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你可以不生氣 第四轉 轉化

  第四轉 轉化

  

  我們內心的能量區

  我們都知道當憤怒生起時,若采取任何語言或行動並不明智,因此,想克製自己的反應,須先從言行下手,其實真正該做的是:回到內心觀照憤怒。

  憤怒是心中的一個能量區,是屬于我們的一部分,是個內心正在受苦而需要照顧的小孩。當生氣時,我們最該做的事,就是聚集另一個能量來擁抱與照顧憤怒。第二個能量區是正念的能量,也就是佛的能量,它存在于每個人心中,我們都有能力藉念念分明地呼吸與走路來聚集它。所謂“佛在心中”,不只是個概念或理論,而是真實的存在,每個人都有能力聚集正念的能量。

  “正念”就是活在當下,清楚地覺察周圍所發生的一切事。這個能量對于修行非常重要,它就如同慈祥的母親,把自己正在哭泣的孩子——憤怒、絕望與嫉妒,擁入懷裏,好好的照顧。

  因此,我們有兩個能量區,一是“憤怒”,二是“正念”,修行就是要以正念的能量覺知與擁抱憤怒的能量。這並非是壓抑憤怒,你必須溫柔地、慢慢地做,絕不能使用暴力。正念是你,憤怒也是你,不該把自己變成戰場,不要利用某一方去擊倒加一方。我們不要認爲“正念”是好的、正確的,“憤怒”就是壞的、邪惡的,只要認知到“憤怒”是負面的能量,而“正念”是正面的能量,你要以正面的能量“照顧”負面的能量。

  自然的感覺

  修行是根基于對“不二”(non-duality)的認識,我們內心所有負面與正面的感覺,都遵循自然的法則而生,都同樣真實。因此,無須在內心打仗,只要擁抱與照顧這些感覺。你可能認爲必須與邪惡的感覺對抗,並將它趕出心靈,但這是錯誤的。在佛教傳統中,禅坐並非把自己變成以“善”擊“惡”的戰場,這點非常重要。你所要練習的,其實是轉化自己。如果內心沒有垃圾,就沒有東西可作堆肥來滋養心中的花朵,所以,痛苦、悲傷的感覺正是你所需要的,也都是真實、自然的,可以轉化並好好地利用它們。

  對相互依存的洞察

  修行的方法是非暴力的,非暴力來自于對“不二”與“相互依存”的洞察,洞察所有的事物都相互牽連,無法獨立存在。當你對其他事物使用暴力,便是在對自己使用暴力。只要仍未洞察“不二”,就會想使用暴力、懲罰、壓迫或毀滅。一旦洞察“不二”的真理,就能同時對內心的花朵與垃圾微笑,並用雙手擁抱它們,這洞見是你采取非暴力行動的基礎。

  當你洞察“不二”與“相互依存”的真理,就會以最和平的方式照顧身體,也會以非暴力的方式照顧包括憤怒的各種心行,同時溫柔地對待兄弟姐妹、父母與周圍的人。因此,“非暴力”很自然地就可以從這種新的態度中生起。一旦洞察相互依存的事實,就不會再將別人視爲敵人。

  修行的基礎在對“不二”與“非暴力”的洞察,一旦有所洞察,就會懂得如何溫柔地對待自己的身體、憤怒與絕望。憤怒的根存在于非憤怒的元素與生活方式中,如果我們對內心的每個想法、感覺都加以無分別地照料,就能避免負面能量的掌控,藉著減弱負面種子的能量,正念也能免于被淹沒。

  以有智慧的方式表達憤怒

  當憤怒生起時,要覺察、接納它的存在,並了解它正需要我們的幫助。這時應該避免意氣用事地說話或做事。相反地,要立刻回到自己,請正念的能量生起,讓我們有能力擁抱、覺察與照顧憤怒。

  我們也應該告訴別人自己正在生氣,覺得很痛苦。“親愛的!我要你知道,現在我很痛苦、很生氣。”如果你是個好修行人,你還會再加上:“我正在努力地照顧憤怒。”最後第叁句;“請幫助我。”因爲對方與你的關系那麼親密,你真的需要他(她)的幫助。以這種方式表達憤怒是非常有智慧的,是相當誠懇、忠誠的,因爲當你們則在一起時,已彼此許下承諾,要分享所有的無論是正面或負面的事物。

  這種愛的語方與溝通方式,將能讓對方對你生起敬意,並鼓勵他也回頭反省自己,試著與你做同樣的事。他會看到如此尊重自己的感覺,而且當生氣時懂得如何處理情緒。同時,由于你正努力地擁抱憤怒,就不再將對方視爲敵人而想懲罰他,反而會把他(她)當作是一直支持你的朋友。因此,這叁句真愛之語非常值得你試試看。

  你得記得在二十四小時之內告訴對方這叁句話。佛陀說,比丘有權利生氣,但是不能超過一個晚上,畢竟把怒氣憋在心裏太久實在很不健康。因此,不要把這種感覺憋在心裏超過一天。你要冷靜、充滿愛意地告訴對方這叁句話,一定要訓練自己這麼做。如果怎樣都無法冷靜下來,而期限又快到了,就把這叁句話寫在紙上交給對方。“親愛的!我很生氣,我覺得很痛苦。不知爲什麼你要對我做出這樣的事,對我說那樣的話。我要你知道我很痛苦,我正在努力地照顧憤怒。親愛的!我需要你的幫助。”你我定要把這張和平紙條交給對方,而且確定他已收到。事實上,你會發現,在交給他和平紙條的那一刻,你的心已經得到些許解脫。

