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跳不跳的時候,乖乖的離開這個身殼,被迫到另一個轉世?我不轉世可以嗎?我不投胎可以嗎?我不再輪回可以嗎?這些都值得大家深思熟慮。
覺醒的開始
當你開始去質疑你的生命、你的生活,質疑這些約定成俗的文化價值,或許你會有某些的改變。你可以不再實現這些世俗的抱負,可是最終仍然不可避免的要面對無常、死亡。默默的、陰森的無常一日一日的逼近,大家不要想我還很年輕,五分鍾以前還活蹦亂跳,五分鍾以後就死吊吊。只有你懂得去不斷的反問自己,那你會開始覺得卷入這種沒有意義的掙紮是一種痛苦,你想要抽離習以爲常的生活方式,這就是覺醒的開始。
在我們噶居的傳統,尋找一位真實可靠的上師,就是從這一刻開始。當你在質疑生命時,其實以世俗人以爲正常的觀念來看,你已經瘋了。可是你很清楚你要的是什麼。別人說你瘋了,他愛怎麼說是他的事,可是你很清楚自己。一旦我們找到這樣的上師,就可以開始很認真學習以及真正實修。
修行的步驟
再歸納講一次修行的步驟。第一個步驟就是修止息,當然它要配合四加行。止息是調伏自己心的一個過程,也是小乘修行的第一個次第。
當我們老實的每天撥出一定的時間來學習止息,這種純粹的禅修,從依息不依息,這個過程眼睛一直都是睜開的,而不是閉上。嘴巴是微張的,因爲當你專注到某一個程度之後,呼吸會自然停止,氣體會靠著嘴巴進出。
在學止息的過程,很專注的時候,其實那個時間很短,你忘了呼吸這一回事。但它是自然從嘴巴進出,而且毛細孔自然的呼吸,然後你會突然的驚覺,發現到:我剛才好像都沒呼吸耶。好在原來我還活著!這是一種延壽,生命會延長。
如實報告
在止息之中,上師會教你如何避免受到外境的幹擾,受到自己知覺感官、念頭的幹擾。如果有的時候應該如何調伏,這個過程會有甚麼變化…。唉!不知道是我不會教還是什麼原因,我教過的學生上課竟上到不見了,都沒有人再回過頭來跟我說,我學得怎麼樣、有什麼境界。是有幾位會跟我報告,但我覺得那是瘋子,我會罵他,但罵一罵他就不來了。他要我肯定他會發光,看到什麼要肯定他。但那本來就是不對的,我怎麼可以頭上安頭呢?本來不對的東西,爲了鼓勵你而告訴你那個是對的、好的,你開悟了!怎麼可以這樣?可是做的人沒有那個成就感,他就沒有興趣,沒有興趣叁天不做就坐不住了。
很可惜,我一直很期待,你們做完之後會來跟我講:我坐的過程,我有什麼現象,那個現象是甚麼樣子。因爲到最後會牽涉到氣脈、明點,那是很好玩的,進入到另外一個修行的境界,那是很有趣的。可惜啊!我只能這樣子講。
止息調伏己心
止息純粹只是發現自己的心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如果各位願意好好的坐下來,去看自己念頭的生滅,你會發現念頭是雜亂無章的,沒有脈絡,就像是岩漿冒泡一樣,這邊冒一個、那邊冒一個,沒有固定的順序。人因爲習慣于念頭的存在而肯定自我的價值,所以會把念頭串連起來,把不一樣的念頭中間畫蛇添足,把它勾串起來形成思想。
調伏止息,明白念頭是從哪裏跑出來,念頭是什麼?最後念頭跑到哪裏去?這些你都要弄得很清楚,才有辦法調伏自己的心,否則都只是在做不切實際的白日夢。念頭只會一個取代一個,前念滅、後念生,中間沒有任何的空隙。禅修止息就是要讓前念滅、後念不生,把這個空隙拉長,因爲這個空隙就是體性、就是禅定的定、覺悟的明覺。
但講這個沒有用,我可以講一百個形容詞,但你還是聽不懂。我講蔥油餅要如何做,說得是舌燦蓮花,一口好菜,還要你親自嘗到(才知道)那是什麼滋味。但不好意思,要吃,就回去自己做。
每天坐就有心得
你只要坐,不管什麼姿勢,雙盤也好、單盤也可以,或者是散坐,但記住腰杆要打直,不要睡覺打呼,眼睛要睜開。你就坐、坐、坐,每天坐,坐叁個月,我保證你一定會有體會。每天坐,從五分鍾、十分鍾、十五分鍾,坐到半個鍾頭,不要超過一個小時。就坐一個小時,有念頭出來之後就下座。你每天就是坐、坐、坐。坐的時候不要持咒,就什麼都不做,把自己當廢人,廢掉一切的知覺感官作用,讓它當機,把插頭拔掉不通電。我保證坐叁個月一定會有心得。你一定會發現: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你會懇切地回來找我,你會被鬼嚇到,然後把那個鬼抓來,我替你斬妖除魔!
