羅門之子。他們原本先學大乘,後來因爲長久親近惡知識,退失了菩提心。奉事外道、不相信也不了解佛法。他們的外道上師聲稱:「我是佛世尊,是一切智,我也有菩提道。」

  當時,樹提梵志行于方便,想勸導五人回歸成爲珍貴法器,希望轉化這五人的外道邪心,于是就到瓦師那裏,說道:「我今天倒想見見禿頭道人。哪裏有禿頭人可以證得菩提?菩提之道甚深難得。」

  樹提梵志和那五人共聚。瓦師來了,就向樹提梵志贊歎迦葉佛。又向樹提說:「你可以和我一起去拜見佛。」

  樹提梵志想著,「這五個人,善根尚未淳熟。如果我贊歎迦葉佛,而批評外道上師的話,這五人必然生起懷疑,這樣拜見佛,則一無是處。」因緣尚未成熟。

  于是樹提爲了保護本願,以般若波羅蜜報行方便,說道:「我不想見這位禿頭道人。哪有禿頭道人能證得菩提?菩提之道甚深難得。」

  什麼是般若波羅蜜行?般若波羅蜜,無有菩提想,無有佛想;不見佛,不見菩提;亦不于內見菩提,亦不于外見菩提,亦不于內外見菩提。如是悉知菩提空無有法。樹提知一切法,究竟無一切法,爲了行方便,所以才說:「我不想見禿頭道人,哪有禿頭道人能證得菩提,菩提之道甚深難得。」

  後來,樹提梵志和那五人來到河邊。瓦師仰仗佛之神力,爲度化五人,又來找他們。他向樹提梵志說:「你和我一起去拜見佛,禮拜供養、恭敬贊歎。諸佛世尊,降生于世間實在太稀有難得了。」樹提梵志,聽到瓦師贊歎佛,還是不肯去。瓦師就上前揪住梵志的頭發,硬是拉著他去拜見佛,那五人也一起跟著去。

  而當時該國的法律,如果強抓他人頭發,被告到官府,抓人頭發的,將判死罪。那五人暗忖著:「佛法究竟有什麼偉大功德,讓瓦師竟然不怕死罪,硬是拽著樹提來拜見佛呢?」

  五人見到迦葉佛之後,生起恭敬信心。于是就在佛前呵責樹提:「這麼偉大、具足威德的世尊,果然和聽聞中的一樣,爲何不生起恭敬心呢?」

  五人瞻仰迦葉佛威德,聽聞佛之法音辯才,再度發起了菩提心!迦葉佛觀察五人道心已經專一,就爲他們宣說「菩薩藏不退轉輪陀羅尼金剛句」,以及無生法忍之次第,五人當下證得無生法忍。

  當時樹提梵志,如果贊歎迦葉佛,而不贊歎外道上師,則那五人前往拜見迦葉佛,將一無是處,更別說是生起信心了。樹提梵志爲了度化五人學菩薩乘,所以才以「般若波羅蜜」果報行于方便,說道:「我不想見禿頭道人。哪裏有禿頭人可以證得菩提?菩提之道甚深難得。」

  不退轉菩薩,對于佛毫無懷疑、對于菩提無疑、對于佛法更無懷疑;具足佛智,所行是大菩薩利益衆生的善巧方便。佛陀前身爲教化五人,自己示現業報;因此業報,而示現六年苦行,而不是像其他衆生不了解因果,不知取舍。

  持戒沙門,如果故意口說惡言,將長夜受諸苦惱,墮叁惡道。但爲了利益這些衆生,佛陀自己示現造業,也示現受報。佛陀實已超越一切障礙業報,只因爲有衆生誹謗持戒沙門,憂惱障蔽自心不得解脫,無法證得道果。爲了平息衆生憂惱之心,所以示現受此業報。那些衆生會這麼思惟:「釋迦牟尼佛前身,誹謗迦葉佛,而祂尚得解脫。而我這般衆生不知前因後果、不知取舍,口說惡言,應當善自悔過,誓願不貳過,不能再造一切惡業了!」

  再者,爲調伏外道,所以示現六年苦行,而非當真業障使然。當時印度外道,每天吃一麻一米,聲稱這樣可以獲得清淨解脫。佛陀爲調伏外道,也示現日食一麻一米,這是菩薩大慈大悲。