  相約在星期五晚上

  你也可以在叁句真愛之語的後面,再加上幾句話:“這個星期五晚上,讓我們一起坐下來,好好地觀照整件事吧!”你可以在星期一或星期二就告訴對方這個想法,如此你可以有大約叁到四天的時間,好好地練習如何是行和平對談。而且在這叁、四天裏,你們都還有幾機會回想造成沖突的原因,了解整件事的來龍去脈,可以自己決定要何時討論它,不過我想星期五晚上是最好的,因爲如果你們因此而和解,接下來就可以共度一個很美好的周末。

  在約定好之後,你就得不斷地練習念念分明地呼吸,並觀照憤怒的根源。不論你是在開車、走路、做飯或洗東西,都要持續地以正念擁抱憤怒。這麼一來,就有機會深刻地觀照憤怒的本質,然後會漸漸發現造成痛苦的主因,原來是內心那顆生氣的種子。你會那麼生氣,是因爲這顆種子太常被自己與其他人所灌溉了。

  憤怒以種子的形式存在我們的內心,愛與慈悲的種子也是如此。在我們意識中,總是潛藏著各種負面與正在販種子。修行的目的,就是要避免灌溉負面的種子,而能辨認出正面的種子,並且每天持續地灌溉它們。這就是愛的修行。

  選擇性的灌溉

  你必須以“選擇性的灌溉”(selective watering)來保護自己與所愛的人。對你所愛的人說:“親愛的!如果你真的關心我、愛我,請不要每天灌溉我負面的種子。如果你繼續這麼做,我會很不快樂,如果我不快樂,就會使你不快樂。所以,請幫助我,不要灌溉我內心憤怒、不耐、苦惱與絕望的種子。我也向你保證,我會很小心地不去灌溉你的負面種子。我知道,只要灌溉,你的負面種子,你就會很不快樂,而我也會因此受苦。因此,我發誓,我只灌溉你內心那些愛、慈悲與善體人意的正面種子。”

  在梅村,我們稱這種修行爲“選擇性的灌溉”。如果你是個易怒的人,那是因爲內心那顆憤怒的種子長期得到灌溉,是你允許它接受灌溉的。你從未與周圍的人協議好只灌溉好的種子,並保護自己,如果你不保護自己,也就無法保護所愛的人。

  每當我們擁抱憤怒,好好地照顧它時,心就能獲得些許的解脫。如果我們繼續深入地觀照,就會漸漸得到一些新的體悟。第一個體悟可能是,心中那顆憤怒的種子實在太大了,它正是造成痛苦的主因。一旦看到這個事實,就會發現原來對方只不過是次要的原因而已,並非讓我們生氣的主因。

  如果我們繼續深入地觀照整件事,就會清楚地看到那個使我們生氣的人,其實也深受其苦。一個內心痛苦的人也會帶給周圍的人許多痛苦,因爲他不知如何處理自己的痛苦,如何擁抱與轉化它,所以痛苦只會不斷加深,而身旁的人都不曾幫助他。我們都未做到選擇性的灌溉,如果曾試著每天灌溉他內心正面的種子,他就不會是今天這個樣子了。

  選擇性的灌溉非常有效,只要一小時就可以讓事情産生很大的轉變。如果你願意花一小時灌溉別人內心的花朵,就可以讓它重新綻放,而這並不困難。

  澆花

  幾年前,有對夫婦從法國西部波爾多到梅村參加佛法講座。那天我們正在慶祝佛誕,我所講的題目正是“選擇性的灌溉”,當我講課時,發現那位妻子坐在後面暗暗飲泣。演講結束後,我慢慢地走近她的丈夫,告訴他:“你的花很需要你的灌溉。”他很快就明白我的意思。在回家的路上,他開始灌溉妻子內心正面的種子,他們大概只花了一個小時又十幾分鍾回到家,當打開家門時,孩子驚訝地發現母親今天晚上很不一樣,她顯得神采奕奕、笑容滿面,她已經很久沒有如此了。

  其實,這位妻子的內心有很多美好的種子,可是丈夫一直未察覺、灌溉它們,只是一再地爲她的負面種子澆水,這完全是因爲他不懂如何修行。他並非沒有能力灌溉妻子的正面種子,其實他也可以做得很好,只是必須到梅村來,讓我們提醒他修行的方式,以及心靈導師的鼓勵。所以,大家一起共修是很重要的,你需要與僧團、師兄、師姊、朋友們一起修行,來提醒你這些已經知道的事。雖然佛法就在你心中,它也需要灌溉,唯有平日灌溉,它才會在你需要時顯現在面前,而成爲真實。如果你真的能灌溉所愛的人心中的正面種子,他就不會帶給你那麼多痛苦了。因此,你必須爲自己所受的痛苦部分的責任。

  回家幫助他

  在星期五的約會前,你一定要先深入地觀照整件事,才能了解自己在這沖突中所扮演的角色。不要責怪對方,你必須先認知一個事實,內心那顆憤怒的種子才是造成痛苦的主因,而對方只不過是次要原因而已。

  當你開始了解自己在沖突中所扮演的角色時,心就會獲得許多解脫。你又可以念念分明地呼吸,能擁抱憤怒,並慢慢地釋放內心負面的能量,只要十五分鍾的修行,你就會覺得舒服多了。

  但是,當你的心獲得解脫時,對方可能還陷在自己的負面情緒中而痛苦不堪。她是你所愛的人,是你的花…

《你可以不生氣 第四轉 轉化》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