修行就是這麼一回事,說簡單也不難,但最困難是在于你不想做,你沒有那個興趣。我們需要好好地調伏我們的心,如果心不調伏的話,做什麼事情其實都不會有甚麼進展,這裏說「做什麼事情」,指的是「修行」。
清淨恐懼與期待
經驗是世俗的智慧,用在于世俗上是不錯。但在修行上,那個是要被清淨、被舍棄的。如果我們無法了解心,不管世俗的成就爲何,都會長期活在恐懼以及期待之中。一直不斷地期待未來、期待下一刻,一直在恐懼。今天你是董事長、總經理,有幾百億都一樣,你不修行,當你生病的時候,說你看得多開,那都是騙人的,除了恐懼還是恐懼,因爲你怕死。
能夠調伏心,我們就能很清楚的了解當下所發生的一切,而且不再懷疑。其實「當下」究竟是不存在的,我們一直說要活在當下,當下究竟不存在,那你要活在哪一個當下呢?當你在「想」當下的時候,那個當下是未發生。當你在「講」當下的時候,那個當下已經過去。所以明天的到來不會是明天,絕對是今天。今天就會成爲明天的過去。你用心去想的話,究竟來說沒有「當下」可言。但是我們鼓勵大家要把握當下是指,如果以時間來說,今天就是當下;如果以生命來講,這一生就是當下,你要保握住這一生。
瞥見世界真實面貌
當我們發現自己在當下有所進步的時候,所有的一切就會開始有一些改變。開始有「如驚鴻一瞥世間真實的面貌」般的感受會産生,這樣的驚鴻一瞥是自然發生的,你似乎看到世間真實的面貌,世界真實的面貌是什麼?「噓──!」不要講出來,自己心裏明白。因爲講出來又不是了,那是很秘密的。
但我可以告訴大家,這驚鴻的一瞥,有東西,不是什麼都沒有。有人講說空啊,什麼都沒有。不對,有東西的!可是這個東西又真的不是東西,因爲它只發生在念頭與念頭的空隙,當這個空隙拉長的時候會很清楚,而且在那個當下你將不會只是不停的思考,那個時候是沒有念頭的,但是是清楚的,是知而無念。「知而無念」我的弟子都會朗朗上口,但如果去問他什麼是知而無念的話,他只會回答不知道。這不是言語所能敘述的,這些上師可以指出來,但是你要達到那個火侯。火侯要夠,被指出來就會恍然大悟,原來就是這個!如果那個火侯不足,差一分都不行。
清明的覺受即觀照
當你有這樣的覺受産生,是一種前所未有、直接、單純的、沒有受到汙染、光明的、清新的覺受,這種覺受沒有高低優劣、沒有宗教世俗的分別,這是你在修行上已經邁進一大步,這樣的覺受就稱之爲觀照。這樣的觀照,也就是清晰洞見。
在上師的指導與加持之下,繼續禅修。當你所信賴的修行及清明的覺受達到一定程度時,有一個問題可能會發生,那就是驕傲。
神通生驕傲
當你透過禅修內觀而有明顯進步時,這時你會有一些神通,特別是他心通很強。別人在想什麼你馬上會知道,你開始覺得別人在你面前都是沒穿衣服的,然後心生驕傲。這樣的現象,上師必然會指出來。如果不指出來、不呵責的話,一旦沈迷在自以爲是的境界,不但不會進步反而會退步,而且會著魔、開始會著相了!這時弟子就會面臨挑戰,因爲你認爲那是好不容易得到的東西而不願意丟掉,因爲所要丟棄的是對自我的著迷。你會以爲那個他心通是「我的」神通。這時會孤芳自賞,認爲世間皆染汙,唯有自己是清淨。看到上師也會想:上師也有缺點。這樣不但不會進步,反而越來越退步了。
可是當上師指出弟子這個迷惑時,如果你能夠接受,適時的醒悟過來,那你將會有徹底的改變。這時你會從心裏很虔誠的跟上師祈求受菩薩戒。你自己會很主動的要受菩薩戒。受菩薩戒不再只是一種儀式,你會朝它的內涵、實質了解,同時你會發願,堅固不移的告訴自己,我要奉獻自己幫助其他的人成佛!
六度波羅蜜多
印度跟西藏的大乘法門有兩方面不同的修行。第一個是透過六度萬行的方式來修慈悲,就是行六度般若波羅蜜多,這也是中原佛教所慣常的會用的方式。最大的特點是:無論在任何情況下,都要優先考量其它衆生的利益,而放棄自己自私自利的…
《噶瑪噶居傳承與修行次第—密勒日巴親近夜開示》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