  最後放棄苦行,回歸中道,表示極端苦行無法成佛。佛陀六年這樣吃粗澀之食,尚且不能證得聖道,何況清淨解脫?所以當時樹提才說:「我不想見禿頭道人。哪裏有禿頭人可以證得菩提?菩提之道甚深難得。」以此因緣,示現六年苦行。這是爲了調伏五十二百千粗行諸天,及外道神仙。這也是大菩薩行于方便。

  

  六年苦行之後,佛陀越過尼連禅河,在菩提迦耶證悟,帝釋天人請轉*輪,而在鹿野苑傳四聖地苦集滅道,僧團于焉建立。于靈鹫山說空性十二年,于廣岩城宣說密續究竟法,示現本尊,傳授時輪金剛。叁轉*輪四十九年之後,示現涅槃。佛陀雖示現與衆生一樣的老病死,但並未真實滅度。如果佛陀住世兩千六百歲,則佛並非地球人,將無人相信佛說。人壽百歲,有生必有死,若有生無死,則難以對佛法生起信心。

  

  恒念慈悲善良,令心安住覺明

  佛陀一生的故事,教導我們何者該取、何者該舍?身爲佛教徒,若誤以爲佛是供人崇拜的神祇偶像,則充其量只能稱爲「信仰者」;不能建立正確的知見,所言所行將自誤誤他。佛法也不是世間痛苦的安慰劑,而今大乘佛法,似乎落入「只要行善捐款即是修行」的迷思。

  當我們下定決心超越生死輪回,由皈依、發菩提心、受戒,而行六度波羅密。在此之前,我們造下諸多惡業,所以佛陀告訴一切學人,超越惡業之關鍵,在于正確取舍。切莫遇到障礙即退轉!之所以退轉的,乃因迷信而來。

  世尊示現出家修道而成佛。出家極爲困難,之所以困難,乃因殊勝難得!父母之所以不同意子女出家,是不忍子女受苦,同時也以自己的觀點,過度保護子女所致。然而,出家必然剃發,剃發未必是出家人。應學習佛陀行誼,而非躲在袈裟之下,滿足自己的私欲。當警惕言行,犯錯之前,省思再叁,而不是自己原諒自己,高談闊論,廣收信徒。

  八大菩薩發髻高聳,此乃功德象征。安住雪山的如法瑜珈士,持受比丘戒、瑜珈戒,長發不剃,盤髻于頂,可別以爲他們只是居士。反之,剃發燃戒疤者,未必就是高僧。要長時間觀察他們所行是否如法,最後驗證功德的,就是面對無常那一刻,呈現出修行的結果。修行不是今天聽聞,明天即炫耀宣說。

  以上所言,或許正是我們無法悟道的障礙所在。祈願仰仗諸佛菩薩加被,讓我們減緩耳障,令心清明理解,具足如來威德加持;當誘惑的魔在眼前勾引時,能有力量斷然拒絕。最大的障礙,不在于外在的鬼,而在內心。讓心時時刻刻保持慈悲、善良,安住于無念無我、正知覺明之中,如是,離菩提近矣!

  

  點燃菩提心燈,照亮淨土之路

  唵阿吽!

  在此神聖極樂之壇城,共聚祈禱乃因宿善故。

  藉由一切金剛昆仲力,莊嚴供品令成妙雲海。

  熱忱樂善令廣大可用,圓滿積聚福慧二資糧。

  銜接利他大乘祈禱文,善業積聚之力令未來,

  不可思議如幻中陰境,法界體性覺明母子會,

  祈願光明道上離恐懼,藉由彌陀接引爲前導,

  如海菩薩聖眷後擁護,驚駭輪回深淵獲解脫。

  蓮華嚴飾極樂之淨土,華開見佛領受聖法教。

  圓證道地功德證佛果,爲利繁若虛空有情衆,

  引領由喜證喜不延宕,願我成爲如是善導者!

  藉此般若智慧燈明澈,照破惡業煩惱二障黯!

  行道之光朗耀稱圓滿,願明燈爲衆生成佛因!

  ~摘自《南確阿彌陀佛儀軌》

  

  沐恩弟子噶瑪慧陀恭錄

  

  

《追隨佛陀足迹 堅定菩提之路》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